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2×20=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 108+12=120(个)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 24×5=120(个)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 60×2=120(个)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3、认识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3、认识吨》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3、认识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3、认识吨》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吨”,能运用吨作为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吨的大小,认识吨与千克、克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情景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掌握了千克和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情景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以及灵活运用吨、千克、克解决实际问题,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吨的大小,培养他们在实际情景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吨的大小,认识吨,知道吨与千克、克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吨、千克、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吨,知道吨与千克、克的关系。

2.在实际情景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灵活运用吨、千克、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如超市、农贸市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接着引出本课的主题——认识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情境图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这些情境中需要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计量?b.吨、千克、克之间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吨的大小,认识吨与千克、克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教案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教师示范,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补充与调整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但千米和吨作为较大的单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际情境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和吨的图片、实物模型、换算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如路线图、货物重量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地图上的路线、货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和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估算货物重量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数学趣味活动与游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数学趣味活动与游戏

三年级的学生们正在学习数学下册,这门科目需要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

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课可能会显得枯燥无味。

所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趣味活动与游戏是教导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在愉快和放松的氛围中认识和理解数学,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中,有许多精彩的数学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些互动的数学活动,例如数学游戏、数学趣味竞赛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例如,老师可以安排一个“数学抽奖”游戏,在游戏中,学生需要回答几道简单的数学题目,然后就可以抽奖赢取奖品。

这种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老师可以讲解“长度”这个概念时,使用实物来进行演示,比如拿出一把尺子来衡量物品的长度。

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度”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此外,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查找新的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观看数学动画、做数学游戏等等的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设计一套房间平面图,从而锻炼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趣味游戏与活动是教导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兴趣。

希望学生们在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学习中,能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喜爱这门科目。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内容:p.1-1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1~3教学目标:1、能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出发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我们都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那我们来坐下下面的几题!如:98÷2 94÷3 94÷4 98÷5这样的计算孩子们你们是怎做的啊?说说你们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学习例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有600只鸡共三排)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2、探索口算方法问:600÷3结果是多少?⑴学生独立思考⑵学生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 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⑶谈话: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三、探索笔算方法1、提出问题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2、问:谁能估计一下平均每天产蛋几百多?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⑶交流算法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引导学生明确:9百除以2得4百多4表示4个百所以要写在商的百位上②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4分掉了8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8个十合起来成18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③问: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练习:李师傅4小时共加工856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四、总结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大家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也可以说说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作业(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教学内容:P4-9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口算20÷2 24÷2 40÷420÷4 24÷4 40÷5同时指名两位学生板演:63÷7 52÷5集体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商为什么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二、新课1.例题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指名回答要求用竖式计算评讲: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为什么?问: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处?讲解:如果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除不尽除数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例题2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讲解书写格式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三、完成"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四、课后作业(3)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11和P12的1~3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二、学习新课看书本图(书架)1.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2.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3、讨论比较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讲解:应用两部连除应该要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是求出什么第二部得出我们需要的答案三、课堂作业补充题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2、拓展题3、填上合适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两步练除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第二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p.17-2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教学难点:2月的应用平年、闰年的实际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13年的年历卡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13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13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13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3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讲解:老师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4、计算全年的天数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13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三、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2)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P19--21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教学过程:1、探究活动一小明的弟弟出生的日期是2012年但是到2013年时发现小明却没有生日的那一天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12年和2013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应该是2012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12年2月的天数和2013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应该是2012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13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问:谁来说一说2012年和2013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12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三、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二、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内容:P24~26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2、教师用纸片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问:是这样平移的吗?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⑴想想做做1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二、将图形进行平移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小纸片"进行平移1、移一移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2、教学例题出示下图: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4、教学"试一试"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5、想想做做5学生独立画一画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概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乘法运算的重要阶段。

在前一单元中,学生已经了加法和减法运算,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生将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态度,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在进行进位乘法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的兴趣和效果。

2. 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乘法的运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练与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练和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反思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的效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与测验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和测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

3. 反思评价:评价学生的反思,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收获。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1)

《千米和吨》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学会对长度、质量单位知识的整理和复习;2、通过对知识的错题分析,落实知识的查缺补漏;3、通过知识的归类整理,掌握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整理成知识图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难点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整理知识师:同学们,你们赛跑过吗?看,他们是谁也在举行100米赛跑。

你能从这里找到哪些计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与计量单位有关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出计量单位,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整理回顾知识点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①、总结长度单位的进率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用手比一比毫米、厘米、分泌、米的长度强化记忆: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②、总结质量单位的进率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设计意图】全班通过进行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加深整理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练习巩固①、单位换算总结: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的换算,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单位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巩固计量单位的表象。

②、判断对错③、改单位【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讲解,使学生学生熟练掌握计量单位的应用,巩固计量单位的表象。

④、生活与应用⑴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是400米,小明每天跑5圈。

小明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⑵、 2 吨的货车上,装 3 台重600 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设计意图】数学课本的知识转到成生活的里应用,既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又达到梳理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千米和吨》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数学教材P24—P2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千米和吨的认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学生整理的知识导图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出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对千米和吨进行整理和复习。

复习有关千米的内容PPT:学习要求:1、拿出知识导图,小组内交流你对千米的认识2、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发言,认真倾听3、选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学生展示知识导图,汇报对千米的认识师生小结,板书(比划其它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介绍手指记忆进率的方法以及其他长度单位。

(ppt)复习有关吨的内容PPT:学习要求:1、拿出知识导图,小组内交流你对吨的认识2、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发言,认真倾听3、选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发言学生展示知识导图,汇报对吨的认识师生小结,板书(其他质量单位什么时候用?)除了吨、千克、克这些常见的质量单位,还有其他一些质量单位。

(ppt)『设计意图:课前布置绘制知识导图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整理学过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的放矢。

师生小结,整理板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介绍其它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闯关练习第一关: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P24—1。

(一起完成)2、火眼金睛。

(集体修改)早上,我从2分米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分米的牙刷,挤出5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

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40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60千克的鸡蛋……路上,汽车以每小时50米的速度直奔动物园,途径一座限载量为40千克的大桥……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一头狮子大约350克,一头大象少说也有4千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90千克……『设计意图:填写合适的单位以及改错,主要考察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知、比较和理解。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吨-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 认识吨-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认识吨-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吨”这个重量单位。

2.能够通过练习,对吨这个单位有更深刻的了解。

3.能够熟练使用吨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认识吨这个重量单位。

2.吨的换算。

三、教具准备1.量筒、100g及500g的砝码、百度搜索引擎、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吨这个单位通过展示一个1吨装满的货车图片,让学生了解吨的大小,并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吨的使用范围和重要性。

第二步:吨的换算1. 吨的换算公式老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吨和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公式,例如:1吨=10百斤=1000公斤,1公斤=0.001吨等,并让学生板书或记录下来。

2.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吨的换算,老师设置了以下实践活动:•实验一:使用量筒,让学生测量不同重量的水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结果让学生计算出这些重量表示成吨需要多少个。

•实验二:老师准备100g及500g的砝码,在黑板上标出2公斤、5公斤、8公斤、13公斤等不同重量,让学生按照这些要求掌握吨的换算方法。

第三步: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或者小测验来检验其他小组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吨的换算能力。

例如,设计有奖品的轻松愉悦的竞赛,或者制作小练习让学生互相答题等等。

第四步: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总结和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并复习吨的换算方法。

老师也可以将相应的知识点展示在PPT上,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吨的换算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1.考试测试2.小组活动成果展示3.课堂互动表现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建议老师寻找一些在线学习资源,例如优质的相关视频课程、相关的考试模拟试题等等。

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课外阅读材料,例如百科全书、报刊杂志或相关绘本等等,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吨这个重量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形状的认识和排列组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形状的认识和排列组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形状的认识和排列组合在三年级数学下册中,形状的认识和排列组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不同的形状,并学习如何对不同形状进行排列和组合。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中的学习内容,以便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课程。

形状的认识在三年级数学下册中,形状的认识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通过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不同形状,并从中学习出其特点和属性。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们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形状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介绍圆、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孩子们需要学会认识它们的外形和名称,并能够将它们区分开来。

2.不同形状的特点:每个形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属性。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们将介绍不同形状的边数、角度、直线对称性等特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每个形状,并加深对其特点的认知。

3.绘制不同形状:学习形状的认识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其名称和特点,还需要学会如何绘制不同的形状。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尺规等工具,绘制出不同形状,并能够自如地绘制它们。

排列组合除了形状的认识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排列组合。

通过这一学习内容,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对不同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并从中培养出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们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排列的基本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介绍排列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排列,如何计算排列的数量等内容。

2.组合的基本概念:在这一学习环节中,我们将介绍组合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组合,如何计算组合的数量等内容。

3.排列组合的练习:在学习了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排列组合的练习。

通过这一练习,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对不同物体进行排列组合,并从中培养出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总结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形状的认识和排列组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 认识千米总第()课时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1,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千米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预设修改或随笔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如果测量课桌的高度,应该用什么单位呢?(厘米)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谁能比划一下。

(手指的厚度)除了用厘米,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啊?(分米)谁再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毫米、米)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米尺的长度)他们的符号都是什么样的?(m、dm、cm、mm)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引起冲突,导出千米我们已经学过的最大的长度单位——米。

如果要想量一量从北京到我们学校距离,用米尺来量可以吗?那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合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2)设疑,自学为什么用千米表示?你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请学生自己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以下三个问题:①千米有什么作用?②“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又叫什么?2③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3)汇报交流①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②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千米又叫做公里。

③1千米=1000米(4)说说千米在生活中的例子。

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了——(千米是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的,千米用符号km表示,又叫做公里。

)课本3幅图上标示牌的含义你能明白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讨论交流)生活中用到千米的地方也很多,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认识吨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认识吨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认识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吨的定义,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2)使学生能够运用吨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吨的定义及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 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吨的定义,1吨等于1000千克。

2. 教学难点: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吨的定义及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吨进行计量和换算。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书包、大米、水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何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2)学生回答: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追问: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 探究新知(1)教师讲解吨的定义:吨是重量单位,1吨等于1000千克。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吨的重量。

如:将1千克的物品放在秤上,再放10个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1吨的重量。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吨进行计量和换算。

如: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5吨,那么它最多能载多少千克的货物?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小组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包等,估算其重量,并用吨表示。

(2)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吨的定义及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内容:千米和吨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这两个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他们对这些单位不够熟悉。

因此,教学千米和吨,首要任务是体会千米和吨,感知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建立1千米、1吨的初步观念。

学生是否体会了千米和吨,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检验,一是能否联系实际,举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大约是多长、1吨大约是多重;二是能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里正确使用千米和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情感。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认识千米、吨的线索和活动。

首先,在现实的情境里引出千米和吨,让学生感受它们都是较大的计量单位。

接着,扩大感知背景,继续体会千米和吨,积累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

2.在应用计量单位时,进一步体验单位。

解答实际问题,也有助于体会千米和吨的应用,从而丰富生活经验。

如计量河流、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计量卡车的载重量、鲸鱼等大型动物的体重,要用吨作单位。

随着经验的积累,对计量单位的感受也会深刻。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千米。

“了解千米”这次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走走看看”。

通过走100米要多少步和多少分钟,推算走1千米的步数和时间,借助步数与时间体验1千米的长度。

还组织在离开1千米的地方大声说话,试试能听到吗?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有了这些数据和经验,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估计1千米。

四、单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及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感知1千米和1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义,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2. 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整理、排序整理、图表整理。

3. 数据的分析方法:求和、求平均、求众数、求中位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数据的收集方法① 观察法:通过观察,获取数据。

②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

③ 实验法:通过实验,获取数据。

(2)数据的整理方法① 分类整理: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② 排序整理: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③ 图表整理: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3)数据的分析方法① 求和:将一组数据相加,得到总和。

② 求平均:将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值。

③ 求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④ 求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布置与数据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等方面。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整理的条理性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2、认识千米》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他们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概念,并理解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米的大小和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千米概念的理解。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尺、米尺、厘米尺、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马拉松比赛、长途旅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大小。

同时,教师出示千米尺,让学生初步认识千米。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用千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计算家庭到学校的大致距离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共112页)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数的⼝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试⼀试”,“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标:1、掌握两位数乘整⼗数的⼝算⽅法。

2、会进⾏简单的估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法。

4、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

在探索计算⽅法的过程中培养⾃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整⼗数的⼝算⽅法,会进⾏简单的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的算理以及估算的⽅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导⼊新课。

1、教师谈话: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和整百数乘⼀位数的⼝算,⼤家⼀起来⼝算下⾯的⼏道式⼦:20×5 30×6 40×8 6×70师⽣交流⼝算的⽅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算,不过是两位数乘整⼗数的⼝算。

(板书课题)2、谈话:蔬菜美味⼜有营养,⼀天,李叔叔将⾃⼰培育出⼀批的新品种菜椒送给敬⽼院,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3、出⽰主题图及题⽬。

⼆、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1。

⑴师⽣交流列算式。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的想法说⼀说并列出算式吗?学⽣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盒有12个这个信息。

⑵探讨12×10的算法。

(板书:12×10=)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菜椒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菜椒⼀共有多少个吗?交流学⽣的算法。

学⽣可能运⽤的算法有:① 12×5=60 60×2=120 ②12×9=108 108+12=120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共是120瓶。

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板书)⑶让学⽣讨论这⼏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种,说⼀说理由。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关键。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用乘法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他们能够熟练地计算加减法。

但是,对于乘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乘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年月日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总课时:3课时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P17——18教学目标: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一张大的2005年的年历卡。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05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2、认识大月和小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

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

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

填好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5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如下活动:讲解:老师也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可以吗?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三、应用1、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四、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课后反思: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P19——21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1997~2008年的月历卡。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钠天送给他。

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二、主动建构1、探究活动一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

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

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2、探究活动二观察1997~2008年的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⑵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汇报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2008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1⑴出示题目,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在班级交流。

⑵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2、想想做做2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⑵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3、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

4、想想做做4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说明: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

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

5、想想做做5指名读题,独立思考,班级交流。

四、总结反思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五、课外实践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看《十万个为什么》或其他书籍,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课本P21思考题,通过计算,不仅能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能了解一些农业生产常识。

课后反思:生日快乐教学内容:P22~23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出示图),他的朋友们都来为他祝贺,你们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四位朋友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你们愿意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二、组织活动1、猜课本中小朋友的生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确定是几月几日。

然后全班交流。

2、让学生猜自己的生日。

谈话:大家都很聪明,猜出了课本中四位小朋友的生日。

你能想办法让同学也猜猜你的生日吗?先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要想办法增加一点儿难度,使别人不那么容易猜出来。

学生各自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猜生日,并把猜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统计全班学生的生日。

谈话:下面我们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请大家看课本P23统计图,要求我们怎样对同学们的生日分类?你们打算怎样收集数据?请大家各自画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记下各个月份出生的人数。

在课代表的带领下收集数据,各自填写统计表。

在课本上把统计图绘制完整——画出直条。

问:根据统计图,你们能回答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让学生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并填入P23的统计表中。

问: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给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给大家说一说。

三、活动总结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活动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四、安排课外活动谈话:你们知道自己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爸爸、妈妈关爱着你们,你们也应该关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可以回家后问一问,并且要在年历卡上圈出来,准备为爸爸、妈妈庆祝生日。

老师还想知道你打算怎样为自己的长辈庆祝生日呢?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