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讲座讲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讲话稿
第一篇:传统文化教育讲座讲话稿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讲话稿
尊敬的彭xx主任,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开会之前,请大家自觉将手机调到振动或静音状态,讲座期间尽量减少走动,谢谢大家的配合!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纪实散文《娘》的作者彭xx主任,为我们作题为“天地娘亲”的孝道文化讲座。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彭主任的到来。

彭主任籍贯xx湘西,是土家族的杰出人士,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评委。

彭主任是位高产作家,著作丰富,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我的湘西》、《祖先歌舞》,报告文学《两地书母子情》、《我拿良知拯救父爱》等。

XX年,彭主任出版了长篇纪实散文《娘》,感动了亿万读者,引发了全民对母爱、亲情、孝道的审视和反思。

《娘》成了各大机关、企业、学校、军营甚至监狱服刑人员的亲情教育读本,被誉为中国版高尔基的《母亲》和卢梭的《忏悔录》、中华民族孝道的《圣经》。

签售时甚至出现了万人空巷、26名警察维持秩序的震撼场面。

今天,让我们通过彭主任的讲述,来感受这部亲情文学的代表作,品读这部天下儿女不得不读的经典。

下面有请彭主任为我们作“天地娘亲”讲座。

刚才,彭主任充满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立体地呈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其语言朴实,故事感人,情感深沉,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娘”,什么是“孝”,什么是“孝道”。

听了彭主任的讲座,使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领悟到了孝的内涵、孝的本质、行孝的方式和尽孝的急迫性。

我看到,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泪水盈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彭主任为我们作的精彩报告。

孝道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亲敬老,责无旁贷,时不我
待。

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渗透到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到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弘扬孝道文化的好老师,做一个恪守孝道的好儿女,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彭主任签名赠书。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育讲座稿2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稿
(一)------学会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提炼,如从精神层面看主要有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追求完善的道德修养等;从学术著作及其相关文化制度和物质层面看,主要有哲学、法律、经学、宗教、文学、戏曲、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篆刻、文字、音韵、训诂、教育、科举、科学技术、天文历法、经济、军事、礼俗、服饰、田制、盐制、工商、货币、交通等;从历史时代看主要有远古文化、夏商西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五代两宋文化、辽西夏金元文化、明清文化;从地域看主要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关中文化、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从民族看主要有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回族文化、藏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壮族文化、苗族文化等。

面对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最需要继承的是哪些呢?回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抽象整合出来的价值体系的精华,是提升主体精神境界的不竭动力。

在现阶段具体操作时,应把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传统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因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具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

这两种基本素质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因此,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首先继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优良传统。

学会做人既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与保证,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态有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有儒、道、佛三家。

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体可以归纳为关于人的问题,偏重于怎样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既尊人为万物之灵,又重视如何做人,管子首先提出“人本”主张。

《管子·霸言》说:“夫霸王之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

管子的人本精神重在尊重人,注重人的外在形式。

孔子也有自己的人本主张,其人本精神重在做人,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

这和周济部长说的“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教育学生会做人”和《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指出的“学校要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是非常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学会做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具体表现为爱国、自尊、尊敬、知礼、遵规、反省、改过,诚信、持节、厚仁、贵和、求新等。

(1)学做一个爱国的人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等。

第一,要与天下百姓共忧乐,以国家民族大事为重,做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第二,要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三,要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想到人民利益,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四,一旦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要挺身而出,奉献个人的力量乃至生命,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五,面临着患难不忘记自己的国家,做到“临患不忘国”和“尽忠报国”。

(2)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一个人要自尊、知耻,这是做人的底线之一。

人要自尊自爱,要在品格和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第二,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用羞耻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即“行已有耻”。

第三,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即“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第四,一个人对他人要持平等和尊敬的态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五,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这正如古人所讲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六,要不分亲疏,对每一位老人和儿童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学做一个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知礼和遵规。

第一,要知道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第二,要做到懂“礼”,产生恭敬之心,并有所尊敬,有所礼让,即“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第三,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应知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人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或错误。

第一,一个人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以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二,人不可能没有过错,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做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第三,要倾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到“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只有诚实,才能善待亲人、朋友,进而维护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

第一,一个人要讲信用,做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诺千斤”,“言必信,行必果”。

第二,天地自然是真实的,做人也要像天地自然一样真实,不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如古人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第三,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讲究诚信,否则,就不要以此谋生,即古人所说的
“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第四,守时是诚信的重要表现,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要做到“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6)学做一个持节的人
持节就是保持气节,具体指志气和节操,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第一,一个人要品质高洁,操守坚定,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二,一个人要重视名声气节,如古人说“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第三,一个人应当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则,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第四,一个人应当始终保持节操,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学做一个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人
求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

没有求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

第一,一个人要有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就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永不休止,这正如古人所说的“终日乾乾,在时皆行”。

第二,变化和创新是永恒的大道理,要做到“德贵日新”。

第三,一个人做学问要不断有所进步,做到“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第四,善学是指能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规律,多方面高效率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有诸多的论述。

第一,古人告诉青少年善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第二,学后要做到经常复习,即“学而时习之”。

第三,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相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一个人要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学做一个务实践行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讲究实际、崇尚实干的精神,注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第一,做人要务实.实事求是,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一个人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这是因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稿
(二)-----学会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不仪要言教,而且要言学;不仅强调学,而且强调教导学生怎样进行学习。

中国古代的《学记》将“学”视为“教”的基础,创立了“以学论教”的理论,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一著名的教育箴言,明确了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教与学应相资以长。

现在,国内外教育界进行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学”的研究,强调以学来论教。

这恰恰是我国二千多年前《学记》所阐述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直接或间接教导学生学习的论述,涉及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即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立志、自强、惜时、毅力、好学、善学、求索、实践等各个方面:(1)学会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学习者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对立志的论述是很精辟的。

有些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现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领会其深刻的含义,对于学生学习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志的重要性,指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志不强者智不达”;“有志者事竟成”。

第二,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强调“志当存高远”。

(2)学会自强,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习者自强即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努力进取,昂扬向上。

当然,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人的学习上,而是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

第一,一个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斗不止,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二,一个人要想自强,首先要战胜自己,这正如古人所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第三,—个人在学习工作中遇到挫折,要先找自己的原因,做到“不怨天,不尤人”。

第四,一个人不要满足现状,应不断超越自己,做到“百尺竿头,更进—步”。

(3)学会惜时,做一个有效利用时间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对珍惜年华、时间的论述是形象动人的。

第一,每
一个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向上,不然就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第二,一个人要惜时如金,因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第三,当代青少年记住古人的惜时的诗歌,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又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学会勤学,做一个好学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力赞扬勤奋学习的人,极力提倡好学的品质,关于勤学,好学的论述和故事是很多的,也是很感人的。

第一,古人告诫后人做事情、学习都必须勤勉努力,这是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二,古人告诫读书人责任重大,不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不能达到目的,要有坚强的毅力,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第三,古人提示年轻人要磨炼自己的意志,指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第四,古人告诫人们做事情、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因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五,古人告诫人们要好学,并有谦虚的态度,做到“学而不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学会方法,做一个善学的人
善学是指能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规律,多方面高效率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有诸多的论述。

第—,古人告诉青少年善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第二,学习要做到经常复习,即“学而时习之”。

第三,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相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学习要做到学和问相结合,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再如“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第五,学习要做到向别人学习,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借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再如“善学者,假人之长补其短”;“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第六,要多读书,由博返约,即要博览群书,能详尽地解释它,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广博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用简约的语言说出它的精神实质,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种学习能力,如“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又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七,学习要做到静心,要成才必须好好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才能广博,学习不专心致志,学术上也不会有所成就,即“大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学会求索,做一个不断探究实践的人
除了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之外,还要不断地向实践学习,去实践,去探索。

第一,一个人学习、做事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正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学习了知识就要去实践,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即“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第三,对真理要不懈地探索和追求,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即“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第三篇: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
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
今天,在新前程学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公益讲座——《孝道与幸福人生》专题”报告会。

大会邀请到了徐建国先生,在3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徐老师按照“孝道与幸福”的主题,对传统文化、孝道、感恩、大爱进行了逐一诠释。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孝道的理解。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孝道”一直被历朝历代深深重视,甚至被奉为“国之根本”。

孝,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规范着世世代代,贯彻于万户千家。

其内涵就是善事父母、尊敬父母。

应该说,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会道德融合的,值得广泛倡导,大力弘扬。

我觉得,如果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试想,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

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

吕明晰导演说,孝道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人类幸福的源泉、国家长治久安的和谐助力;恭敬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善良是人类共同的美德,与人为善可以得道多助;大爱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他说,对父母的孝应当有三个层次,不仅要孝养其身,确保老人的吃穿住行,还要孝养其心,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使之心里快乐起来,更要孝养其志,顺着老人的爱好和愿望来,让他们觉得活着有所作为。

徐建国老师他认为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很多道德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自身道德做起,而孝道作为道德的根本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认为“孝”是人格完整的基础,有“孝”的人也有责任心,有担当,知恩图报。

“孝”是成功的保证,有“孝”的人讲义气、有爱心,会得到大家的合力相助,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孝”同时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源泉。

历史相隔久远,时代已然变迁,如何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基因,流畅而不生涩地浇铸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行孝是天下所有做子女的应该做的,行孝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多陪陪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的确,我们对父母的孝不用轰轰烈烈,我们也许只要多陪陪他们,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就会十分幸福。

正如吕导演所说:“对母亲的爱
细化了之后更亲切”。

作为儿女,我们一定要抓紧!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好好孝敬父母,别等父母走了,才留下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演讲结束时,吕明晰总结说:一个不懂孝道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一个不讲孝道的民族,是一个道德残缺的民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打开孝与爱的闸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这次报告,让我再一次受到关于“孝道”的心灵洗礼,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主动弘扬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更要时时刻刻重视对学生们“孝道”的培养,让“百善孝为先”的理念不断地传播下去,共同建造和谐、健康的社会。

第四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为期7天的中华传优秀统文化学习,作为一民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本次学习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全国暑期班主任培训为主题。

培训过程中,诸位专家从“孝道” 入手,抓住当前普遍而在的社会问题根源,围绕《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孝经》、《诗经》等国学经典剖析中国古代感恩、谦卑、敬畏的三种教育方法,从仁、义、礼、智、信角度对什么是教育、如何去教育等方面作了详细诠释,并结合身边的典型例子,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教育、德性的本源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活学活用,令在场所有教师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教师感动的泪如雨下。

下面是自己四天培训学习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

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
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

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

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

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

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

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

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

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

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