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经全文翻译 三字经译文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991755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7.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柳公权的《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其篇幅虽短,但包罗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后世儿童启蒙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其全文及译文注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从一出生就有一种本善的天性,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与教育中表现出的习性不同,在天性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个人的性格特征。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其本性会发生转变,由本善转变为本恶,因此教育非常重要,而这种教育必须持之以恒,专业、系统地进行。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里提到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果孩子没有学习,就要割断织布机,防止孩子沉迷于游戏等不良习惯。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为人正直、公正的人,他教育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很出色,名声扬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不进行教育就是父母的过错,教育不严格就是教师的懒惰,这句警示人们要重视教育,加强教育力度,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如果孩子从小不学习,那么长大后也学不好,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因为年幼时更容易塑造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没有打磨,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仁义道德,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一个儿子,要在少年时期学习尊师重道、友善礼仪等基本道德规范,这样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両,慈于弟。
香九龄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他对待父母孝顺,对待兄弟姐妹慈爱,态度温和,表现出良好的家庭教育。
黄四仁,当世立,便宜擢,進不退。
黄四仁是一个为人正直、公道的人,他被任命为官后,非常勤勉、公正,出任要职,不退却,尽忠职守。
名与利,乃父子,长得隆,成于勤。
名利虽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勤奋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就,成为人生的英雄。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541807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三字经用三个字语言,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
柳公权是唐朝大书法家和画家,据传他撰写了这篇三字经,以帮助儿童学会读书和识字。
以下是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在生命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个体接受的教育和环境,让人们的文化习惯相差很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人进行教育,那么人性会发生变化,变得远离本来的善良。
因此,教育的关键在于专注。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在古代,孟母选择了一位好邻居,以便能够给她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她的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她就会毅然决然地停止他的戏玩时间。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以尊重道德和追求知识而著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父母如果没有好好的教育他们的孩子,那么也是一种过失;而对于老师们,如果严肃的态度,懈怠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如果年轻时不学习,那是不适合的,如果老年时还没有学到东西,那么就更不行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尽可能多地学习和积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需要琢磨才能变成美丽的器物,同样,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修行才能懂得道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当一个儿子,应该在年轻的时候,与家人、师长和朋友相处良好,学习礼仪。
这样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九岁的香姑娘可以热爱帮助别人,尤其是她的父母。
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岁的融可以懂得与别人分享食物,学会尊敬年长的人。
这典型的例子告诉我们年幼的孩子也可以具备美德。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要的美德应该是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其次是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如数学、文学等。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全解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68d507820029bd64783e2c22.png)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有关《三字经》作者归属,有四种说法,大多学者认为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三字经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44613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c.png)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内容介绍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10301f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4.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柳公权三字经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全文只有三百字左右,但包含精髓。
以下将为大家带来柳公权三字经的全文、译文以及注解内容。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亲贤臣士。
抚养岳阳,教存孝行。
钟鸣漏尽,肆志于竹。
笔落惊风,雨砏皆作。
儒礼岂弘,学稼必费。
宝箓普及,南北朝发。
简策东照,临义猗藩。
聪明智慧,足以游方。
忠信所笃,义脚且端。
坚持勤奋,汝项悬梁。
沈潜远猷,洵华嵇灵。
柳公权三字经译文:天地间黑色和黄色混杂,宇宙广阔混沌迷茫。
太阳与月亮运行于天空,星盘顺序排列。
冬寒夏热,秋高气爽,春暖花开,季节交替。
闰月闰年时隔,音乐声调和谐。
云腾而雨降,露凝成霜。
黄金藏于美丽之水,玉石产自昆山之巅。
剑刀光芒万丈,珠宝璀璨夜闪烁。
水果果实累累,蔬菜丰富香浓。
海水咸淡不同,鱼鳞可潜可飞翔。
龙师授予火神,鸟类负责统治云空。
人类创制文字,穿着衣袍。
推挤争位之中,尊重考古学者的贡献,且让国家得以繁荣。
及时追究有罪之人,周朝和商朝伟大的君主。
坐拥朝堂,探讨天道,致力于和平。
爱护人民,提拔贤才。
关心养育儿女并教育他们要孝顺。
碌碌时光流逝,坚守自己的志向,潜心研究。
中国书法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大笔挥洒中带着强烈的风声,阵阵雨点下湿了红墨。
孔子文化礼仪之邦未能很好地延续,农业生产必定会耗费精力。
珍贵的笔记广泛传播,南北朝时期,文化蓬勃发展。
简易的法律通告得以北上,东方太阳照耀下亦是英才辈出。
明智睿智你可以漫游四方。
忠诚正直跟随巍然青山,而端正的身姿与前途尽在己手。
奋发向上,汝之努力犹如吊在悬崖上的木头,秘然顶天立地。
静心远虑,华夏文明千年继承。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415c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5.png)
三字经全文(现代汉语版)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不学,不知义。
不知义,无以为人。
不知愈,不知足。
为人低,忧其志。
忧其食,忧其害。
民不堪其忧,怀其厥瘳,诚于中!,夏复始!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勉索,牛之角,犀之鳞。
女之扇,贵与文。
握奇怪,怜香草。
与尔同,可污亡!宜学劳,谦以教。
无丝竹,无隐瞒。
学无常,唯上愿。
愿闻圣,人传之。
曰昭蔼,近于神。
皇甫谧,天下钦。
教以砺,其不群。
不迁怒,力克生。
乐善嫉,邻不淫。
曰操千,曰操万。
惜乎!其有道。
千乘之国,可一言课。
谁能破,以继周?百代可不学,汝既遗,橐弁五,墨悲当冯唐,悔不悔?京师问,路且远。
初贤弱,后学壮。
壮且好,无由藏。
尺有所短,尺有所长。
兵车关,甲兵强。
车无砧,兵无将。
尺有所短,绳有所丧。
女长须嫁人,男长须娶妇。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渊,忧的公。
言不信,行不果。
行有恒,无事母。
夫妻恩,如兄如弟。
兄则友,弟则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必信,行必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安志,俭以养廉。
凡事莫过勤,勤则易事,言多必失,智亦虚。
穷发之北,有冥海。
天池孔雀,断行空庭。
天可汗,地可养。
思无邪,心不善。
故君子,小人远。
割席断义,徙薪跨火。
朱亥雪,从四方。
皇业备,而不失。
余若辈,信诸宰。
执权以说,多位者朽。
朝不虚,奸虽亡。
秦长杨,楚瓠缶。
窈秀郎,梁纽扣。
名此兄,字此孤。
终窈然,深不测。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天之始,细微景。
极峰极浦,仰止休。
俊悲秋,风飒飒。
世犬马,满京华。
黄金碧玉,用为堂。
负弓矢,骊龙马。
凡人哉,道中翰。
桂宫兄,桂妹姑,桂舄之,清江浦。
婿取妻,盖如土。
会挽雕弓如满月。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f050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f.png)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ffc49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b.png)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文知识 2010-02-23 12:56:48 阅读1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唐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堂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释义人之初,性本善。
《清版三字经》全文解释
![《清版三字经》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0aeb8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8.png)
《清版三字经》全文解释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23583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f.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柳公权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散文之一,一首只有三百字的短篇,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是柳公权三字经的全文及译文注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注解】:天地,是指宇宙的构成。
玄黄,是指天地的色彩。
洪荒,是指混沌未分的状态。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注解】:日月,是指天体运行的规律。
盈昃,是指满月和缺月。
辰宿,是指二十八宿。
列张,是指排列的方式。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注解】:寒来暑往,是指季节的变化。
秋收冬藏,是指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注解】:闰,是指闰年。
余,是指余下的时间。
成岁,是指岁数增加。
律吕,是指音乐的调式。
调阳,是指五音调中的阳声。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注解】:云腾致雨,是指云气形成降雨。
露结为霜,是指露水结成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注解】:金生丽水,是指金属产生在河流中。
玉出昆冈,是指玉石出产在山中。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注解】:剑号巨阙,是指宝剑有名号。
珠称夜光,是指珍珠在夜晚能够散发光芒。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注解】:果珍李柰,是指水果的品种。
菜重芥姜,是指菜肴中的佐料。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注解】:海咸河淡,是指水的咸淡程度。
鳞潜羽翔,是指鱼和鸟的生活方式。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注解】:龙师火帝,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
鸟官人皇,是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注解】:始制文字,是指文字的起源。
乃服衣裳,是指人类穿着衣服的历史。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注解】:推位让国,是指尊重传统,让位于有功之人。
有虞陶唐,是指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中的君王。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注解】:吊民伐罪,是指君王关心百姓,打击犯罪。
周发殷汤,是指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注解】:坐朝问道,是指君王听取臣子的建议。
垂拱平章,是指君王居于高位,平章理事。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注解】:爱育黎首,是指君王关爱百姓。
国学《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优秀4篇)
![国学《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5797d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4.png)
国学《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三字经》原文及译文(优秀4篇)《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cae6a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71.png)
《三字经》原⽂及解释《三字经》原⽂及解释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
以下是⼩编精⼼准备的《三字经》原⽂及解释,⼤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易解:⼈初⽣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
失之毫厘,差以千⾥。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改变,所谓先⼊为主,不可不慎!⾄于教育⽅法,应注重在使孩⼦专⼼,有定⼒。
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博。
据⼼理学家研究发现:⼉童与青少年⼼智的发展,⼗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逐渐成长,故⼗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的母亲,为了寻找⼀个对孟⼦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劳搬了三次家。
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学校旁。
有⼀次孟⼦不⽤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将织了⼀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样,必须将纱线⼀条⼀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积丝才能成⼨,积⼨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匹完整有⽤的布;读书也是⼀样,要努⼒⽤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否则就像织布半途⽽废⼀样,⼀旦前功尽弃就毫⽆⽤处了。
五代时,有⼀位窦禹钧(⼜称窦燕⼭),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因此五个⼉⼦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易解:⽣育⼦⼥,若只知道养活他们,⽽不去教育,那是作⽗母的失职。
⽼师教导学⽣,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做⼈处世的道理,使学⽣能够与⼈相处融洽,做事有⽅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
因此对于学⽣的要求⼀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
严师出⾼徒,严是认真,⼀丝不苟的态度。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7230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c.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柳公权三字经是一篇古代汉语经文,它讲述了人生道理、历史典故和儒家思想。
下面是全文及译文注解。
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读:每个人天生都是善良的,但是我们受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和影响,导致我们的性格、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
二.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读: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会受到外界负面的影响,逐渐变得不善良。
受教育的关键在于专注,只有专注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三.昔孟母,择木兰,叶落孤城,秋色迷人。
解读: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她非常重视教育,选取适合孟子的教材,促进他的成长。
木兰是一个勇敢的女孩,为了替代生病的父亲而冒充男子上战场,表现出了坚强的个性。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描绘,强调了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四.可汗问:单于道,何如?对曰:依ji正君命,徇公废私,谨智勇,忠信孝友。
解读:可汗是指一个部落的首领,曾经问单于(另一个部落首领)如何管理自己的部落。
单于回答道,要遵守正当的命令,不求个人利益,平衡智慧和勇气,做到忠诚、可信、孝友等方面。
五.牵牛郎,纤云弄巧,飞燕女,云雨妾。
解读:这是古代一首流传的诗歌,描写的是两对男女的故事。
其中,牵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重要内容,而飞燕女和云雨妾则是对于人类爱情的憧憬和追求。
六.金字塔,雪片般,都作人fàn不如。
解读: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建筑中一种宏伟的结构形式,雪片般表现出它的形状和规模。
但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限的,金字塔和雪片比起来,在人类的创造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七.牡丹亭,燕子去,菖蒲池,鱼来舞。
解读:这是古代一首民间歌谣,描述了春天的美景。
牡丹亭和菖蒲池是指两处民居的园林,燕子飞走了,鱼儿在舞动。
这首诗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通过学习和解读柳公权三字经,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古代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蕴藏了很多关于生活、人生、教育和人类思想的智慧。
三字经全文及全文详细释义
![三字经全文及全文详细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71d1b2e219e8b8f67c1cb965.png)
新三字经全文阅读国学之经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完整版)《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8c3f0cc17552706220879.png)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06d2a55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4.png)
《三字经》原文及注解《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是孔子得意之作.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
”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
”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
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
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
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
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三字经》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88cc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3.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呈祥瑞。
四时四义,圣贤无疆,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替身还祖,
先王不忘,后世效颦,
纵横四海,颁禅革命。
天地玄黄:指天为玄,地为黄,炎帝轩辕的太极图。
宇宙中气
流不止,故持续不断。
日月盈昃:日月互相映照,每天都处于不同的地位。
寒来暑往:寒冬时节天寒地冻,暑夏季节阳光炎炎,季节交替循环。
闰余成岁:闰岁为古代年份多出的月份,年岁终结。
四时四义:四季春夏秋冬逐渐变化,春天生长,夏天繁荣,秋天收获,冬天休眠。
德建名立:只有做好事情并具备奉献精神才能实现做大做strong。
形端表正:端正取信于民,不愧于天地。
空谷传声:道德不音过闻,言行不作假。
祸因恶积:不断积累恶行就会对自己带来严重的风险。
福缘善庆:积累善行就会带来好的回报。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时间是宝贵的财富,应当珍惜。
资父事君,替身还祖:要尽孝敬父母,要尽忠职守,还可以回报祖先。
先王不忘,后世效颦:汲取先人的经验和智慧,在未来生活中实现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纵横四海,颁禅革命:走遍全世界,禅宗革命。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6c142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e.png)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柳公权三字经全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岁月既次征税亿财
易簠箕鸣篝奏鸣箫
风輭一葛霜氅八聲
羽柴玩捷紫鱼水司
锦马伶俐骅骝良苦
钟鼓韶乐森烟纷赫
龙车蜀马温润思齐
驾此东雅称约右奇
乘载匪虚秉此叔宜
译文注解:
天地玄黄:《太极图》所表述的世界先天之理,玄为天,黄为地。
宇宙洪荒:洪荒是《山海经》中的词语,指混沌的时期。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盈昃是指月亮的盈缩,辰宿是指二十八颗星宿。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表述了四季和年的变化,以及音律的调整。
岁月既次,征税亿财,易簠箕鸣,篝奏鸣箫:表述了政治和文化的变迁,易簠箕是指乐器,篝是篝火。
风輭一葛,霜氅八声,羽柴玩捷,紫鱼水司:表述了服装、音乐和饮食文化。
锦马伶俐,骅骝良苦,钟鼓韶乐,森烟纷赫:表述了马匹、音乐和宴乐文化。
龙车蜀马,温润思齐,驾此东雅,称约右奇,乘载匪虚,秉此叔宜:表述了人物和文化的变迁,称约右奇是指聚集文化人物交流的场所,叔宜指弟子和嫡传门楣。
总的来说,柳公权的三字经凝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三字经译文
![三字经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2867c46c175f0e7dd1377e.png)
三字经译文字经译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译文】我国地处寒、温、热三带,主要部份在温带,冷暖均匀,冬霜夏露会随着季节的改换而变化。
当你面向南方,那么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亻及中不偏庸不易【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译文】周公着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着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着的《公羊传》,左丘明所着的《左传》和谷梁赤所着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译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一部分辨别古今文学的差别,另一部分解释文字的意义和给事物的名字下定义,所以我们要读经书之前,应当先读《尔雅》,然后才能读懂群经。
古圣着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译文】古代圣人着作的经典,经过诸先贤加以解释意义而成为完备无缺的经书共有十三部是《易经》、《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这十三部书称为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译文】左丘明着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
《国语》记录周末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言论,以每个国家来记述,而《左传》是按年编排,侧重记事。
十三经之外再加《左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三字经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