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三历史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拔高试卷【3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龟兹妇女采桑驿使 ”涉及的是民族
之间经济交流 和丝绸之道路的畅通。( 5 )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体现
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根据课本答出其前的民族管理方法即可。(
5)清朝乾隆帝加强对
新疆地区统治的措施包括 “派军征讨,准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 ”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移
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
族团结和发展,因此 ① 的说法是不对的。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
是所有民族都如此,因此 ② 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历史与国情决定的。所以
符合题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
2018-2019 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拔高试卷【 考点及解析
39】含答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1877 年 5 月 16 日,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在参议院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在新众议院 的竞选中,参加投票的选民高达 80%以上,共和派取得绝对优势。后来麦克马洪被迫辞职, 共和派领袖当选为总统。材料说明(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陶瓷业的发展,根据课本所学,行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我国的 陶发展到瓷的过渡时期,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14.读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
)
【答案】 C
河北省衡水市崔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崔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参考答案:D商周时期青铜器属于当时遗留下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
D正确;煤炭为燃料是汉代,A 错误;铭文字是金文,B错误;卜辞属于甲骨文,青铜文字属于铭文,C错误。
2.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①④③②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①协定关税出现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取得的,③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取得的,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取得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华3.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参考答案:C4. 下列是一组人类早期的象形文字图片,其中影响以后字母文字创造的是:()A.楔形文字 B.埃及象形文字 C.印章文字 D.甲骨文参考答案:B5. 1949年5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中指出:“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我们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不是消灭”“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削是有功劳的,是进步的”“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今天是功大于过”,刘少奇的“天津讲话”A.体现出右倾错误倾向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D.严重损害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少奇都是在说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是有功劳的,有利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来筹建和发展新中国的经济,故答案为B选项。
(同步精品课堂)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A.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B.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并最终得以实现C.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D.表达了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A【答案】2.下表中内容为不同著述对太平军作战情况的叙述。
据此可以推知,太平军A.已开始仿造洋枪洋炮B.军事进攻中节节胜利C.装备并使用新式枪炮D.始终以洋枪队为劲敌【答案】C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下表可以说明当时下表-1866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A.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B.汉族地主势力兴起C.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这说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兴起壮大,故B正确;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不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的关键数据信息,学生应该发现“1866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壮大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影响是长久的。
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
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某某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 B 清朝时,汉人与满人权力并不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汉人的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这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
2.(2019某某某某模拟)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答案 C 依据材料中“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清朝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选C项。
3.(2018某某某某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可知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之前就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的刺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察院设于明洪武十五年,是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监督地方官员,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
2018-2019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模拟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推断这个朝代是
()
A.汉朝 C.宋朝
【答案】 D
B.唐朝 D.明朝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明太祖朱元璋废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所以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明代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明代末年,顾炎武等人倡导经 世致用。
5.如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同学之间出现了两种观点。你认为能够成立 的是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组合型选择题,采用逆向思维、排除法。从选项特征来看,可首先确定 从题干中的展品的类型来看,展品都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呈现农业国形象, 误,排除 ACD项。
③ 是正确; ① 正确, ② 错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时期商业的发展
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再证明,只有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近代化争取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A.乙方观点 【答案】 C
B.甲乙方都对
C.甲方观点
D.甲乙方都不对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是相互交叉而又同步 进行的,二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实现民族独立,是实 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而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实现民族独立的最终 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 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8-2019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模拟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3.1861 年 4 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阅读某书,并在日记中写到:
“……其中所言,颇有
见识 ……,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谐练
……观此书,
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C.《瀛环志略》
【答案】 B
B.《资政新篇》 D.《海国图志》
【解析】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
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的信息,可知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的责任和献身精神,
故 B 项符合题意; 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
A.石油化工业 C.机器制造业
B.冶金采矿业 D.轻工纺织业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空间上主要发布在东南沿海和内河流域,工 业结构方面,主要是轻工业。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特点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的发展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左传 ?隐公三年》载: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 (偏重 )于虢,郑伯 (即郑庄公 )怨王,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相关状况
14.美国学者斯科特 ·戈登在《控制国家 ——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
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
2018-2019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模拟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9.济南瑞蚨祥成立于 1868 年,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民国初年,瑞蚨祥在北京开办了几 处新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这一时期,瑞蚨祥迅速发展的原 因有 ( )
①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③ 民众掀起提倡国货运动
④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并没有盲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提出的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不同时期的具体外交方针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方针始终是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 【答案】 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陶瓷业的发展,根据课本所学,行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我国的 陶发展到瓷的过渡时期,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点:史学理论 ·史料 ·直接史料
4.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 的是
A.设立五个租界 【答案】 C
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
12.“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 ‘光荣革命 ’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在
”其 “收效 ”主要体现
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答案】 B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模拟试卷【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历史西藏高考冲刺模拟试卷【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 )A.西汉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_唐朝、C.宋朝、D.明朝”都是明显削弱宰相权力的朝代,所以,“皇帝为丞相起”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汉初。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为丞相起”2.下图是徐悲鸿所画奔马。
徐悲鸿曾赴欧洲学习写实的专业绘画技法,从中他发现了根治中国画之重复、模仿的方法。
然而,在巴黎和柏林学习了八年之后,他又重新回到运用中国艺术体裁、注重吸收中国传统画法以完善绘画风格的老路上来。
徐悲鸿的创作历程表现了A.中西方绘画技法相互融合B.文化爱国者抵御外国影响C.文化交流中的全球化趋势D.中西方绘画技法难以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徐悲鸿通过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发现了根治中国画之重复、模仿的方法,但是,徐悲鸿又重新回到中国传统绘画法的老路上,本题涉及的主体是人,即徐悲鸿,在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比较中,他选择了坚持传统,结合时代特征对这一历程进行分析,表现了徐悲鸿的爱国情怀,抵御外国影响。
因此,选B。
A、D两项答案涉及的主体是“中西方绘画技法”,不是试题切入角度,材料在中西方绘画技法方面给出的意思是“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的技法有借鉴作用”,不是相互借鉴,也谈不到融合。
C项答案涉及文化的全球化,这个在时间上是不符合的,全球化应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1.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
2.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3.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江浙地区从粮食重地变成了布纱重地,这属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均是在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从粮食到布纱,这属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4. 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
这些做法A. 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B. 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 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 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答案】A【解析】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由材料“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故选A;材料无关商业发展,排除B;材料反映加强地方管理的信息,排除C。
由“承袭土司之职”,可见无关改土归流,排除D。
5.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表明A.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 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 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 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08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王安石重新被推崇,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故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信息,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方向,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D项。
6.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 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C.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D.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拥有10亩以下和10—50亩以下的户数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拥有50—100亩以及100亩以上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数量较少,无法反映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排除D项。
7.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 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日本全面侵华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A;西安事变和平倔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元旦,排除C;材料仅仅反映的是华侨的“全民团结、抗日救国”主张,排除D。
8.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
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A.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 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 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D.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B【解析】由时间“1953-1957年”,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劳动者和建设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故选B;A是1965年,排除;体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排除CD。
9.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
”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
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传说植根于历史传统,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
这反映了A. 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 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C. 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D. 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说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说明君主立宪制在逐步确立。
故选D;材料无关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排除C。
11.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创立资源保护队”“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表明这一措施一方面是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正处于大危机期间,实行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故答案为A项。
B项对材料信息认识片面,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兴办公共工程,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排除D项。
12. 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这反映了A. 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B. 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C.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D. 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由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可知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故选A;材料是饼状图而非柱状图,无法体现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贸易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无关,排除C;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
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
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
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
如钱乘旦所言。
“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
(任4点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
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
【解析】(1)由材料“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