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七次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之集大成者,是古典戏剧的最后一个峰巅。
昆曲的演出环境与酒宴关系密切;昆曲的剧作家、艺人、票友中,好酒者比比皆是;历史上许多关于酒的故事被搬上昆曲舞台,有的成了经典折子戏。
酒与昆曲,既是两者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晶,又对铸造其各自的精神世界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回顾昆曲成长的历程,其成长的文化环境充满了歌与酒两大元素,可以说,酒生活是昆曲的摇篮,昆曲是浸泡在酒里长大的。
③中国向来有“歌舞当宴”的饮食传统,所谓“有酒无乐不欢”,这可谓是中国传统娱乐文化的一大特点了。
昆曲的前身昆山腔,在明代的四大声腔中是比较晚起的。
在昆曲之前,士大夫酒宴上,多听到的是“海盐腔”。
有此传统,致使昆山腔一面世,就主要在酒席宴上存身。
万历年间,南京昆曲名丑刘淮在一达官贵人家演《绣襦记·卖兴》,他演得来兴特别感人,致使主人家打断他的演出,把他叫下台来赏他一杯酒,让他不要这样伤心了。
事之有无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考,但是那演剧当宴的氛围,可以让我们相信。
昆曲,就这样常常用来陪酒。
④提到昆曲的成长,不能不说到苏州昆曲最盛大的活动——中秋虎丘歌会。
可以说,虎丘歌会是昆曲的摇篮。
袁宏道、张岱等大文豪都写过著名的散文记载这样的盛况。
袁文有“置酒交衢间”的话,说明那天苏州城大街小巷的交叉路口都放着酒坛酒瓶,随便喝,想喝多少喝多少。
在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比较精明“小气”的江南,也有这么大方的时候,美酒也不知由谁提供,也不管让谁喝了去,这不是件奇事么?其实,这正是中秋歌会“月亮神崇拜”的遗痕。
这个时候的酒,首先是供奉神的供品,神品尝过了以后,人再去喝,喝了,神力也一同进了体内,对人是有好处的。
基于这样的信仰,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特别的慷慨大方。
中秋歌会总是先众人唱,“唱者千百”,一堆一堆的竞唱,一轮一轮的淘汰,到三更天夜已深时,最后只剩一人,是这次歌会的优胜者。
这个人唱的时候,所有的伴奏乐都停止,“声出如丝,裂石穿云”,观众席鸦雀无声,没人敢鼓掌喝彩,只允许点头称许。
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中秋歌会的月崇祀性质。
因为古人相信歌能通神。
远古巫觋都是用歌声来与神交流、传达神的旨意的。
任何一项民俗活动,只有其保持信仰崇拜的底蕴,才能长久。
虎丘歌会也是如此。
⑤值得注意的是:虎丘歌会上唱的歌不全部是清唱,许多剧曲也在会上竞唱过,如《流纱记》《西厢记》《拜月亭》,有的剧作者新编了剧本,也会首先想到
拿到虎丘上去扩大影响,如卜大荒的《冬青记》,王光鲁的《想当然》等。
这就使虎丘歌会与昆曲剧演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
⑥这样的社会生活使得“有酒无乐不欢”的风气日盛一日。
明清两代的皇帝贵族,许多亦是酒与昆曲这物质精神两大享乐的爱好者。
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得天下后曾经召见昆山一个107岁老人:“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明武宗常常“扮戏侑酒,醉即宿其处”,跟艺人混迹一起。
南明王朝可以说是在酒气和昆曲声中结束的。
待清王朝得了天下,昆曲进入清廷迎来了她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康熙下江南第一件要事就是看昆曲,到苏州首先想到的就是听虎丘歌会。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怎不叫昆曲与酒携手再携手,直至“双赢”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曲与酒关系密切,从表现形式上看,具体有:其演出环境常有酒宴,不少剧作家、艺人、票友好酒,许多关于酒的故事被搬上昆曲舞台。
B.昆曲成长的文化环境离不开酒元素,昆曲与酒相辅相成,它们对铸造昆曲精神世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C.昆曲是浸泡在酒里长大的,所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昆曲,酒的历史有多悠久、多厚重,昆曲的历史就有多悠久、多厚重。
D.中秋虎丘歌会是苏州昆曲最盛大的活动,这一歌会虽然体现的是月亮神崇拜,但许多昆曲剧目的上演才是歌会的高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②段指出昆曲是中国戏剧之集大成者,是古典戏剧的最后一个峰巅,回顾昆曲成长的历程,歌与酒两大元素伴随着昆曲文化的成长。
B.文章第③段论述了中国有“歌舞当宴”的饮食传统,在昆曲之前,士大夫酒宴上多听到的是“海盐腔”,昆山腔出现后主要也在酒宴上存身这一观点。
C.作者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刘淮演出时被主人打断赏酒一事,是为了证明“昆山腔一面世,就主要在酒席宴上存身”这一论点。
D.文章最后列举朱元璋、明武宗、康熙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明清两代的皇帝贵族,许多都是酒与昆曲这物质精神两大享乐的爱好者,“有酒无乐不欢”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昆曲与酒的双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曲的发展与苏州中秋虎丘歌会须臾不可分离,虎丘歌会促进了昆曲的大发展,昆曲也改变了江南人“小气”的习性。
B.虎丘歌会上,最后那个歌手唱的时候,伴奏乐停止,歌手演唱得精妙绝伦,没人鼓掌喝彩,只能点头称许,叹为观止。
C.虎丘歌会这一民俗活动受人欢迎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不仅是因为歌手唱功高超,还因为古人相信歌能通神。
D.朱元璋曾经向昆山老人打听昆曲,明武宗常常“扮戏侑酒”,康熙下江南第一件要事就是看昆曲,可见昆曲的魅力之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少年的必备读物。
“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
”程永新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
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文学期刊运营上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
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
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
(摘编自熊上斐《文学期刊要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中国文明网2016年10月28日)
材料二
面对纯文学期刊发展的问题,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曾表示,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
不过,《作家》主编宗仁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不可取代。
为了抓住年轻读者,纯文学杂志也没停止过想办法。
去年《收获》用秋冬专号和第四、五期3本刊物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刊载20位青年作家的新作。
他们还在多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一些短的电子书。
程永新说:“中国很大,纯文学期刊还是有人会看,读者与我们的交流还是挺多的。
我相信,纯文学作品不会消失,纯文学期刊只要内容好,通过其他媒介载体也不会消失。
”
《当代》也推出了几位年轻北漂生活作家的作品。
“我们面向大学也有赠刊,也在寻找目标读者。
”孔令燕说,“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的精神还是需要缓解。
所以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
”
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
在搜索网站上,你依然能看到有粉丝执着地在问:如何给这些纯文学杂志投稿?也依然有粉丝热情的回答和支招。
想做纯文学的人,和想看纯文学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互相找寻着对方。
(摘编自刘慧《今天,你还看纯文学期刊吗?》,《华商报》2015年2月3日)
材料三
稿酬的提高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千字千元”时代是否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业内人士对此态度却并不是那么乐观。
首先,这样的收入标准较之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其实仍属于较低水平。
著名作家毕飞宇透露,1991年他的中篇处女作《孤岛》稿酬约为1700元,相当于他当时3年的工资;而近年稿酬提高后,发表一个中篇大概能拿到万把块,却仅相当于现在一两个月的工资,缩水十分严重。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与网络作家、编剧和畅销书作家的收入相比,文学期刊支付给纯文学作家的稿费还是太低了,很多作者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改善生活而改行了。
其次,文学期刊提高稿酬大多是因为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
如《人民文学》此次涨稿酬是得益于主管部门的一笔专项经费,去年《上海文学》和《收获》提高稿酬标准也是基于上海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学发展基金”专项资助。
有业内人士总结称:“在过去文学繁荣的时代,文学期刊的稿费也不高,但佳作频出,那是因为文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是一种荣耀。
现在除了国家财政和政策扶持、杂志社多出精品力作之外,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
”
(摘编自崔巍《文学期刊稿酬进入“千字千元”时代》,《北京青年报》2017年2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文学期刊的稿费并不高,但依然有不少佳作,那是因为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是光荣的事。
B.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纯文学日渐式微,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
C.尽管纯文学期刊正面临发展危机,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标准决不能降低,应严把质量关,做出精品。
D.“千字千元”的收入标准,比起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的收入,其实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以致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
B.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不会被时代淘汰掉。
C.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学青年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分散成一个个群落,纯文学期刊要去寻找目标读者。
D.提高稿费对于文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千字千元”并不一定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与辉煌。
6.关于发展纯文学,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话友聂鑫森
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
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
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
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
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
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
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
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
“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
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
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
“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
《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
”
“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
”
“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记得吗?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
”
“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
你称赞说:‘传神取貌,活活如生。
’让我得意了好多天。
”
“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
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谁在二堂喧哗?’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
”
“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于是,马上一片宁静。
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谁在二堂喧哗!’”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个开天放晴的时候?”
“是的……是的……”
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
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护士说:“408室。
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
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
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
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外人不准探看,走开!”
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
“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有问题的人。
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
“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
”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的喝问:“谁在二堂喧哗?”
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
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
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
“平身!”
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
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
B.“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主要是借“慢吞吞”
的车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
C.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
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
D.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8.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答:
9.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
..,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
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
..,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
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
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5分) 译文: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欹:倚、依。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15.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
(3) 韩愈《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9分)
长久以来,人们把补钙作为防治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金科玉律,而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________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呢?哈佛大学建议首先是运动,其次是合理摄入钙。
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牛奶中的钙容易吸收,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哈佛大学并不主张过多地喝牛奶补钙,因为当饮食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时,骨骼中的钙反而会________。
再次,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
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调节有着________的影响。
( ),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大,进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蔬菜不仅是钙的来源,还能提供维生素K。
跟维生素D一样,维生素K在对体内钙的调节和促进骨质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还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A要参与对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