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1课)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司、马”等10个生字,会写“跌、倒”等13个字,会写“戏于庭、登、跌倒”等词语。
能根据句子中的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读好人物对话。
2.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果断应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司马光》2. 教学辅助资料:相关图片、视频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司马光的性格特点及为人处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的性格特点及为人处事的方法。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司马光的认识和感悟。
5. 情境模拟: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司马光的行为,体验其冷静、果断的品质。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主要内容:司马光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的方法3. 关键词:冷静、果断、智慧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时,是如何冷静应对的。
3. 收集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性格特点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冷静、果断的品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24 司马光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 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学生能够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 学生能够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中“登、没、弃、持”等字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司马光聪明、遇事冷静、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学内容- 课题:24 司马光-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中“登、没、弃、持”等字词的意思。
2.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4. 教师讲解:- 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 课堂练习:- 学生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课题:24 司马光- 重点字词:戏于、登、没、众、弃、持- 课文内容概括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用“戏于、登、没、众、弃、持”等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感受其优秀品质;
(1)课前预习,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司马光的背景故事;
(2)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内容;
(3)课后拓展,联系实际生活,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运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一)导入新课
1.引入故事背景:讲述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简介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奇心和敬仰之情。
2.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与司马光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司马光的形象,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3.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司马光”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描述你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和从他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4.阅读理解: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司马光的故事,共同探讨司马光的优秀品质,并尝试将司马光的故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品质。
(1)尊重历史,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司马光》全文,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和勇气。
教学内容1. 课文:《司马光》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司马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司马光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练习: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司马光:人物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等。
3. 课后练习:问题、答案等。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
3. 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展示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阅读及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善于动脑、挺身而出的品质,懂得遇到紧急情况不能紧张,要镇定,才能想出好办法。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3. 体会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寓意。
4. 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善于动脑、挺身而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善于动脑、挺身而出的品质,懂得遇到紧急情况不能紧张,要镇定,才能想出好办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交流学习心得。
4. 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司马光遇事冷静、善于动脑、挺身而出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重点词语:破瓮、救友、冷静、动脑、挺身而出3. 故事寓意:遇事冷静、善于动脑、挺身而出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重点词语,思考课后问题。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分享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4.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品质。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
3. 学生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史记》的历史地位。
2.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句式。
3. 课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对《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史记》的历史地位的理解。
2. 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句式的掌握。
3. 对课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和《史记》的历史地位。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标注生字、新词,理解其意义。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探究学习1.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寻找答案。
五、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老师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学习1.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句式。
2. 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三、写作活动1.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
2. 学生进行写作,老师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司马光》一课,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勇敢、智慧和助人为乐的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司马光的决策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司马光》(第1课)人教(部编版)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课《司马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如“群、戏、登、跌、弃、持、众、救”等,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的勇敢、智慧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司马光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司马光品质相关的问题,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示司马光救人的场景,感受其品质。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编撰《资治通鉴》。
2. 使学生掌握《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对我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司马光的生平介绍。
2. 《资治通鉴》的简介,包括其编撰过程、主要内容、历史价值等。
3. 司马光的其他成就和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司马光的生平和《资治通鉴》的简介。
2. 教学难点:《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学家,进而引出司马光。
2. 讲解司马光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主要成就。
3. 介绍《资治通鉴》,讲解其编撰过程、主要内容、历史价值等。
4. 分析司马光的其他成就和贡献,让学生全面了解他的贡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司马光的生平2. 《资治通鉴》简介3. 司马光的其他成就和贡献作业设计1. 列出司马光的主要成就。
2. 简述《资治通鉴》的编撰过程和主要内容。
3. 思考《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2. 在讲解《资治通鉴》时,要注意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理解其历史价值。
3. 课后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因为这个部分是教学难点,需要详细解释和深入探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这部巨著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详实的历史记录:《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涵盖了16个朝代,共计1362年的历史。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司、登”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群、逃”等13个字,会写“戏于庭、登、跌没、弃去、光持石、儿得活”等词语。
2. 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和课下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大意。
4. 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通过借助注释,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临危不惧、聪明机智的品质。
2.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
3. 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感受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
2. 学具:字典、词典、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跟读、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3.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4. 讲解课文:通过PPT或板书,讲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5. 学习司马光品质: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24.司马光》2. 课文重点词语:戏于庭、登、跌没、弃去、光持石、儿得活等。
3. 课文大意:通过图画,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 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24课《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感受故事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美好品质”带给人的温暖和感动,争做拥有“美好品质”的小学生。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带着问题阅读”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促使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默读的效率,还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3.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幅图片,你知道是什么故事吗?对了,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这个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4.资料链接。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学习任务二: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词句间的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朗读提示: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再短些。
2.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这篇课文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这样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文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学习任务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组词。
重点提示:“司”是平舌音,“持”是翘舌音。
3.交流识字技巧。
比较识字:弃——异持——诗加一加:足+失=跌比+白=皆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结构。
重点提示:“司、庭”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登、众、弃”是上下结构的字;“跌、持”是左右结构的字。
24《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生字词: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和运用。
3.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朗读、表达、理解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重点词语:勇敢、智慧、困难、解决问题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了缸,水流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强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司马光(第1课时) 人教部编版 (1)
司马光(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生字。
2.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司马光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结合课文朗读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懂得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道理。
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突破方法:在课文中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认读,识记。
仔细观察、比较要求会写的生字,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写字方法。
难点:感悟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
突破方法:找出重点进行对比读,抓住司马光和其它小朋友不同表现的词语在朗读中感悟。
教法与学法:师:对比法、朗读教学法。
生:读读、画画、想想、议议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揭题1.今天老师想给你们介绍一位聪明、勇敢的小朋友,你猜他会是谁呢?揭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2.简介:司马光是我国古时候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小时候很爱学习,也很聪明。
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小时候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把难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用手势表示出来。
4.指各分段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生字,拼一拼,连成词语读一读。
3.指名认读,正音。
4.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1)换偏旁识字:快—块球—救经—劲(2)猜字迷识字: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学丢掉一小竖(司)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
(砸)(3)组词识字:假——真假,假装使——使劲,使用5.打乱顺序指名认读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名认读、组词。
3.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别、到”都是力刀旁,写得左窄右宽,立刀旁的竖钩要正,直。
“吓,叫”都是口字旁,写得左窄右宽,“口”要写得高而小。
24 司马光(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 司马光(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掌握其一生中的重要事迹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司马光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之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学习、敬业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司马光》的背景介绍: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学、史学领域的地位和贡献。
2. 课文内容解析:详细解读课文《司马光》,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观点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司马光的一生。
3. 课文主题思想:提炼课文《司马光》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贡献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学、史学领域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司马光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2. 新课:详细解读课文《司马光》,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观点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司马光的一生。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司马光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精神风貌。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司马光在我国历史、文学、史学领域的地位和贡献。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的生平事迹: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2. 司马光的贡献:历史、文学、史学3. 司马光的精神风貌:热爱祖国、勤奋学习、敬业奉献七、作业设计1. 课后思考题: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司马光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4司马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对古代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司马光》的阅读与理解。
2.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分析。
3. 司马光的历史背景介绍。
4. 课后习题的解答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2. 教学难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古代人物的精神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人物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画出关键词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司马光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人物的精神内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6. 课后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人物形象:聪明、勇敢、果断、仁爱4. 历史背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七、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 拓展阅读:阅读关于司马光的更多故事,了解其一生的事迹。
3.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司马光人物形象的分析。
2.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分享。
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所编写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司马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司马光》,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正直、无私、勤奋的品质,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新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运用。
3. 句子理解: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4. 文化背景:了解司马光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司马光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 探究学习:通过问题引导,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人物形象:正直、无私、勤奋3. 词语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4. 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复述课文,分享给家人或朋友。
3.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司马光的历史故事。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司马光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理解了司马光的正直、无私、勤奋的品质,激发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司马光》的故事情节,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司马光的智慧和勇敢,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能够概述《司马光》的故事情节,理解文言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能够描述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智慧、勇敢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3. 文言文的理解: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汉语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具:文言文《司马光》的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司马光》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文言文《司马光》,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对司马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讨论他的智慧和勇敢,以及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4. 情境创设: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节,体验司马光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司马光的故事情节:通过图示或时间线展示故事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通过关键词或形容词展示司马光的智慧、勇敢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2. 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写一段话描述他的智慧和勇敢,并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司马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202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202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感悟友情与智慧的力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聪明、勇敢、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
2. 司马光的故事背景及相关知识介绍。
3.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4.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行为背后的友情与智慧。
5. 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友情与智慧的力量。
2. 教学难点:分析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行为背后的友情与智慧,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笔、课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出司马光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行为背后的友情与智慧。
4.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学生的启示,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情与智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突出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行为。
3. 教学重点:友情与智慧的力量。
4. 教学难点:分析司马光破瓮救友的行为背后的友情与智慧,学习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司马光 (001)(001)
《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古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并能流利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领悟司马光是个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孩子。
3.在白话文与古文的对比中,感受古文语言“言简义丰”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领悟司马光是个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这个人是谁吗?(出示人物头像)2.请大家仔细看人物信息条,猜一猜他是谁?(1)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2)编写了《资治通鉴》这部通贯古今的编年体史书。
(3)他还是当朝的宰相。
(4)他的姓是复姓。
(5)他小时候还砸过缸。
(板书课题:司马光)3.从学生经验出发揭示课题。
师:一提起司马光,大家马上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二、整体感知,诵读古文1.师:你的故事讲得很精彩。
这个故事出自《宋史·司马光传》,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缸”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多读几遍这篇古文,你发现古文的特点了吗?(预设:字数少、文章短、读起来很好玩、有些字的意思没读懂、读起来很绕口。
)2.师:同样是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老师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也找到一篇课文,大家来看一看,现代文又有什么特点呢?(预设:字数多、文章长、故事更完整、对语言、动作、表情等都有细致描述)3.师:大家的观察非常细致,虽然两篇文章写的是同一件事,古文和现代文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今天是我们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古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历史上的真实记载吧。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师: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认读字表和随文注音解决。
2.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谁能把这篇古文读给大家听一听?3.疏通字音,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文指导,师:这篇古文中有一个字是咱们的新朋友,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1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第一课时)【文本解读】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瓮救出落水同伴的故事。
全文30字,整个过程叙述得曲折跌宕,突出司马光镇定机智和群儿慌乱无措之间的对比。
语言精练,特别运用了同韵字“戏、弃、击” 和“没、破、活”,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课原文中首句还有“光七岁,与”入选课本后删去,但不影响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看注释解难词的方法刚起步,本课所要求的“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能简单讲清大意即可,不追求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
对于文中“戏、登、跌、登、击”等文言,虽熟悉却难以言传,可借助预习时先组词的方式,帮助复现。
文中5个人称“群儿、一儿、众、光、儿”,可圈画梳理,联系实际揣摩了解。
文中的插图对应结尾句的内容,可借助图文对照,便于学生更好理解。
其次,本单元阅读要求“学习带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可在熟读课文基础上,引导边默读边思考:如文中讲了什么事?以及引入课外现代文《司马光》,让学生在默读中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差别。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登、弃”。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感受司马光镇定机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读懂故事,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能在揣摩语句中,感受司马光镇定机智的特点。
【课前准备】1.学生在预习中进行生字组词,教师梳理与课文难解字相关的词语。
2.准备人手一篇现代文《司马光》。
【教学流程】(一)认识司马光,读好古文1.揭题,学习复姓。
(1)书空课题。
指导:“司”起笔要短,折写长,半包围中的横写长一点,字的结构才匀称。
(2)学生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预设:联系班级学生实际,讲解单姓和复姓差别。
在此基础上,指名说《三国演义》中的复姓英雄,教师推荐引读,诸葛亮、夏侯渊、司马懿、司马炎、太史慈……,引发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第1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及司马光“持石击瓮”那一瞬间的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
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而司马光却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
在这行为对比中,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显露了出来。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
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一定要降低难度,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简单地讲述“司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期待。
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但对朗读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师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至于朗读的
语气、情感,不作要求。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从中段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
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受不同
1.揭示课题,学写“司”字。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也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就是——司马光。
司马是一个复姓,他姓司马,名光。
指导写“司”字,三笔起笔成一条斜线。
2.联系旧知。
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交流:如爱读书,很聪明,支持编纂《资治通鉴》。
联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3.感知特点。
(出示古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
这篇古文跟平时学的课文哪里不一样?交流:短小,难读难懂。
4.学习注释。
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注释?今天学古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请教注释这个不说话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初读正音。
至少试读两次,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相机正音。
2.指导难读字。
关注两个后鼻音的字:瓮,迸。
借注释、看插图理解“瓮”,了解瓮和缸的区别。
3.指导朗读。
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出味道
(一)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划出停顿。
汇报交流,划错了的同学赶紧改过来。
对的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交流: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二)读出拖音
1.拖音地读。
部分音节适当拖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摇头晃脑地读,入情入境。
四、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随机交流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据字形理解“跌”。
(2)联系生活理解“庭”“群儿”。
什么是庭?你家有庭院吗?你的庭院里有什么?课文的庭院里有什么?群儿是什么意思?拓展群山、群鸟、群马。
这个群儿里边里都有谁呀?交流:司马光、掉进缸里的小孩子,司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
群儿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哪个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戏?在庭院里嬉戏叫戏于庭,在树林里呢?在公园里呢?在水池里呢?
(3)指导写“登”字。
2.文白对照理解。
小朋友,第一句话你读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我来说白话文当中的句子,你们就说小古文当中意思和它一样的相对应的句子。
(二)第二句话: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同桌合作贴一贴。
文白对照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拿出抽屉里的学习纸,同桌两两合作,把小古文当中的句子贴到和白话文意思相对应的地方。
上台汇报交流,说说理由。
2.师生合作读一读。
教师读现代文,学生读小古文。
3.理解“弃”字。
众是谁呢?就是群儿吗?全部都在里面吗?司马光也在里面吗?一个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瓮里,他们在干什么?哭,丢下缸里的小朋友光在哭了。
在喊救命,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去找大人来救命了。
丢下水缸里的小朋友跑了。
丢下他,其实就是哪个字“弃”。
4.聚焦司马光的行为。
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
交流:光持石击瓮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
光持石击瓮破之。
在这里,“之”是指什么?持石击瓮破之,之就是“瓮”,(手拿碗)那持石击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击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墙壁)持石击墙破之呢?——墙。
总结:呀,这个“之”字可真有趣!以后咱们在读文言文时还会经常读到它。
6.小朋友们,现在这个小古文你读懂了吗?你能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吗,自己试试看,然后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五、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1.总结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借注释、看插图、联生活、文白对照、演动作的方法来读懂小古文,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方法。
3.背课文。
现在你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试一次。
自己试试看。
4.写字指导。
接下去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开始写字,先把我们课内指导过的这几个字写起来。
课堂作业本,写字:登、跌。
还没写好的带回教室写。
作业布置:
晚上回家以后把这篇小古文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要背正确,二要背出记节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还会摇头晃脑地背,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