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8(教案)赤壁之战教案 2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作者词章韵律,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能力,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提高汉字的认读能力和熟练运用能力。
2.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和阅读,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兴趣,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崇敬。
3.学科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驾驭古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词章韵律,深入理解古诗的妙处和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献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过程1. 预习(15分钟)在课前,请学生预习《赤壁之战》,简单了解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准备参加本节课的阅读和文献鉴赏活动。
2. 阅读活动(30分钟)1.分组朗读《赤壁之战》原文并理解。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成4-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朗读故事情节一部分,同学们可以一起阅读,互相掩盖文本,防止看到答案,或者进行跟读练习。
阅读后,教师提问并答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语法短语,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景下的人物关系和战争策略。
2.欣赏古诗《赤壁怀古》。
教师汇报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妙处。
同学们跟读古诗,边读边学习词语和句式。
教师提问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加深意识,突出重点,理解古文深意。
3. 文献鉴赏(4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古诗《赤壁怀古》的部分,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特点、构思技巧、想象力表达、思想感情、音韵意义、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诗歌分析,如何找齐韵尾、有无平仄、可読成对应关系、反复婆娑、情感深刻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
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阅读《赤壁怀古》中没有读过的部分,进行文献鉴赏和学习。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正确表达故事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忠诚、勇敢、智慧和团结等品质。
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赤壁之战》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故事,描述了曹操与孙权军队之间的激战。
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如周瑜、诸葛亮、赵云等,以及他们的智勇表现。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材: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黑板与粉笔:用于板书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赤壁之战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和兴趣点。
4.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各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4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如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的智谋对决等。
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28 赤壁之战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1.围绕《赤壁之战》的核心问题是“东吴周瑜是如何以少胜多的”设计教学,放得开,收得拢。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导、点拨,必要时进行归纳、小结和讲解。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赤壁之战》的核心问题是“东吴周瑜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抓住人物特点,赏析精彩片段,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另外学生能够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场面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联想、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会认“幔、倘、聘、拈、卒、堕”6个字,会写“巡、刃、簇、倘、聘、韩、卒、舵、雌”9个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赤壁之战》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2.学习转述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图片等。
3.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例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就到了。
童的喜爱之情。
)6.练习背诵。
四、阅读平台(丰收园)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知道吗,葡萄叶也有自己的梦,丰收园里为我们准备的是一首诗歌——《葡萄叶的梦》。
1.学生自读《葡萄叶的梦》。
2.指名朗读,并评价。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第一段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三、学习第三段:(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引导学生分析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三)学习第二层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思考讨论: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分析比较句子: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②里面是芦苇,……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四)学习第三、四层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8赤壁之战学案
28 赤壁之战课型:新授课(精读课)备课:审核:学习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能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任务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学习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6个生字;准确书写本课的10个会写字,掌握课文中的词语。
4、在课外多读一些《三国演义》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学习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习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课前查阅资料: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②交战的双方是哪些人。
(课前准备)(2)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的生字新词,并注意生字的字形结构。
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
(课前预习)(3)导入新课。
(4)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理解。
其他不理解的有:二、自合探究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在每段旁边作简明批注。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展示提升1、交流2、质疑四、小结强调五、检测反馈1、给下面加点的注音。
帆幔.倘.若聘.任拈.弓搭箭士卒.和甲堕.江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未()住()滔()幔()硫()末()肚()恐()漫()流()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量降应着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谁)率军南下,攻打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谁)提出___________的计策,他先写信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让火船趁风冲向北岸,火烧____________,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赤壁之战》。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赤壁之战》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赤壁之战》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课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资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赤壁之战》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赤壁之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3. 重点讲解:(1)教师对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等合作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学前指导1.板书课题。
2.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②交战的第5自然段: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五、巩固达标: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8 赤壁之战|语文S版 (5) - 副本
28《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
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我班有26名男生,21名女生。
喜欢阅读是班级最大的特色,尤其是对历史故事及典故大家更是到达痴迷的程度。
合作探究,自学自悟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初具规模。
课前能积极预习,搜集资料,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答疑,解惑,配合,提升。
使学生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
2、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谈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与大家交流讨论,从而理解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顺序。
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顺序。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8 赤壁之战
28赤壁之战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交代故事背景1.板书课题,读题。
2.导语: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东吴大将军周瑜神奇地以三万兵击溃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那么周瑜是怎么办到的呢?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讨论交流:如何朗读文言文?(①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②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断句;③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2.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理解词语:理解“且说、诈降、良久”等词;学生针对文中难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
4.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5.练习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6.指名说故事情节。
7.梳理文章脉络:第1自然段:黄盖传书愿降;曹操喜接降书。
第2自然段:程昱识破火攻计;曹操省悟已迟。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赤壁之战-语文s版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28 赤壁之战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1.围绕《赤壁之战》的核心问题是“东吴周瑜是如何以少胜多的”设计教学,放得开,收得拢。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导、点拨,必要时进行归纳、小结和讲解。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赤壁之战》的核心问题是“东吴周瑜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联想、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认识曹操等人物形象,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会认“幔、倘、聘、拈、卒、堕”6 个字,会写“巡、刃、簇、倘、聘、弦、韩、卒、舵、雌”10 个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赤壁之战》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本环节旨在通(一)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故事吗?指名学生回答过师生之间的平等所知道的三国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对话,激发学生的读等。
书兴趣。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展示赤壁的火攻场面,引入新课。
(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疑问难本环节旨在充(一)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分发挥学生的学习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积极性和主动性,表 2.思考:《赤壁之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现出一种自主参与不同?学习的良好状态;同(二)讨论交流,汇报读书收获。
时养成边读书边思 1.本文是古典文学原著的节选,文言词较多,朗读起考的好习惯,真正做来比现代白话文要困难些。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理解《赤壁之战》中的文言文句子;3.能够通过《赤壁之战》中的句子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战争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尤其是句式和表达方式;2.通过《赤壁之战》学习中国传统战争文化。
2. 教学难点1.剖析文言文句子的长短要点;2.使学生理解《赤壁之战》所表现的战争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教学方法,重点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表达方法,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战争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赤壁之战》的视频介绍该事件,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对该事件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讲解(30分钟)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以下内容:1.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教师重点分析和解读文言文句式,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方式;3.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让学生自己理解文言文句式和表达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配合PPT或白板等教学工具,将重点句子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该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赤壁之战》成为文学和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2.《赤壁之战》有什么传统文化元素?4. 练习(20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并理解文中相关词语和句式;2.将文中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3.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4.对于学过的句子,学生可以考虑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总结(5分钟)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再次思考和回顾课堂内容。
五、教学评价1.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文言文的句子和表达方式;2.学生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是否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更深的了解。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赤壁之战》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体会作者描写的顺序。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战争意义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课前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赤壁之战”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让我们放松心情,来美美地欣赏一首歌曲吧!它的名字叫《滚滚长江东逝水》。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悲壮的画面,豪放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
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眼前飞扬;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心间荡漾。
让我们淌过翻滚的长江水,走进历史的天空,去了解一场著名的战役吧!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初读课文,描绘战争示意图。
1.刚才同学们用上三言两语向我们介绍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那么,具体的战争经过是怎样的呢?下面,请你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拿出纸和笔,描绘出一张战争示意图。
主要画出曹操和周瑜的军队各在哪里,兵力如何,周瑜的军队如何进攻曹军的,曹军怎样退却的,以及东南风的方向。
2.指名一学生把示意图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解释说明。
(有错误的可让其他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说出理由。
)(二)精读课文,探究火攻过程。
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翻译,在初步掌握词句的基础上共同研讨问题。
1.孙权既然已决计抗曹了,周瑜为何还要写信给孙权。
明确:为了报告军情,进一步消除孙权的担心。
从“愿将军勿虑”句可以看出周瑜上书的用意。
2.曹操的军力究竟多少?周瑜的兵力多少?明确:曹操号称水步八十万,其实只有十五六万中原军和七八万刘表的降卒,而周瑜却只需“兵五万”,“自足制之”。
3.孙权怎样部署兵力的?明确:选兵三万,令周瑜、鲁肃、程普为前锋;孙权亲自带兵续发,作后盾。
4.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全文作答)明确:曹军失败的原因是:劳师远征,士卒疲敝;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北方未平,北方不宁;战线过长,粮草不济;军纪不整,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
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
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板书:曹操 80万周瑜 3万3、导语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
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
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1、回忆释疑的方法:(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
(找)(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
(读)(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
(画)(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议)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赤壁之战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赤壁之战语文S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学会本课生字。
2、进程与方法:朗诵课文,了解重难点词语,梳理文章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白话的魅力,从曹操失败的事例中明白做事不能大意。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白话文的意思,梳理文章头绪。
四、教学进程一、说话,交代故事背景。
〔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有名的战例。
你们一定想知道它发作的历史背景,交兵双方是哪些人,战役的进程怎样,结局如何?请听: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攫取江南东吴的中央。
东吴的周瑜兴师动众,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战士都是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
他只等战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身手,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
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跟他们临时对峙下去,对我们没有益处。
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同,只需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谋。
黄盖说计谋曾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周瑜听了十分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那么,〝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呢?黄盖是怎样办的呢?让我们从明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觅答案吧!二、初读,了解故事情节。
读第一遍,留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迟滞,自己觉得有困难的中央多读几次。
读第二遍,留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开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三、细读,看法故事人物。
再读课文,思索:在赤壁之战进程中,曹操的神情静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作这样的变化?在集体默读、画句、思索之后,教员可组织全班交流。
四、练读,深化了解故事。
1、回想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谋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2、从〝火攻〞计谋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4、抄一抄,背一背。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智慧与勇气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赤壁之战》原文阅读与解析。
1.2.2 相关知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
1.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2.1.2 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古代战争术语和战略战术。
2.2.2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图片展示: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3.1.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引出《赤壁之战》。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2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4 教学解析3.4.1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答学生疑问。
3.4.2 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与拓展3.5.2 推荐阅读: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读后感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小组讨论评价:对各小组的讨论汇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5.1.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能够分析并评价《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能够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赤壁之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 《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 《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
2. 《赤壁之战》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赤壁之战》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赤壁之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2. 学生准备:对《赤壁之战》的预习和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献,理解事件过程和人物贡献。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重要人物的作用和贡献。
4.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
7. 扩展活动: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活跃程度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3. 团队合作: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评估学生的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并能看图详细复述课文。
2 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重难点:
1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3 学生缺少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及古代战争的知识。
有关知识,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做些简单介绍。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 故事里主要写了战役双方的哪几代人?
2 这次战役结果怎样?周瑜用什么方法取胜了曹操。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
读书、讨论、归纳、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段:(3—4):故事的背景。
第三段:(5---10)故事的经过。
第四段:(11):故事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曹操攻打东吴,做了哪些准备,当时参战双方的局势怎样?
概括段意:曹军南下攻打东吴,因兵士坐不惯船,就用铁索把船连起来,准备渡江。
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段意: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曹军的主意,并且献出了一个如何打的计策。
3.学习第三段,读课文
思考:东吴采用了正确的进攻策略,采取了几个步骤?
[1]黄盖诈降
[2]准备20条船,都用幔子遮着,里面装着芦苇,上面扑上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说明东吴准备得十分充分)
[3]火攻曹营
概括段意:黄盖写信给曹操,故意投降,趁东南风,让装满了引火材料的船向曹操的船冲去,使曹操的船和军营全烧了起来。
4.学习第4段
概括段意:周瑜乘胜追击,曹操大败而逃。
(四)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所写的各段段意,(纵观全文,得到整体印象)
2、把各段段意串连起来,删去重复,对全文来说是次要的内容。
3、为了把句子连贯起来,句与句之间可少许加一些必要的词语,有些词句可调换位置,使之成为完整通顺明白的一段话。
主要内容: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兵干坐不惯船。
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营,曹操大败而逃。
(五)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六)课后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
遣()度()驻()瑜()
遗()渡()注()愉()
策()()()()
窜()()()()
降()()()()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非……不可……
(2)不是……也不是……而是……
3、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4、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板书设计:
28 赤壁之战
北岸曹操80万(多)过于自信、轻敌
长江借东风火攻
南岸东吴3万(少)准备充分,有智有谋
知已知彼,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