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重文轻武。
解题思路:题干的“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题干的“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表明北宋的文臣受到重用,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重文轻武,故C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排除A;兵民合一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外重内轻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故选C。
2. 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东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
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因此,下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台湾,故选A项,排除BCD项。
3.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
这里的“立足点”是
A. 尊孔复古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爱国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点:五四运动。
解题思路:分析“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
”是解题的关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传统价值的立足点。
故D符合题意;尊孔复古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排除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B;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C。
故选D。
4. “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
“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点:古田会议。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的“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故B符合题意;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A;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C;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故选B。
5. 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 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所给信息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这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抗战中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故A错误;中国是参加反法
西斯战争最早的国家,故排除B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故排
除C项。
故选D。
6.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
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剌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
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
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启蒙思想的宣传
B.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财政危机的加剧
D. 三级会议的召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启蒙思想的宣传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A 项;财政危机加剧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项;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故排除D项。
故选B。
8.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
”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
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 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
故C符合题意;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故选C。
9. 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
“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
当时的“现实”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答案】B
【详解】考查点:新经济政策。
解题思路:当时的“现实”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故B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排除C;苏联模式在1936年形成,排除D。
故选B。
10. 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
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A. 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点:经济大危机。
解题思路:依据漫画的时间和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的变化判断时代背景。
观察题干漫画,时间是1928——1932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越来越简单,说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影响到了西方富人的生活,故D符合题意;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与漫画信息不符,排除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时间是1933年,排除B;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
故选D。
11. 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
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
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
这表明
A. 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
B.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
C. 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 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
【解析】
【详解】考查点: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影响。
解题思路:美苏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
美国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这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题干的“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和“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
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
”可知题干材料表明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故A符合题意;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的说法错误,排除B;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与题干数据不符,排除D。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2. 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中A、B两国分别是。
公元7世纪,A国为应对外族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B国受先进文化影响所进行的改革是什么?
(2)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对外政策给唐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
【答案】(1)A:拜占庭帝国(答东罗马帝国或拂菻亦可)B:日本。
A国: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B 国:大化改新。
(答具体措施亦可)
(2)地位: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
积极影响: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等。
(3)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信息“君士坦丁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拜占庭帝国;根据图信息“平城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是日本。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为应对外族入侵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公元前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根据图示“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唐朝都市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等。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如: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等。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
其间,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三大改造),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8年中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高铁总里程达到2.9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等,都展示了中国
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外交方面,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
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8月第1
版(1)根据材料一,举出一例证明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并说明此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于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并总结建国70年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答案】(1)成就:如:科技方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农业方面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医药方面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等等。
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
(2)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
根本原因: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就:结合所学可知,科技方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农业方面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医药方面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意义:根据材料“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
【小问2详解】
成就:根据材料“2018年中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
近30%”“高铁总里程达到2.9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可概括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根据材料“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
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概括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
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4. 【世界格局与重大历史事件】
小明同学在“历史知识进校园”活动中承担“世界政治格局”展板的设计任务。
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7世纪,欧洲主要势力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搭建起一个有限的国际格局,但其他地域还没有纳入该体系。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迈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呼唤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既有格局。
从19世纪初的维也纳体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其背后反映了世界大变局的演进发展。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愈加清晰。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不仅有力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而且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给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带来广泛深远影响。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可从世界格局的影响因素、演变等任选角度展开论述)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答案】主题: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论述: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干预地区冲突和他国内政,如发动伊拉克战争,对南海局势推波助澜,企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其他世界力量很难单独与美国抗衡;但随着欧洲国家的联合不断加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美国的实力也出现相对的削弱,使得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总之,现今世界逐渐朝着美、中、日、欧、俄等多个力量在各个领域相互碰撞并进行激烈竞争的国际局势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材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愈加清晰”可概括出论题为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然后结合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表现进行分析即可,注意逻辑思维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