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2021·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马燧,字洵美。

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

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

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

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

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

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

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

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

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

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

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

器用完锐。

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

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

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

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

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许之。

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

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

廷光惮燧威,拜城上。

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

”廷光再拜。

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

”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

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

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解析】选B。

“田悦帅众两万助灵耀”,“灵耀”做“助”的宾语,故不能分开,排除A、D两项;“一舍”作“汴”的补语,不能分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跟官职的调动有关。

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建中:年号。

中国封建社会里明清皇帝每人只有一个年号,其他朝代皇帝有多个年号。

【解析】选D。

年号自汉武帝建元年间始有,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没用年号。

一般说来,明清时期的皇帝一人只有一个年号,但明英宗有两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

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
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

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

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解析】选A。

“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

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

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拉魏博、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李忠臣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

(得分点:“不拜”,不接受任命;“引”,召引、拉;“次”:驻扎。

)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得分点:“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田……窘;“固”,本来;“逮”,达到、及,“不逮”,比不上、不及。

“吾不逮远矣”翻译的时候语序要调整,可翻译为“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
附【译文】
马燧,字洵美。

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追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

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拉魏博、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李忠臣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

李灵耀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

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

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

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

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

这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
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

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
州平定。

马燧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

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他们几
个月后成了精兵。

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

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

兵器锐利军需完备。

过了一年,开辟广场,排列三万军队进行检阅,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

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会合兵力讨伐他。

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

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

河中在京城附近郊外,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

”皇帝同意。

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

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

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

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

”徐廷光拜了两拜。

马燧说:“公等北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

”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

”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

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


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二、(2021·大姚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

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

金平,郡县望风款附,世显独城守,及皇子阔端驻兵城下,始率众降。

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对曰:“臣不敢背主失节耳。

”又问曰:“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对曰:“大军迭至,莫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

”皇子大悦,承制赐世显章服,官从其旧。

即从南征,断嘉陵,捣大安。

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黎明,大军四合,杀其主将,入武信,遂进逼资、普。

乘胜定资州,略嘉定、峨眉。

进次开州。

时方泥潦,由间道攀缘以达。

宋军屯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夜从上游鼓革舟袭破之,宋师大扰。

追奔至夔峡,过巫山,与宋援军遇,斩首三千余级。

明年,师还攻重庆,会大暑,乃罢归。

觐太宗,赐金符,易其名曰中山,且历数其功。

世显拜谢曰:“此皆圣明福德所致,臣何预焉!”
辛丑,蜀帅陈隆之贻书请战,声言有众百万。

皇子集诸将议之,咸谓隆之可生擒也。

世显曰:“顾临敌何如,无庸夸辞为!”军薄成都,隆之战屡却,坚壁不出。

其部曲田显约夜降,隆之觉之,世显曰:“事急矣!”亟梯城入救显,得与从者七十余人出,获隆之,斩之。

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

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

癸卯春,皇子第功,承制拜便宜总帅,秦、巩等二十余州事皆听裁决,赐虎符、锦衣、玉带。

世显先已遘疾,至是加剧,皇子遣医,络绎往疗,竟不起,年四十九。

中统三年,论功追封陇西公,谥义武。

延祐七年,加封陇右王。

(选自《元史·汪世显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B.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C.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D.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解析】选D。

A项,“结阵迎敌”是“田、杨诸蛮”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世显”属下句,是“以轻骑驰挠之”的主语。

B项,“突之”属上句,“单骑”是“单枪匹马”,“突之”是“突破敌军”,二者之间不能断开;C 项,“以轻骑”是“挠”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

原文标点: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

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殿下,是对诸王或皇太子等的尊称。

阔端是当时元朝皇帝的儿子,故汪世显称其为“殿下”。

B.制,指皇帝的命令;“承制”指秉承皇帝旨意,也是古代官名。

文中“承制”是官职名称。

C.辛丑为干支之一,在古代可用于纪年、月、日及时辰,此处用于纪年,其前一年是庚子年。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解析】选B。

此处“承制”不是官名。

前文主语是“皇子”,所以全句的意思是皇子非常高兴,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赐给汪世显章服,仍担任旧官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汪世显恪守节操,能顺势而为。

金朝灭亡后,他据城顽强自守;因慕元朝皇子阔端仁爱英勇而投降元朝。

B.汪世显作战勇猛,谦虚谨慎。

他先后平定了资州、嘉定、峨眉、重庆,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居功自傲。

C.汪世显见识不凡,处事果断。

陈隆之的部下约降,被隆之发觉,汪世显立刻架梯入城救下田显,俘获隆之。

D.汪世显功勋卓著,备享恩宠。

他为元统一立下大功,获得赐名、赐衣、赐虎符等恩宠,死后也极尽哀荣。

【解析】选B。

并未攻下重庆。

原文说:“明年,师还攻重庆,会大暑,乃
罢归。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方泥潦,由间道攀缘以达。

宋军屯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

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方”副词,正当,表示所处的状态;“间道”,小路;“屯”,屯驻。

各1分,句意2分。

(2)“简”,挑选;“捣”,攻打;“薄”,迫近。

各1分,句意2分。

答案:(1)当时道路正泥泞难行,汪世显从小路攀援才到达。

宋军屯驻万州南岸,汪世显就在北岸造船以迷惑敌军。

(2)汪世显又挑选精锐部队五百人,攻打汉州。

三天后,元朝大军迫近汉州城下,又过了三天,元军攻克了汉州。

附【译文】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

在金朝为官,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
度使。

金朝灭亡,各郡县相继投诚蒙古,而汪世显独守城(不降),直到皇子阔端兵临城下,他才率众出降。

皇子问他:“我征讨四方,攻无不克,而独
你一人固守,是什么原因呢?”汪世显回答说:“我不敢背弃君主失掉做臣子的节操。

”又问:“金亡已久,你不降是为了谁?”汪世显回答说:“大
军不断地来,我莫知所从,只有殿下仁慈勇武,不滥杀,我私下里认为能保
住全城军民的生命,因此投降。

”皇子大喜,秉承皇帝旨意,赐给汪世显绣有图案的礼服,仍令他官居原职。

汪世显即随大军南征,阻断嘉陵,攻打大安。

田、杨诸蛮族联合抵抗,汪世显率轻骑部队飞驰阻止他们,宋曹将军暗中与他们互为应援。

汪世显单枪匹马突破敌军,杀几十人。

第二天清晨,蒙古大军四面包围,杀敌主帅,攻入武信,接着进逼资州、普州。

汪世显乘胜平定资州,攻占嘉定、峨眉。

进抵驻扎在开州。

当时道路正泥泞难行,汪世显从小路攀援才到达。

宋军屯驻万州南岸,汪世显就在北岸造船以迷惑敌军,夜间却从上游乘皮革船
而下,击破宋军,宋军大乱。

追至夔峡,过巫山,与宋援军相遇,斩首三千余级。

第二年,蒙军回头进攻重庆,恰逢盛夏炎热,才罢兵回师。

汪世显朝见太宗,太宗赐给他金符,为他改名为中山,还历数其战功。

汪世显拜谢道:“这都是皇上圣明福德所致,臣有什么功劳!”
辛丑年,宋蜀帅陈隆之送战书来挑战,声言他有百万大军。

皇子召集
诸将商议,都说可活捉陈隆之。

汪世显说:“临敌后再看形势如何,不要事先夸口!”大军逼进成都,陈隆之屡战屡败,回军城中,坚守营垒不出战。

他的部属田显约定夜间开门投降,被隆之发觉。

汪世显说“事情很紧急了!”立刻登梯入城去救田显,救出田显及其随从七十余人。

还擒获陈隆之,杀
了他。

汪世显又挑选精锐部队五百人,攻打汉州。

三天后,元朝大军迫近
汉州城下,又过了三天,元军攻克了汉州。

癸卯年春天,皇子评定功劳等次,秉承皇帝旨意,授予汪世显便宜行
事总帅,秦、巩等二十余州事皆听他裁定决断,赐虎符、锦衣、玉带。


世显在这之前生病,到这时越发严重,皇子派遣太医,络绎不绝地前去诊治,最终重病不起,四十九岁去世。

中统三年,根据功劳追封他为陇西公,
谥号义武。

仁宗延佑七年,加封陇右王。

【加固训练】
(2020·泉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袁滋,字德深。

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

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

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赐金紫,持节往。

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
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
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
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
还。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解析】选B。

“与下同欲”意为上下同心,“非朝夕计可下”意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用计攻下的,是根据“蔡兵劲”“与下同欲”推测出的结论,故应在“与下同欲”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离溃其心”意为使敌方军心离散,句意完整;“及宿兵三年”意为等到屯驻军队三年后,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心”后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夷,原指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后亦泛称中原外的各族。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侍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
高官。

D.表,是我国古代的文体。

指给皇帝的书信、奏章。

【解析】选C。

“侍郎”应是“尚书”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

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

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

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
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

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与他交往的人都很难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解析】选C。

“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有误。

第一次,他“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主张罢兵休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郎吏可抚循者”定语后置1分,“惮”“嘉”各1分,句意2分)
(2)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

”(“耆老”“谕”“政”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袁滋,字德深。

学问广博,记忆力强。

少年时跟随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能领悟其义,元结很器重他。

建中初年,黜陟使赵赞把他推荐到朝廷。

多次征用在张伯仪、何士干幕府中。

部中官员因盗窃金宝下狱,袁滋为他伸冤。

刑部、大理寺复审罪人,失去公道,畏惧袁滋守法,借助有权有势者请托,袁滋最终没能签署批准。

韦皋最初招抚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

德宗挑选可以前去抚慰的郎官,大家都畏惧远行,而袁滋没有推辞,皇帝赞扬了他。

赏赐金银和紫衣,拿着符节前去。

过了一年回来,出使符合皇帝心意,晋升谏议大夫。

后请求外任,担任华州刺史。

政绩清廉俭约,凡有流民来到他所管辖的州中,他都供给土地让他们住下来,人们称他所在的里巷为义合。

他则一味以慈惠为本,从不设立纲纪,百姓敬爱归心。

有犯法的,时常在法外宽免。

抓住盗贼,
有时又怜悯他贫穷,拿出钱财为他偿还给丢失东西的人家。

召入朝廷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任命杨于陵接替他。

袁滋离任时,老人拦路以致无法离开,杨于陵派人通告说:“我不敢更改袁公的为政主张。

”人们都围住他跪拜,然后才离开,没有不流泪的。

宪宗监国,刘辟造反,下诏命袁滋任剑南两川安抚大使。

走到半路,
又改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此时,贼势正强,又因袁滋的哥哥袁峰在蜀被叛贼刘辟劫持,袁滋害怕不能保全兄长,很长时间不进兵,不久,改任义成节度使。

滑州,是用兵之地,袁滋严密戒备又广施诚信,一意怀柔,李师道等人畏服他。

居镇七年,百姓为他立祠堂祭祀。

任命为户部尚书召回,改任荆南节度使。

吴元济造反,袁滋说蔡州军队强劲,上下同心,不是一朝一夕用计可
以攻下来的,应广泛使用策略,离散敌心,一直按兵三年,朝廷征伐物质更加困难,下诏取出宫中钱财接济。

袁滋揣测天子也应厌战了,亲自奉表入朝,打算建议停罢淮西军事,途中听说萧俯、钱徽都因建议停战获罪被免官,袁滋又改变原议,再次说出兵必胜,以顺从天子心意,于是乃得以派回。

去世,时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

袁滋患病以后,写下遗命安排后事,三年终止,都有安排。

性格宽厚平易,与他交往的人,都自称可见其肝胆,以至家里人都不能察见他的喜怒。

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