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笔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2.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个数面棱个数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8 6 相对的面相等12 平行的棱长相等4.棱长总和公式:长方体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高+宽)×4宽=棱长之和÷4-长-高长=棱长之和÷4-宽-高高=棱长之和÷4-宽-长二、正方体的认识:1. 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
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棱长之和棱长之和÷12=棱长4.长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表面积计算公式①.因为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 S=(ab+ah+bh)×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S = 2ab + 2bc+ 2ca= 2 ( ab + bc + ca)长方体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2 +宽×高×2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PPT优秀课件
高 长
选自教材第19页做一做
(4)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最多能看到3个面。
选自教材第19页做一做
1.填空题。
变式训练
长方体有( 6 )个面,一般都是( 长方 )形,长 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大小( 相等 )。
变式训练
2.下列图形中,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 。
()
()
()
()
(√)
(√)
8个顶点。
长方体的特征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高
长
宽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3组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不相等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吗?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 的长、宽、高。
高 4条高
长
4条长
宽 4条宽
思考:把其中的一条棱隐藏,还能想象出原来的样 子吗?
数学书
15cm
21cm 1cm
魔方 6cm 6cm
6cm
6. 判断哪组的小棒可以搭成长方体。
小棒长度
①
②
③
15cm
5根
4根
8根
10cm
4根
4根
0根
8cm
3根
4根
4根
思维训练
长方体的两个面如图所示,请画出长方体的另外 一个不同的面。
3cm
3cm
6cm
4cm
? 4cm
6cm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
应用: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重量、空间大小等 单击添加正文,文字是思想的提炼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展开图 有几种形式
正方体展开图的 特征
正方体展开图的 制作方法
正方体展开图的 应用
正方体的折叠方法
展开正方体:将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折叠正方体: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重新折叠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 折叠技巧: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折叠正方体 注意事项:在折叠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确保正方体的完整性
计算公式:V=l*w*h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赅的意阐述你的观点。
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长方体的展开图
长方体的展开图是沿着其高展 开得到的平面图形
展开图由长方体的六个面组成, 通常包括前后面、左右面和上 下面
展开图展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 即所有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通过观察展开图,可以更直观 地理解长方体的结构和特性
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
魔方:一种由正方体组成的智力玩具,通过旋转各个面来还原魔方的 颜色和图案。
骰子:一种由正方体组成的游戏道具,通常用于赌博和游戏。
立方体积木:一种由正方体组成的儿童玩具,可以搭建出各种形状和 建筑物。
立方体包装盒:一种常见的包装盒形状,用于保护和运输各种物品。
正方体在建筑中的应用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定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单击添加正文,文字是思想的提炼
计算方法:每个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 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 单击添加正文,文字是思想的提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清单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任意两个相邻面都是全等的,相对的面是平行的。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1. 面:长方体有6个面,分别是底面、顶面和4个侧面。
正方体同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有12条棱。
3. 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命名按底部的形状来命名,如下所示:1. 底面为长方形的长方体,我们称为长方体;2. 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我们称为正方体。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1. 面积:长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侧面积 = 2ab + 2bc + 2a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6 = a × a × 6(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2.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底面积 ×高 = 底面积 × c(其中c 为长方体的高)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a × a × a(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及实例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1. 盒子和容器:我们常见的纸箱、塑料盒子、储物箱等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它们能够容纳各种物品。
2. 建筑:很多建筑物的砖块、砖石等都是长方体形状的,如砖墙、柱子等建筑结构。
3. 学习用具:书包、文具盒等也常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
举例:1. 如果一座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则该长方体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体积为60立方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ppt课件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3 9 15 35
独有的质因数
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2×3=6;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2×3×3×5=90。 为了便于区分,可以简单归纳为: 最大公因数乘半边,最小公倍数乘半圈。
6 18
30
3
5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 倍数时,用合数作除数有助于提 高计算速度。
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1立方厘米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1米
1分米
1分米
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米
1立方厘米
上图含( 4个 )1立方厘米, 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 )
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 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长/分米 宽/分米
长
5
方
4
体
10
1 3 2 棱长/米
正
6
方 体
30
0.4
高/分米 2 5 4
体积/分米 3
10 60 80
体积/米3
216 27000 0.064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 1)0.2 3=0.2×0.2×0.2;( √ )
( 2)5X 3=10X;( × )
( 3 )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 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单位“1”与分数单位的区别
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 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 表示,通常把它叫做“1”。 分数单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难点
1.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文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互相垂直。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容积公式:V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容积公式:V = 边长³
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容积计算的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
拓展
让学生通过拼凑实物模型,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增减变化。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及时纠正容易犯的错误。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单元教学设计)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不一。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巩固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几何体,其中相对的面形状和大小相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有面都是正方形。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了解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和实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数据解释和决策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升表达数学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促进团队协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个长方体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演示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 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易错题(附答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易错题易错点大集合易错点一:基本认识典例如图,要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还需要()个小正方体。
A.4B.3C.5跟踪训练1.图最多可以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A.1个B.3个C.6个2.如果一个长方体有4个面的形状大小都相等,那么其余两个面一定是()A.正方形B.长方形C.长方形或正方形3.小芳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是如右所示的图形。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A.52厘米B.36厘米C.24厘米D.9厘米易错点二:棱长和典例用一根60cm长的铁丝,可以焊成长8cm,宽4cm,高( )cm长方体框架。
A.2B.3C.4D.5跟踪训练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4分米、6分米,棱长之和是()。
A.60分米B.60平方分米C.120立方分米2.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可以折成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A.2B.3C.4D.5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cm,它的棱长是()。
A.4cmB.5cmC.10cm易错点三:表面积典例将两个棱长为5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cm2。
跟踪训练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2.把4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尽可能小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cm2。
3.(如图)把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3米,则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米。
易错点四:单位换算典例4升=________毫升6000毫升=________升8升60毫升=________毫升跟踪训练1.600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40毫升=________升2.07立方米=________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8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是30一个教室大约占地48小明每步的长度约是603.小明把1升牛奶倒入2个相同的杯中,每个杯子都倒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每条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1.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 )个面,( )个顶点和( )条棱,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1.在一个长方体中,最多有8条棱完全相等、6个面完全相同。
( ) 4.用棱长是1 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要6个小正方体。
( )4. 在一个长方体中,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7.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0分米.( )3. 长方体的12条棱中,平行的4条棱都相等.()1.用一根长36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 )cm。
第三单元 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归纳及练习
本题求体积用的公式是“底面积×高”,也可以说用的是“横截面积×长”。
另外对于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段,截了一次,增加了两个面,如果是截成三段,就是截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也就是说每截一次,增加两个面。
10、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将一个大的形体分成一个小的形体。
将小正方体紧紧地排成一排,能排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将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加起来,看有多长。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所以能分成1000个。
顺次紧紧地排成一排,那么就能排成1000分米,1000分米= 100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一、填空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得84厘米,它的棱长是(),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3、两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4、把一个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分割成4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5、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的正方体,至少要()块这样的小木块,拼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6、估计下列物体的体积有多大,并填空。
教室讲台()家里冰箱()一本数学书()一支粉笔()一个苹果()课室的空间()一瓶大可乐()电脑主机()一块橡皮()7、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有()顶点。
8、把一个容积是500ml的量杯里先注入200ml的水,然后放入一个土豆,这时测量杯里的容量为350ml,这个土豆的体积是()cm29、一个底面周长是1。
6分米的正方体鱼缸的容积是()升。
10、一个长方体中,最多有()个面面积相等,最多有()条棱长度相等。
11、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节: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图形,它具有六个面,所有的面都是矩形。
长方体有8个顶点和12条棱,所有的棱都是相等的,所有的面都是成对平行的。
2. 长方体的性质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 = lwh来计算,其中l代表长,w代表宽,h代表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公式S = 2lw + 2lh + 2wh来计算。
3. 长方体的应用长方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盒子、书架、房屋等都是长方体的形状。
第二节:正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正方体的定义正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图形,它具有六个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8个顶点和12条棱,所有的棱和面都是相等的。
2. 正方体的性质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 = a^3来计算,其中a代表正方体的边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公式S = 6a^2来计算。
3. 正方体的应用正方体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骰子、立方体造型的建筑等都是正方体的形状。
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和区别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几何图形,但它们的形状有所不同。
长方体的面都是矩形,而正方体的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边长和高度可以不相等,而正方体的边长是相等的。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 lwh,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 a^3。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 = 2lw + 2lh + 2wh,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 = 6a^2。
第四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1. 例题一:一块长方体的木板,长20cm,宽15cm,厚5cm。
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解: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2lw + 2lh + 2wh,将长、宽、高代入公式,得表面积为900平方厘米。
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 = lwh,将长、宽、高代入公式,得体积为1500立方厘米。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整理备课讲稿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整理一、【概念】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23、由做立方体)。
正方体有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5、长方体有6个面是长方4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L=(a +b +h )×4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棱长总和会扩大相同的倍数。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棱长总和就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h+bh)无底(无盖)长方体表面积S=2(ab+ah+bh)-ab 或 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S=2(ah+bh)正方体的表面积×a×6= 6a2 2、表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m2 =100dm2 1 dm2 =100 cm2 1m2 =10000 cm2 3、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粉刷教室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4、长方体或正方体每截断一次会增加两个截面,所以这时的两个物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物体的表面积。
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3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9倍)。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质课件
探索新知
1.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并且用手摸一摸,看有什么发现? 2.根据你的发现完成课本19页上面的表格。 3.把你的发现说给同组的同学听一听。
8
探索新知
面
顶点:棱和棱的 交点
棱:面与面相 交的线段
提示: 面面相交即成棱,棱棱相交即成点。
9
探索新知
(1)长方体有__6__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每个面是长方形(特 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用图来表示是:
(长方体 ) (正方体 )
26
小试牛刀
5.判断。
(1)有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
(2)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一定相等。 ( √ )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
(4)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长方体有_1_2__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__8__个顶点。
10
探索新知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 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1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条棱的长度 都相等
17
探索新知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 下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长=宽=高
正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8
典题精讲
1.剪下本书附页中上面的图样,按要求做。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常考题型总结(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度单位)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公式:4bL(a=c+)⨯+长变形:长=棱长和÷4-宽-高L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公式:a=L12正棱长=棱长和÷12常见关键词: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框架、围成等。
典型题型:①用一根长84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②用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宽5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灯笼框架,长是多少厘米?③一根铁丝可以扎成一个长9厘米,宽5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根铁丝扎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④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60厘米,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⑤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多少?⑥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72厘米,它的长是9厘米,宽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⑦.用一根彩带困扎一种礼盒,如果接头处的彩带长30cm,求这条彩带的长度。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面积单位)前面=长×高右面=宽×高上面=长×宽长方体表面积=(前面+右面+上面)×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1.公式:2)⨯++=abbhahS(长26a S=正2.根据实际情况求表面积有时求5个面(如无盖鱼缸,粉刷墙面,铺瓷砖等),4个面(如烟囱(无上下),通风管(无左右),抽水管(无左右)等)。
典型题型:注意单位换算①一个装饼干的方形铁盒,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这个铁盒的四周印满商标,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②在校园里建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深2.5米,在这个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铺瓷砖,铺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③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立方分米?④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⑤一张办公桌有3个抽屉,每个抽屉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版本对比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版本对比1.引言1.1 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们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是一种几何图形,它有6个矩形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并且相邻的面都是平行的。
长方体的所有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角线长度相等。
而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并且所有的棱长都相等。
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我们的书包、课桌、房屋、电视机等等都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身影。
在建筑行业,长方体和正方体更是被广泛运用,比如建筑的立方体结构、家具的设计等等都需要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深入的理解以及运用。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就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形状特点、表面积和体积对比以及应用场景对比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2 强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重要性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何形体,了解它们的定义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这对于将来学习数学和科学课程都有很大的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比如在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或者在布置物品时需要考虑它们的形状和空间占用情况。
通过深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为我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点、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应用场景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1.3 提出文章的目的和结构本文旨在对比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应用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立体图形。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注意:任何正方体的展开图不能是“田字型”,也不能是“凹字型”“7字型”。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或周围四个侧面+上下底面=底面周长×高+长×宽×2 ()2
高
长
长
=宽
宽
S
⨯
+
+
⨯
⨯
2⨯
表
()ab
2+
=
+
S2
a
h
b
表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面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内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单位换算的方法:
一看:看单位
二想:想进率
三思:思考是大化小乘以进率,还是小化大除以进率。
四算:列式计算得出结果。
特别注意:
单名数化复名数
比如:5.07升=()升()毫升 350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复名数化单名数
比如:5升40毫升=()升 7立方米30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立体图形的切拼挖
探索图形:
关于长方体求涂色的块数思考办法;
3面涂色的是:8块
2面涂色在棱上,思考长、宽、高分别有几块是两面涂色的,再分别乘以4,然后相加即可。
1面涂色的在面上:思考前后面,上下面,左右面,分别有几块一面涂色的相加即可。
无涂色的块数:把表面全部一拨,剩余的均为无涂色的。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 条被,相对棱长度相等;有8 个顶点。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填空题。
1.同学们正在用一些小棒和橡皮泥拼搭长方体的框架。
①如图是小红已经拼搭好的部分,她还需要()个橡皮泥小球,()根9cm长的小棒、()根5cm长的小棒、()根3cmnen 长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长()cm、宽()cm、高()cm的长方体框架。
②长方体框架上面是()形,长是()cm,宽是()cm。
③长方体框架()面和()面的长是5cm,宽是3cm。
④把长方体框架的所有棱粘上胶带,至少需要()cm长的胶带。
2.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都相等的特殊()。
3.正方体是由()个正方形围成的()。
它有()条棱,并且它们的长度都是(),有()个顶点。
4.如图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大正方体,它的棱长是(),棱长和是(),每个面的面积是()。
5.如下图,绳子的长是()厘米。
6.有4种不同规格的纸板,每种纸板的数量都足够多。
要从中选一些组成一个长方体。
①小红选了2块A纸板和2块B纸板,她应该再选()块()纸板。
②小明选了2块B纸板和2块C纸板,他应该再选()块()纸板。
③小刚选了4块A纸板,他应该再选()块()纸板。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
)1.所有的长方体都有六个面。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可能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
()10.长方体中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5.如果一个长方体有3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6.正方体的棱长和是24cm。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cm。
()7.8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45厘米。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长方体长13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Array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编写特点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图形和概念。
(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
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不再安排对体积和表面积进行对比的例题。
四、具体编排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的变化:(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主题图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从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认识长方体例1、例2教材先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展示了小组同学对长方体的物品观察操作、填表交流、讨论总结,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特征的学习过程。
这里只是说明长方体的特征,不是下定义。
例2,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
展示了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探索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教学建议:(1)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
(2)教师适当引导。
如在观察长方体的面时,可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在观察每个面的形状时,可提问:“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面?”做长方体框架时,可启发:要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细木条要满足什么条件?认识正方体※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比较时,可以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进行,教师整理后,利用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练习五第4题,是一个长方体框架直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
如,各组棱相互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第9*题,答案是:A→C,D→I,E→F。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教材加强了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表面积的计算例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例2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想出计算方法。
※无需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在第34、35页的“做一做”里加以说明。
练习六第2题,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可以给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如,让学生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上“下”,然后想像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如确定是右面,就在此面标上“右”。
最后如果能不重不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那么这个展示图就能折成正方体,否则就不能。
其中只有第4个图不能折成正方体。
如果想像判断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
第9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问题。
注意提示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第10*题,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分成两个正方体,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
通过比较,学生会了解到: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
第11*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①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的1个;②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共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上最中间的小正方体;③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④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比较好找,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上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的变化:(1)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和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感知、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体积单位的教学,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出体积单位。
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体积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教材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出: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接着教材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给出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让学生观察相应的教具和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确的表象。
在“做一做”中,教材安排了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练习。
认识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下面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材先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再通过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来的。
教材先提出“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长方体切成小正方体,它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物体是不能切割的,由此想到长方形的面积有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也应该有计算公式,由此调动起学生实验、探究的动机和愿望。
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引巩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编排类似,教材先教学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再通过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材是通过启发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来的。
在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教材介绍了“立方”的含义,说明三个相同的数连乘就是这个数的立方。
之后,安排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教材在说明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后,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让学生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练习七第3题,无论怎么摆,新组成的长方体都是由9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它的体积都是9cm3。
第5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
题中给出一个在生产生活中计算土、沙、石时常用的体积单位“方”,学生只要知道1方=1m3即可。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先看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cm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它的体积是1000(10×10×10)cm3,由此得出1dm3=1000 cm3。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1 m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这样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使学生较清楚地理解并记住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接着,教材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成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对比,以加深印象。
再通过例3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单位做准备。
例4是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
练习八第7题,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相等,可以通过观察或计算得出正方体的棱长是(6+5+4)÷3=5(dm),体积是5×5×5=125(dm3);长方体的体积是6×5×4=120(dm3)。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发现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然后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利用瓶装矿泉水和量杯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