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山乡抓好远教打造亮点 推动发展助农增收1

合集下载

山乡新巨变乡村振兴主题课观后感(七篇)

山乡新巨变乡村振兴主题课观后感(七篇)

山乡新巨变乡村振兴主题课观后感(七篇)山乡新巨变乡村振兴主题课观后感【篇1】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

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

”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

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或是在心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仅仅有点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

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

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此次我们三下乡队伍由__老师带队,39名学生。

大家既明确分工,又必须紧密协作。

没有人在团队里当南郭先生,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能够在这样的一支队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同时又有些许压力。

我们希望“成功”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不光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而是每位同学都多少知道了些现在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社交主动权,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

每位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懂得了怎样与人相处,切身体会到了____重要性和其现实意义。

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

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陆游曾说过: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

书本与现实相差多少我们无以丈量,但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确信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

山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山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山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山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是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首先,应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修建通往山区的主干道和支线公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修建小型水库和灌溉系统,提供农田灌溉水源,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另外,发展山区的电力和通讯网络,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和便捷高效的通讯服务,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和信息传输。

二、优化农业结构山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因此,优化农业结构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优良的农业耕作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山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

另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引入现代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民增收。

三、发展旅游业山区地貌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

山区的旅游资源包括景区、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因此,发展旅游业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山区旅游接待能力。

同时,注重挖掘和保护山区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提高旅游品质。

另外,改善旅游服务品质,培训专业导游和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游客。

四、发展特色产业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

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山区的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应根据山区资源特点,发展适合山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如林业、畜牧业、特色农产品等。

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培育山区特色产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外,加强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通过特色产业展示和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经济的互动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山区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凝心聚力谋发展 求是创新促提升

凝心聚力谋发展 求是创新促提升

凝心聚力谋发展求是创新促提升作者:毕天云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22年第06期近年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思路,深化内部改革,攻坚克难开新局,开拓创新谱新篇,推动学校迈上新发展阶段。

一、党建引领把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擘画发展蓝图,优化顶层设计。

学校2020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规划了“123456”的发展思路,即坚持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一手紧紧咬住升本目标不动摇、一手紧紧盯住“保民生、扩规模、提质量、促发展”不放松,强化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三大支撑”,优化校政、校地、校校、校企“四个关系”,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制度治校、文化塑校“五大战略”,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人事分配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后勤保障体系、党建思政体系“六项改革”。

二是构建“大党建”体系,提升党建质量。

全面构建“一条主线”“两个导向”“三个融合”“四个作用发挥”和“五大体系”的“12345”党建工作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2020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2020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为“优秀”;1个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党支部被选树为“云南省高校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学校党委2021年被评为“丽江先锋”示范点,1个党支部被评为丽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支部被命名为丽江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荣获丽江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以本建专”强内涵学校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以本建专”办学理念,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一是完善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规章制度的“废改立释”。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作者:胡永万顾媛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3年第10期近期,笔者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甘肃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后,实地走访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旺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丰禾村田园综合体两所农民田间学校,与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和农广校座谈交流,就农民教育培训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情况深入调研。

一、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近年来,定西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市、县(区)农广校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7+X”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组织实施两项计划和三项行动,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示范引领、全力组织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定西市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政策保障到位。

2016年,定西市制定《定西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1+5文件”》;2017年,市政府办成立“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农业产业人才“十百千万”支撑计划》,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2022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三农”领域“5678”关键指标考核办法》,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关键考核指标。

一系列强有力政策和举措为定西市的农民教育培训保驾护航。

部门协调配合,措施落实得力。

定西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先后出台《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定西市“十四五”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细化目标任务,靠实部门责任。

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等县财政积极筹措安排资金配套用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牢记总书记亲切嘱托唱响光东村发展新歌

牢记总书记亲切嘱托唱响光东村发展新歌

牢记总书记亲切嘱托唱响光东村发展新歌作者:本刊记者田家山,滕飞来源:《新长征》 2016年第7期■本刊记者田家山滕飞初夏的5 月,伴着清爽的和风、淡雅的花香,本刊记者来到了美丽的边境乡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

白墙青瓦,绿水青山,三五成群的游客,忠厚朴实的村民,干净整洁的村路,错落有致的民房,光东朝鲜族民俗村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光东村位于和龙市东城镇中北部,海兰江中游,是具有浓郁朝鲜族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个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民族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林木茂盛、河水清澈,生态和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全村下辖6 个自然屯、8 个村民小组,共301 户858口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38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7.6%,辖区面积724.71 公顷,耕地面积386 公顷,水田171 公顷,旱田215 公顷,以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为主。

全村共有党员29 名,全部为朝鲜族,其中女性党员2 名。

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7 人,村部是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标准化村部。

近年来,光东村依托自然地理优势,村党支部带领广大村民积极发展有机、绿色水稻种植业,成立了大米专业农场,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的产业格局。

农场共有有机大米水田40 公顷,绿色大米水田95 公顷,76 户农户参与生产经营。

光东村水稻种植基地被环保部授予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吗西达”品牌有机大米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同时,光东村依托民俗风情和绿色、有机大米品牌优势,打造了集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习总书记来我们村啦!”“习总书记到我家啦!”“习总书记都和我们合影了!”……2015 年7 月16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光村考察调研,美丽的光东村沸腾了,人们万分激动,兴高采烈。

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案例

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案例

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案例搭建新课堂打造新亮点服务新发展柳城镇地处阜新市西南部,临城靠矿。

全镇辖9 个行政村和1 个社区,21004 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4532 人,占总人口的69.2%。

九十年代末,做为市第一镇,柳城镇也曾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但是,随着周边乡镇的崛起,该镇面临的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

2006 年,新一届党委产生,如何走出一条具有韩家店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成为了摆在镇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

摸着石头过河,韩家店人付出了诸多艰辛与努力。

2008 年底,柳城镇第一批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成。

那时,微机尚未在全镇普及,镇党委将远程教育列为党委中心组学习、镇村干部学习的常态形式,先进地区的发展成就激励着韩家店人,先进的思想影响着韩家店人,先进的发展思路让韩家店人深刻思考自己。

2009 年10 月,全镇人民还沉浸在秋收的喜悦之中时,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全镇悄然展开。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之路,实施“南区兴农、北区重工”战略,成为了此后韩家店人的共同追求。

为了保证所有工作都与这一目标保持一致,镇党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并将远程教育作为村党组织建设的“亮点” 工程倾力打造。

筹集资金120 余万元,新建三处村级活动场所,改善站点工作条件。

出台《村级工作考评办法》,将远程教育做为考评点,考评结果直接与村干部工资挂钩。

通过会议、公开栏、《柳城简报》、宣传学用典型等多种形式展示这个平台,使远程教育声名远播,妇孺皆知。

为切实提高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水平,镇党委立足培育学用标兵,探索推行“远教+项目”“远教+示范户” “远教 +基地”“远教+协会”等学用模式,搭建新农民成长的新课堂,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以“远教+项目”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柳城镇属于近郊乡镇,全镇人均耕地不足1 亩,靠传统种植业很难实现致富梦。

镇党委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利用远程教育网络,重点组织实用技术学习。

双十村党员周大为从远程教育节目中了解到土鸡的一些知识,他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近郊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于是,他尝试在林下散养溜达鸡。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6.17•【文号】农办议〔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14号郑思敏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推进农业数智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集资源、细化措施,务实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是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

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建设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不断丰富在线学习功能,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

三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精准饲喂、植保无人机等加快推广应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突破技术制约,强化典型引领,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

二、关于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融合,助力行业迭代升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全链加工。

制定《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引导大型农业企业重心下沉,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着力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是发展多元业态。

持续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认定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BA”、“村晚”等活动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

三是培育知名品牌。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分品类分年度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

迎难而上-狠抓落实、推动全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再上新台阶

迎难而上-狠抓落实、推动全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再上新台阶

迎难而上狠抓落实推动全乡教育改革与发展再上新台阶双河乡中心学校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受会议的安排,把双河的教育情况及一些做法、体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一个简单的汇报,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找准病根,把好脉络谋发展1、剖析乡情、校情,找症结双河的乡情校情可以用“远、小、少、散、穷”五个字进行概括。

远,距市区远,相距79公里,位于云贵交界,与贵州省威宁县隔河相望;学生上学远,有的学生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教师上课远,因校舍条件差,部分教师早上6:30在家吃点饭,走一个多小时才到校上课,一直到晚上才能回家吃饭。

小,乡小、学校规模小,全乡国土面积仅111.3平方公里,仅十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学校规模小,全乡一所初级中学,十个完小,三十二个教学点,校园占地面积仅83亩,建筑面积仅17013m2,其中D级危房5894m2,破损房8304m2。

少,总人口少,人均耕地少,学生、教师少,全乡总人口2000年仅25484人,人均耕地仅0.71亩,学生4400名,教师194名。

散,村落散,校点散,人心散,全乡十个村,有132个自然村,村落散,校点分散,2000年有校点32个〔指教学点〕,人心散,由于教师住宿紧张,几个教师挤在一起,给教师工作带来不便,留不住人;另外,学校管理不够标准,教师积极性不高。

穷,这是贫困乡的共性,双河是省列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思想素质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财政紧张,投入难,发展难,干部、教师观念滞后,2000年,人均经济纯收入仅三百余元。

影响双河教育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有三,一是受经济的限制,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入学难,稳固难,98~2000年,每年学生流失均在360人以上;二是乡财政本级收入仅151万元,教育投入难;三是没有形成合力。

老师们认为:办学单位不支持教育,混一天算一天,那天倒霉不仅自己一个,这样教学质量出不来,校长不好管、不敢管,不想当,嫌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之,办学单位认为我们已经投入了这么多,学生考不取几个,质量低下,学生大量流失,也无心投入,如此就形成恶性循环,领导冷心,教师灰心,群众寒心,没有合力。

农业农村部关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农业农村部关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10.21•【文号】农帮扶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农帮扶发〔202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天津、江苏、浙江、山东、陕西省(直辖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脱贫群众(含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以下同)增收致富和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树牢勤劳致富导向1.完善正向激励机制。

各类帮扶政策和帮扶项目要紧扣农民群众需求,引导脱贫群众积极参与。

建立健全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帮扶激励机制,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

更多使用生产补助、劳务补贴等方式,让勤劳致富的受激励,避免简单发钱发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等,防止政策“养懒汉”。

2.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总结推广一批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经验做法,宣介一批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

二、拓宽农户增收渠道3.引导支持发展生产。

通过产业奖补等多种方式支持有条件的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

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确保有贷款需求、产业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的脱贫群众应贷尽贷。

英雄故里新飞跃,激情根思梦飞扬

英雄故里新飞跃,激情根思梦飞扬

英雄故里新飞跃,激情根思梦飞扬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是国际主义战士、抗美援朝烈士杨根思的故乡,是黄桥革命老区,典型的农业大乡。

根思乡地处泰兴市北郊,东临新长铁路、西依长江水道,南靠泰兴城区,北壤地级市泰州,宁通高速、京沪高速泰兴北出口位于我乡辖区,乡政府驻地距市区仅9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000年,根思乡由原根思乡和老叶乡合并而成,辖10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356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58.9平方公里。

全乡共4万余人,是黄桥老区典型的农业乡,也是泰兴目前唯一的建制乡。

英雄故里红色老区在江苏泰兴的北郊有一片红色的热土,埋葬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的英魂,杨根思“三不相信”精神被当地人民广为传唱,革命传统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植于此,这里就是民风质朴、民情淳厚的泰兴市根思乡。

根思乡原名“杨货郎店”,1955年为纪念国际主义英雄杨根思更名为“根思乡”。

1963年改为根思公社,1983年复置根思乡。

1950年11月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后,为纪念伟大的英雄,乡亲们自发筹建“杨根思烈士祠”。

后经省政府批准,多次進行修缮、扩建,1987年6月被确定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并命名为省、市级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每逢清明节,络绎不绝的人们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或集体组织、或自发前来,瞻仰烈士塑像,聆听英雄事迹,观看革命文物,重温入党誓词,接受教育,砥砺心志。

英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壮举给家乡带来荣耀的同时,也让生活在老区的人们懂得了抢占制高点即可赢得机遇和优势的道理。

近年来,随着宁通高速改造扩容工程的实施,作为泰兴城区“北大门”的根思乡积极做足“道口”文章,不仅将烈士陵园整葺一新,抢抓红色旅游人气,而且大力发展壮大三产经济,努力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指数。

特色农业兴农富民近年来,根思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露天规模高效农业,形成了芦笋、大葱、花卉苗木种植、螃蟹养殖、饲养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赢”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农民教育培训亮点突出农广校体系支撑有力有效

农民教育培训亮点突出农广校体系支撑有力有效

农民教育培训亮点突出农广校体系支撑有力有效作者: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4年第02期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根据工作安排,调研组一行于2023年5月24—26日前往陕西省西安、渭南、延安3市3县(区)调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调研组先后到陕西省农广校、澄城县农广校、黄陵县农广校和延安市农广校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深入澄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与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访谈,到黄陵区科技创新中心、安塞区南沟农民田间学校,了解农民教育培训实情实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陕西农民教育培训政策制度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亮点特色突出陕西省相较于其他省份最大优势在于制度建设贯穿农民教育培训始终。

从政策层面看,形成了以省政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见为引领,以全省“十四五”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规划、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助推落实的政策体系,确保了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系统化政策保障、有条件能力建设资金支持、有专门机构支撑。

从教育培训制度看,建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产业带动”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探索出“在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

2014年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列支专项资金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仅2020—2023年投入资金达7882万元。

全省培育高素质农民26万人,其中从事特色产业的占36%、果业占34%、粮食产业占12%、生猪产业占10%,覆盖全省所有产业类型。

(一)坚持目标导向,推动高素质农民“组组有”。

在全国首先提出到2025年实现高素质农民“组组有”目标,并在政策文件、培育方案、绩效管理中部署、落實、考核。

各地深入开展摸底调研,梳理高素质农民村组分布,制定精准培育方案。

农广校体系绘制作战图并挂图作战,逐步消灭空白村组。

目前全省已有70%的行政村组实现至少有一名高素质农民。

松山一片新面貌

松山一片新面貌
·财 经 文 苑
松山一片新面貌
□宋 敏
松山村,位于药乡六泉北 15 公里处,原名嵩山,取山高 完善党员学习方式和请假制度,明确在外工学的党员每半年
之义也,占地面积 1068 亩,耕地面积 480 亩,村民收入以玉 递交一次学习心得;“讲文化”,确立每月第 1 个工作日为学
米、土豆、中药材及茴子白、豆角等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 习活动日,室内学理论、学精神,室外讲义务、带头干,理
才流失断茬。久而久之,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发 街道绿化、文化宣传墙设置、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支部阵地
挥。六泉乡党委翟文洪书记的话一针见血,“三个人五条 改造、农厕提质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危房改造等九个项目
心”。的确,松山村的党员干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一眼清泉润心田,封顶加固
农村,“华丽转身”的背后该村经历了怎样的破冰,党员干 会议制度、村务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农村基
部群众又是如何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在市县乡三级鼎力相 层治理各项制度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加强公
助之下,直面一个个问题,破解一道道难题,抢抓一次次机 开力度,将权力运行、决策实施全过程晒在“阳光”下;
要输血转造血,必须以质为本,以和为贵,充分发挥致 富带头人和人民的“排头雁”“创造者”作用,齐心协力谋 发展。为此,松山村立足本村实际,统筹资源优势,最大限 度挖掘潜力,加压力,激活力,从扶贫申报项目、入股分 红、资产收益、连翘种植、经济林种植、生态养鸡等多方面 入手,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新的动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积 极申报项目,制定陵川县松山村五年扶贫总体规划和巩固脱 贫三年规划,以此为总依据先后组织申报村 11 个项目入选项 目库。扶贫资金入股分红,选择县优质农业企业进行资产收 益扶贫,以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方式入股分红。盘活固定资产 收益,出租村内集体房屋用于村民生产生活使用进行资产收 益。扩大经济林种植规模,完成村中 200 亩经济作物的种植 工作。其中荒山种植仁用杏和连翘 100 亩,利用村民耕地种 植 120 亩,促进老百姓直接受益。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近年来,我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发挥党建动能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一系列举措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

岫岩县红色资源串珠成链乡村振兴有特色。

“非常震撼!以后我还会带孩子来参观学习。

”游客许先生参观完云岫农场红色文化党建基地后激动地告诉记者,这里的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让他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也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里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还有各种游乐设施和动植物园,餐饮和停车场等配套服务也比较完善,以后会多带孩子来这边游玩打卡。

”游客高女士对这里也赞不绝口。

他们说的云岫农场是岫岩满族自治县黄花甸镇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的集党建教育、观光旅游、生态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项目。

该项目通过家庭农场聚集旅游资源,以红色资源和绿色产业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

云岫农场位于黄花甸镇黄花甸村,占地面积50亩,农场将党建教育基地巧妙地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建设成为集红色文化党建基地、水上乐园、百花园、动植物园、生态农业餐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化生态农业综合体。

自今年8月开门迎客以来,前来参观学习、观光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日均接待游客可达500余人次。

不光是云岫农场,眼下岫岩县各个红色旅游景点都很红火。

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的故居位于岫岩县石庙子镇蓝家村。

故居内有黄显声儿时用过的摇篮及桌椅,院内东西两侧分别为原黄家仓库和雇工平房,现被建为岫岩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和黄显声将军生平陈列馆。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旅游,这里与岫岩的药山、清凉山、石湖瀑布等一起,构成了一个风景旅游圈,入夏以来,游客纷至沓来。

岫岩县正在推进实施红色旅游项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牵动,依托县内红色旅游资源,将革命传统教育元素融入县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红色+生态”“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的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石庙子镇黄显声故居”“岫岩湿地生态公园”“岭沟乡党建教育基地”“大营子镇红色历史展馆”“黄花甸镇云岫农场”等一批优质党建教育阵地,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让红色旅游成为本地的特色品牌。

念好“山字经”增绿又增收——记江西省扎实开展林业生态扶贫

念好“山字经”增绿又增收——记江西省扎实开展林业生态扶贫

36念好“山字经” 增绿又增收□ 夏 宇——记江西省扎实开展林业生态扶贫特别报道学习进行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脱贫攻坚看江西之生态扶贫篇江西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63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

森林面积达1.53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5.7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江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具有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积极按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将行业优势转化为帮扶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原则,选聘生态护林员,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旅游,走出了一条“增绿”又“增收”双促双赢的生态扶贫路子。

遂川县高坪镇白沙村骆炳磷林场茂盛的厚朴林▲2019年 11期LAO QU JIAN SHE选聘生态护林员江西以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的生态林为管护重点,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资金,使贫困地区有劳动能力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每个贫困户安排1人,实现就业扶贫。

项目的实施有效加强了江西森林资源保护,对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青山绿水生态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已累计争取安排贫困县林业生态护林员2.15万人,可辐射带动2.1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及7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

一是高位推动,严把选聘责任关。

按照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要求,省、县、乡分别成立了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下设专职办公室,协调扶贫办、财政部门,明确了各部门在生态护林员选聘相关工作的职责分工。

二是合理分配,严把指标分配关。

在调查统计各个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分配生态护林员指标,按人均10000元的补助下发了资金。

按照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要求,明确生态护林员分配原则、选聘条件,将生态护林员指标分配到各乡镇,落实到村。

远程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远程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远程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评审专家:我是某县某乡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学校启动了一项远程教育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我非常荣幸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远程教育项目,并谈谈它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推动作用。

一、远程教育项目的背景作为一个贫困山区的乡村学校,每年我们学校都要面对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影响着我们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启动远程教育项目,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新型技术手段,利用外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项目实施情况在项目实施中,我们的教师们通过远程视频教学的方式,利用其他地方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们补充课程。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网络课程、在线考试等多种形式,让我们的学生与城市里的同学具有相同的教育条件。

三、项目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我们的远程教育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这也激发了周围村民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更加重视教育,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四、项目的未来发展在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项目范围,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让我们的学生与城市里的同学具有更为公平的教育机会。

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推动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总之,我们的远程教育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和完善这项工作,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五、项目的收益通过实施远程教育项目,我们学校收获了许多方面的收益。

首先,我们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学生的考试成绩比之前有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对于一些较弱科目的学习得到了有效补充,这为学生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的教育观念和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积极转变。

其次,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这项远程教育项目也有了显著的作用。

昭阳区打造现代远程教育致富“直通车”

昭阳区打造现代远程教育致富“直通车”
益 和经 济效 益 。
王 忠 昌
校 党 建 工 作 的 基 础 , 快 了党 建 工 作 的 制 度 化 、 范化 进 程 。 加 规
容 瑞娴
进 一步 提高 学 习效 果 。
李进 龙
党 建 工作指 导 员 , 大党 组织 的覆 盖 面 。 扩
沾 组
蒙 自县 认 真 开 展 鼓励 创 业
; 贷免扶补“+ ” ; 量 13 跟踪服务工作 ,
鼓 励 人才 创业 。 13跟 踪 服务 “+ ” 目 机 制 是 指 每 1三是进一步调动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 作 中 当主 角 、 大梁 。合理 安 排 “ 挑 改非 ” 干部 深入 基层 积 极性 。 积极 探索 建立 处 级及 其 以下 干部 晋 升资格 考 试制 度 、 部 承 担信 访 、 纷调 解 、 护稳 定及 调 研工 作 , 干 纠 维 搞好 “ 、 传 学习培训积分制度,把干部的学习效果与干部 的选拔任用结合起 帮 、 ”选 派 党务 工作 熟 、 任心 强 的 “ 带 。 责 改非 ” 干部 , 到 来 。 真 组织 和改 进 干部 参加 时代 前 沿知 识讲 座 和在 线学 习工 作 , 非 公有 制 经 济 组织 、社 会组 织 中担任 党 组 织 书记 或 认
昭阳 区打造现代 远程教 育 致 富“ 直通 车"
在 创先 争优 活 动 中 ,昭通 市 昭 阳区充 分 利用 党 员 干部 现 代远 程教 育 平 台和
章 应有1 个承办单位负责服务, 1
艮 “ 扶补” 贷免 政策的 创业人员, 网络 资源 优 势 , 大 党 员 干部 群 众 送信 息 、 技 术 、 知识 、 服 务 , 远 程 教 给广 送 送 送 把
祥云加大 干部教 育培训 工作 力度 ’

三个转向要求内容

三个转向要求内容

三个转向要求内容
“三个转向”强调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强调谋一域更谋全局。

从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投入重点的推动转移,到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既是理念转向,也是方法转向。

把握“三个转向”,要从示范探索转向全面推开,从抓重点工作转向全面推进。

延续“三农”发展好势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强调对所有农民的全覆盖。

工作任务上,更注重物质与精神相统一,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关键,带动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工作举措上,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从脱贫摘帽转向乡村振兴,其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是有序衔接、一脉相承的关系,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以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续篇”,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助推乡村振兴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助推乡村振兴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助推乡村振兴作者:李鹏飞来源:《新长征》 2019年第4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舒兰市坚持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组织推动为抓手,以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为目标,全力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突出“六化”建设,放大农业优势,补齐农业短板,推动和积极引领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坚持组织化带动。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实现广大农户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双赢。

实现规模化经营。

加强绿色农产品和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优先打造一批可视化、标准化、专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链式化发展。

强化产业化支撑。

着力引进培育各类领军型龙头企业,推进舒兰大米、肉鸡精深加工,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

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推动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亲子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业态。

实施标准化生产。

加大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力度,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新技术,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样板区、休耕轮作试点区。

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优质农产品“舒兰标准”,逐步建立优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突出品牌化建设。

围绕“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建设,加快培育“三品一标”认证产品。

通过引进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进一步宣传品牌、打响品牌,打造“舒兰大米”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金字招牌”。

加快信息化发展。

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积极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努力调整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努力调整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努力调整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郑好贤;黄友珍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011
【总页数】1页(P5)
【作者】郑好贤;黄友珍
【作者单位】长丰县杨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长丰县农技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夯实农业基础加强技术推广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J], 王殿清;刘先芬;林琳
2.四策并举确保农民收入增加 [J], 姚普科
3.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J], 石湖荡镇人民政府
4.不断探索推进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稳定——内蒙古农业厅云德奎厅长在全区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云德奎
5.发挥农业大镇优势确保农民钱粮增收──扶绥县渠黎镇力争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 [J], 李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推动山乡经济发展的对策

浅谈推动山乡经济发展的对策

浅谈推动山乡经济发展的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1/3的国家,山区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乡村乡镇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而山区乡镇经济发展提上日程重点,并且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本文以南阳市某某某县某某某乡为例,对推动山乡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山乡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山乡经济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以小见大,为中国山区乡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山乡经济发展必要性瓶颈原则对策一、推动山乡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某某某乡位于某某某县西北部,距县城某公里;乡域面积某平方公里,某个行政村某个村民小组,某万人;某万亩耕地,某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某;南北狭长某公里,穿连一个中心集镇和四个小集镇。

人均一亩田地三亩荒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发展山乡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

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山乡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只有山乡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

也只有山乡经济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农村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二,山乡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

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山乡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只有山乡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乡域内的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

第三,山乡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如何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们必须长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问题。

山乡经济的发展将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山区的小城镇将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山乡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乡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好远教打造亮点,推动发展助农增收
──思山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经验总结
半年来,我乡远程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远程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通知精神,坚持以通为先、以用为本、学用结合,全力抓好远程教育工作,全力打造“六合六点”工程,推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热潮,“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推动思山经济科学发展。

现将半年来我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远程教育基本情况
思山乡位于忻城县南部,辖1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140个自然屯2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1万人。

目前,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建立了远程教育终点站,乡政府1个,共计13个,建站率为100%,实现了全覆盖。

二、远程教育工作措施
一是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乡加大投入,共建成远程教育终点站13个,每个站点都配备有一台电视机、一个档案柜、20张以上的坐椅和一名远程教育专职工作人员。

制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使远程教育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用制度去约束、引导工作。

每一站点都有《光盘借阅登记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几项制度。

同时,建立了各种培训登记表册,规范表册,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

二是整合部门力量,丰富教学资源。

整合利用本乡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技术和资金等,并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电化教育网点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建设起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
育教学平台、终端站点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达到共同建设,多方共享。

把科技、农业、电信等部门的培训经费整合纳入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经费,最大限度地整合资金资源。

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联系,通过无线或有线等方式扩大站点的上网率。

整合原村党员活动室门面、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农村专业协会组织等资源,组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整合基础设施建设资源。

本着“网络收集资源,整合全乡资源,根据当地实际开发特色课件”的原则,积极进行资源库的建设。

同时整合农技站、农机站、农机站、林业站、乡党校、计生站等相关部门课件,为乡、村(社区)站点培训提供课件服务,整合站点建设资源。

根据远程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不断扩大骨干队伍数量,改善骨干队伍结构,提高骨干队伍整体素质。

重视和解决骨干队伍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和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是立足农村实际,精心运用远程教育。

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扎实抓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带动、服务帮扶和市场引导工作,及时将远程教育学习内容转化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

找准远程教育与农业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富余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农民文化娱乐等问题的切入点及结合点,适时组织干部、教师和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教学网站和进村入户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指导,帮助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作用,通过提供实践基地,提供优质种源,提供技术保障,提供市场服务等方式,为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服务,不断增强远教工作的实践效果。

三、远程教育主要成效
我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各远教点教学资源都能够及时得到更新,满足了当地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农业技术等知识需求。

二是各远教点技术人员已经具备了微机操作基本知识、能自主下载文件,并进行有序地管理。

三是开展远教的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农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四是拓宽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借助远程教育平台,为群众传送实用技术信息,帮助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他们成为农业科技方面的精英。

充分发挥站点建设的优势,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抢抓技术信息资源,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甘蔗生产每年有突破,2012年全乡完成甘蔗种植任务1315亩,其中更新种植867亩,扩种448亩,金银花种植3600亩,其中新植350亩。

建立了集饲料生产、品种猪改良、成品猪饲养于一体的思山全兴猪场(年出栏500多头),建立木材加工厂6家,砖厂3家,宝石加工厂100多家、网箱养鱼示范户3户,养牛(羊)示范户2户,养兔示范户2户。

四、远程教育特色亮点
大胆创新,精选载体,开展特色学习模式,全力打造“六合六点”工程,六合:将共性学习、个性学习、社区影院三种学习相结合,将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和生产生活知识学习相结合,将远程教育与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培训相结合, 将远程教育与为民办实事、送培训下基层相结合,将远程教育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将远程
教育与提高农民素质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将远程教育与积极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相结合;六点:真正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接收点,办成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思山社区影院是“六合六点”工程的典范,思山社区影院自建成以来,共培训1200多人次,充分利用圩日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传授知识技术、传播市场形势信息。

目前,思山社区建成养猪场3个,养牛(羊)示范户2户,养兔示范户1户、种桑养蚕大户220多户。

同时,全力倡导民众树立起一种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紧扣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通过互联网下载文体课件,组织文艺队、篮球队及民众学习文体技术,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每当傍晚时分,在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居民们锻炼打球、翩翩起舞,成为锻炼身体、社区娱乐休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远程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与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现阶段我们的远程教育还可以更深入,学习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

有些站点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计划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工作缺乏细致性,显得笼统,落实起来有些困难。

同时,远程教育宣传的力度还没有跟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开发和软件建设的进展。

六、远程教育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乡将继续按照县委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查缺补漏,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素质,加强
课件开发力度,认真总结已取得的工作经验,力争再打造一批示范站点、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再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扎实推进远程教育深入、健康发展,为思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