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一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分一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平均分以及几样平均分。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一想分一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牵引。上好这节课将为本单元《表内除法》及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分数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在玩中建立起知识结构。
2.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动手把物品进行简单分类的经验,同时通过本册表内乘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3.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经有了浅略的表象,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学生的这种经验却是无系统、杂乱的,概括和升华学生原有“平均分”的经验也是本课的目的。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4)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5)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从生活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这节课的主导思想。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引导法;尝试法;演示操作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六种主要方法。学法有:归纳法;观察法;表达法;举一反三等不同的方法。
(6)说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八个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三)巩固新知(四)达标反馈(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下面就每个环节的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一)新课导入。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情境引入,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课件出示同学们准备秋游食品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图中小朋友分东西的场景进行描述,尤其是对“分苹果”、“分糖果”的情景进行猜想:小朋友手里拿的苹果、糖果应该放在哪一堆里?这样设计的意图:利用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活动为例子,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这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观察分食品的场景中,那种要求分的公平、一样多的分配方案是出自孩子们内心需求的,因此,会很自然的产生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通过这一环节,让他们初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学具图形代替实物,按照小组人数将这些“实物”进行分配,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分的过程及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这个过程是相对开放的,组内利用学具代替实物,各种“实物”的数量也不一样,按照4个人来分,会出现每人分得同样多,也会出现每人分得不同样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展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实现经验互补,也为教师调整教学预案提供现实情境。这个环节使进一步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实物展台,选取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小组进行对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样多的
分法,由此揭示这种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经过平均分和没有平均分的对比,让学生再次体验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过程和分法,建立深刻的“平均分“表象——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展示和交流,引导一部分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件出示:小君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她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是对的?这道题,要求先由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想法,再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渗透份数、每份数,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这个环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教学例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引发思考:可以怎样平均分?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上两个环节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根据问题,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完成“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的任务,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在不同分法的交流中,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解题策略有进一步的体验。】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将问题稍加改动:如果把这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再次操作,进一步强化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规范的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新知
我一共设计了三道题,分别是练习十五的第1,2题和课堂活动的第2题。设计意图是:通过游戏和评比,调动人人参与的热情,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四)达标反馈
我一共设计了四道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设计的意图也是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平均分方法的巩固。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爸爸妈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分一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这样的板书设计,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让学生很容易地就能记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