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州二中高2016级高三上期中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为什么不是好的说理形式
①今天,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被广为运用交际工具,微博有与众不同的发表意见的方式。

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说理的言论,由此,微博形成了一个有特色的言论空间。

②微博是一种字数非常有限的传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负载说理
需要的充分信息。

人们可以用微博发表结论性的断言、口号、警句格言等“罐头思维”式的言论,但无法用它来进行好的说理。

③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劳的简明论断。

这就是罐头思维。

罐头思维表现为“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和“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等行为,它让人思想懒惰,先是不肯仔细思考,最终完全丧失了仔细思考的能力。

④理性的说理需要足够的文字。

说理是由三个必要部分:结论、理由和保证组成。

“说理”与“非说理”的区别在于说理有结论,并有理由,而非说理则只有结论。

在说理的主张和理由之间,还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中介保证,又称“假设”,如果这个假设不可靠,那么,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证明结论的合理。

⑤往往是在需要思考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时,我们才特别注意那个被省略掉的假设。

例如,一个人说尼克松是一位好总统(结论),因为他擅长外交事务(理由)。

这是一个说理的陈述,但并不可靠。

单凭这个理由,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在理由与结论中那个被省去的假设(“一个擅长外交的总统一定是好总统”)是有问题的(“片面”)。

⑥说理需要理性、逻辑、认真地对待论证的每一个环节,这是
为了能够说服与自己看法和主张不同的他人。

以广大的而不是专门读者为对象的报刊,是最适合于说理的大众媒体。

微博则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传播。

在这些群体里,三言两语,说说心情,发发感慨,晒晒心情,是用不着太说明理由的。

“非说理”并不是微博的错,因为微博本来就不是为说理的。

⑦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鲜明、富有修辞特色的“痛快”语言,这是因为微博信息需要借助强烈的情绪感染方能得以传播,结果更是不断强化、激励已经在起作用的情绪。

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给人一种雄辩的感觉,似乎能够提高说服力。

然而,在这种说服中,需要把说理与感染作一区分。

有感染不等于就有好的说理。

(选自2011年《南方周末》,有删改)
1.对“罐头思维”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方便的解答可能导致“罐头思维”。

B.“罐头思维”使得人们习惯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劳的论断。

C.“一群人采用一句话”“听见别人说就跟着说”都属于“罐头思维”。

D.“罐头思维”让人们从懒于仔细思考到丧失仔细思考能力。

2.“微博不是好的说理形式的理由”,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篇幅有限,容易缺失说理的必要部分。

B.微博主要在朋友圈和熟人圈中传播,用不着太说明理由。

C.过于注重感染力,妨碍了说理。

D.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个人一旦上微博,言辞就变得非常激烈,妨碍了理性说理。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鲜明、富有修辞特色的“痛快”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话语给人一种雄辩的感觉,能够提高说服力。

B.文章第⑤段用尼克松的例子是说明,一个说理陈述是否可靠,可以通过还原理由与结论之间的假设,并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来验证。

C.微博常常裹挟大批的粉丝,其实就是一种同声相求的效应。

在同声相求的群体里,人们往往更能够交互信息,思维更加完备,更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事物本质。

D.新的传媒方式一旦被普遍采用,便有可能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非理性的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

暠少孤,事母甚谨。

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

丁忧
..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
其言笑。

开元
..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

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

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

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

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
....,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

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

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

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

”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

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

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
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

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汉使告亦如之。


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

时吏部告身
..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4.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

“丁,当也。

”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

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

“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

但李
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2)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原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虞美人·听雨(宋)作者: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与周
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8.通读全词,概括作者的思路(5分)
9.全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原创)(1)《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辛弃疾善用典故,其借助典故描写历史上的太平景象和如今异族统治下貌似太平景象的句子分别是“”、“”。

(2)苏轼的《前赤壁赋》借助主客问答,描写曹操吟咏《短歌行》之情态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助昆虫蜉蝣感叹生命的短暂。

庄子《逍遥游》中借助植物、昆虫同样表达生命短暂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
..
时必须用
.....................。

只....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改编)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草原上的河流作者:刘庆帮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

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那些景象多是远景,或鸟瞰之景。

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在绿色的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

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

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

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

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

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

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

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

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

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
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

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

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

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使绿洲好像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

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

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

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

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

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

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

从高处往下看,那些湖泊和水泡子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

在一处坐落着被称为亚洲第一敖包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

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

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

他们没有带酒杯,就那么人嘴对着瓶嘴喝。

他们四个都会喝,父亲喝一口,把酒瓶
递给儿子;婆婆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媳。

他们邀我也喝一点,我说谢谢,我们一会儿到蒙古包里去喝。

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

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地下到河里。

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

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河里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

老头儿鱼最好吃。

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

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我看见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

草原上的野花自然很多,数不胜数。

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

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不是花朵,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

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

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

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

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

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

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
...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首段表现了“我”对草原上河流的向往,为下文写“我”亲见草原上的河流埋下伏笔。

B.文章首段突出了草原上的河流的美丽,而这种经过加工后的河
流的印象又与“我”亲见的草原上的河流相互映衬。

C.文章说小伙子对草原河流里的鱼的种类非常熟悉,并且认为老头儿鱼最好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牧民毫无节制地对草原的索取的不满。

D.“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草原上蝴蝶的自由自在,写出了草原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E.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这些描写呈现出朋友们的浅薄,通过对比,表现了我对草原上蝴蝶的欣赏、喜爱之情。

(2)作品在描写草原上的河流时,将其和南方河流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品为什么以“我”的感慨和发现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4)作品的重心是草原上的河流,但是又用了很多笔墨写草原上的一家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原创)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寿山先生作者:李春雷
⑴2005年的一个暮春的中午,我来到寿山先生的故里——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采访。

谈及当年惨烈的一幕幕,他的孙子张子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⑵寿山寺村,原名南彦寺村。

由于距离县城45里,日本人鞭长莫及,这里的抗日气氛格外浓烈。

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鲁西游击总司令、聊城行署专员范筑先,八路军著名将领——129师新九旅旅长张维翰,都出生在这里。

⑶小村有一个民兵队,40个人,24条枪,每天早晨以铜锣为号,在村外的槐树下打麦场上进行军事操练。

树上的孩子们也应和着喊,仿佛整个小村都在喊。

⑷更让小村人有底气的是开明财主张寿山。

寿山先生1893年出生,曾在湖北督军王占元部下任连长、营长。

1926年,王占元败散后,寿山先生隐退老家,置办庄田,课教子孙。

日本人进占冀南,他不仅自己带头为八路军捐钱捐粮,还担任村粮秣委员,秘密筹粮筹款。

⑸张子成清楚地记得,宋任穷、陈再道曾几次到家里作客。

有一年冬天,邓小平从涉县来到馆陶,还在他家秘密住了3天。

⑹南彦寺村西南7里许,有一个小镇——房寨,是八路军冀南军区新八旅23团秘密驻地,团长郝树祯,经常偷偷地来找寿山先生商谈。

彼时日军凶焰正高,八路军困难重重。

他们常默默地抽着烟,苦思冥想,愁雾笼罩着小屋。

⑺日本兵发现这一带八路军活动频繁,就在村南4里的法寺村修造一座炮楼。

摩托和马队在路上来回巡逻,黄尘滚滚,恶气汹汹。

⑻寿山先生亲近八路的消息被汉奸侦知。

炮楼里传出话来,让他“小心狗头”。

⑼1943年阴历年前,他又为二十三团筹办了一批小麦,正准备送去,然而形势发生突变。

部队需立即转移,不仅没有带走小麦,还送来一批子弹和枪支,委托妥善保存。

他二话没说,当天夜里,就和家人把这些物品藏进了村东张家菜园的一眼土井里。

⑽小村的眼睛睁得圆圆,日日夜夜盯紧四周。

冬天夜里太冷了,怎么办?人在粪堆里蹲着。

粪堆发酵后,里面热气腾腾。

挖一眼小洞,钻进去,虽然臭气烘烘,身上却是暖烘烘的。

⑾正月十四黎明,300多名日军发动突袭,此举被粪堆中的眼
睛发现了。

一声报信枪响,村民全部撤退。

日军进村,一无所获。

⑿仅仅隔了一天,日军就杀了回来。

他们挨家挨户把村民驱赶到村中央大庙前的一个大坑里。

寿山先生和民兵们都来不及转移,尽在其中。

⒀鬼子先是从人群中拉出一个中年人,没有问话,直接劈砍。

死者的血浆“噗”地喷出两三米,顷刻分离的尸身和头颅各自颤动着。

接着,日军又拉出十几个青年男女,剥光衣服,拷打、火烧、灌水,逼问谁是民兵,谁是村干部。

不吐实情者,一一砍头。

十几个青年的血,霎时涂满整个炕沿。

⒁村民张廷俊吓得浑身发抖如筛糠般,屈服了。

村长范树奇,民兵武进安、范树伍、范成发等被一一指认出来。

但这些人都是硬汉子啊。

日本人拷问无果,全部砍杀。

⒂寿山先生不幸也被揭露。

⒃日军先是把张寿山横捆在树下的一张木床上,追问粮食在哪里,枪支在哪里,寿山先生闭着眼,拒不答话。

几个皇协军便开始撬寿山先生的嘴巴,灌辣椒水。

寿山先生猛烈地咳嗽着。

日本人把他吊在树上,脚下堆满木柴,泼上煤油。

木柴被点燃了,棉鞋烧着了,棉裤烧着了……太阳在云层里闭上了眼,大槐树剧烈地颤抖着。

他拼命地挣扎着,仰天大骂:“小日本,王八蛋……”
寿山先生素来是一个文明人,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从来没有说过粗话啊。

⒄日本人最终也没有找到粮食和枪支弹药,撤出之前,把寿山先生的房子全部点燃,也把叛徒张廷俊的头砍了下来。

这一天,日军在南彦寺村共杀害村民53人。

⒅一天夜里,宋任穷来到张寿山坟前,磕头致哀,并向陪祭的当地干部传达邓小平和冀南行政公署命令:将南彦寺乡南彦寺村改名为寿山寺乡寿山寺村。

接着,他掏出一张纸,交给寿山先生的二儿子张化普,嘱咐道:“从今以后,可以凭此证向当地抗日政府领取抚恤金”。

⒆张化普现住黑龙江省塔山县,已瘫痪多年。

“文革”时,寿山寺乡寿山寺村被改名为向阳公社向阳大队。

张家被查抄,那张特殊的抚恤证也被烧了。

张化普被造反派吊在庙前的那棵大槐树下,打得死去活来。

“文革”过后,国家规范地名,村名又要改回先前的南彦寺村。

张化普为此专程到北京申诉。

宋任穷说,寿山先生对革命有大功,还是叫寿山寺村吧。

于是,乡村名字又被确定为寿山寺乡和寿山寺村。

⒇我到寿山寺村采访的那一天,正好赶上大集。

石榴如火,槐花桑椹,各呈黑白。

处处飘酒香,满街晃醉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
安逸早已成为庸常的生活状态,他们或许不再理会寿山寺的含义。

再或许,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位名叫张寿山的老人……
(摘自2015年7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⑸段写“宋任穷、陈再道曾几次到家里作客。

有一年冬天,邓小平从涉县来到馆陶,还在他家秘密住了3天。

”表现了共产党人对寿山先生的信任,侧面描写了寿山先生为抗战作出的重要贡献,照应前文,交代村民更有底气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寿山寺村”改名作铺垫。

B.文章第⑹段中“他们常默默地抽着烟,苦思冥想,愁雾笼罩着小屋”,表现了抗日形势异常严峻,抗日军民无计可施,一片茫然。

C.文章第⒃段中“太阳在云层里闭上了眼,大槐树剧烈地颤抖着”,运用拟人手法,借助想象,生动表现了鬼子的惨无人道,更展现了寿山先生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D.文章以时间为线,以“老槐树”为线索,老槐树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抗日民众轰轰烈烈的壮举,见证了“文革”时期的颠倒黑白的混乱历史,也见证了今天老百姓富足的生活。

E.文章通过张化谱今昔命运的对比,揭示了“文革”时期张家遭受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张化谱的同情,为寿山先生的死深感不值。

(2)文章多次完整地书写“寿山寺乡、寿山寺村”,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6分〉
(3)本文作为报告文学,以“寿山先生”为题,却花了较多笔墨描写寿山村的民兵队训练、小村的眼睛、寿山村里十几个青年受拷打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请结合材料,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中“这么多年过去了,安逸早已成为庸常的生活状态”这句话的理解。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原创)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①李梦阳是家长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聪”字,但孙聪的成绩实在有点愧对爸妈的期望。

可李梦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