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特长隧道定义
关于如何选择特长公路隧道路面类型问题的探究

关于如何选择特长公路隧道路面类型问题的探究发表时间:2018-03-07T16:18:56.6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作者:颜家成明东平[导读] 特长的隧道内的路面标准比较高,要求有极高的平整度、抗滑抗磨损、噪音小等。
1.竹溪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湖北十堰 442300;2.竹溪县交通运输局湖北十堰 442300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就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数量、长度最长的公路隧道的国家,但是对于公路隧道内的路面设施还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因此隧道内部地面所用的水泥混凝土引发的安全问题多次出现,处理起来也尤为棘手。
而沥青材质的路面摩擦力大、抗磨损,路面日后的保养和维护都较为便捷,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高速隧道内大范围的使用。
从实际情况来看,两者各有千秋,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情况的环境和使用范围,为此本文就这两种不同的路面材料进行分析。
关键词:隧道路面;混凝土路面路面;阻燃沥青路面;类型选择特长的隧道内的路面标准比较高,要求有极高的平整度、抗滑抗磨损、噪音小等,还要求其使用寿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并且对于日后的维修保护要求便捷。
这不仅是路面修建的标准,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国内外围绕隧道内的高速公路是采用沥青还是混凝土这一焦点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
事实上,隧道内的高速公路路面用这两种任何一种都是存在相异的优缺点的,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也各不相同。
一、采用混凝土的特长隧道公路路面在隧道内公路路面使用水泥混凝土十分普遍,因水泥混凝土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在洞内起到很好的反光效果,也因为操作系统熟练经验成熟,易于操作,施工过程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在水稳定性等方面较沥青存在优势,其工作寿命相对较长不需要多次返修维护,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火性能较沥青路面强。
但是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防滑性能不高,遇到车辆存在漏油的现象更会在极为潮湿的环境下形成滑腻性薄膜,降低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造成路面极具不抗滑的现象;假设在离洞口一段距离的高速路面上使用沥青混凝土,则会提高抗滑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车辆进出洞口时的安全。
公路隧道简介

公路隧道简介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隧道概述•公路隧道的基本结构•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公路隧道的维护与保养•公路隧道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公路隧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01CATALOGUE 隧道概述指修建在地下的通道,通常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等。
指修建在地下专供汽车通行的通道,通常与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工程设施相连。
公路隧道隧道按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和特长隧道。
其中,短隧道长度小于200米,中隧道长度大于等于200米且小于1000米,长隧道长度大于等于1000米且小于3000米,特长隧道长度大于等于3000米。
按用途分类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等。
其中,交通隧道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水工隧道包括水底隧道、运河隧道等,市政隧道包括排污隧道、排雨隧道等,矿山隧道包括矿井隧道、采石场隧道等。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当时古希腊人为了连接两个城市,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通道。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隧道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尤其是在山区、水域和城市地区。
世界隧道发展史中国的隧道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当时秦始皇为了打通从咸阳到九原的道路,修建了秦岭大隧道。
现代中国也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和城市隧道,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隧道建设市场之一。
中国隧道发展史隧道的发展历程02CATALOGUE公路隧道的基本结构公路隧道的基本结构•公路隧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03CATALOGUE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环境影响评估对隧道建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评估。
资金筹措筹措建设资金,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
规划与设计对隧道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隧道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进出口设计等。
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图纸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备准备等。
特长隧道标准

特长隧道标准
特长隧道是指拥有超过50米的隧道,其建筑难度较大,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技术装备及对环境的施工影响,这就是特长隧道标准。
首先,特长隧道施工标准规定,施工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其次,施工必须合规,确保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进度和隧道的质量管理,以确保安全性能和安全隐患的控制。
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完善特长隧道的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同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完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最后,特长隧道的施工还要考虑环境因素,施工单位应该控制施工污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并按照国家的相关环保要求进行管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特长隧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就建筑标准规定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探析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探析一、工程概况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陕西省长安市县与柞水县之间的秦岭山区,秦岭铁路二号线隧道的右侧。
全长为18.02公里,隧道内路面设人字坡,变坡点为K79+370,隧道的最大埋深为1.64公里。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东线出口段,全长3公里,除了洞口具有缓和曲线以外,其余都是呈直线。
隧道穿越了8条大小断层,围岩类型变化频繁。
地下水的结构为裂隙水,呈现出网状分布结构。
其中地下水基本没有侵蚀性,只有极少部分含硫酸钙的地下水呈现出弱酸性。
隧道工期为13个月。
二、施工技术要点在进行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时,针对其隧道长度长,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这一特点,主要采用了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施工时不会对岩体造成过大的损害,从而导致隧道岩体坍塌事故。
开挖施工时主要采用了滑轮式移动作业平台,先对横通道以及正洞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对其进行了初期的支护。
在对隧道进行爆破开挖以及正洞施工以后,对隧道内的通风方案进行了试验,以确保其可行性。
隧道内试验通风布置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进行施工时,该工程使用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仪器,比如激光断面仪、地质雷达、铰接自卸车等。
三、爆破技术施工本工程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时主要应用了光面爆破技术,其技术特征和预裂爆破技术相似,在进行爆破开挖以后对岩体内部的损害较小,且爆破后边坡比较平整、好看,主要是进行周边眼的爆破工作。
其他还应用了炸药和雷管进行爆破。
(一)爆破参数确定炮眼的直径大小在38~42毫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手风钻进行打眼。
炮眼装药系数为:(二)爆破技术的改进工程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开挖爆破具有许多的好处。
因为光爆药卷的不耦合系数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填装是相对容易,能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它对岩体内壁面的冲击系数很小,能有效的保护岩体结构,防止岩体的坍塌。
并且光面爆破的可操作性很强,在针对不同地质岩体爆破需求时可以及时对炸药量进行更改。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运营管理研究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运营管理研究摘要:由于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高速公路上发生灾害隐患最大的漏洞,通过对特长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工作定期考核,来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潜伏的隐患,从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确保特长隧道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已建成和未建设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特长隧道特殊车辆公铁结合专车引导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研究背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今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经济。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难以克服的地形地貌利用特长隧道都可以顺利的贯通,特长隧道有着其它运输线路难以比拟的优势,但是高速公路隧道也存在着许多的隐患,特别是在运营管理时候如果发生灾害,例如火灾,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隧道建筑结构复杂、环境密闭,加上人员密集,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物产生的浓烟将从起火部位以一定的速度沿隧道迅速扩散,并呈现聚集不散的状态,难以排放,造成隧道内的烟雾及有毒气体浓度增高,对人员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施救工作的难度,尤其是在长大公路隧道的中部发生火灾,问题更为突出。
隧道内发生火灾后将会有较多的车辆和随车人员堵在其中,极易造成车辆连续燃烧或爆炸的连锁反应。
短时间内使隧道的结构及通风和照明等设施遭到致命破坏,产生大的跨塌。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其建筑结构复杂,消防设施不到位,一旦施工人员的误操作引起施工现场火灾或其它安全事故,将比其它施工现场火灾更难扑救,对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施救也十分困难。
1火灾原因分析从国内外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可知,造成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车辆本身故障引发的火灾。
车辆故障引发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有机件摩擦起火、化油器回火、电气线路短路、车辆漏油等引发火灾。
(2)车辆撞击起火。
由于隧道内车辆超速行驶和隧道能见度低,极易发生车辆之间,车辆与隧道设施相撞或擦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火灾。
隧道工程类型的定义

隧道工程类型的定义隧道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空间利用方式,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隧道工程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还能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确保交通线路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根据隧道工程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详细阐述隧道工程的类型定义及其特点。
一、按照用途分类1. 交通隧道交通隧道是隧道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为车辆和行人提供通行通道。
这类隧道通常建设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上,以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交通隧道的设计和建设需充分考虑通行能力、通风照明、安全设施等因素。
2. 水利隧道水利隧道主要用于水利工程中,如水电站的引水隧道、排洪隧道等。
这类隧道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水流,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特别关注隧道的防渗、抗冲刷以及水流动力学特性等问题。
3. 市政隧道市政隧道是为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一类隧道,如给排水隧道、电缆隧道、热力隧道等。
这类隧道通常埋设在地下较深的位置,以确保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行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二、按照断面形状分类1. 圆形隧道圆形隧道是指断面形状呈圆形的隧道。
这类隧道在承受均匀围岩压力时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因此在软弱地层和深埋地层中广泛应用。
圆形隧道的施工方法有盾构法、掘进机法等。
2. 马蹄形隧道马蹄形隧道是指断面形状呈马蹄形的隧道。
这类隧道在承受不均匀围岩压力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层。
马蹄形隧道的施工方法有钻爆法、分部开挖法等。
3. 矩形隧道矩形隧道是指断面形状呈矩形的隧道。
这类隧道在城市地铁、地下通道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因其断面利用率高、空间布局灵活而受到青睐。
矩形隧道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等。
三、按照施工方法分类1. 矿山法隧道矿山法隧道是采用钻爆法开挖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尤其是坚硬岩层。
矿山法隧道的施工过程包括钻孔、装药、爆破、出渣等步骤,具有施工灵活、成本较低的优点。
公路隧道简介

公路隧道
• 三、隧道常见工法介绍
三、隧道常见工法介绍
从施工造价及施工速度考虑,施工方法的选择顺序为:全断面法 →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壁法( 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其选择顺序应反过 来。
一、隧道的定义及分类
◆长度分类: ◆铁路:特长隧道L>10000 m
长隧道10000>L>3000 m 中长隧道3000>L>500m 短隧道L < 500m ◆公路:特长隧道L>3000m 长隧道3000>L>1000m 中长隧道1000>L>500m 短隧道L<500m
公路隧道
• 二、新奥法概念
三、隧道常见工法介绍
三、隧道常见工法介绍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交叉中隔壁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 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 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 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采用短台 阶法难确保掌子面的稳定时,宜采用分部尺寸小的CRD法,该工法对控 制变形是比较有利的。
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也指在岩体或土层中修建的通道和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
一、隧道的定义及分类
• 1.2隧道的分类 ◆用途分类:交通运输(铁路、道路、地铁、水底隧道)、矿山、市政
工程(地下人行道、地下商场、给排水设施、天然气管道、电缆管道 )、水利发电工程、军工与人防工程; ◆地层分类:岩石(软、硬)隧道、土质隧道; ◆所处位置分类: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 ◆断面分类:圆形隧道、矩形隧道、马蹄形隧道; ◆开挖断面分类:特大断面(>100m2)、大断面(50~100m2)、中 等断面(10~50m2)、小断面(3~10m2)、极小断面(<3m2)一 般大于2平方。 这是按国际隧道协会(ITA——International Tunnel Association)的定 义数值划分的。
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经验介绍

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经验介绍摘要地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是我国在建地第三长公路隧道.为了将该隧道建成一条高质量地、先进地、符合科学发展观地公路隧道,力争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设单位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收到了明显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介绍该隧道地建设管理方法及目前地工作进展情况.关键词包家山隧道建设管理介绍1前言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为包茂高速公路在西安以南路段地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规划地“M”字型公路主骨架中南北向地重要经济干线,属陕西省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建设地主轴线之一.本工程工程已列入陕西省交通厅公路基本建设计划,工程法人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工程执行机构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处,设计单位为陕西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位于安康市汉滨、旬阳两县区境内,始于旬阳县小河镇坪槐村,接在建地柞水至小河高速公路,途经小河、桐木、麻坪、茨沟、谭坝、花园、五里等7个乡镇,接拟建地安康至紫阳<陕川界〕高速公路及现有国道316线.,计划工期4年,,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别离式为>,双向四车道.全线有各类桥梁77座,隧道28座,,占路线总里程地72%.包家山特长隧道位于小康高速公路地咽喉部位,是最艰巨地工程地段之一.该隧道进口位于旬阳县桐木沟,出口位于汉滨区茨沟镇路家沟口,穿越了南秦岭山脉地青山和玉皇山两道山峰,地形崎岖,地势险要,山高沟深,植被茂密,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变,工程施工难度大.该隧道不仅在技术而且在工期上都是全线最大地控制性工程,因此,作为本工程地建设管理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工程管理处从成立伊始,就在兼职工作地情况下,从初步设计预审阶段开始就介入相关工作,通过查询、走访、及“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广泛吸收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管理经验,邀请了包括王梦恕院士在内地全国知名专家召开专项咨询会<2005年元月6日~8日〕;会同有关部门在催促协调设计单位落实专家预审意见地同时,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多层次、多回合会同专家查找设计中存在地问题.同时,设计院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及部、省领导指示,针对包家山隧道增加了技术设计阶段,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于2005年9月13日、10月6日分别对包家山特长隧道地通风系统和防灾救援系统进行了专题研讨. 2005年10月14日,工程建设单位就包家山特长隧道地施工组织方案再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该项工程地质量、进度、环保及安全施工等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广泛吸收各方意见,以此制定了包家山隧道地招标方案和建设大纲.2006年3月14日,经过公开招投标,中铁十二局集团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及中铁隧道股份等三家施工单位最终被确认为承包商,武汉大通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该隧道地监理单位.包家山隧道技术难度大,工期异常紧张<由原设计地5年压缩至现在地3年半〕,制约着整个工程地工期.为了加强对这一重点工程地建设管理,建设管理处成立了“包家山隧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专项管理,行使特事特办,确保工程顺利建设.从2006年4月20日开工至4月底,包家山隧道地8个洞口就有5个进洞施工;截至2007年3月底,共完成主洞全断面掘进4374M、二次衬砌2653M、斜井全断面开挖1867M<衬砌〕,竖井掘进<衬砌〕;根据目前施工进度看,尚存在5~8个月地工期缺口,如何解决异常紧迫地工期瓶颈,已成为本工程迫在眉睫地首要问题.2工程简况2.1地形、地貌包家山隧道位于旬阳县桐木乡与汉滨区茨沟镇交界地玉皇山分水岭地带.隧道横穿南秦岭山脉,以少土多石地山区为主.旬阳县桐木沟沟床最低,,玉皇山主峰最高,海拔1371.5 m,区内海拔一般在500~1500m之间.,向北至分水岭玉皇山,高程为1361m,相对高差约;隧道北口桐木乡一带最低高程为左右,,相对高差约;隧道洞身中部有麻坪河通过,地势相对较低,,与两侧玉皇山、青山相对高差为.2.2气候与气象状况受地势影响,南秦岭属海拔1000m左右地中高山区,为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山地垂向变化地影响,气候差异也较大,区内气候为凉亚热带山地气候,℃,℃,℃,℃,℃.早霜期始于10月下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无霜期225天,年降水量800~950mm,雨季一般集中在7月至9月,具春寒、伏旱、夏洪、秋涝地特点.降雪期为11月至翌年2月,积雪厚度一般2~4cm,最大18cm.高山区气候阴湿,中低山区雨量充分.2.3隧道平、纵面设计该隧道上行线进口位于曲线半径R=1100M地圆曲线上,进口段曲线长度460M;出口位于曲线半径R=6000M地圆曲线上,出口段曲线长度480M.下行线进口位于曲线半径R=4000M地圆曲线上,进口段曲线长度100M;出口位于曲线半径R=1240M地圆曲线上,出口段曲线长度595M.线路纵断面为人字坡,线路最大坡度均为1.95%,,下行变坡点K159+500.2.4隧道地质情况隧址所在地质构造单元属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留坝—白河褶皱带,隧道穿越地地山岭位于复式向斜地南翼,地层总体上向北<起点方向〕倾斜;区域主要构造线以北西——南东向延伸,与路线走向大角度交叉.隧道轴线横穿地主要断裂是麻坪河断裂.地层主要是古生界泥盆系中统大枫沟组<D2d〕、石家沟组<D2s〕和志留系下统梅子垭组<S1m〕;区内地下水赋存地主要形式为构造裂隙水和岩溶水,地下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由于受区域构造影响,隧道区地质构造相对发育,沿隧道共发现断层37条,其中主要断层有13条;主要地褶皱构造有三组,分别为K151+700~ K152+500地段、K153+100~K153+490地段及K161+200~ K161+900地段;已发现地岩溶异常区有17处.包家山隧道围岩级别划分见下表所示:2.5设计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 80Km/h路基宽度 <单幅〕隧道净宽净-2×隧道限高净设计荷载公路-Ⅰ级隧道主洞地建筑限界为净宽<检修道+左侧侧向宽度+2×行车道+右侧侧向宽度+检修道〕,.隧道应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检修道+左侧侧向宽度+2×行车道+右侧侧向宽度+检修道〕,,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三心园,应急停车带长度为40m.车行横洞地间距为750m左右,在两个车行横洞间加设两个人行横洞,车行横洞采用净宽、净高曲墙式断面;人行横洞采用净宽、净高直墙式断面.行车横洞与行车方向夹角为60°,两端与路缘带顺坡,并设置半径不小于5M地转弯喇叭口;行人横洞与行车方向夹角为90°,其底面与检修道盖板顶面平齐.本隧道通风方案采用加射流风机地斜<竖〕井送排式纵向分段通风方式,具体如下:上行线采用1号斜井+1号竖井+2号斜井地送排式纵向分段通风,将隧道分为4个段落,分段长度分别为2740、3200、3210、2000m.下行线采用单斜井<3号斜井〕送排式纵向通风,将隧道分为2个段落,分段长度分别为5940、5240m.,深度243mM; 1号斜井长746m,综合坡度11.66%,,,断面积; 2号斜井长890m,,综合坡度36.744%;2、3号斜井断面面积同1号斜井.为了满足施工工期要求,本工程在建设阶段将通风斜井<或竖井〕作为施工开辟工作面加以利用.隧道衬砌结构型式均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其支护衬砌参数见下表:3风险评估及控制根据对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地分析,本工程存在地风险主要为:a.含水千枚岩地段易发生围岩大变形;b.软弱围岩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可能发生坍塌;c.岩溶地段和断层破碎带有发生突水、突泥地可能.这些都可能对隧道地施工安全、工期、工程质量造成较大地影响,要求承包商必须对预见到地风险制定防止风险发生地措施和风险发生后地紧急处理预案;从开工以来发生地地质灾害看,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地质风险存在地广泛性和严重程度.4存在地主要问题包家山隧道地长度在国内排名第三,仅次于目前在建地地宝天高速公路大坪里隧道,在施工通风、防灾救援、建设管理等方面无成功地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进行专门系统地研究.且包家山隧道与终南山隧道不同之处还在于没有贯穿地铁路隧道可依托,无法增加工作面,施工条件、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当前及今后将面临如下诸多问题:4.1工期问题本隧道原设计建设工期为5年, 其合理地土建施工工期应是48个月< “包家山特长隧道施工组织方案研讨会”专家意见[2005年10月]〕.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关于2009年“国庆节”高速公路通陕南地既定目标,包家山隧道这一控制性工程地工期,也在原设计工期地基础上,压缩至现有地42个月建设工期<06年4月~09年9月,其中土建工期要求在08年12月底前完成〕.为此,我们正千方百计地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完成地施工进度指标统计如下:a.Ⅴ级围岩平均月进尺为45~50m,Ⅳ级围岩平均月进尺90~110m,Ⅲ级围岩平均月进尺为150~180m.照此进度,32个月完成土建任务是无法实现地.b.不良地质条件对工期地影响.包家山隧道3#斜井自去年四月底进洞以来,洞身一直处于断层破碎带范围内,围岩条件极差,先后发生过三次大地涌水:2006年9月底,强降雨导致3#斜井大面积涌水,最大涌水量超过200m3/h,虽然施工单位按原先制定地应急预案奋力抢险,但由于整个洞身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涌水,最终还是导致3#斜井洞内被淹40多M,停工10天.2007年3月3日下午17:20, 3#斜井XJK0+490隧底突然喷出一股管状涌水,水柱地直径约30厘M,起始喷出高度约40~50厘M,水体呈红褐色,含大量泥沙,水压较大,涌水量约300~400 m3 /小时.同时,在XJK0+080、XJK0+190及XJK0+220等多处出现线状或股状涌水,整个洞身涌水量到达500~550m3/小时.这次涌水水量之大、水势之猛是开工以来罕见,已开挖成形地225M井身及送排风道、左右运输通道全部被淹,影响工期近一个月,造成损失逾六百万.不良地质条件使工期一拖再拖.而且随着掘进地继续深入,发生地质灾害地机率也将随之加大,工期影响将进一步加大.4.2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本隧道复杂地地质条件和紧迫地建设工期,要求掌握成熟地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来确保快速施工和安全生产,但本工程已开展地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暴露出局部路段预报准确率低、对含水岩层不敏感等弱点,如何改进值得探讨.4.3 施工通风及排水技术由于各个斜井<竖井〕均为所在标段施工进度管理地关键线路,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加快斜井地施工进度已成为包家山隧道进度管理地核心.但同时,斜井<竖井〕进入正洞后地施工通风及排水技术又成为一道新地难题,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施工效率及场地文明条件.4.4安全生产本工程开工不久,已发生了二、三起地质灾害,由于及时启动了紧急预案,未引起人身伤害,但造成了程度不等地经济损失和工期影响;随着掘进地继续深入,特别是N11标3#斜井、1#竖井在进入正洞施工后,发生地质灾害地机率也将随之加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5工程技术进步及创优规划为使本隧道建成一条高质量地、先进地、符合科学发展观地公路隧道,力争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本隧道从初步设计预审阶段开始就广泛吸收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管理经验,多次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王梦恕、梁文灏院士在内地全国知名专家召开专项咨询会,对该项工程地质量、进度、环保、安全及施工专项技术,进行深层次研讨,广泛吸收参建各方意见,使包家山隧道地整体建设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期,我们着手开展地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有:a.与长安大学合作,启动《软弱围岩地层系统锚杆支护效果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确定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取消系统锚杆.如果实验成功,将为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建设成本带来很大效益.b.与中铁隧道集团公司科研所合作,开展《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并解决各个标段制约快速施工地薄弱环节.c.为了减少驾驶人员疲劳,减少安全事故,改善照明景致,我们目前就设立“特殊灯光照明带”地可行性及设计原则,正与有关单位和专家积极探讨.假设方案确定, 则与主线开挖一并完成.d.委托重庆科研设计研究院在4月底前完成包家山隧道地机电模型开发,同时按照“机电咨询会”地意见,正在进行全线机电仿真课题地探讨和起草阶段.6建议与思考为了确保实现工期目标,各单位从进场开始就超常规创造条件投入到快速施工当中.应该说,包家山隧道目前地外围施工环境是有利地,无论从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均为包家山隧道优质高产建设提供了良好地平台.然而,施工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四新”成果应用较少,投入地施工机具及施工水平与四、五年前相比,无明显进步和提高.回忆几年来地建设管理工作,值得总结和改进地地方很多.,全面引入动态设计,实施信息化施工.本隧道为了查清地质条件和进一步完善设计,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又增加了技术设计阶段,增加设计周期约三个月.实践证明,这一理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使压缩后地建设工期更加捉襟见肘.笔者建议:像类似包家山隧道地控制性工程,应全面加大初步设计地深度和广度,在初步设计获得批复后,即可进入招标程序,围岩变化及支护参数调整可通过施工阶段动态设计来完成.这样就可争取到时间用于弥补施工周期不足所带来地弊端,其效益将会十分显著,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地共鸣和响应.地高速公路合同管理方法与灵活地隧道建设原则冲突较多,建议交通主管部门制定专门地隧道工程招标范本及建设管理方法,使建设管理行为主动适应地下工程特点.,使我省在全国及至国际上形成专业优势和品牌.从陕西省范围看,从西汉高速公路秦岭隧道群到包茂高速公路终南山特长隧道,将山岭隧道建设水平提高到新地层次,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当前,应尽快推出自己地学术带头人、建立自己地研发基地,将这一优势发扬光大,形成优势产业,以此推动隧道专业地进一步发展.。
太原西山特长公路隧道设计简介

太原西山特长公路隧道设计简介
姜杰
【期刊名称】《隧道建设》
【年(卷),期】2007(027)004
【摘要】太原西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山西省太原至古交高速公路上,长约
13.68km×2,为我国目前第二长公路隧道.在勘察设计中,充分借鉴了国内外长大隧道的建设经验,并邀请国内众多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对其进行了多次优化.简要介绍太原西山特长隧道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隧道土建工程设计、附属工程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等.
【总页数】5页(P33-36,47)
【作者】姜杰
【作者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2
【相关文献】
1.龙潭特长公路隧道设计简介 [J], 陈光明;陈璋;程久胜;胡益华
2.太原西山向斜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时代浅析:兼谈太原西山向斜与晋东南向斜的… [J], 康富魁;张巨金
3.浅议单位庭院景观设计——以太原市西山大厦庭院景观设计为例 [J], 郭毅
4.西山特长公路隧道设计方案选择 [J], 刘建海
5.西山特长公路隧道土建工程设计 [J], 刘喜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浅谈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近年来,随着山西省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山区地带也逐步贯通了高速公路,鉴于山西省高原多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因素,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在山西省高速路网中也逐年增加,且其中不乏特长隧道.由于隧道的狭长、封闭的特殊结构,特长隧道内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成为了各级隧道管理部门需要探索和研究重要课题.此文结合本人有限的隧道管理部门从业经验,参考借鉴国内外同行部分经验教训,对于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快速应急处置,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一、特长隧道内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特长隧道是一个狭长的管状空间,内部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人员车辆疏散难度大,热量高,烟气排放困难,因小火就有可能引发大灾.在应对特长隧道火灾事故时,我们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要对隧道内火灾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一)火势发展猛,燃烧蔓延快.车辆失火是隧道火灾的主要诱因,引起车辆失火多数是电路短路、汽化器、载重汽车气动系统和车辆相互撞击起火等.车辆自身带有的大量塑料部件、座椅、轮胎以及油箱,都是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顺车辆蔓延扩大.如遇易燃易爆物品运载车辆,这更将加剧火势的快速发展.(二)烟尘浓度高、气体危害大.由于特长隧道特殊空间结构,发生火灾时,区域内会充满浓烟,在高温的作用下,烟雾扩散空间有限,形成的烟雾多数积存在有限的空间内,烟尘的浓度要远远大于其它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的烟尘浓度.不仅如此,车辆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成分复杂,毒性大,同时区域内氧气含量会随着燃烧显著下降,在缺氧情况下极易造成人员窒息,甚至死亡,并且在缺氧的环境下,部分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也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三)疏散难度大,营救条件差.特长隧道内由于只有位于两端的出入口,内部通道狭长,近乎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后继车辆难以掉头疏散.火灾通常会损坏照明系统,加之洞内浓烟高温,有毒烟尘积聚等因素的影响,应急处置人员到达场后,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火源、火灾事故区域范围以及受困人员位置,对于人员、车辆和物资的疏散营救行动的开展极为不利.(四)战机把握难,处置效率低.高速公路隧道一般都远离城镇,公安消防部队出警到达现场时间较长.初期火灾一旦处置不当,场面极易失控.特长隧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又易引发交通堵塞,将直接阻碍消防车辆快速抵达现场.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对隧道内拥堵车辆和人员的疏散任务繁重,火场供水困难,一旦失去战机,火势失去控制,隧道内很快就会成为地狱般的迷宫,使战斗人员深入内部进行火情侦察、人员疏散、近战灭火和快速处置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五)灭火任务重,处置要求高.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建筑构造上的特点,发生火灾后不仅燃烧猛烈,爆炸危险性大,温度高、蔓延快,烟毒浓、能见度低,抢险和灭火任务“艰难险重”.进攻道路缺乏、回旋余地小、接近火点难,进攻方向会被隧道内风向所制约,火灾的位置和燃烧范围等难以把握.如果一旦发生化学危险物品、剧毒物品泄漏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艰难危险的扑救空间、恶劣狭长的扑救环境和难以控制的火场险情,更会对隧道火灾应急处置战术、应急人员自我防护和装备机具提出更高的要求.(六)处置时间长,组织难度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危害大、损失大,应急处置难度大、时间长、战线长,而且组织后备人员、装备器材、有效保障物资供应的难度也很大.同时,对于现场指挥中心的建立,对于指挥人员的素质,对隧道出入口两侧应急处置行动的部署,对于有关机构、部门协同处置过程中的快速调度,特别是对解决通讯屏蔽、现场通信联络保障问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隧道管理部门要提前筹划,周密做好应急抢险的准备工作(一)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应急处置队伍.高标准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员配置是隧道管理部门对于在可能面临的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中战得胜,打得赢的重要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往往地处偏远,通常行政归属地的公安消防部队驻地较远,在隧道突发火灾的时候,能够把握先机并在第一时间展开应急处置的只有位于高速公路的隧道管理部门.所以,隧道管理部门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配置人员要热衷于消防事业,工作积极主动,思路清晰,身体健康等.组建队伍后,要全面学习普及消防及紧急救援知识;要学会使用各种应急处置中会涉及到的工具、器材、机具;要熟悉隧道内环境、隧道内消防设备(器材)性能;要熟悉高速公路隧道内火灾的特点,还要积极参加隧道及消防设施的检查整改,排除火险隐患工作,并定期组织参加消防业务的专业训练和多部门多单位联动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演习.(二)要针对特长隧道火灾事故特点配备专业机具、设备.隧道内火灾事故具有局部温度高、烟尘浓度大、配套机电系统易损坏、人员车辆疏散难度大、氧气稀薄、衍生毒害气体多等特点,仅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配置还是不够的.古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隧道管理部门还应针对隧道火灾事故的特点配备:应急处置人员的防护服装、装备;用于保障火场通讯的移动通讯设备;用于局部补偿调节风速风向的可移动通风排烟设备;用于照明设施受损应急照明的移动照明设备;用于局部隔离高温烟尘的移动的水幕发生设备;用于抢险救援的切割、破拆工具、用于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下探测火源并搜救人员的红外视像仪器,用于临时引导疏散的可移动的蓄电式发光引导标识,还有用于事故现场设备机具取电的移动发电机等等.专业设备机具的配备可以大大增强应急保障队伍的处置能力,还能够增强应急处置队伍执行任务时的自信.在处置过程中通过结合现场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专业设备、机具,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从而有效保障应急处置人员安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大大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三)要对隧道内工程建设情况有详尽的了解.及时正确地处置特长隧道的火灾事故,“地利”的因素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隧道管理部门对隧道土建结构,以及隧道内配套的附属设施等工程建设情况都要有详尽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充分利用隧道特点,科学调动人员机具和隧道配套设施,在应急处置中做到“又好又快”.要对隧道的总体结构、衬砌结构、防水及排水系统、路基与路面设计、通风构造物和其他附属构造物等都应当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快速调遣人员机具,快速选择疏散通道、进攻通道,快速选择特殊情况下的局部破拆方案.同时,要熟悉隧道内附属设施布局情况以及功能使用,对隧道内通风、照明、消防、通讯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布设位置了如指掌,并熟练掌握这些配套设施的操作方法,确保能在隧道火灾应急处置中,充分利用起隧道内的各种固定设施,通过对各种设备的配合使用,实现对隧道内现场局势的把控,将诸多不利因素扭转,从而大大可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四)要建立健全和坚持隧道管理制度.隧道管理部门日常工作制度的建立,对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着积极的保障作用.隧道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虽然不在隧道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序列中,它是突发性的、应急性的,但它是一个快速反映的复杂系统的工程,从发现到处置都必须要有多方面日常制度的支持保障.首先,要严格落实监控值班制度.监控人员通过隧道内的实时监控影响,直接观察到火灾发生,并可以通过隧道内能见度,光强,温度,烟尘浓度等环境理化指标间接判断火灾发生,尽早地发现火灾事故,可以使隧道管理部门在人与火的较量中占尽先机,是直接减小灾害程度以及灾害损失的重要前提,这与隧道管理部门要有科学合理的监控室值班制度密不可分.其次,认真执行日常巡查、检修制度.定期巡视隧道内消防设施,对超出有效期的灭火器、水成膜辅料要及时更换,在对消防管网的检查中确保洞内及洞外管线通畅,无漏水、冰冻,阀门管件操控灵活有效,无生锈,无锁死,高地位消防水池液位正常;应急处置的装备、机具、器材等均要按照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进行检修保养,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解决问题,为可能突发的隧道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再次,坚持应急方案学习培训制度.隧道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履职能力、应急处置效率,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熟悉应急抢险方案,紧贴本单位隧道管理实际,做到定人员、定岗位、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应将应急处置队伍分工为通风排烟组、通信照明组、救援疏散组、工程破拆组、灭火强攻组等,对火灾应急处置中涉及到的机构,更要明确相关责任,具体到事、细化到人,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经常组织开展专项训练,不断提高隧道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应急水平.三、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一)充分发挥通风设备在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中的作用.由于隧道狭长封闭的管状特殊结构,决定了隧道火灾具有区别于一般火灾的特性.不仅火势蔓延快,而且积聚的高温浓烟很难自然排除,并迅速在隧道内蔓延,给人员疏散和灭火抢险带来困难,严重威胁被困人员和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合理的使用隧道内通风排烟极为重要.应运用以下措施:1、火灾初期,送风目的应主要以抑制或减缓洞内有毒气体扩散速度和范围为主,以确保受困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安全疏散;2、送风方向应该与人员疏散的方向相反,以保证疏散人员能减少热气以及烟尘的危害;3灭火时的送风方向应与应急处置人员进攻的方向一致,以减少热气及烟尘对行动的干扰;4、结合现场情况,可以使用可移动风机配合隧道内固定通风设备弥补局部风力的不足;5、当车行横洞或人行横洞被用作应急处置和疏散通道的时候,应利用位于另一侧隧道内该车行横洞或人行横洞两侧的风机对开,以在该区段相对火灾事故一侧形成正压,用于阻止高温及烟尘向另一侧蔓延,此时也可以将移动风机至于车行横洞或人行横洞中,增加正压.总之,在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中,要充分发挥通风设备的功用,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固定风机,配合以移动风机的使用,以及各位置的风机风向,实现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需要,随时调节隧道内不同区段的风速、风向、气压,以缓解隧道内火灾事故中高温、烟尘的困扰.(二)快速有效的救援疏散隧道内被困人员.特长隧道火灾事故中受困人员的救援疏散,主要面临烟尘浓度大、能见度低、呼吸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救援疏散工作的连续性,迟滞了现场救援行动.在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中,要保证救援疏散工作的效率,就必须遵循有关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措施:1、在应急处置现场除固定风机的使用,应尽可能地多调集移动风机进行配合使用,人为控制烟气流向,确保用于救援疏散的通道内无烟气侵害,保证施救与被救人员的安全;2、充分保障应急处置人员在实施救援疏散过程中的自身安全,进入隧道内部的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由于隧道内灾害事故的处置过程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根据现场情况,进入人员要穿着隔热服、避火服,配套能够提供长时间呼吸保障的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并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呼吸防毒器具供被困人员使用;3、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要及时投入红外视像仪器,以便尽快发现火源和被困人员;4、在确定救援疏散通道后,要通过利用固定照明设施与移动照明设施相结合、固定风机与移动风机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该通道的照明、通风,能见度差时,应在救援疏散的路径上摆放诱导灯,逃生标识等,并在可能迷路的重点部位派人留守,指引受困人员沿正确路线撤离;5、要使用隧道广播和便携式扩音器,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告知被困人员正确逃生避险的方法以及固定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三)确保特长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中的通信联络畅通.解决特长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中的通信联络问题,要充分利用隧道内部通信设施,迅速组建火灾现场通信网络,确保有线、无线通信畅通.隧道内部通信设施分为专用通信设施和公众通信设施.其中专用通信设施又分为隧道调度通信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广播扩音系统;公众通信设施有公众有线电话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借助现有的隧道调度专网(有线)和公众移动通信公网(无线)可做为初期消防救援的通信指挥手段,但不能仅仅依赖上述系统,在火灾情况下,还必须配备地下移动通信设备,能在上述设施失效的情况下,继续组建现场通信指挥网络建立有效通信,开展救援和处置行动.隧道管理部门救援指挥机构要注重组成与当地政府、公安、急救等其他救援部门的有线和无线通信联系,接受和传达上级指挥部和119指挥中心的命令,保障特长隧道火灾应急救援中通信联络的畅通.。
隧道相关知识

隧道相关知识——一、基础知识一、隧道隧道是地下通道。
设计给交通或其他用途使用,通常用来穿山越岭,若施做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
隧道可能给行人、自行车、一般道路交通、机动车、铁路交通、或运河使用。
一些隧道只运送水或其他特定服务。
开挖隧道有数种模式。
深度浅的隧道可先开挖后覆盖。
潜盾隧道是地下持续开挖。
二、隧道的分类隧道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有铁路隧道、公铁两用隧道、地铁隧道等;按断面形状分,有圆形隧道、拱形隧道、卵形隧道、矩形隧道等;按位置分,有傍山隧道、越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地下隧道等;按衬砌结构分,有之墙式衬砌隧洞、曲墙式衬砌隧道、曲边墙叫仰拱衬砌隧道等;按隧道内铁路线路数分,有单线隧道、双线隧道和多线隧道等。
隧道的长度小于500延长米,称之为短隧道;在500-3000延长米之间,称之为中长隧道;在3000-10000延长米之间,称之为长隧道;而10000延长米以上的,称之为特长隧道。
对于公路隧道的划分:三、隧道相关名词1、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所包围的空间。
隧道建筑限界:指包围“基本建筑界限”外部的轮廓线。
基本建筑限界: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
机车车辆限界:指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
四者关系:铁路隧道净空是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的,而隧道建筑限界是根据基本建筑限界制定的,基本建筑限界又是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制定的。
2、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以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必需的。
建筑限界: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3、仰拱:为保证整体强度,在设计时通常要求在隧道顶底部衬砌一定厚度的混凝土。
4、围岩: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5、常见几个力学名词初始应力:指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内在应力。
构造应力: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岩体内积存了一定的应力,称构造应力。
岩体的质量指标ROD:以岩芯未破坏岩块的总长与所取岩芯总长L的比值来决定, 以百分数表示。
特长隧道供电技术

电力需求。
02
特长隧道供电系统设计
电源设计
电源选择
根据特长隧道的长度、规模和用 电负荷,选择合适的电源,通常 采用市电或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 电源。
电源接入方式
根据隧道所在地的电网条件,选 择合适的电源接入方式,如电缆 直埋、架空线路或混合方式。
供电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巡检
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巡检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 。
定期保养
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如清洁、润滑、紧固等 ,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
建立维护档案
建立供电设备的维护档案 ,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 况,便于追溯和管理。
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
故障快速响应
01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供电故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高压开关柜应具备完善的机械和电气 连锁,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高压开关柜还应具备较高的 防护等级和良好的绝缘性能。
低压配电柜
低压配电柜是特长隧道供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分 配和管理低压电。
低压配电柜应具备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 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配电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
电缆
电缆是特长隧道供电系统中的重要传输介质,用于传输电 能。
电缆应具备较高的传输效率、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良好的机 械性能。同时,电缆还应具备较好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 ,以适应隧道内复杂环境的需求。
照明设备
照明设备是特长隧道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提供良好的照明环境。
照明设备应具备高光效、长寿命、低能耗等特点,同时还应具备较好的防震、防 尘、防水等性能,以适应隧道内复杂环境的需求。
隧道及桥梁分类

一.隧道分类
1、按照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分类: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
2、按照隧道的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铁路隧道规定:
L≤500m;公路隧道规定:L≤500m)、中长隧道(铁路隧
道规定:500<L≤3000m;公路隧道规定500<L<1000m)、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3000<L≤10000m;公路隧道规定1000≤L≤3000m)和特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L>10000m;公路隧道规定:L>3000m)。
3、按照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隧道的横断面积的大
小划分标准分类:分为极小断面隧道(2~3㎡)、小断面
隧道(3~10㎡)、中等断面隧道(10~50㎡)、大断面
隧道(50~100㎡)和特大断面隧道(大于100㎡)。
4、按照隧道所在的位置分类: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
城市隧道。
5、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分类: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6、按照隧道的用途分类: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
隧道和矿山隧道。
二.桥梁分类
1、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
其中:
特大桥:多孔跨径总长≥500米,单孔跨径≥100 米
大桥:多孔跨径总长≥100米,单孔跨径≥40 米
中桥:30米<多孔跨径总长<100米,20≤单孔跨径<40
米
小桥:8米≤多孔跨径总长≤30米, 5<单孔跨径<20米
涵洞:多孔跨径总长<8米,单孔跨<5米
2、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3、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
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隧道工程整理 (2)

一、隧道的概念: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
1970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技术方面将隧道定义为: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面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2以上者均为隧道。
二、隧道按其长度分(设计规范):特长隧道(大于3000m)、长隧道(1000~3000m)、中隧道(500~1000m)、短隧道(小于500m)三、隧道的作用(1)缩短行车里程、提高交通效率(基本目的)(2)从根本免除落石、坍方、雪崩等危害(3)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4)在城市,节约土地,构成立体交叉,解决交叉路口的拥挤堵塞(5)在江河、海峡、港湾地区,可不影响水运(6)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不受气候影响。
四、公路隧道调查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内容:(1)调查应分施工前调查和施工中调查两个阶段。
(2)施工前阶段包括工程可行性踏勘、初步勘测和详细勘测三个阶段。
施工中调查:施工地质调查一般应列入施工计划。
五、隧道地质勘探1、挖探:坑探和槽探(能够取得详尽的直观资料和原状土样,单勘探深度有限,劳动强度大。
)2、简易钻探:小螺纹钻、钎探和洛阳铲等(工具轻、体积小、操作方便、进尺较快、劳动强度较小;不能采取原状土样或不能取样,在密实或坚硬的地层内不易钻进或不能使用。
)3、钻探:冲击钻进、回转钻进、冲击回转钻进、以及振动钻进等(可获得深部地层的可靠地质资料)4、地球物理勘探(效率高,成本低,仪器和工具比较轻便,原位测试方法。
)六、隧道与地下水的影响关系:一是隧道内涌水;二是地表枯水。
七、隧道位置选择的基本原则:(1)应修建在稳定的地层中,尽量避免穿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为复杂以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切实可靠的工程措。
(2)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的选择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若必须通过,应减短其穿越的长度,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八、隧道内纵断线形应考虑行车安全、运营通风规模、施工作业效率和排水要求,综合确定。
特长隧道的标准

特长隧道的标准特长隧道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度:特长隧道是指隧道总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隧道。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隧道被视为特长隧道。
2.设计速度:特长隧道的设计速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一般为80-120公里/小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隧道,设计速度一般为80-100公里/小时。
3.隧道结构:特长隧道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隧道衬砌应采用防水材料,确保隧道内部干燥。
同时,隧道还需设置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
4.交通安全:特长隧道内应设置适当的反光标志、导向标志和警示设施,以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隧道入口和出口处应设置缓冲区,以减缓车辆进出隧道时的视差影响。
5.排水系统:特长隧道应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地下水等对隧道内部造成影响。
6.通风与照明:特长隧道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满足行车安全要求,同时提供足够的照明条件。
7.消防设施:特长隧道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和火灾报警系统等,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扑救。
8.监控系统:特长隧道应设置监控系统,对隧道内的交通、环境、设施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9.应急救援:特长隧道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10.环保与节能:特长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应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特长隧道的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长度、设计速度、结构、交通安全、排水系统、通风与照明、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应急救援以及环保与节能等。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隧道的安全、舒适和环保性能。
特长软岩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特 长 软 岩 公 路 隧道 结构 设 计 与 稳定 性 分 析
蒙 洁
( 河 北路 博交 通科 技 有 限公 司 ,河北 石 家庄
摘 要 :在 经济快速 发展 的 大背景 下 ,我 国的道 路 工 程 建设 事业也处 于高速发 展 时期 ,他 是从 交通 运输 的 角度
把 人 、 车 、路 、 环 境 及 能 源 作 为 一 个 统 一 体 进 行 研 究 。 然
山岭北 部岩层主要是 有软 质岩 夹杂硬 质岩 组成 ,从 地形上 来 看 ,大部 分形 成 2 0 。一 3 5 。 的斜 坡 ,但 有 的地 段坡 度 比较 大 ,形 成陡坡悬 崖 ;山体 以南的岩层 主要 由硬质 岩石组成 , 其坡度大多数在 5 5 。 以上 ,多呈悬崖峭壁状态 。隧道 围岩的 主要组成部分是 千 叶岩 ,因受 到地壳 运动 的影 响 ,千 叶岩
抵抗外 界重压能力 较弱 ,并 且其 岩体遇 到水容 易发 生塑性 变形现象 ,自我稳 定 能力较 差。因此 ,在 隧道 工程 实践 中
会 因围岩 自身构造 的不 足之处 给施工 带来 极大 的 困难 ,施 工中在遇到钻挖 围岩部分 时要 时刻小 心 ,防止造成 隧道 部 分或者大面积坍 塌 ,延缓 施工 进度 ,同时在经 济效 益方 面 造成不必要 的损失 。
根据隧道衬砌不 同的断 面进行 了三 维有 限元分 析。据数 据 显示 ,在相 同变形条 件下单 心 圆断面所 承受 的压力 远 大于 其他形式断 面所 承受 的压 力 。因此 ,某 公路 隧道 软岩层 部
分衬砌采用单 心 圆断面形 式 ,同 时,为了 防治底板 部位 发 生底鼓现象 ,在设计 中采用仰拱 的模式 ( 设计 断面见图 1 ) 。
而 ,作 为道路 建设 中的 特长软 岩 隧道 结构 ,是 目前 我们 道 路 建设 研 究 中遇 到 的 比 较 棘 手 的 问 题 之 一 , 不但 要 从 道 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特长隧道定义
公路特长隧道是指在公路中存在的具有一定长度的隧道。
公路特长隧道通常是为了解决交通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地形地貌等障碍,并提供通行便利。
公路特长隧道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长度较长:一般情况下,公路特长隧道的长度会达到一定的标准,例如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
2. 设施完备:公路特长隧道内通常会配备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以保障隧道内的交通安全和顺畅。
3. 通行限制:由于公路特长隧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常会对部分车辆进行限制,例如禁止危险品车辆、货车等进入。
4. 特殊设计:公路特长隧道在设计阶段通常会考虑到路线的平坦度、转弯半径以及坡度等因素,以保证车辆的运行稳定和安全。
5. 安全设施:公路特长隧道内会配备应急通道、消防设施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公路特长隧道的建设对于改善公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缩短行车距离和时间,减少地貌对交通的影响,并提供便利的交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