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3人体感知信息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2.3人体感知信息教案(新版)苏教版
- 听觉感知的重要性和应用:语言沟通、音乐欣赏、环境监测等。
- 听觉感知的适应与保护:如噪声适应、听力保护等。
4. 嗅觉感知
- 嗅觉感知的形成过程:气味分子进入鼻腔,与嗅觉细胞结合,产生神经信号。
5. 写一篇短文,探讨触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触觉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作业反馈:
1. 在批改学生绘制的视觉感知图解时,注意检查光线传递路径的准确性以及结构功能的描述是否清晰。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指出不准确或遗漏的部分,并建议学生重新复习相关章节,加深理解。
2. 对于听觉感知实验的作业,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与分析相符合。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疑惑或错误,指导学生回顾实验原理,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感知信息的基本过程:详细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形成过程,强调每种感知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大脑处理机制。
- 感官系统的相互协调:阐述各感官系统如何共同工作,使学生理解多感官整合对全面准确感知外界的重要性。
- 感官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官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感知信息中的作用。
作业布置:
1. 请学生绘制一张关于视觉感知形成过程的图解,要求标注出光线传递的路径和主要结构的功能。
2. 设计一个实验,模拟听觉感知的形成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3. 列举三种嗅觉在日常生4. 学生分组调查并报告关于味觉适应的现象,至少提供三个实例,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七年级生物下册12.3人体感知信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其认识到人体感官系统的复杂性和精妙性,理解感官信息处理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其次,通过探究感知信息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感官现象,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主动探索感知信息的奥秘,培养实践操作技能。最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了解感官健康的重要性,自觉维护自身及他人的感官健康,为建设健康社会贡献力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 12.3 人体的感知信息(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第三节人体的感知信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眼球结构的学习,识别眼球的结构
通过三种眼睛视线的学习,区分近视、远视和正常眼睛的视线,并说出矫正方法【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眼部疾病的学习,树立科学用眼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眼睛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睛的视线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作业
问题解决与导学方案P109-110 八、附录。
12.3人体感知信息(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与感知信息相关的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感官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与感知信息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7.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提问、表达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美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美味的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这些美好事物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我们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感知这个世界的。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人体感知信息的相关知识。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珍爱健康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体感官系统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视觉:介绍眼球的构造,讲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2.听觉:讲解耳朵的结构,阐述听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耳朵的必要性。
3.嗅觉:介绍鼻子的构造,解释嗅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味觉:讲解舌头的构造,阐述味觉的形成过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触觉:介绍皮肤的构造,讲解触觉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皮肤在保护人体中的作用。
苏教版七下生物 12.3人体感知信息 教案设计
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眼球的基本结构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描述近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眼睛、关注健康的意识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美丽的钱家坪中学(通过视觉获取信息)(二)讲授新课一、眼球的结构1、师:我们从外界感知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眼是引起视觉的器官,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2、图片展示“眼的结构”,提问:眼的结构组成?归纳: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眼球。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学生阅读教材第102-103页有关内容,找出眼球的各个结构功能,同时注意观察图12-15,提示观察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前向后。
4、展示眼球结构模型,帮助学生记忆。
5、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完成填图,进一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归纳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提问: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应当是眼球的哪部分结构?(指出虹膜含色素,色素深浅影响虹膜颜色。
)7、进一步探究:瞳孔的变化?学生回答。
8、观察与思考:照相机和眼球的比较9、随堂练习二、视觉的形成1、师:我们了解了人的眼球结构,那么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根剧眼球的结构,大家思考:眼球是怎样成像的呢?请学生描述成像的过程,并用课件展示。
2、拓展:解释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的原因。
3、问题展示: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完好、视神经完好、大脑视觉中枢正常)【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就可能发生各种眼病,例如:近视。
】(三)近视及矫正:1、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用眼过度,肌肉疲劳,使晶状体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外界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教案1 (新版)苏教版
1、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师:我们从外界感知的信息有80%来自视觉,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图片展示“眼的结构”,提问:眼的结构组成?
归纳: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展示眼球结构模型,指导学生自学(注意:观察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前向后)
《人体感知信息》
课题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设计
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人体眼球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等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卫生习惯,并学会关爱他人。眼球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配以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并结合眼球模型自学,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强化对眼球基本结构的认识。对于人体视觉的形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的观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难点:了解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眼球模型。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情景创设
视频展示
设疑: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获取信息的?
引入课题: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讨论回答
情感教育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眼与视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汇报、其它同学予以补充完善
5、近视的预防:
引导戴眼镜的学生思考生活中因近视而带来的不便,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用眼卫生,强调用眼卫生的意义。
出示课件:“三要”“四不看”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感知信息-教案
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本图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⑷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等等,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探究。
互动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学生统计并做出判断: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分析近视的成因。
《人体感知信息》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产生的过程。
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课前准备
眼球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分析,表达交流。
教师强调: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教案2 (新版)苏教版
《人体感知信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举例说明用眼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健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难点:(1)眼球的成像过程。
(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1)“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2)探究法、游戏法、讨论归纳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小游戏: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将眼睛蒙起来,试一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观察思考:该同学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反馈: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并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有了明亮的双眼,才能欣赏到外界美丽的世界。
教师引入课题: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内部的结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视觉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眼与视觉的形成眼的结构认识眼的附属结构图片展示眼的附属结构,教师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瞳孔: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
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变弱时,瞳孔扩大。
(动画演示)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多媒体演示晶状体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二)视觉的形成1、多媒体演示眼球成像的过程学生观察,分组讨论:(1)、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物像最终落在什么结构上?2、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1)蜡烛和凸透镜的变化(2)白纸版上出现的物像的特点想一想:白纸板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与眼球的什么结构?【小结】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折射成像于视网膜,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感知信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感知信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新课标的实施,为我们的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所述的教学活动是基于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感知信息》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感知信息的种类和方式。
2.掌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基本原理。
3.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吸收等基本特性及其在人体感知信息中的应用。
三、教学活动3.1 课前游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课前活动采用了游戏形式。
在课堂开始前,将几个有关人体感知信息的物品放在桌上,如麻袋、橡皮、小球、纸片等,并要求学生带上眼罩。
请其中一个学生走到桌前,用手触摸、拿起物品,并通过身体感受和观察,猜测物品的名称及特征。
其他学生可以为他提供帮助,当该学生猜对后,换下一个学生继续游戏。
此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人体感知信息,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视频介绍和课堂讲解在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内容前,播放一个有关人体感知信息的视频,通过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感知信息。
接着,老师进行课堂讲解,介绍每种感知信息的原理及应用,并通过举例子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感知信息的特点。
3.3 实践探究在获得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嗅觉实验,让其中一个学生嗅香水,并通过描述气味的方式让其他同学猜测香水的名称,还可以通过眼罩让学生体验失去视觉后的其他感觉等。
此时,老师应该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引导,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3.4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掌握。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感知信息来推测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等。
四、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本次生物课的效果是不错的。
课前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视频介绍和课堂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实践探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感知信息》第1课时 教案
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对近视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能够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教学难点】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眼球结构示意图;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我们的眼和耳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
你知道吗,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90%以上是来自视觉。
眼是接收光信息、引起视觉的器官,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眼睛的构造。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自主学习(一)同学们请看书P102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二分钟后,幻灯片上会显示出眼球结构模式图,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请同学们回答。
眼球的结构观看PPT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好?请说出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口诀:一孔二体三层膜观看PPT演示刚进电影院时你会感到伸手不见五指,需要过一会才能看到周围的人和座位;当你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到外边太亮了,不由眯起眼睛,这是为什么呢?虹膜的中间是瞳孔——光入眼的通道瞳孔在暗处变大,亮处变小,使入眼光线保持合适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哪些结构?二、视觉是怎么形成的自主学习(二)同学们,你有两分钟的时间看书P103最后三段,尝试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观看PPT演示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1.眼球的结构完好2.视神经无损伤3.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正常中学生近视现象越来越普遍,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视力?三、近视及其预防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原因是长时间看近处的东西,导致。
正常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预防“三要”“四不看”观看PPT练习题。
12.3人体感知信息(第1课时)说课稿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3.通过案例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感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嗅觉、味觉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官形成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眼球模型、耳朵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感官器官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感官形成过程。
2.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用于呈现知识点、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丰富教学形式。
3.投影仪、音响设备:展示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1.学生对感官形成过程的混淆;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安全性问题;
3.课堂时间安排紧张,可能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通过实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2.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指导,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3.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实验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情境教学法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省一等奖】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了解近视的成因,获得保护眼睛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预习,培养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的自学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培养学生交流协作、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近视率调查,培养学生社会调查工作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难点
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思路】
本班教学一贯采用“提出问题-查询获取-课堂展示-纠错理解”的教学模
式。
提出问题:即前一天在网络平台发布预习导学案及教师准备的课件,提出预习必须知道的知识及小组展示的问题。
查询获取:学生自学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小组同学协商,确定展示问题方案。
课堂展示:将课堂留给学生,在这儿,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大胆表述对问题的认识,教师作为组织者,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采用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表达,小组合作,共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纠错理解:鼓励同学之间及时纠错,帮助同学正确掌握知识。
最后,通过当堂练习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志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发现问题,勇敢纠错的专注学习习惯。
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习惯本教学模式,各种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感知信息》教案3精选汇总
TB 搜:小初高题库
苏教版初中生物
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
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 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 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动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1、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与? 学生分析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等。 2、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请举例说 明。 学生分析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 皮肤等器官 教师小结:是的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觉器 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 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而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互动二:眼球的结构 1、观察课本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 1、2。 学生讨论,回答: 2、观察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 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 生 回 答 : 晶 状 体 ——镜 头 ; 瞳 孔 ——光 圈 ; 视 网 膜 ——胶 卷 (底片) 3、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 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TB 搜:小初高题库
苏教版初中生物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 (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 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互动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 的途径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 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 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 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 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观察课本图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 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学生回答: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 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⑴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 ⑵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⑶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 手,观察瞳孔变化 ⑷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等等,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探究。 互动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名师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名师教案苏教版
病例一:
该病人是一个患了脊髓灰质炎的病人,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都消失了。
病人长期卧床,由于缺乏照顾,病人长了很多褥疮,有的已经溃烂了,可是病人自己毫无知觉。
病例二:
该病人出生后就没有痛觉,刚出锅的馒头,他伸手就拿,手被烫得起泡也浑然不觉,皮肤被划得鲜血直流也不在乎,因为没有痛觉,他经常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生命受到威胁,其父母带他到处求医,目前病因仍不明。
七年级生物下册3人体感知信息教案苏教版
感知信息(第1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技能目标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三)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教学难点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耳的模型。
2.FLASH:(1)视觉的形成过程;(2)瞳孔变化;(3)眼球结构;(4)正常眼和近视眼。
3.视频: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教学过程55 / 25巩固练习)、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1 B.巩膜A.角膜D.视网膜 C.脉络膜) 2、某人的眼结构正常,但看物体模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视神经传导中断A .视网膜脱落B C.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 D.角膜损伤)、造成近视的病理原因是3 (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物体在视网膜后成像.晶状体变形,发生实质性病变B .过度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C .眼球调节结构过度紧张D5/ 4、阳光明媚的夏天,你从野外回来,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4 )和瞳孔变化是(.屋里很暗,瞳孔放大A .屋子明亮,瞳孔放大B C.屋子很暗,瞳孔缩小 D.屋子明亮,瞳孔缩小、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回答:5 由瞳孔(1)物像A反射的光线,透过 ,AB经过折射作用落在上进入眼球内部, 。
形成的物像B 区域。
2)视觉形成的部位在((3)如果长期用眼不当,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会落在视网膜的,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所以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近视。
作业板书设计 3 13—感知信息角膜:聚光作用外层巩膜:一、眼与视觉:眼球的结构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1、脉络膜(富含血管)和功能中层睫状体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视觉的形成:2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3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1 (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戴凸透镜5/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信息(第1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技能目标
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三)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教学难点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耳的模型。
2.FLASH:(1)视觉的形成过程;(2)瞳孔变化;
(3)眼球结构;(4)正常眼和近视眼。
3.视频: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巩固练习
1、眼球内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2、某人的眼结构正常,但看物体模糊不清,可能的原因是()
A.视神经传导中断
B.视网膜脱落
C.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损伤
D.角膜损伤
3、造成近视的病理原因是()
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物体在视网膜后成像
B.晶状体变形,发生实质性病变
C.过度用眼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D.眼球调节结构过度紧张
4、阳光明媚的夏天,你从野外回来,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是()
A.屋里很暗,瞳孔放大
B.屋子明亮,瞳孔放大
C.屋子很暗,瞳孔缩小
D.屋子明亮,瞳孔缩小
5、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回答:
(1)物像A反射的光线,透过 ,由瞳孔
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折射作用落在上
形成的物像B。
(2)视觉形成的部位在区域。
(3)如果长期用眼不当,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
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会落在视网膜的,
所以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近视。
作业
板书设计
13—3 感知信息
角膜:聚光作用
外层
一、眼与视觉:巩膜:
1、眼球的结构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和功能中层睫状体脉络膜(富含血管)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1)、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戴凸透镜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