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值得带着小孩每天读一遍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实行的。
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原文】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含注音、诠释版)
《三字经》全⽂(含注⾳、诠释版)2021-11-09 作为⼈⽣中的第⼀个启蒙经典,《三字经》以这样的⽅式⾛近孩⼦,让孩⼦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于中国⽂化,才更深⼊⼈⼼。
⼩编今天为⼤家带来《三字经》全⽂,⼀起来看看吧! 《三字经》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下来原本都是⼀样,但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从⼩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个对社会有⽤的⼈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不变坏,最重要的⽅法就是要专⼼⼀致地去教育孩⼦。
〖启⽰〗百年⼤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事。
要想使孩⼦成为对社会有⽤的⼈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的教育,专⼼⼀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择邻处⼦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的⺟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次孟⼦逃学,孟⺟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
〖启⽰〗孟⼦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学问家,是和⺟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成为⼀个有⽤的⼈才。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míng jù yáng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窦禹钧教育⼉⼦很有⽅法,他教育的五个⼉⼦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三字经》全文解释《三字经》家喻户晓,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也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三字经》全文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三字经内容及解释
三字经内容及解释三字经内容及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内容及解释,欢迎参考!三字经内容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三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国文化、历史、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译文注释: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类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相近,但后天的习惯会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差异。
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专注和专一。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代的孟母选择了邻居的环境,如果孩子不学习,她就会剪断织布机。
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名声远扬。
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孩子却不教育他们,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不严格,这是教师的懒惰。
6.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幼时不学习,到老年又能做什么呢?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没有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什么是道义。
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人的儿子,年幼时应该尊敬父母、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九龄是指古代的孩子九岁时能够温暖床榻,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这是应该坚持的。
10.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在四岁时能够懂得让梨,对兄长要尊敬,这是应该先学会的。
11.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要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其次要开阔眼界,了解一些数学和文学知识。
12.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从一开始学习,逐渐积累,由十到百,由百到千,最终达到万的境界。
1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的道理,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
14. 先日月,后星辰,霜露雪,化为雨。
先学习太阳和月亮,然后学习星辰,霜露和雪最后会变成雨水。
15. 七政者,家人国,治国平,治家安。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
三字经全文翻译注释(译文)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解释:天地起初是玄黄色的,是一片混沌的状态。
宇宙最初的时候是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
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释:太阳和月亮交替显现和消失,恒星一圈一圈地绕着地球分布。
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解释:四季更替,寒冷的冬天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然后是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储藏。
四、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释:如果一年有闰月,那么多余的这个月就是闰余。
律调谐,音乐调整阴阳平衡。
五、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解释:云腾而上,使天空产生雨水,露水结成霜。
六、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解释:金子出产于美丽的水中,美玉出产于高山昆冈之间。
七、剑销磨砺,枪破氛光。
解释: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枪经过打磨才能破坏敌人的氛围。
八、曲突徙薪,泽流福长。
解释:曲折地穿过突起的障碍来搬运柴薪,水流会一直向下,福气也会一直流向那些善行之人。
九、江河载舟,阴阳定陈。
解释:江河可以载船,阴阳之道可以使世界保持平衡。
十、品茗山品,道德书弦。
解释:品味着茶山的茶叶,修道和研究道德的书躺在琴弦上。
十一、可贵巧言,久要可缺。
解释:巧妙的言辞能够得到别人的珍视,长久的需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十二、失言有责,安言无忧。
解释:说错话会担负责任,安全的言辞则没有忧虑。
十三、和气致祥,祸因恶积。
解释:和蔼的行为能成就吉祥,祸患来自恶意的积累。
十四、善福无疆,罪孽深重。
解释:善行所得福报是无边无际的,罪孽会使人负重道行。
十五、龙德而隐,猛气则隆。
解释:龙是德行高尚而不显露的,只有当它发怒时才显得威猛。
十六、敏捷以遍,文以载道。
解释:动作敏捷可以应对各种情况,文章用来载道德的教导。
十七、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释: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改正,知道了能力就不要忘记。
十八、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释:不去谈论别人的缺点,也不要依赖自己的长处。
十九、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解释:信使之字可以反复写得清楚,的价值难以衡量。
二十、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三字经浓缩了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我们要让这种文明传承下去,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欢迎阅读。
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启蒙教材,通过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了儒家的经典思想。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每句后面附有简要的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解释:人类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们的本性相近,但由于后天的学习和习惯不同,性格有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
(解释: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转变。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专一的指导。
)昔孟母,择邻处。
(解释:古代的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特意选择了邻近有好风俗的地方。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如果孩子不学习,就像断掉的织机一样无用。
)窜逐机,窃钩者。
(解释:遭到拒斥的人,就会成为偷窃者。
)邻人家,亲邻里。
(解释:与邻里关系亲密,就像是亲人一样。
)乡人子,不称弟。
(解释:同乡的人互相称呼不用弟兄之称。
)始学礼,之儿女。
(解释:开始学习礼仪是儿童时期的任务。
)经不常,失之宜。
(解释:如果经常不修养,就会失去礼仪的本分。
)亲不教,远宾客。
(解释:不教育亲人,就无法招待远方的客人。
)乡人子,非口害。
(解释:乡里的人之间不应该互相害口舌。
)邻国者,宜文宣。
(解释:与邻国交往时,应该以文明和宣传为重。
)父子恩,兄弟和。
(解释:父子之间要有深厚的亲情,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朋友说,犹文翰。
(解释:朋友之间的言谈要像文人书法一样文雅。
)亲爱仁,行无疆。
(解释:亲情、爱情和仁爱的行为是无边无际的。
)扬名声,显父母。
(解释:通过努力争取荣誉,为父母争光。
)养我贤,教我良。
(解释:培养我成为贤良之人,教导我学好道德。
)谓颜子,好学勤。
(解释:说颜子是个好学而勤奋的人。
)如李聃,能说文。
(解释:像李聃一样,能够辨论经文。
)文则亲,不文亲。
(解释:文明的人会得到亲人的喜爱,不文明的人会失去亲情。
)敬亲长,爱亲幼。
(解释:尊敬长辈,关爱幼小。
)顺天意,遵人伦。
(解释:顺应天命,遵循人伦。
)孝友爱,诚敬让。
(解释: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真诚敬重,互相谦让。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是一本启蒙书籍,用简练的言辞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下面是三字经的原文及翻译: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常,无尧不可;守中规,无吝难可。
出则贵以财,贱以躬;贵而贱,高而下。
危而安,否则败,出则没,否则扬。
性相近,贵相亲;苟不闻,失亲近。
反身修,择其善;无改过,丘其身。
有馀力,学文辞;少馀力,但求田。
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万岁新。
莹八岁,能夸父;再逾三,学将母。
申申净仪,善入人;从训蒙,顺善言。
谚已传,学不能;艰则辟,多则惑。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常,无尧不可;守中规,无吝难可。
出则贵以财,贱以躬;贵而贱,高而下。
危而安,否则败,出则没,否则扬。
性相近,贵相亲;苟不闻,失亲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时,天性本善;人性相近,后天的教养使人变得迥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良好的教育,人的性情会发生变化;教育的方法应该专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时候的孟母,为了教育孩子,选择了居住环境;如果子女不好好学习,剪断织布机也没用。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公德的人;他培养的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物。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孩子却不教育他们,就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不严格,就是师父的惰性。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 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称为“四民”,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仁、义、礼、智、信叫做“五常”,这五种不变的法则是处事做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 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 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 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 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持续的历史最长。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 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 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三字经及译文
《三字经》完整版及翻译《三字经》完整版及翻译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涕,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带翻译)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
自子,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三字经浓缩了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我们要让这种文明传承下去,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解释完整版,欢迎阅读。
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实行的。
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原文】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及解释版
三字经的正规全文及解释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全文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三字经的解释版本如下:1. 人的初衷本来是善良的。
人的天性相近,后天的修养使人们的性情迥然不同。
2.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性情就会转变。
教育的方法应该专一。
3. 古代有孟子的母亲,选择居住的地方。
孩子不好好学习,她就割断织布的机杼。
4. 窦燕山有一个义方,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5. 不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过失,教育不严是老师的懒惰。
6.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办?7.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什么是正义。
8. 作为孩子,年幼时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
9. 香港的九岁小孩,能够温暖床铺,孝顺父母是应该的。
10. 冯四岁的小孩,能够让出梨子给别人吃。
在哥哥面前要让着点。
11. 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学会算数和识字。
12. 一倍是十,十倍是百,百倍是千,千倍是万。
国学经典——三字经(含译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含译文)国学经典——三字经(含译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刚刚出生的时候,禀性原本天真无邪、善良。
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对孩子不进行良好的严格的教育,孩子会迁善为恶,改变禀性。
教导孩子的方法,还应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曾经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些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在经年累月,不断努力,才能有进步、有成就。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窦禹钧弃恶从善,中年得子,他积功累德,以“义”训教,使五个儿子个个成材成器,五子登科,美名远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生养子女却不加以教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
教育学生却不严格要求,这是为人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时候不经过玉匠的精心琢磨,就不可能成为精美的饰物玉器。
人如果不努力读书学习,就不能掌握知识,懂得道理,成为明理知义的正人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如果不经过玉匠的精心琢磨,就不可能成为精美的饰物玉器。
人如果不努力读书学习,就不能掌握知识,懂得道理,成为明理知义的的正人君子。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为人子弟,正值少年之时,应当亲近明师良朋,习得做人的基本礼仪。
香姓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黄香才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在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褥枕席温暖之后,再请父母睡下。
孝顺父母是儿女们应该做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孔融才四岁,就懂得逊让之礼,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留下小的。
做弟弟的对于兄长,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主要用于教育儿童,全书共一百篇,每篇三百字左右,每句三个字,故名“三字经”。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翻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天地:指宇宙。
玄黄:指天地的颜色。
洪荒:指混沌的状态。
日月:指太阳和月亮。
昃:指日影偏西。
辰宿:指二十八星宿。
列张:指排列。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寒来暑往:指四季变化。
秋收冬藏:指农作物的收获和贮藏。
闰余:指闰月。
成岁:指一年。
律吕:指音乐的调式。
调阳:指调和气氛。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云腾致雨:指云气凝结成雨。
露结为霜:指露水凝结成霜。
金生丽水:指金属矿物在水中生长。
玉出昆冈:指玉石在昆仑山生长。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剑号巨阙:指剑的名字叫做“巨阙”。
珠称夜光:指珠子的名字叫做“夜光”。
果珍李柰:指水果中珍贵的有李子和苹果。
菜重芥姜:指蔬菜中重要的有芥菜和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海咸河淡:指海水咸,河水淡。
鳞潜羽翔:指鱼游泳,鸟飞翔。
龙师火帝:指神话中的龙王和火神。
鸟官人皇:指神话中的鸟神和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始制文字:指最早的文字出现。
乃服衣裳:指人类开始穿衣服。
推位让国:指有位高的人自愿让位给位低的人。
有虞陶唐:指中国古代的两个传说中的帝王。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吊民伐罪:指治理国家时要关心百姓,惩治罪犯。
周发殷汤:指周朝和商朝的两个帝王。
坐朝问道:指帝王在朝堂上问政。
垂拱平章:指帝王在宫殿中平静地处理政务。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爱育黎首:指帝王要爱护百姓。
臣伏戎羌:指平定边疆,使戎狄归附。
遐迩一体:指国家统一。
率宾归王:指各地的宾客来朝拜见帝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鸣凤在竹:指凤凰在竹林中鸣叫。
白驹食场:指白马在草原上吃草。
化被草木:指自然界的万物都可以被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值得带着小孩每天读一遍《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全文及翻译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翻译】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翻译】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翻译】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翻译】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翻译】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翻译】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翻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翻译】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翻译】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
孝悌乃一件大事。
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翻译】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翻译】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翻译】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翻译】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翻译】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翻译】“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翻译】“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翻译】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
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翻译】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翻译】中国气候冷暖匀称而有霜露。
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翻译】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3、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翻译】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4、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翻译】中国汉时以辖九州统管全国,现为省,总共三十五个。
25、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翻译】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6、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翻译】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7、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翻译】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8、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翻译】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9、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翻译】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黄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30、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翻译】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1、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翻译】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2、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翻译】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3、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翻译】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4、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翻译】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5、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翻译】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翻译】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7、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翻译】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8、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翻译】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
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9、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翻译】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40、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翻译】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1、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翻译】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2、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翻译】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3、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翻译】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4、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翻译】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5、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翻译】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6、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翻译】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7、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翻译】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8、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翻译】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9、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翻译】《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50、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翻译】《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51、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翻译】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2、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翻译】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3、四书熟,孝经通。
如六经,始可读。
【翻译】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4、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翻译】《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5、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翻译】《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6、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翻译】《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7、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翻译】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8、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翻译】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9、曰国风,曰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