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工作方法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对策我校有98%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他们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历尽艰辛。
父母多是以打零工为生,如:擦皮鞋、泥瓦工、摆地摊等。
当生意不足以养家、交学费和付房租时,他们只能选择离开。
因此,这些孩子辗转于各个学校,生活动荡不安。
我曾经家访过的农民工子女家庭中,80%的家庭一家四口甚至五口即在不足十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凌乱不堪,不要说有自己的房间,就是连写字必须的桌椅都没有,再加上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试想想,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安下心来学习呢?因此,许多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心理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学校后,有一个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压抑、孤独等心理障碍,其中主要是自卑的心理状态。
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一是生活上的原因。
比如由于转入城市学习,人生地不熟,觉得不如城里学生知心朋友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衣着不如成立学生好,一些学校常规活动(例如春游)不能参加,感到低人一等;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与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常常受到城里学生的揶揄;甚至由于乡音未能融入“汉话”,浓重的乡音也成了他们的负担。
二是学习上的原因。
比如,由于原先农村学校课程开设不齐,造成他们知识上有缺陷,学习感到吃力;由于他们常常放学后,家长要他们做家务、带弟妹,课后学习时间基本上没有保证,学习赶不上。
三是认识上的原因,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分辨是非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如何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如何培养好、教育好农民工子女?我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平等公正对爱他们,营造和睦、和谐的学习环境。
1、教师应该彻底剔除瞧不起乡里人的世俗偏见,用博大的胸怀,满腔的热情爱护他们,城里学生乡下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
2、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
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究
2 (0 0年第 7 8期・ O 21 - 总第 3 4期 8
鹄 骥糠 攀 对策探究: 构建互动氛围, 体现教育
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 霓
昙 星 鬈
鬻
起 酾
黧
孵 孵整
黻 罐骥懑 壤 蒜 薅 爱
蒜 萎
的重 提。 工子 理上 要前 农民 女心 最大的 障
真正平等地接受教育, 还需要建立学生与
在的 现象, 容易 它 使学生 形成渚 胆小、 艘 如
圈 瞄稚鲴瞄埘
—西明
专 题 研 讨
丽
■疆
田
星 馏 l i : 『
移 奔 ,灵 为 维 无 而 波心 因 思 的
誉 灞 蹬褥 灞
蠹
移化培他维班体誉蘑 默 地 养 们 护 集 荣 的
育的一个难题, 心理问题的表现主要 事生非, 其一 学习态度不端正, 加上没有正确 有以下几方面: 的学习方法 . 学习效率低下, 进而产生厌 自我认同感差、 自我评价值低. 学情绪 , 认为读书无用。 他、
赣 鞯耩 薹拳 枣 姆 冁 瘸潮搀戤
直 接 表 现 为 自卑 无 斗 志 。 而 自暴 自弃 进
是: 等我 长大 一点 就 去打 工 , 去赚 钱 !
囊
立 远 詈
许 嚣 多
菇 毫 栽 冀 蛾 话攀 翻
蛰 淄 嚏 葫 鲢 饕 粤 的 姆 蘸 罐 律 每瞬 最大 ,长 教 稍 疏 就 易 的家 和 师 有 忽,容 产
浅谈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进城务工子女的数量不断增加。
他们作为农民工的子女,由于家庭原因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居住生活,并且在城市接受教育。
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文化等,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面就浅谈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心理问题1. 适应城市生活的问题进城务工子女由于从农村来到城市,往往面临着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巨大转变,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适应压力。
尤其是在城市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这对于农村来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2. 文化认同的问题进城务工子女在农村和城市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这容易导致他们在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时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会面临着文化认同危机。
在农村他们跟着父母务工,接受的是传统的农村文化,而在城市里,他们又要接受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这容易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和困扰。
3. 家庭关系问题进城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在外务工,往往与父母长期分离,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家庭关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焦虑,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等现象。
4. 教育问题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进城务工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有的孩子可能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面临辍学的危险。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心理辅导对于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加强心理辅导。
可以通过学校、社会组织等途径,向这些孩子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适应城市生活的困难,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摆脱家庭关系问题,增加学习动力等。
2. 加强家庭教育对于父母在外务工的进城务工子女,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
父母在外务工的要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多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
的方法和技术 为农 民工子女提供情绪情感宣泄的渠 道, 为他们 提供 心理 和社 会支 持嘲 。 所 有 这些 研 究 都 为我 们 理 解农 民工 子 女 的社会 适 应 状 况 和 如何 对 农 民工 子 女 的社 会 适 应 不 良进行 矫 治 提供 了相关 的说 明 , 是这 些研 究更 多 停 留在宏 但 观政策与制度的倡导 ,较少进行微观层面介人探索 , 而且无法将宏观层面的倡导与微观的干预介人进行 有机 的整合。 本文基于笔者负责的一个农 民工子弟学 校的社会工作介人项 目, 来展示依据社会工作 中的生 态 系统 的介 人模 式 对农 民工 子 女 的社 会 适 应 进 行 干 预并 试 图将微 观 的干 预 与宏 观 倡 导进 行 整 合 的实 践
[ 键 词 ] 农 民工 子 女 ; 态 系 统理 论 : 会 工 作介 入 关 生 社 [ 图 分 类 号 ]C 1 . 中 9 35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编 号 ]0 8 2 8 (0 0 0 — 0 2 0 文 10 — 6 92 1 ) 1 0 2 — 6
一
、
背景 与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 工业 化 、 市化 进 程 的不 断加 快 , 国社 会 城 我
中形 成 了波澜 壮 阔 的 民工流 动浪 潮 。进入 9 O年代 以
来 , 动 人 口在 规 模 不 断增 大 的 同时 , 结 构也 发 生 流 其
的 因素 主要 有 两个 方 面 ,即不公 平 的城 乡 二元 结构 、 政治权利 、 就学就业政策等制度性因素和整个社会对 农 民工及 其子 女 的偏见 、 视 和他 们本 身 同城 市 同龄 歧 儿童在生活条件 、 生活习惯 、 行为方式等方面差异的 非制 度性 因素 嘲 基 于这样 的分 析 , 。 改善农 民工 子女社 会 适 应 , 部分 学者 也 是从 以上 两个 方 面 的影 响 因素 大 人手 , 倡导 相关 政策 的改革[, 4主要集 中在宏 观层 面 的 1 倡 导 和呼 吁 。层 面 的干 预介 入 , 主要 是 采用 心理 咨 询
浅谈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作者:王婷翡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生活,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也随迁至城市生活。
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发现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相比本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更差,层出不穷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良的迎新。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探索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近年来,农民工的迁移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最初的“候鸟型进城务工”模式逐渐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举家迁徙”模式。
农民工群体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模式在为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在城市产生了其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不断给予政策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虽然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教育水平等差异,城市融入困难重重。
久而久之,农民工随迁子女产生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造成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看。
从内部因素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行为习惯、性格、性别、进入城市的年龄、接受的教育等方面都是影响他们心理状态的因素。
普遍而言,进入城市的儿童年龄越小、接受的教育越多、行为习惯越好越容易融入城市的生活,被人所接受。
从外部环境来看,子女随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生活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生活和环境。
同时,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水平,影响着子女在城市中的生活环境、社会圈子,容易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子女大部分进入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接受教育,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民工子弟学校总体教育水平和质量偏低,无法提供农民工子女较好的教育。
另外,农民工本身的教育水平有限,平时忙于工作,往往忽视了女子的德育教育。
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敏感、自卑心理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多次搬迁和家庭经济的影响,通常性格表现为沉默、胆小、情绪低下、心理承受能力差。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教育资源不足、身份认同困惑和心理压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教育资源投入、鼓励家庭支持和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等对策建议。
研究认为,应该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社会和政府关注度,以保障他们的全面发展。
未来应加强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这一研究对于推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身份认同困惑问题, 心理压力问题, 对策建议, 研究结论, 展望未来, 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一般出生在城市,但由于户口制度等原因,他们大多数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教育、医疗等资源。
这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来说,身份认同困惑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他们常常面临着自己与父母的差异化认同,以及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这导致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困惑和不安。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稳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压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些孩子生长在城乡结合部,面临着诸多与城市孩子不同的心理困扰和挑战,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我校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学校83%的学生是外地农民工子女,不同的家庭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都在不同水准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加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了一种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学困生尤为突出。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实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我在教育实践中记录了下面一个案例。
学生基本情况性别:男年龄:12岁一、学习表现1.一年级的时候,即表现为好奇心强,课堂听讲经常搞一些小动作,虽然教师经常提醒,但转变不大。
2.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边玩边做,而且经常做错题或漏做题,且字迹潦草。
3.因为学习基础差,导致成绩很差,所以该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内、课外无论做什么事注意力都不能集中,且好动。
二、家庭背景其家里有四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而且是男孩,父母都比较偏向他,他父亲又忙于生计,很少在家。
而母亲对他的教育有时过度宠溺,再加上他母亲不识字,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三、心理问题与根源有三方面1.自尊自卑,矛盾交织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
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逐步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
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2.逆反心理,容易偏激在李海平的学习经历中,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我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83%的学生是外地农民工子女,不同的家庭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加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了一种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同时学生也形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学困生尤为突出。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我在教育实践中记录了下面一个案例。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姓名:李海平年级:五(3)班性别:男年龄:12岁一、学习表现1.一年级的时候,即表现为好奇心强,课堂听讲经常搞一些小动作,虽然教师经常提醒,但转变不大。
2.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边玩边做,而且经常做错题或漏做题,且字迹潦草。
3.由于学习基础差,导致成绩很差,所以该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内、课外无论做什么事注意力都不能集中,且好动。
二、家庭背景其家里有四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而且是男孩,父母都比较偏向他,他父亲又忙于生计,很少在家。
而母亲对他的教育有时过分宠溺,再加上他母亲不识字,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三、心理问题与根源有三方面1.自尊自卑,矛盾交织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
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
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2.逆反心理,容易偏激在李海平的学习经历中,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研究生态系统论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
研究生态系统论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X市的调研, 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存在学业成绩不理想、适应环境困难、对城市的归属感差等问题。
从社会生态系统论的视角来看,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所处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不理想, 从学校和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不足。
对此, 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共同入手, 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一个公平友好的社会环境, 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 教育; 社会工作;Abstract:Migrant children' s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our urbanization processhrough a survey in X city Henan province, we found that the migrant children have some problems on their education, such as poor grade, having difficulty in adapting new environment, and without sense of belonging.From social eco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 the reason causing these problems is that the migrant children are lacking the supports from school and family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s education, we should take action on group social work, social community work, and 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 at the same time.Keyword:migrant children; education; social work;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 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 进入新世纪后, 新一轮的"民工潮";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
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在农村家乡由亲戚或祖辈照顾成长的儿童。
这个群体在中国农村地区相当庞大,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家庭关系的缺失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的缺失。
这种缺失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情感孤独感、自卑心理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亲子交流: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经常的电话、视频通话等沟通方式,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和互动。
2. 家庭团聚活动:定期组织父母回乡与孩子团聚,加强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二、学习压力的增加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由于父母不能在身边进行教育指导,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
为了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学习支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辅导中心,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和学习资源。
2. 心理疏导:组织心理辅导师团队,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自我认同感的缺乏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分离,往往缺乏家庭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
这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困难和挫折感。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我认同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社区活动参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和自我认同感。
2.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四、情感需求的满足不足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情感不稳定、情感冷漠等问题。
为了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心理支持: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心理辅导中心,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
2. 亲情关怀:组织亲情关怀活动,邀请父母回乡探望孩子,增加他们的情感交流。
总结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参考文献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他们生活在城市,却常常面临着文化冲突、教育资源不足、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参考了相关文献,下面我将共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根据《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子女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他们的成长环境,比如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2.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社会心理学》一书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作者认为,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是导致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缺乏父母关爱、教育资源匮乏、面临文化冲突等都是导致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3.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家庭应该注重亲子关系,增加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陪伴;学校应该增加辅导员、心理医生等资源,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应该增加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4.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启示通过研究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需要更多人的关注。
也应该从制度和政策上加以改善,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结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关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篇文章总结了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并共享了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
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民工,心理健康,子女,应对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本文简介:一、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民工流动大都有著候鸟性、短暂性的特征,即他们多以分散地“单身外出”的形式进入城市,以赚钱打工为用意,其内心的身份管理权还是为农牧区农村。
随着都市化和城市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特别是国家在2021年提出的“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所的社会工作方法心理健康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所的尝试本文内容:一、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之前,打工者大都流动大都具有候鸟性、短暂性的特征,即他们多以分散地“单身外出”的形式进入城市,以赚钱打工为目的,其内心的身份归属还是为贫困户。
随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剧,特别是国家在2021年提出的“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的农民组织工作管理政策,使得农民工这个身份群体飞速增加。
而农民工流动现象发展战略到战略部署现在,其规模性、流动为形式以及目的都发生着变化,呈现出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特征。
这种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现了“进程农民工子女”这一新的城市群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为 2.6亿,占总人口的19%,这其中大部分为从农村流动到大多城市的“乡-城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群体。
而基于“举家迁徙”这一农民工群体目前的流动特征看,农民工子女打工者的个数相当可观。
这些随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正处在生长发育、自我认知行程的关键时期,进城后才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显然会给这一群体对象带来一定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及时了解正处在青春成长发育期的农民工作子女的心理发展情况、心理需求并进行相应的介入和辅导,校园生活是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城市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构建和蓬勃发展良好心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为未来的社会安全系数增加砝码。
城市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城市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2XXX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
浩浩荡荡的进城务工潮造成许多农民工家庭的孩子短期或长期隐性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
民工子女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产品。
现阶段我国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太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上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活,工作时间长,工作不稳定整日为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民工子女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这对民工子女学生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那么,民工子女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如何?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将如何教育他们呢?一、“民工子女”的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数据,深圳人口超过1千万,而常住户口只有2XXX年常住人口只有3万,截止2XXX年8月,常住人口超过18万,流动人口超过13万。
这些新增人口中农民工及其子女占有相当比例。
我校是巴中市科技园区内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全校3640名学生中,随父、母务工进城在暂住地就读的学生就有2XXX年以上的占70%,有的甚至长达9年以上。
为了摸清这些“民工子女”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校对2XXX年未与孩子交流,或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通常不管或管不了、不会管,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XXX年到学校不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与老师见过面,对孩子的情况漠不关心。
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情感的隔膜拼命克制,使许多民工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民工子女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商洛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涌入城市,农民工现象由此产生。
与此相伴随的是大量农民工子女或者随父母进城在寄居地上学,或者留守原居住地上学,"农民工子女"现象随之出现。
"农民工子女"现象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副产品之一。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发展教育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由于农民工长期游走于城市边缘,对子女教育缺乏持久的关爱、引导和管理,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这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在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凸显出某种问题,如家庭抚养问题、学习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犯罪与越轨问题等。
因此,了解农民工子女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和引导策略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选择商洛市山阳县寺沟口村小学展开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能够为后期开展进城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现实可行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具体方式。
分别抽取商洛市山阳县寺沟口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115人为测试对象。
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由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恐惧、冲动8个心理健康因素和1个测谎因素构成,信效度较高。
分别抽取该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共87人为测试对象。
采用郑日昌等编译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学生进行测量。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调查的主要内容(1)、研究商洛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2)、研究商洛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基于生态理论视角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基于生态理论视角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家庭结构不完整、学校缺少心理教育、社区资源利用不当等各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孤僻、情绪悲观低落、道德意识差等。
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案主本人、家庭、机构、政府等多方力量的配合和努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生态视角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一)家庭生态系统的残缺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启蒙系统,也是众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
家庭生态系统的残缺包括体现在父母关爱缺乏、现有监护人能力不够等。
在个人成长和性格塑造的过程中,儿童时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脆弱性,并且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
在此关键阶段,父母对于儿童的陪伴和教育对其性格和心理的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这一关键角色的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原因。
(二)教育生态系统的资源匮乏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学龄阶段。
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将儿童的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好,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
父母的缺位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缺少了重要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基本道德素质很容易出现问题,法律知识薄弱,做事冲动无理智,甚至意识不到可能造成的违法犯罪后果。
同时,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相比,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学环境质量较差,班级学生人数多,留守儿童常常被老师所忽视,并且学校也没有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
因此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功能也比较薄弱。
(三)社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除家庭、学校生活外,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社区环境来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并在心理上对社会形成初步的认识,进行早期的社会化。
农村社区在社会教育方面十分薄弱,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_管以东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积极利用活动纪念日培养孩子
责任心 如 3 月 5 日学雷锋日,带领农民工孩
子一起购买礼物慰问敬老院老人进行文 艺 表 演 ;3·15 国 际 消 费 者 权 日 引 导 学 生 自我保护健康消费;在大灾大难面前集体 组 织 学 生 为 西 南 、 玉 树 捐 助 善 款 2.2 万 元; 四体会期间组织校园趣味运动会,并 进行四体会主题绘画展览;母亲节来临组 织 孩 子 制 作 感 恩 卡 片 , 并 带 领 全 校 1800 名二十九中学子对着蓝天大声的呼喊“妈 妈我爱你”;建立文明箱、文明榜和文明窗 口引导孩子投身文明热潮;中考来临组织 七、 八年级学子写信为学哥学姐擂鼓加 油 ;6 月 1 日 儿 童 节 组 织 14 岁 学 子 集 体 告 别 童 年 宣 誓 : 争 做 文 明 好 少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孩子进行一次环保行 动 并 身 穿 绿 装 呼 吁 “ 低 碳 减 排·绿 色 生 活”; 端午佳节让孩子们给远方老家的亲 人电话或短信端午系亲人佳节寄相思;毕 业班级中优秀老师的评选让广大毕业生 参与进来,让他们给老师写评语,评选自 己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些举措让农民工孩 子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脉搏,让孩子们们参 与到社会生活工作中来, 不再是个旁观 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培养孩子们肩负“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
九?级中有一位叫海波的同学喜欢朗读在进校参加学生会竞选时态度积极被选入广播站按照分工每周每人值日一次读一篇稿子她竟然天天都要来读稿别人稍微有点说过头的话立马跳起来就和别人干架就连?师和她沟通的时候她有时也面带怀疑她的爸爸妈妈都在卖菜姐姐在上高中一家人住在一个?到20平米的房子?笔者和班主任家访时爸爸妈妈感激的同时也牢骚满肠觉得受歧视受欺负经常与人争吵对孩子影响很大这些农民工子女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感到?满容?与人结怨他们对压?的应付能??强一般的反应都是直接而剧烈的
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探讨
整个项目依托厦门成功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我们 的个案选择主要是以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场域中的表 现为依据进行的。我们运用个案进行介入的对象是, 在学校场景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在学业成绩、行为表 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师生互动等方面产生障碍, 使自己身处边缘,处于被贬损、被漠视的不利处境和 地位的农民工子女个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学习困 难的学生,表现为转学后教材不适应,没有学习兴趣, 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学习 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不良;行为差异的学生,表现为对 外界产生相悖的心理反应,经常有反社会行为的出 现,如打架、偷窃、早恋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表现为在 学校不愿与老师、他人交流,出现焦虑、过分敏感、易 怒、自我评价消极、抑郁等状况。这些学生都是学校和 家长比较头痛的,也是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极 端表现,需要及时的介入,我们将他们列为我们个案 介入和跟进的服务对象。 个案介入主要是在农民工子女家庭中进行,辅导
中层系统(Mesosvstem)介于包容个人的主要组织 的一种联系,即“成长中的人所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 个生活场域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对儿童而言,家庭、 学校及社区间的关系;对成人而言,家庭、工作及社交 生活间的关系。” 外部系统(Exosvstem)是中层系统的一种延伸,包 括其他一些特殊的社会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它 们或许不能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但它们可以影响和 包容一些中间组织,而个人在这些中间组织中被实 现、被影响、被限定,甚至被决定了何去何从。 宏观系统(Macmsystem)是指广泛的意识形态,包 括文化或者亚文化的支撑性部分,例如经济、社会、教 育、法律和政治体系。它影响个体的思想以及思考空 间,同时影响着微系统、中间系统以及外部系统。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与系统间的相 互作用,认为个体的改变不仅受个人与环境间直接互 动的影响,也受到周围各种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对人类及其周边快速变化的社会 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同 时,它培育了一种对人类需求的热情关注和对环境发 展的关注,其观点让我们能够认识到科学主义和人文 主义关怀之间的互补性,在本质上与社会工作的价值 观相符【9】。它通过协同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在概念上 克服单一应用某种理论模式所具有的内在限制,为社 会工作提供一种思考的方法,借此对人和环境的关系 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并着重强调实务过程中人与环境 两个方面的平衡把握。因此,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社会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刘仁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
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约有近2000万流动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农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我校是一个农民工子女集聚最多的学校。
通过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综合归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适应能力差。
对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反差、个性与现实的差距等方面,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表现为孤僻、苦闷和忧郁。
2、学习问题。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则多门课程不及格。
表现为羞愧、焦虑等。
3、自我认识不准确。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
有些则目光短浅,无远大志向。
玩得开心,但对学习不感兴趣.4、不善言辞、不善交往。
有的大人、孩子看不起自己,别人有钱,自己没钱。
别人是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
表现为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等。
5、心理压力。
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重,心理障碍增多。
6、缺乏生活磨练和挫折教育,意志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外部环境。
孤独倔强,郁郁不乐,情绪极不稳定。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较多,比较突出的是由于家庭的放任,父母为了生计奔波顾不上更好地管教孩子。
一、不愿学习这类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机。
主要存在于两种极端家庭中:一类是家庭经济过于富裕,孩子的物质生活比较优越,一切应有尽有,父母为他提供的物质享受,使他对学习的作用无法体验,没有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出现 了“ 进程农 民工子女 ” 这一 新 的城 市群体 。
第 六 次全 国人 口普查 结 果显 示 , 中 国流 动人 口数 量 为2 . 6亿 , 占总 人 口的 1 9 %【 1 ] , 这 其 中大部 分 为 从 农 村 流 动 到城 市 的“ 乡一 城流 动人 口” 。 即“ 农 民工 ” 群体 。而基 于 “ 举 家迁 徙 ” 这一 农 民工 群 体 目前 的流 动 特征 看 , 农 民工
( 2 0 0 6 ) 提 出“ 应 从政府 、 社会 、 家长 和学校 四个 方面采 取措 施” , “ 在劳 动力 的转 移方面 ,政 府首先应 尽快 废除户 籍制 度 以及 与此联 系 的城 市社会服 务 , 使农 民工在 子女教 育等 各方 面能够享 受到公平 费用下 的待遇 ” [ 3 1 。 微 观层面 的干预
农 民工子 女心理健 康状况 不佳 的原 因又是 多方面 的。 已有 研究从父 母亲子 交流 、 父母职业 和收入 、 城市 居 民的态度 、
学校 同伴 关 系、 儿童 自身特性 等多方 面进行研究 分析冈 。 基 于这样 的分析 , 针对农 民工子 女心理健 康状况 改善 的对 策 研究 , 大部分 学者也 是从 以上 宏观和微 观两个 方面倡导 相 关政 策 的改革 , 宏 观层 面 主要集 中在倡 导 和 呼吁 , 顾 唯页
女正 处 于身 心发 展 的 重要 阶 段 , 但 因父 母 工作 原 因流 入 城市 , 从 熟 悉 的生 活 和工 作 环 境 迁 入 一 个全 新 的 、 陌生 的环 境 , 面 临着 全 新 的外 部 环 境 , 他 们 不 可避 免 地 面 临
介入服务为例 ,来展示依据社会工作 中的生态系统理论
村 。随着城市 化和 社会转 型 的加 剧 ,特 别是 国家在 1 9 9 2
系 列 的问题 , 如 语 言交 流 障碍 、 思想 观 念差 异 、 社会 支 持 缺乏 , 生 活 习惯 的改变 等 , 他们 的身 心健 康也 面 临着重
一
大挑 战 , 成 为青 少年 群体 中特 殊 的一群 。 因此 , 众 多学 者 对农 民工子 女 的心理 健康 都进行 了研 究 。
育 期 的农 民工作 子 女 的心 理发 展 状况 、 心 理需 求并 进 行
介入 , 主要 是采用 心理咨 询的方法 为农 民工 子女提供 情绪 情感 宣泄 的渠道 , 以及心 理和社会支 持 。
所有 这些 研究 都 为我们 理解农 民工子女 的心理 健康
相 应 的介 入 和辅 导 ,是 帮 助他 们 更好 适 应城 市 生 活 。 树 立 正 确 的人 生价 值 观 . 积 极 构建 和 发展 良好心 理 的重 要
对农 民工 子 女 的 心 理健 康 问题 实 施 个 案 工 作方 法 的 干
作者简介 : 李宏 芳 ( 1 9 8 7 -) , 女, 山 东济 南人 , 山 东女 子 学院 助教 , 硕士 。 研 究方 向 : 社会 工作 , 社会 政 策 。
子 女 的数 目相 自我 认 知 行 程 的关 键 时期 , 进 城 后 在 居
住环境 、 生 活 方 式 等方 面 的变 化 。 显然 会 给这 一 群 体 对 象 带 来一 定 的影 响。 因此 , 及 时 了解 正 处 在青 春成 长 发
关键词 : 农 民 工子 女 ; 社 会 工作 介 入 ; 生 态 系统 理 论
中 图分 类 号 : C 9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3 2 7 ( 2 0 1 4 ) 一 0 5 — 0 0 0 6 — 0 4
一
、
背 景 与相关 研究 综述
2 0世纪 9 0年代之 前 ,农 民工流 动大 都具有 候鸟性 、 短暂 性 的特 征 . 即他 们 多 以分散 地 “ 单身外出” 的形 式进 人 城市 . 以赚钱 打工 为 目的 , 其 内心 的身份 归属 还是 为农
山东 农 业 工 程学 院学 报
2 0 1 4正
第3 1 卷
第 5期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工作方法介入探讨
基 于 生 态 系统 理 论 的分 析
孥 宏 芳
( 山 东女 子 学 院 , 山 东 济南 2 5 0 0 0 2 )
摘 要 : 农 民 工 子女 是 社 会 转 型 中 出现 的 新 群 体 , 其 心 理 健 康 问题 也 越 来越 多地 被 关 注 。本 研 究借 助 生 态 系统 理 论. 从 一 个 个案 社 会 工作 的 分析 出发 , 探 讨 了如 何 发 掘 和 调 动 农 民 . z - - ? - - - k , -  ̄ 家庭 、 学校、 同伴 、 社 区、 社 会 的 能 力 和 资源. 共 同 解 决农 民工 子 女 的 心理 健 康 问题 。
综 合 已有文 献研 究 , 研究 人员 发现 , 这 一群 体对 象 的
心理健 康 问题大 致呈 现 以下几 方 面 。 分 别是 : 情 绪发 展 问
题、 个性 发展 问题 、 行为偏差 问题 、 人际交往 问题 。而造 成
年提 出 的 “ 鼓励 、 引导 和实 行宏 观 调 控下 的有序 流 动 ” 的 农 民工作管 理政 策 , 使得 农 民工这个 身 份群 体急 剧增 加 。 而农 民工流动 现象发展 到现在 , 其 规模性 、 流动形式 以及 目的都发 生着变 化 ,呈现 出举 家迁 移和在 流人 地长 期居 住 的特征 。这种 流 动人 1 2 1 家庭 化 的特征 最直 接 的影响 就
一
状况及不良行为矫治提供了相关 的说明 , 但是这些研究
多集 中在宏 观政 策与 制度 的倡 导及微 观层 面上 围 浇农 民 工 子女 心理 问题 的调 查研究 上 , 整合的、 长 效 的介人 性研 究 较 少 。本 文 以笔者 在一个 农 民工子 弟学 校 的社会 工作
环, 也是 为 未 来 的社 会安 全 系数 增 加砝 码 。农 民工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