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 七》同步习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同步习题
一、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à lóng diǎn Xǔ xǔ rú shēng
2.火眼金睛,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凝疑)望 (拢隆)重 (邹皱)眉
浴血(博搏)杀香(礁蕉) (抗亢)奋
急(燥躁) (劈壁)头盖脸海(殴鸥)
竹(筒桶) 丰(脾碑) 横(糟遭)不幸
二、综合题
3.词语巧搭配,用线连一连。
久别重逢的象兵
千方百计地跳跃
有声有色的声音
兴高采烈地守护
威风凛凛的乐谱
肃立不动地吼叫
震耳欲聋的朋友
焦躁不安地拯救
4.填写适当的词。
高()流()天()之音余音()()
轻()曼舞()行()流()巧()天()
5.找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用横线画出。
(1)一宵一夕一夜整夜一刻
(2)朝阳旭日黎明入暮日出
(3)转瞬间眨眼间一刹那一刻钟顷刻
6.找例子,写词语。
喜洋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开开心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砸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
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
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
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
“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
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
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
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
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
“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
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全新图解版》)
1.在括号内填上不同的量词。
一()戏一()戏一()戏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3.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____________,现在专指____________。
4. 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 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参考答案
一、 1.画龙点睛栩栩如生
2.
(凝)望 ( 隆)重 (皱)眉
浴血(搏)杀香(蕉) (亢)奋
急(躁) (劈)头盖脸海(鸥)
竹(筒) 丰( 碑) 横(遭)不幸
二、 3.
久别重逢的象兵
千方百计地跳跃
有声有色的声音
兴高采烈地守护
威风凛凛的乐谱
肃立不动地吼叫
震耳欲聋的朋友
焦躁不安地拯救
4. 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5. (1)一宵一夕一夜整夜一刻(2)朝阳旭日黎明入暮日出(3)转瞬间眨眼间一刹那一刻钟顷刻
6. 白胖胖黑黝黝红彤彤
干干净净大大方方勤勤恳恳
三、1.出台场
2. 长处不足
3. 戏剧演出不成功事情办砸
4.B
5.《锁麟囊》《贵妃醉酒》《四郎探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填空。
当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时,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______________;第二,我们都讲中文,______________。
”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汉字的信息量小于拼音文字。
()(2)中国的古诗词是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的。
()(3)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车轴.压轴.画轴.轴.心
B.曝.晒曝.露曝.光一曝.十寒
C.传.统传.说传.递流传.
D.鲜.明新鲜.海鲜.鲜.为人知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é yù zhóu pù shài qǔ pǔ chún shú
()()()()()
yún jǐn qín jiàn qiān sī wàn lǚ
()()()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lái yīn()河边听到了钢琴曲,走近后发现弹奏者是一位mánɡɡū niɑnɡ()。
在得知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后,贝多芬特意为她弹奏曲子。
她静静地听着,táo zuì()在琴
声中。
3.写同音字。
[pù]()布()晒[pǔ]曲()()素
[jiàn]琴()()子[táo]()气()醉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填序号)
①高()流()②()()登场③有板()()
④()()之音⑤字()腔()⑥余音()()
1.能用来描写音乐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2.别看他年纪小,可唱起京剧来______________。
五、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心志,情志)
B.巍巍
..乎若太山。
(危险的样子)
C.所宝
..以百数。
(所珍藏的书画) D.尾搐入两股.间。
(大腿)
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B.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
....的方法。
C.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
....。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
巧夺天工
....。
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
C.处士/笑/而然之
D.汤汤/乎若/流水
八、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拟人)
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
(设
问)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
况。
(引用)
D.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
了吗?(反问)
九、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
C.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D.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变换语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与“月光”有关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似__________________,从夜空中泻下来。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伯牙鼓琴》选自《左传》。
()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
()
3.《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交响乐。
()
4.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十二、课文内容回顾。
1.《伯牙鼓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体现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
2.由于伯牙和锺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 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赞扬了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______________,月亮正从________ _____的地方升起来。
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_____ ________。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似的微云。
5.《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艺术中“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_________和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诗词。
中国的孩子,有的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吃中餐用汉字
2.(1)×(2)√(3)√
二、C 四、1.①④⑥ 2.③⑤
五、B 六、D 七、C 八、A 九、D
十、1.男的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
2.(1)披上了银纱(2)流水一般
3.“解决”与“发现”位置互换。
十一、1.× 2.× 3.× 4.√
十二、3.执着热爱同情关爱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才华
5.马鞭亮相喜爱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