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成员:XXX、XXX、XXX、XXX、XXX
一、课题提出
1、研究背景
1)地理因素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XXX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
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
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
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
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
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惯于教学,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研究现有的实际,很少实际联系实际,很少举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举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黉舍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
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研究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研究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
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很多课改意见、计划。
但是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惯于传统教育体式格局:“老师惯于教,学生惯于学”,不断呈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XXX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夸大承受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发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和合作能力。
”提出了转变学生研究体式格局的任务,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研究是研究体式格局的三个重要体式格局之一。
《数学课课程标准》指出:“有用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体式格局。
”由此可见,数学研究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进程,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1、对于学生
在数学课堂中,广泛采用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让学生研究的进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进程类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研究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研究的有用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良好研究惯、有科学研究方法、有理性思维、有丰富情感、善
于沟通、长于交际的社会人,而不是具有满脑子数学知识的书白痴。
2、对于老师
理论及理念要求,要加强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理论,更要研究研究理论,更新观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实践要求,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观,为适应“学生中心式”的课堂模式,老师要提升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能力、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能力,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1)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课题,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旧教学观对“学生的数学课堂研究”的不同看法,通过比较,便于对两种教育观做出取舍。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数学课堂研究”是精通数学知识的老师向学生教授数学知识的行为。
学生的数学研究的有用性取决于老师的数学知识、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数学能力。
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新的教学观主张,学生的数学课堂研究不只是师生的单一联系,更应是师生、生生、小组内、
小组间等研究组织链接成的网际关系。
即数学课堂研究并非教师机械地向学生举行“单向的信息传递”,还要受同学、研究小组等的交互影响,受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充分认识数学课堂研究的广泛影响性、充分利用主动影响要素,诸如小组合作研究,充分发挥群体的主动影响力,克服消极干扰,数学课堂研究必将高效。
上述两种教学观,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区别。
“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研究观,主张“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研究者自身建构的。
因此,育观应得到倡导。
2)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课题,有助于我们放弃传统的“传递中心数学课堂”,建立“对话中心数学课堂”,放弃“教的课堂”,建立“学的课堂”,有利于数学老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研究,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路,在这求知的路上,我们要与新知相遇、与他人相遇、与自我内心相遇,既然相遇,就要对话、交流、沟通、思考。
因此,数学研究的实践就是数学对话的实践。
要想数学课堂研究高效进行,就要放弃传统的传授型课堂,建立新型的对话型课堂。
与新课堂相适应,教师角色也得转换。
由“传递”向“创造”的转变;由“学科”向“课程”的转变;由“控制”向“引领”的转变。
2、实践价值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对话中心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研究数学的有效性。
2)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让更多的成员成为新型课堂的专家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实际依据
1、构建主义研究实际
XXX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进程。
首先,建构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研究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研究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
因此研究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研究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
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
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2、现代认知研究理论
认知研究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这是构成学生研究的重要条件。
XXX认为,学生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研究:即发现研究,发现研究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行为,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所以,这种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学生探索新情况的态度。
其一,XXX强调指出研究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研究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研究任何一间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个知识的研究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3个认知研究过程。
XXX曾经指出:“研究一间学科,看来包含着3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同时他又强调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
其二,他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己有经验的作用,重视研究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发起知识的发现研究。
他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之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本人的头脑亲自取得知识的一切体式格局或方法。
”他认为发现研究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潜力;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研究动机;③有助于学生学会研究;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与提取。
3、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实同主义教育实际代表人物XXX,从分歧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诘责题。
他提出三个重要论点:“教育即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地继续不断的革新”。
他主张教育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育主宰。
XXX在“做中学”理论中特别提出,应该在活动中设计问题,让儿童探究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使儿童的思维达到新的境界,要按照暗示、问题、假设、推理、经验这五步来设计活动课和指导儿童,只有这样,儿童的探究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XXX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教育本质。
XXX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他关于教育本质
的观点,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②关于教育目的。
XXX从多方面论述过教育目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教育无目的”的论述。
③关于教学的基本原则。
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学理论,而“从做中学”又是他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
1、通过对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实现观念的更新,初步形成课程开发改编能力,课堂的随机反馈和辅导学生的能力,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育观,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XXX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认知出发点的分析与定位。
2、自主研究。
3、小组合作研究。
4、探究性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实际指导下,以有用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为内容,走实际研究到实践总结再到实际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当真探索有用教学的课堂形式,切实提高有用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主动探索课堂教学的有用性。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我校课堂现状,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4、检测法: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在实验研究前后的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5、实验法:通过实验研究,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进程加以归纳,举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想小结,及时一定研究成果,休整实验计划,撰写有关论文。
九、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11.11-2012.3)
1)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的研究计划,开题。
2)组织教师研究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研究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际研究阶段(2012.4-2012.5):
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等方面的调查统计分析,进行理论检索整理,对本次研究寻找理论支持,并指导后期的行动研究。
3、行动研究阶段(2012.6-2013.7):
1)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用研究”的构建举行专题讨论。
3)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举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以寻找学生有用研究的计划。
4)召开课题中期评估事情会议。
5)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研究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
4、总结阶段(2013.7-2013.10)
1)对研究材料举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3)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十、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包括基础外部条件、经费设备、资料占有情况、课题组成员状况等。
十一、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整个研究过程大约用2年时间,成果完成时间为2013年10月,成果的最终形式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的实践研究》。
十二、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一)主研者
XXX:对课题研究成员作实际和实践的指导
二)成员及分工
XXX、XXX、XXX、XXX主要负责课题的实际性研究,对学生有用性研究作实践上的指导和研究,并写好论文。
十三、经费预算及资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