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 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
A.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B.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翻译马著 ⑤经常演讲 3、特点: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 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 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 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 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 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 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 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 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了。”
(3)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的转变
2、意马义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①原使理中和国中人国民革找命到救与国建救设民的的实理际论情武器况相结合,从 而②得为出中适国合共中产国党国的成情立的奠社定会了主思义想革基础命和建设道路。
【学习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5、中国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的知 识分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6、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探究: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同:①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③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异: 性质:旧民主主义思文运动—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领导: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 主义 的鼻祖
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恩的生平和学说。 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3、特点:只是初步接触,所以宣传并不全面,不乏误解和歪曲,
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社会影响并不大。
五四运动
1918 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 本应收回被帝国主义夺取的一切主权,但会议无理决定: 中国必须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益移交日本。消息传来, 群情激愤,于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之鼓 舞,以为中国作为战胜国可以得到其他大国的尊重……不
(鸦片战争)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维新派
(甲午战争)
革命派
激进派
民 族 危 机 不 断 加 深
学习西方向西 器物 方 学 习
学习西方 不 制度 断 深
学习西方入 思想
译书
启迪
洋务运动 近代化
戊戌变法 启蒙
辛亥革命
民主共 和深入 人心
新文化运动 空前
解放
思 想 解 放 不 断 深 化
无产阶级
传播马克思主义
300
250
产业工人数
200
150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
100
伍的壮大
50
0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1923-1927年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新文化 运动动摇 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 统治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 残暴地夺得的一切,
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 都无偿地永久归还
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 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 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 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o 科学社会主义
【本节线索】 开始传入 (十月革命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 正式传播 (十月革命后) 争鸣竞逐、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及以后)
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一)开始传入——十月革命前
1、条件:
①资阶和小资阶知识分子队伍探索救国道路,根据自己的认识将西
方各种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随之传入。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 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 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
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 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 (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使更 多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 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 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
主张的 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制 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 实质 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 度,即进行革命
争论的 实质
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论战的 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 意义 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五四运动及以后
2、途径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1.(2019 年天津卷,6,4分)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
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
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
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制度 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 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 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转变
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 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
1、三大来源:
o 德意志古典哲学
o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o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
o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B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3. (2020年江苏卷,9,3分)右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
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
、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并涌现出一批新领导人 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阵营:前期阵营内观点比较一致,但后期发生分裂,如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与群众运动的关系: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作用: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的作用更大。
单元小结
地 主 阶 级
资 产 阶 级
抵抗派
【答案】B
【答案】D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2.(2021 年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
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
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
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作工所意得义归:团使体许所多有青,年团认员识生到活改必良需主的义衣的食道及路教在育中费国、书 籍行费不、通医,药于费是由开团始体接供受给科。学19社20会年主底义以,失客败观告上终使。马克
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 五四运动及以后 2、途径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久,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粉碎了他们的憧憬,他们开始怀 疑他们早先所崇拜的西方文明……作为爱国者,他们投向了马 克思主义。
——哈里什·卡普尔《觉醒中的巨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苏俄对华宣言 ( 1919 .7 )
以前俄国历届政
府同中国订立的一
切条约无效,放弃
以前夺取中国的一
切领土和中国境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的一切俄国租界, 造成了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 并将沙皇政府和俄
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 国资本阶级从中国
地解决问题。”
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 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 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代表人物
胡适
李大钊
文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再论问题与主义》
主张
一个一个研究问题, 一点一滴解决问题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 解决的希望
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3、特点:
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 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五四及以后 2、途径
五四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 巨大力量。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要一个一个地研 究问题,一点一滴
(思想基础) ③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
生的现实。(外因) ④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
及对苏俄的好感。(直接原因)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2、代表人物: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 )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
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
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
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
反对“二十一条”,发
表通电,号召国人誓死
1)利用文章宣传: 《法俄革命之比 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
反抗。1916年5月回国, 任《甲寅日刊》编辑,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
2)开设课程 利用讲坛宣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
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鲜明对比,认识 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良方。
4、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对西方帝国主义 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对苏俄的好感。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 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
进而失实现败一原个因“:人一人是做经工,济人上人入读不书敷,出各;尽所二能是,因各为取所 需”内的理部想意社见会不。合工和读热互助情团减试退行,了但“最共根产”本的的“原新因生 活”是。团缺员乏本存着在各的尽社所会能的条精件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
A.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B.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翻译马著 ⑤经常演讲 3、特点: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 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 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 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 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 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 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 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 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了。”
(3)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的转变
2、意马义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①原使理中和国中人国民革找命到救与国建救设民的的实理际论情武器况相结合,从 而②得为出中适国合共中产国党国的成情立的奠社定会了主思义想革基础命和建设道路。
【学习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5、中国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的知 识分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6、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探究: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同:①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③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异: 性质:旧民主主义思文运动—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领导: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 主义 的鼻祖
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恩的生平和学说。 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3、特点:只是初步接触,所以宣传并不全面,不乏误解和歪曲,
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社会影响并不大。
五四运动
1918 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 本应收回被帝国主义夺取的一切主权,但会议无理决定: 中国必须将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益移交日本。消息传来, 群情激愤,于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之鼓 舞,以为中国作为战胜国可以得到其他大国的尊重……不
(鸦片战争)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维新派
(甲午战争)
革命派
激进派
民 族 危 机 不 断 加 深
学习西方向西 器物 方 学 习
学习西方 不 制度 断 深
学习西方入 思想
译书
启迪
洋务运动 近代化
戊戌变法 启蒙
辛亥革命
民主共 和深入 人心
新文化运动 空前
解放
思 想 解 放 不 断 深 化
无产阶级
传播马克思主义
300
250
产业工人数
200
150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
100
伍的壮大
50
0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1923-1927年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新文化 运动动摇 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 统治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 残暴地夺得的一切,
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 都无偿地永久归还
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 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 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 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o 科学社会主义
【本节线索】 开始传入 (十月革命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 正式传播 (十月革命后) 争鸣竞逐、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及以后)
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一)开始传入——十月革命前
1、条件:
①资阶和小资阶知识分子队伍探索救国道路,根据自己的认识将西
方各种政治学说介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随之传入。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 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 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
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 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 (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使更 多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 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 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
主张的 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制 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 实质 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 度,即进行革命
争论的 实质
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论战的 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 意义 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五四运动及以后
2、途径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
1.(2019 年天津卷,6,4分)据革命老人吴玉章回忆,1903年他
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
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
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
B.社会主义制度 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
❖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 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 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1)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2)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转变
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 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
1、三大来源:
o 德意志古典哲学
o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o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诞生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
o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B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3. (2020年江苏卷,9,3分)右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
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
、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该封面内容(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并涌现出一批新领导人 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阵营:前期阵营内观点比较一致,但后期发生分裂,如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与群众运动的关系: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作用: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的作用更大。
单元小结
地 主 阶 级
资 产 阶 级
抵抗派
【答案】B
【答案】D
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
2.(2021 年湖南卷)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
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
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
想界这一状况( )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作工所意得义归:团使体许所多有青,年团认员识生到活改必良需主的义衣的食道及路教在育中费国、书 籍行费不、通医,药于费是由开团始体接供受给科。学19社20会年主底义以,失客败观告上终使。马克
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 五四运动及以后 2、途径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久,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粉碎了他们的憧憬,他们开始怀 疑他们早先所崇拜的西方文明……作为爱国者,他们投向了马 克思主义。
——哈里什·卡普尔《觉醒中的巨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之后
1、历史条件
苏俄对华宣言 ( 1919 .7 )
以前俄国历届政
府同中国订立的一
切条约无效,放弃
以前夺取中国的一
切领土和中国境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的一切俄国租界, 造成了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 并将沙皇政府和俄
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 国资本阶级从中国
地解决问题。”
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 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 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代表人物
胡适
李大钊
文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再论问题与主义》
主张
一个一个研究问题, 一点一滴解决问题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 解决的希望
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3、特点:
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 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时间:五四及以后 2、途径
五四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 巨大力量。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要一个一个地研 究问题,一点一滴
(思想基础) ③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
生的现实。(外因) ④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
及对苏俄的好感。(直接原因)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2、代表人物: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 )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
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
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
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
反对“二十一条”,发
表通电,号召国人誓死
1)利用文章宣传: 《法俄革命之比 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
反抗。1916年5月回国, 任《甲寅日刊》编辑,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
2)开设课程 利用讲坛宣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
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鲜明对比,认识 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良方。
4、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对西方帝国主义 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对苏俄的好感。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 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
进而失实现败一原个因“:人一人是做经工,济人上人入读不书敷,出各;尽所二能是,因各为取所 需”内的理部想意社见会不。合工和读热互助情团减试退行,了但“最共根产”本的的“原新因生 活”是。团缺员乏本存着在各的尽社所会能的条精件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