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初三学生问题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中老师总结过: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没错,这“天壤之别”其实就是在3年1000个日夜中细微差异的累积导致的。
初中三年会遇到各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你准备好了吗?1.把初一当初三过的都笑到了最后。
但可惜的是,至少80%的孩子都等到初三才知道着急。
2.六年级到初一的差距超大,大到从听课、到内容、到作业、到态度、到思维方式都要进行转变。
小学阶段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表现,可能导致初中全盘皆输,就比如做计算不喜欢用演草纸这么一件小事儿,多少孩子因为这个在中考丢了小10分,人生轨迹就这么改变了。
3.不得不承认,现在中考考察更多的是细心,而不是难题的能力。
要调整学习方向,平时练习的思路也要转变。
4.真正优秀的享有优质高中资源的前20%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根本就没盯着中考,人家盯着的是“签约”,是不是你连签约是啥都不知道?做家长的还不赶紧去了解了解!提前规划!5.初一的所有课程都不难,初一的各种统考也都不难,数学随随便便就可以拿个90多分,但你要知道,坏习惯改不了,学习方式不转变,初二一定出问题。
6.如果你孩子并不是特别牛,并且你现在的想法是“万一我孩子不行初三补课”。
那我建议,你还是把钱花到初一吧。
有这种想法的多半初三钱也花了,但成绩还那样!孩子在外培训就很纠结了!建议:根据孩子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目跟风!首先大家要明白补课的目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均不相同。
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之间的成绩自然会出现一些分层。
因此在这一范围内另外占用一点课外时间进行补习是很有必要的!就算校内补课,学校也是根据孩子情况来补得,分为培优补差,所以家长也要先考虑孩子情况,那种用于因材施教,查漏补缺的补课才是值得考虑的!3.初中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不与家长沟通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进入初中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长沟通也少了,平时在家多说几句可能就觉得烦了!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开学后,孩子遇到问题又该如何及时沟通呢?特别是一些寄宿的孩子,周一到周五还见不到面。
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测验
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测验1.您的性别:男女2.您现在处于几年级?初一初二初三3.您的成长地是:农村城镇4.您的家庭背景:独生家庭二孩家庭多孩家庭5.是否是留守学生:是否6.您的日常抚养人:父母双亲父母亲一方祖辈亲戚7.您的父亲学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职本科及以上8.您母亲的学历是:小学及一下初中高中或者中职本科及以上9.您的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如何: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相处和平,关心不够相处冷漠,互不关心矛盾较多,互相争吵10.您觉得您和父母的关系是:超越父母关系,会像朋友一样关系平等,比较亲密,经常交流相互尊重,但不想主动和家长谈心里话关系一般,有时感到疏远不想交流,看到就像见了仇人一般11.您觉得您的家庭环境对您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吗? 很大一般无影响12.您与家里人交谈时经常谈论什么问题学习上的事生活中的趣事人生理想家庭琐事什么都谈不想和父母交流13.您父母与您交流时的态度:认真聆听,给予建议敷衍了事,不耐烦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你14.您的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专断控制民主商议冷漠放任溺爱纵容15.您喜不喜欢您父母对您的教育方式?喜欢不喜欢无所谓16.父母对您的学习的期望会给您造成很大的压力吗? 父母期望很高,压力很大没造成压力,反而成为动力父母只希望自己努力,并没有太大期望没什么感觉17.您和您父母发生矛盾时,您的表现?和父母争吵据理力争默不作声选择回避18.您认为您父母在哪方面对您的影响最深?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父母的关系其他:19.如果以5分为满分,您会给您的父母打多少分? 1分2分3分4分5分20.您在学生会的身份是: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普通学生21.您认为自己的自信程度:非常自信比较自信不太自信常常自卑22.您认为自己缺乏关心/爱吗?不认为偶尔认为经常认为23.您认为缺乏的关心/爱来自:家庭亲人学校老师同班同学好朋友24.如果您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智力外貌才能性格出身25.您认为自己的交友状况如何?非常好,交友满天下有很多朋友,但没几个知心朋友 朋友不多,有几个知心的就行不善交际,没什么朋友26.您与异性接触、交往的现状?较多一般较少无27.您希望与异性有更多的接触、交往?是否28.您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满意吗?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有点不满意非常不满意29.上高中后您认为自己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家庭问题环境不适应自我管理问题30.您一般如何面对重大打击、压力或烦心事?向同性好友诉说向异性好友诉说向家长亲人诉说寻求医生心理咨询独自偷偷大哭一场听歌、看影视剧运动锻炼购物电子游戏睡觉写日记或发朋友圈、微博憋在心里不处理其他31.您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是否32.您认为现在自己的心理状况如何?很健康比较健康不健康没有想过33.如果出现心理问题,您是否愿意主动接受心理咨询? 是否。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不分上下,初⼆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这是⼀句在初中家长和学⽣当中流传很⼴的话。
单从这句话理解,我们都会明⽩初⼆和初三的重要性,也可得知初⼆年级是成绩拉开差距的分⽔岭。
那这句话到底是否符合初中学习的规律呢?我们先来看看⼤家是如何看待的: [正⽅]--持肯定观点,相信“初⼀不分上下,初⼆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普遍规律。
正⽅友1点评:⽼师常说,初⼀不分上下,初⼆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我觉得⼀点也没错。
我初⼀的时候班⾥⼀直在第10名左右吧,年级90多。
等初⼀下期末考试⼀下我蹦到第5.后来初⼆有了物理,我学的很好,⼀下就到了班级第⼀,年级45了。
呵呵,我也可以说我的基础很不好,初⼀的时候跟数学⽼师闹脾⽓⼀阵没学,可是初⼆数学也不错。
⾄于英语我觉得在于基础,单选和⼆卷⽼师上课知识点都会讲到上课认真听就可以了,⾃⼰再练听⼒,阅读,完型,写作。
这都是⼤分,这些如果成绩都练上去了,那些基础你不写我也敢保证你及格。
我就是这样练上去的,不懂快去问,我就是这样到了初⼆下,⼀次到了年级30了。
还不错吧,祝你成功! 正⽅友2点评:我过来⼈。
今年中考刚完,⽼师是这么说的,个⼈觉得有⼀点关系。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相信⾃⼰可以的!! 正⽅友3点评:那看要针对哪些⼈咯。
我姐姐她们说,⼥⽣是这样的,但男⽣初三的时候还是赶的上的。
[反⽅]--持否定观点,相信只要努⼒就会取得好成绩。
反⽅友1点评:当然不准了,我以前上初中的时候这就是谬论,等我上⾼中后才更发现的确是谬论。
初中的知识很少,很有局限性,所以即使你初⼀初⼆学习⼀般,只要你初三猛使劲,很努⼒,就能考个学校。
这三句话适合⾼中,⾼中的学习才真正使这样的。
反⽅友2点评:我们⽼师也常这么说,不过我不怎么相信,我认为只要努⼒,成绩⼀样会上去的。
这种情况我们班也有,只有个别⼀些同学,并不是⼤多数,所以不太准。
反⽅友3点评:我不相信,因为只要你努⼒了就会有好的结果,尽管这个结果可能差异很⼤,但是只要努⼒就能取得好成绩! 看了以上⼤家的观点,正⽅也好,反⽅也罢,个⼈总结:不论“初⼀不分上下,初⼆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是否适⽤于每⼀个⼈,但是学习不努⼒的话,三年下来势必会造成“初三⼀个天上,⼀个地下”的局⾯。
初一初二初三36个母题型
初一初二初三36个母题型
【实用版】
目录
一、什么是母题型
二、初一初二初三的母题型分类
三、如何应对母题型
四、总结
正文
一、什么是母题型
母题型是指在各类考试中反复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题型。
它们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母题型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二、初一初二初三的母题型分类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一初二初三的母题型可以分为 36 个,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各个学科。
具体的母题型包括:
1.语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数学: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题等;
3.英语:听力、语法填空、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写作等;
4.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
5.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反应等;
6.生物: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原理等;
7.政治:政治理论、经济原理、法律基础等;
8.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历史事件等;
9.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如何应对母题型
要应对母题型,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提高;
3.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4.多做真题,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5.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
四、总结
掌握初一初二初三的 36 个母题型,是提高初中生考试成绩的关键。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特点
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特点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初中教师是很重要的。
(一)初中一年级——中学生活的“适应期”由小学升入初中,这对每个初一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质变。
表面看来,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成绩好的踌躇满志,欲在中学大显身手,基础差的也满怀希望,暗下决心,想在中学重新做起。
一些缺乏经验的家长和教师这时也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现象而忽视将会出现的新问题。
其实,学生进入初中后,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生活,将会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许多的不安定,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
首先,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环境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是怎么回事?中学有哪些新的不同于小学的要求?他们心中无数。
因此,刚入初中,不少人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行动,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懂规矩”或“孩子气”。
所以,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既是光荣的、自豪的,又是陌生的、新生活的开始,这会带来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
兴奋、激动、好奇、胆怯交织在一起,难以适应,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帮助。
所以新生人学应该首先带他们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指出中小学生活的差异,帮助他们安定情绪,适应新的环境。
尽快消除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紧张与不安定。
第二,要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首先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明显变化。
在小学,主要学科教师基本上担任一个班的课,而中学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或几个班的课。
这样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关照就不如小学教师那样清楚和周到,这就会使刚入学的初中学生感到不适应,并可能对教师产生疏远的“自立感”。
所以,初一的教师即要注意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倾向,同时又要照顾到他们是刚从小学上来,还需要给予较多的关心和照顾。
否则,师生关系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学生或则抱怨老师不放手,或则说老师对人不关心。
其次,要适应朋友关系的变化。
由小学上了中学,经过编班后,小学时的一些朋友逐渐疏远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学,一时还不大熟悉。
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
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初一是道坎经常给家长讲,孩子的小学时期是养成的教育,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初中的孩子,学习心态决定一切,不管小学时期成绩如何的好,初中阶段心态的不稳定将直接导致求学之路的失败。
尤其在初一这个过渡的时期,原来学习好的心态不好败下阵来,成绩不好心态很好成为后起之秀,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在进入初中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有计划地学习一进入初中,同学们都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很松,作业留得不多,或者即使很多,也不检查。
上自习也没有老师看着,随便说话,也没人管(这一点,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这一点足以警示你的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中成绩直线下滑的主要原因,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心态尤为重要,尤其学历不太高的孩子家长,孩子小学时期你陪读陪写陪练,进入中学会搞得你措手不及)。
(1)应该培养孩子自觉地学习,有些孩子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不能自觉地预习,复习,这样的学生多半缺乏自制力,不刻苦。
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等家长发现孩子差距的时候,一般就很难赶上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的时候,孩子都不能让自己努力自觉的学习,当出现了差距,孩子的畏难情绪就会变成隐形的,只说不做,这样的心态,表面看很努力,实际不出效果,请普通家教只辅导功课不能解决心态问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2)让孩子要有计划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学得好的部分,学得不好的部分,要有计划的随时查漏补缺。
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让孩子最好能够早点找一本中考考纲,了解将来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好对症下药,有所侧重。
二、思想不能松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队万事开头难。
相当一部分孩子,进入初中后,以为考入中学,甚至考入实验班,就万事大吉了。
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这就大错特错了!等进入中考的时候,有的是实验班的同学成绩还不如普通班的。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业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家长应该做点什么呢?在这里,我想把“分化”造成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对你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一、初二分化的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的等等。
这种类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会造成“智力分化”。
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策略]小学时期,由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知识水平都还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维”的培养是不可取的,过于强化“抽象思维”往往又不适宜。
初一、初二,正当时。
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几点:〔1〕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识面要尽量宽阔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
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3〕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
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给孩子的初中学习规划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
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面对陌生的同学环境,想要适应,真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时间的长短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个时候,家长要提防两种极端心态的产生: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心早就“飞”了,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单,因此漫不经心;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生怕自己会落下。
前者需要家长的“醍醐灌顶”,强调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难度,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
1初一年级适应多学科学习摆脱依赖对于新初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尽早摆脱学习依赖,适应初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节奏。
需要强调的是,初一的数学知识作为代数和几何的基础,在整个初中的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旦出现漏洞,不仅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遇到更大困难,在心态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新初一千万不能松劲儿。
2初二年级学会自主学习迈过“分水岭”由于物理声光热的引入、数学中函数概念的引入等,初二成了学生“两极分化”的分水岭。
因此,新初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会自主学习,形成一套成熟的学习方法,保证自己不在“两极分化”的潮流中被刷下。
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学会总结题型、提炼解题方法,而且要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保持平衡的心态,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我能行”。
3初三年级瞄准中考扎实走好每一步新初三必须从现在起,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首先要制定计划。
经验证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特别重视政治、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这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其次要坚持课前自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再次要做到专心上课,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并将复习成果总结在笔记本上,为日后的复习、考试积累宝贵的资料。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1、制定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是要分析现有的条件,即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已经具备的条件;第二步,是确定目标。
揭秘“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实质
揭秘“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实质“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多年辅导学生参加中考的老师曾这样评价初中的三年。
这样的描述对于初中三年来说,确实是再贴切不过。
单从这句话中,我们都会明白初二和初三的重要性。
但为什么“初一不分上下”会造成“初二两极分化,初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样的局面呢?仅仅是因为初二和初三的知识点更多了,更难了吗?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这个“初一不分上下”!初一的知识点比较少,学校又讲的太简单了。
同学们很容易被这种假象所麻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前一段时间的期中考试最能说明问题。
大家成绩都很高,一两分的差距在班里就可以相差七八名。
我们这的一名重点中学实验班学员说,全班四十多人,有将近二十人考满分。
这就是所谓的“初一不分上下”。
我们回想一下小学,三四年级大家学小学数学,考试都是100分,也是“不分上下”,很多人以为自己成绩非常好了。
但是一到小升初,那些没有学过奥数的学生就吃大亏了。
在“不分上下”的表面下隐含着两种不利的因素:1,一些同学因为考试成绩很好,就会忽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对很多“小问题”或“小毛病”置之不理。
这些问题在题目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容易得到控制,一旦难度提高或时间缩短,就会大幅度影响考试成绩。
2,长期沉浸于比较简单的题目中,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进入初二后,难度陡升,就会出现不适应。
正是以上这两个因素,在同学们进入初二后,同时爆发,才会出现所谓的“两极分化”。
因此同学们要想继续保持好成绩,就应该注意以下的几点:1、在学校里学习时,要注意基本知识的训练,尤其是注意那些“小毛病”,比如计算错误、做题的快慢、看题不认真等等,要尽量避免,及早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和考试习惯。
2、培养平和的心态。
不因为平时的考试成绩的好坏而影响学习。
在多次考试中出现一次失误是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找出原因,避免再次出现。
3、平时要注意对所学的知识点加深认识,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收集其中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解决。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是对初中三年各个年级学生发展情况的真实写照。
每到开学,我们都会听到到很多家长和同学的疑惑!“上初中了,听说小学得高分很容易,初中却很难,而且学习强度会增大很多,怎么办啊?”“我家儿子是初二,进入初二以来,科目增加,学习强度加大,孩子有些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严重下滑。
人们都说,初二是整个中学“最危险”的阶段,初二学生最难管理,我到底该怎么帮助他?”“初三真正的开始了,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战役已经拉开了,我却一直没进入状态,感觉前两年没学到多少东西,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我还有机会提高成绩,考到理想的高中吗?……初中阶段的学习确实有很多门道,每个年级每个节点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规则,没有经历过的家长和学生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事情。
幸运的是,现在信息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知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今天介绍老师总结出来的初中学习注意事项。
初一不分上下从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新老师新的讲课和交流方式可能正对胃口,也可能不尽如人意;新同学可能会培养出新的友谊,也可能无法愉快相处;新课程可能学得津津有味,也可能连入门基础知识都觉得很难。
初一适应不好,影响整个初中。
初中学习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不仅仅是课程增加、难度增大,而且老师上课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都应该做适当调整,否则,就会被适应能力强的同学远远甩下。
有的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年年评为三好生,深得老师的喜爱。
可到了初一以后,觉得初中老师讲课太快了,而且也不如小学老师讲得那么生动形象,对自己的关心也少。
一学期下来,他们的学习成绩退步很大。
加上他们的父母工作较忙,无暇关注太多。
在初一年级的时候成绩还能在班级排到中等。
初二时候,由于又增加了物理课程,考试成绩和小学相比已经是一落千丈,已经排到班级靠后位置。
随着学习难度增大,有的同学就陷入了越不想学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怪圈,想摆脱出来就很难了。
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熬不过去毁前程!
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熬不过去毁前程!初三就像在打战,打的是一场人生之战,如果打赢了,未来的人生道路将平坦顺利;如果输了,未来的人生道路无疑将布满荆棘。
如果说高三是座大山峰,初三只是座小山,然而,即便是小山,爬起来也不容易,更别说这座小山还决定了之后你能爬上什么高度的大山峰。
一句话概括:初中到高中,一峰又一峰,爬过这些峰,未来海阔天空。
九年级的孩子,较之于七八年级,情绪情感更容易波动,上一秒还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变得很沮丧;许多在七八年级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九年级,起伏却很大。
其实,在九年级这个直面中考的时期,不仅是老师和家长紧张、辛苦,正处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有着诸多烦恼和压力。
1父子、母子关系升温的关键期与叛逆、多事的7-8年级时相比,升入九年级的孩子更不让家长省心。
他们突然变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还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与父母的冲突越来越厉害;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 面对这些行为“非常规”的孩子,家长们是如何对待的呢?许多家长的教育方法几乎如出一辙,无非就是挥舞大棒,以及用言语批评来镇压孩子。
对于已经十足大的大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身处的世界逐渐形成了清晰的认知。
而鉴于这样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也变得成熟起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对人生、对身边的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2.对父母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
有句话说得好:“所以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由家长做出一些改变。
”面对这些稀奇古怪、让人捉摸不透的九年级孩子,家长要想改变与孩子的关系,唯有从自身做起。
在家长自我反省、积极寻变的处理模式下,你也会渐渐看到孩子做出积极的回应。
方法一:杜绝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平等商讨问题(作为九年级孩子的家长,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主要是因为你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
初三学生成绩不稳定是因为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怎么解决
家长:张先生地点:平盟会客厅平盟老师:张先生您好!家长:老师您好,我家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忽高忽低的,我非常着急。
平盟老师: 这位家长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成绩不稳定,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不全面。
考试的时候遇到熟悉的考点能得分,不熟悉的就答不上。
所以从表面上看,成绩就忽高忽低。
而初二的暑假,是学生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是提高成绩的黄金期,学生就要抓住这个时期梳理巩固初一初二基础知识,系统的补习知识上的漏洞。
而您目前所需要做得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孩子的这种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孩子在掌握单个知识点的基础之上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形成完整而健全的知识体系,提高解题效率。
所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各个方面完整的知识体系,全方位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这样,孩子就能轻松的向初三过渡。
家长:老师您说的太好了,经您这么分析,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可我家孩子就是不听话,体会不到家长的苦心,特别逆反,怎么办啊?平盟老师:孩子到这时候就多少有这种倾向,而孩子的逆反是和他的学习成绩有关联的,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就不愿意学习,家长一督促,就会影响亲子关系。
而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家长都觉得很听话。
所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而平盟教育对于中学生的辅导,并不是单纯的补习,我们还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心理的辅导,帮助孩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性格,使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家长:老师您分析的很透彻,今后我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多听听他的想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孩子初一到初三的的培养重点有哪些
孩子初一到初三的的培养重点有哪些随着学生步入初中,许多和之前的小学教育不同的地方慢慢展现出来。
家长只有准确把握不同年级的孩子的特点及该年纪的学习重点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孩子初一到初三的的培养重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孩子培养重点之初一初中一年级生理特点: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
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
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
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
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年级特点: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总述: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对于“新”的适应速度将会对初一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年级的初一新生,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比较放松。
科目增多了,知识难度也比小学有了较大提高,已经不能再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定要及时调整,学习时间分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初中英语各年级学情分析
初中英语各年级学情分析一、初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基础薄弱。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初一学生的词汇量较为有限,句型结构简单。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初一学生的语法基础较弱,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常见的语法规则和句型。
初一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也相对较弱。
教师可以通过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二、初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于初一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积极性有所增强。
然而,由于英语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加,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挫败感和学习压力。
初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相对丰富,但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和语法的复习和强化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初二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初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注重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初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处于升学的关键时期,英语学习的压力较大。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希望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初三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相对丰富,但在考试中仍可能存在一些失误和疏漏。
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模拟考试来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初三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相对较强,但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下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和口语练习来帮助学生适应考试环境,提高应对能力。
初三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为重要,需要注重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以上是对初中英语各年级学情的简要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初二学生如何避免两极分化
初二学生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在北京初中教课中流传着一个说法:" 初一不相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 从每年统计来看,进入初二的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体现出较严重的趋向,后进生占的比率较大,这类情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升数学教课质量。
初二出现分化的原由以下:1、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单薄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2、掌握知识、技术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构造,不可以为连续学习供给必需的认知基础。
3、思想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如何防止分化,真实学好数学,现介绍几种方法: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正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停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课中,注意听闻联合,训练少儿听的能力,讲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少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裕吸引力,这样能惹起少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他人讲话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少儿,或是让他重复他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机遇,要求他们专心听,专心记。
平常我还经过各样兴趣活动,培育少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叙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想法,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少儿学得生动开朗,轻松快乐,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加强了记忆,又发展了思想,为说打下了基础。
( 1)学习三部曲,提早达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实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以前,应达成提早预习,除了他行提早课程的学习外,每日夜晚都应预习次日的知识,讲堂上才能更好的听讲,有高层次的收获。
数学能力的培育主要在讲堂长进行,因此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追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重要跟老师的思路,踊跃睁开思想展望下边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一样。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课后要实时复习不留疑点。
第一要在做各样习题以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想一遍,正确掌握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想而不采纳不清楚立刻翻书之举。
初一、初二、初三学不好数学的常见现象及解决策略
初一、初二、初三学不好数学的常见现象及解决策略!初中学不好数学的常见现象及解决策略(一)、初一学不好数学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成绩不稳定等现象。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许多学生还是带着小学学习的心态,学习主动性不足,课前没有预习,坐等上课,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不重视书本上基础知识,自认为书本上很简单,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不去认真的演算书写。
其实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吃透课本内容。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套题型,遇到难题缺乏思考,学习方法的缺乏或不得当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学不好数学。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
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策略:1、狠抓基础,循序渐进。
立足课本,把课本知识点吃透,辅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先以基础题为主,培养运算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
等基础知识熟悉了,再逐渐加深难度,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
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预习书本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相似的题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
就不懂得问题,积极讨论、请教老师。
自己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形成习惯。
3、激发学习兴趣。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4、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学生每天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如果能高质量的完成当天的作业,就能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消化吸收,遗留的问题就少,进而学习效率就高。
(二)初二数学成绩下滑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
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
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基础,中考多以基础题为主,要求不高。
很多同学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基础没有打牢,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初中学生常见问题
初中学生常见问题:
初中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学习问题:初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需要适应新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
能。
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学习困难,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导致成绩下降。
2.心理问题: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一些学生可能感到焦
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3.社交问题:初中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孤独、
不合群,或者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
4.行为问题: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逃课、打架、吸
烟等。
初二容易出现的问题
初二容易出现的问题概述
初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恋现象:这是初二学生中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过于亲密的行为,甚至影响到学习和日常生活。
2. 学习压力增大:随着学科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初二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明显增大。
同时,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可能会加快讲课速度,导致学生短时间内无法吸收大量知识,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3. 叛逆心理: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叛逆心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走上错误的道路。
4. 新科目适应问题:初二开始学习物理,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科,同时还需要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偏科现象的出现。
5. 心态变化:面对中考的压力,初二学生的心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
这些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学校共同关注和解决。
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学校也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初二的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孩子的问题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
一、初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 1、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
这是因为刚进初中,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班上同学的学习层次也良莠不齐,尖子生与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差距较为悬殊。
尖子生一入中学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尤其是当今许多学校按孩子的学习基础,分层次编班,层次好的班级的孩子,个个感觉良好,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测验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或者埋怨老师。
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
但不管自信或自卑都对新的学习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展现自我的欲望。
这也是我们家长要把握的教育契机。
2、矛盾的思维方式初一阶段的孩子在小学养成的认知习惯仍然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老师,或者勇敢的对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在这一思想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老师和家长。
他们有了心理话更愿意对同伴讲。
对家长和小学老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上的主要矛盾。
3、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初一阶段的孩子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下课了,他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在一起玩,从而形成了自发的小团体。
星期天,他还常常约小学的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小学,老师少,但总跟班,且管得细,孩子对老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老师增多,但班主任也不是总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
其次,小学时间很长,在此之前,孩子少有改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
新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会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长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
4、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孩子由小学的两门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科;孩子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有的孩子说,初一的学习最紧张,就是指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
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心理和学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
初二孩子的特点和问题15-16岁年龄段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
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
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网络的影响,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
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
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力在这段时间最低。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两大特征:1、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还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经常凭自己的好恶来对待人和事。
2、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自信到过分的程度。
3.逆反心理比较重。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
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
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初三学生的问题进入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出现的种种心理不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北京中科院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调查各种因素在中考、高考成功中的作用。
考前心态、考场心态是直接影响考生发挥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临场发挥、复习方法和教师指导。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临考前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心理老师建议: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
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
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
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
再次学习要有毅力,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心态慌乱,情绪焦虑。
有些同学在初三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非常焦急,老是觉得自己以前的知识没有学好,担心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复习都不够用,这些同学总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如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复习时间不够用,担心成绩下滑,结果连自己会的题目也怀疑对不对,严重时脑前出现空白;还有的同学进入初三后,成绩时有波动,因此总担心自己中考失利)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对学习的担心和焦虑中。
心理老师建议:首先要保持平常心态。
其实,如果我们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试前剩下的时间,充分复习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
这些同学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励,比如在学习的地方写一些小纸条,如:“踏踏实实复习,不急躁”;“请把注意力从担心转到学习活动上”;“不和别人比,只做自己该做的”等,这些小纸条会帮助你稳定情绪,找回信心。
其次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起着稳定心理的作用。
越是无序状态,人就越容易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然后是哪一个也没做好,这样反过来就更使我们心理慌乱、焦急,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我们就会在学习上有条不紊,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什么,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完成,对于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使我们形成学习成就感,会更加增强我们学习的信心。
学习上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的学习计划和阶段性的学习计划。
我们可以按照最后考试的日期向前推算,划分学习计划的时间段。
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先复习好基本知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攻破,自己看书做习题还不能掌握的情况下,要勤于张口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总之,一个原则:无论用什么方式,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必须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
第三个易出现的问题攻不下关,情绪焦虑一些初三同学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同学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学科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考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对它丧失了信心。
心理老师建议:很多同学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考试常常失败,当失败的次数多了以后,同学们从这门学科中获得的全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减少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潜能开发,所以,学生们应多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沟通,善于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另外注意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难题上的同时,也要花一点时间在基础知识上,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
其实,考试中基本知识就占了8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剩下的20%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很高。
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第四个易出现的问题:作息不当,效率不高在初三学生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自己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经常想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长此下去,许多同学就觉得很疲惫。
心理老师建议: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尽管学校和老师一再地强调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
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临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
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问题五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和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期望过高。
不少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在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