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翁失马》。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朗读和背诵《塞翁失马》。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正确运用文言文表达观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原文、翻译、解析等。
2.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塞翁失马》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塞翁失马?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5. 练习巩固(1)学生完成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朗读和背诵(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课文背诵。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塞翁失马》与其他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如《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分析各自的主题和寓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塞翁失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寓 言的寓意
四、三读—— 想道理、明寓 意
2、 《塞翁失马》 的故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 .对待生活, 我们应当积极乐观, 不应消极悲观。 (2).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 变成好事。 (3) .现实生活中, 身处顺境时, 我们不要沾沾自喜; 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五、四读——整体把握、加深理解。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 理解课文的意思与寓意后,再读课文,自由读——指 己的看法 读——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再次出示目标。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积累巩固 出示课件六: 1.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把生活中你所经历或看到的“塞翁失马”的故事 写下来,200 字左右。
谈收获。
五、四读—— 整体把握、加 深理解。 六、课堂小 结: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 计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缺乏阅 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初一学 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如果采用传统的文言文讲析方法, 势必会磨灭他们初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把自主、合作、 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降低难度,多与前面学习过的文言文知识相联系,教给 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 文的畏难心理,双向互动地学习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二)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 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 马/ 将 胡 骏马 /而 归。 丁壮者/皆/引弦/而战。 此/ 何 遽/ 不 为 福乎?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四)通文意:翻译课文。 1.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对照文中的注解, 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质疑问难,集体探讨。(要求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 遇到的词句上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3. 译读重点,加深理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强调 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注意翻译积累要与以前学过的 文言词语相联系。)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擅长) (2)马无故亡而入胡(丢失) 联系延伸:亡:亡羊补牢(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 (4)人皆吊之(安慰)(他,代塞翁) 联系延伸:之:下车引之(他,代元方) 诲女知之乎(代这个道理) 其邻人之父亦云(助词,的) (5)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老汉)(就) (是) 联系延伸:为:以虫蚁为兽(当做、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可以为师矣(成为) (6)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多)(爱 好)(掉、摔) (7)胡人大入塞,丁壮引弦而战(大举)(拉)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因为)(缘故)(保 全) 联系延伸: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 以假乱真(拿、用) 联系延伸: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马无故亡而入胡(原因、缘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9)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4.翻译课文:连词成句,教师点拨纠正。 5.总结方法,分享收获。(要求学生总结翻译这篇 文言文时的方法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1)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也就是把一个字变 成两个字(如“近”可以理解为“靠近”,“善”可 以理解为“善于、擅长”。) (2)补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马无故入胡”之 前可以加一个成分“他的”)
塞翁失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塞翁失马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目标:1、理解《塞翁失马》的寓意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成语的掌握与运用、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3、培养同学对得失有独立创新地的看法的情感目标。
学习重点:1、理解《塞翁失马》的寓意并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成语的掌握与运用、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文言字词的积累。
新课导入:由一个得失的小故事引出课文《塞翁失马》。
故事: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天折了。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
一个中年人暴亡了。
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
我失去了整整—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
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
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
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
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正式上场了!是谁呢,不错,塞翁也。
引课结束。
好了,现在我呢,给大家一点点时间两分钟左右,大家先把文章看一遍,给一些发音比较和读一读:重点字词音近塞上之人()其父()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引弦而战()此独以跛之故()读课文(个别读、齐读)个别读接下来请同学站起来把文章读一遍读之前,需要讲几个秘诀;1、古文朗读讲究停顿2、声音要洪亮。
齐读全文疏通、重点字词解释近塞:善术者:亡:吊:何遽:福:祸:居:将:富:堕而折其髀:大入塞:十九:引弦而战: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想一想,说一说:1.好事坏事能转化吗?2.好事坏事必然转化吗?3.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点名寓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塞翁失马初中课文教案

塞翁失马初中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成语“塞翁失马”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塞翁失马》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塞翁的老人,他的马不慎走失,村民们纷纷为他惋惜,但塞翁却表现得很平静。
不久后,走失的马带着一群野马回来,村民们纷纷羡慕,塞翁却仍然保持平静。
又过了段时间,塞翁的儿子骑着野马摔断了腿,村民们又为他惋惜,塞翁却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最后,国家征兵,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腿而免于征召,村民们才真正明白了塞翁的智慧。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塞翁失马”的含义;(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朗读和背诵课文。
3.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2)运用成语“塞翁失马”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塞翁失马”的来历和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塞翁在面对得失时都能保持平静?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村民们的反应说明了什么?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塞翁的智慧所在;(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成语“塞翁失马”的含义;(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塞翁失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塞翁失马》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组展示,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3. 深入研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运用到写作中。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翁失马》。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学会珍惜现在,懂得福祸相依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塞翁失马》的作者及背景。
(2)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翻译难点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感悟的文章。
3.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塞翁失马初中教案

塞翁失马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词语和句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故事内容的理解。
2. 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教学难点:
1. 故事中道理的理解。
2. 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课文《塞翁失马》的文本。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塞翁失马》的故事产生兴趣。
2. 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词语和句式学习(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故事道理的探讨(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2.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塞翁失马》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故事中的道理,同时学习了相关的词语和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塞翁失马》一、教学目标1. 了解《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思考人生中的得与失,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心和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塞翁失马》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 分析和解读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塞翁失马》寓言故事的文本材料。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故事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得与失的经历,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失去珍贵物品等。
然后,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简要介绍《塞翁失马》寓言故事,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民塞翁的故事,他遭遇到一连串的得与失。
Step 2:朗读故事教师可以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或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故事文本,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故事。
Step 3:分析故事1. 提问学生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做了哪些事情?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得与失对于这些人物的影响,以及他们对于得与失的态度和反应。
Step 4:寓意解读1. 向学生解释故事中的寓意,即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谓的得与失只是表面现象。
在面对得与失时,我们应该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活动,例如讨论或写作,以表达他们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在教室里,学生们可以以小组形式互相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得与失的经历,并讨论他们对于这些经历的态度和反应。
此外,可以邀请一些有趣的人生经历的嘉宾,如老师或家长,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了他们对于人生得与失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了积极进取和乐观的态度。
七、作业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文章阐述对于《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体设计合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加理解并深入思考《塞翁失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语文《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塞翁失马》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翻译、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2)懂得事物福祸相依的哲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汇的解释。
2. 对文章寓意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塞翁失马》的故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寓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言文《塞翁失马》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词汇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案例,理解事物的福祸相依。
(2)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翻译与讲解:(1)教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讲解。
(2)解答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不解之处。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文言文运用能力和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深度。
初中课文塞翁失马说课教案

初中课文塞翁失马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1 理解课文《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1.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2 学会通过故事寓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3.2 培养学生的品德,如诚实、善良、宽容等。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塞翁失马》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坏事?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塞翁失马》。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塞翁失马的故事寓意。
2.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塞翁失马”的故事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
2. 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如何运用“塞翁失马”的思维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运用“塞翁失马”的思维,分析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课文《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塞翁失马教案

初中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2)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2)学会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事物的发展和结果往往并不完全如人们所预期的,要有全面的认识和思考;(2)学会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保持乐观的心态;(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2. 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3. 故事寓意和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深层寓意的理解;2. 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用法的掌握;3.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塞翁失马》的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
4. 课堂拓展(1)学生举例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进行对比分析;(2)学生运用《塞翁失马》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2. 收集并了解《塞翁失马》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用法;3. 写一篇关于《塞翁失马》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塞翁失马》教学案(通用4篇)

《塞翁失马》教学案(通用4篇)《塞翁失马》教学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直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方法2、学会分析故事情节,改写、编写寓言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寓言中学会辨证地看待祸福得失等做人、思维的方法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从寓言中获得人生启示难点:编写寓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抢答: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 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二、自主学习之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容易读错的字词:2.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
文言虚词有:3、再读课文,弄懂文中词语的意思亡:父:吊:何遽:居:将:引弦:折其髀:4、翻译这则寓言5、积累:请根据上句补充下句:(你还能找到类似的短语吗?试试看)鹬蚌相争————螳螂捕蝉————塞翁失马————三、合作学习之研讨赏析1、分析情节,研讨问题:这则寓言的线索是什么?2、请根据线索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故事情节。
3、根据情节概括寓意并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寓意:启示:(最好能做到角度新表达佳):四、继续学习之质疑、反思1、你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3、你觉得这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你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新方吗?如果有,请你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4、发挥你的才华,编写一则小寓言,比比谁的故事好看,寓意深刻。
塞翁失马教案初中

塞翁失马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理解其寓意。
2. 学会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故事内容、成语和典故的解释。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和典故,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塞翁失马”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理解其中的道理。
2. 学生听故事,注意理解故事中的细节和寓意。
三、成语和典故的解释与运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2. 学生通过例句来学习和掌握这些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与辩证思维培养(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抄写《塞翁失马》的故事内容,加强记忆。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成语和典故的来源和用法,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证思维培养,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塞翁失马》教案

《塞翁失马》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
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智子疑邻》学习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
2、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
提出背诵要求。
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
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测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
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
《塞翁失马》教案

《塞翁失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积累文言实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生活智慧,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与“祸福相依”相关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类似的小故事,引入《塞翁失马》的主题。
2. 初读文本(10 分钟)-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 合作探究(15 分钟)-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通假字。
- 分析塞翁和众人对“祸”“福”的不同看法,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
4. 角色扮演(10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塞翁失马》的故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 课堂小结(5 分钟)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加以补充。
6. 布置作业(2 分钟)- 背诵《塞翁失马》。
- 搜集其他与“祸福相依”相关的故事或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等,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塞翁失马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白话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求成绩,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进步先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先生探求成绩及发散思想的能力。
[教学想象]先读通原文,全体感知寓言故事的次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先生进行探求,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浏览的中心环节;最初指点先生结合本人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本人的启示,并进行言语积累,这是浏览的标的。
朗读贯穿一直,自主、合作、探求为先生次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抢答成语:展现课件一:先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经过假托的故事,寄寓语重心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甚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甚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展现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精确,读迟滞学习白话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是学习白话文的重要途径。
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如今,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先生齐读一遍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精确,发音饱满。
展现课件三:其父(fǔ)曰父(fù)子相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2.老师范读,先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留意进展,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现课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故事中的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塞翁失马》的主题。
(2)简介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让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解释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思考和领悟人生哲理。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
3. 知识点掌握: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成语和典故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塞翁失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成语和典故的参考资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或写作任务。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塞翁失马》。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变故”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3)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福祸相倚的道理。
(2)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塞翁失马》。
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寓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文言文阅读材料。
3.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塞翁失马》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
4.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塞翁、马和邻居等角色的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5. 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尝试翻译课文。
教师挑选重点句子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福祸相倚的道理,引导学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提供一些与《塞翁失马》类似的故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异同,提高阅读能力。
2. 寓言故事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七、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塞翁失马》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故事寓意来思考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眼前、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塞翁失马》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塞翁失马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 通过故事寓意来思考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塞翁失马》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塞翁失马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塞翁失马?它有什么寓意?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理解寓意(1)学生思考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寓意来思考人生哲理。
5.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塞翁失马”的经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塞翁失马的寓意和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课后背诵课文《塞翁失马》。
(2)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写一篇小练笔。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寓意来思考人生哲理。
在朗读课文方面,我注重了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翁失马》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翻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 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
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读过很多故事,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
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习新课
一、大声地读——读通
1.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即字音准确。
展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2.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
(一)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二)翻译下列语句: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此何遽不为福乎?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二、生动地读——读懂
1.学生按以下要求朗读,老师适时指导。
(1)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节的波折,也就是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揣摩“塞翁”所说的三句反问句的语气,读出塞翁的处变不惊。
从塞翁及众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
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
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2.师生共同合作,读出故事的味道。
(1)老师读塞翁说的话,学生读旁白。
(2)老师读“得马、相保”这两个“扬”的情节,学生读“失马、折髀”这两个“抑”的情节。
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深入地读——读透
1.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堕马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学生讨论、总结
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
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2.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3.积累与本课意思相近的成语。
否极泰来
福祸相依
亦得亦失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寓言作品选》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祸)(福)(祸)(福)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