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620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6-2030)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完成了规划制订的主要目标任务,各级各类教育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引进一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逐年提高,为“十五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建普惠性幼儿园共计200所,普惠园占比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50所。

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教育完成率100%、巩固率99.9%,大班额基本消除。

普通高中教育攻坚发展,实现每个县一所示范高中,教育质量持续保持高位。

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怏速推进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职业院校为地方发展培养输送2.3万余名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行动,建立五级培训体系,教师年培训率实现100%,现有特级教师50名,高级教师50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0名。

加大乡村教师的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力
度,为乡村小学(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程度逐年攀升。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领先,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稳步上升,城乡教育质量差异缩小,体质健康合格率超省定标准。

师资质量持续改进。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卓有成效。

积极创建优质普通高中,引入特色民办学校,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发展,多元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教研格局基本形成,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获得较大提升。

职业教育合作稳步发展。

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与产业融合更加紧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育人体制改革试点初见成效,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5所,中职现代化实训基地5个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5%o
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建成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完善了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形成了主体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

实现了社区教育示范区和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

特殊教育发展迈入新阶段。

基本构建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建成特殊教育指导中心3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0个,配备80名融合教育特教教师。

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建成市级智慧校园88所,智慧校园68所,示范校20所。

(二)面临形势
“十五五”时期,通过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抓住重大机遇,开创教育新的局面。

新的产业变革使人才和科技竞争更为激烈,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不断重塑教育形态,人口流动加速、城镇化水平提升、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对教育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更为迫切。

面对新形势,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事业发展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群众接受优质公平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是: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不够均衡,教育发展还不够协调,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还不够充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整体实力还有待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还未充分释放,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

十五五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更具战略性、变革性,挑战前所未有,更具紧迫性、艰巨性,教育系统必须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加快构建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立足市情教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合作,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领导。

坚持正确的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强化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

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加强部门的协同,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在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坚持改革创新。

立足实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和创新,解决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坚持系统推进。

统筹教育系统内外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模式变革与内涵质量提升并举。

大力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
“十五五”期间,建成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建成广覆盖、保基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适应人口流动及其增长,优化教育学校布局;实现高中阶段公办优质学校全覆盖,促进民办学校规范、有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融合发展;构建全民学习教育体系。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牢固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和质量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逐步优化;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性解决优秀教师引进、培养问题;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升保教水平;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加快实现范围内的教育优质均衡;持续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内涵发展,提升优质、多元供给水平;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增加优质特殊教育资源供给,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积极深化各学段课程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

加大教育保障力度,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迈上新台阶,优质公办园大幅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推进,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多
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持续提高;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一批高质量高职院校或应用型院校,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完善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

教育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

着力培养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服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的新路径,提高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十五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学用结合,完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和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解决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能力,从建设全局的高度谋划教育改革发展。

完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推动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回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和政绩观,遵循教育规律,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坚持面向人人、
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育人方式,切实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增强学生文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建立健全融合育人体系。

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构建明确目标、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工作体系。

深化高改革创新,推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载体建设和新媒体平台应用。

提升智育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力降低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配齐配优体育、美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美育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基本设施设备全面提优各类机制不断完善,学生身体素质、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落实学生全面发展指导。

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做好学生自我认知指导、社会理解指导、学业发展指导、健康生活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

以学生发展指导为抓手,将行为习惯培养、衔接教育、家校共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心理健康等有机融合,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构建体系完整的、体验式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发展。

(三)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

加快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扩大农村地区、薄弱地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公办和普惠性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
更加健康的学前教育。

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稳步实施分类管理改革,遏制过度逐利行为。

推进幼儿园服务区制度,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多渠道增加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加强幼儿园队伍建设。

增加幼儿园教师数量,积极引进优秀幼儿园教师,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保障政策,探索实施公办幼儿园人员管理。

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师收入,健全幼儿园教师分层分级培养机制,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领衔人培养工程,加大对卫生保健人员、保育员、厨师等培训培养力度,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公办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机制,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优化建设,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体系,加强对幼儿园保育资源监管,制定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

健全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机制,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持续优化学校科学布局。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集约化配置使用教育资源,全面加强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继续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鼓励城区学区连片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办学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

多措并举加大优质教育
资源供给,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集团内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整体提高办学质量,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全面推进教育服务优质化。

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改善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建立农村教育保障长效机制。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搭建家校共建桥梁,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推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升级,统筹区域内资源,加强对薄弱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帮扶,提高教育服务能力。

(五)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持续优化普通高中布局。

推动各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薄弱高中学校提质改造工程,优化校舍功能,提高装备水平,消除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大班额,减少超大规模学校。

培育一批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的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名校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支持薄弱高中和新建高中办学,带动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

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

推动育人方式转变,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探索和构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拔尖生培养工作机制。

加强教研工作,创新教研方式,充分调动教师教研积极性,以研促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普通高中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实
施,注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综合改革统筹衔接,鼓励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程、职业课程,构建品质一流、样态丰富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探索开设大学先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选择,促进普通高中多元创新发展。

建设一批学科优势显著、课程体系完整、教师队伍水平高及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高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加快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
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实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把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落实新增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加强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等,逐步建立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

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机制。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职业标准要求,全面推行学徒制,发挥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向优势。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中等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工作,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深度融入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加大与产业密切的专业点建设支持力度,建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将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定位于支持产业集群、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发展需要。

鼓励引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能人才。

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支持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科结构创新发展,在各个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实施各类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和服务好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

统筹各类高等教育资源,有序推进各级各类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高等教育规模、类型、层次和空间布局,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八)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
推进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推进适龄青少年儿童教育全覆盖。

积极发展学前阶段特殊教育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

全面普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根据儿童少年实际情况,坚持‘轻度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度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集中教育、重度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安置原则,建立科学、规范、准确的机制,确保视力、听力、智力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

(九)构建开放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
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教育治理及各类教育的互联互通,引进社会资源,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开放便捷的教育与培训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学习需求。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办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实
现老年教育乡镇(街道)全覆盖。

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改善老年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老年教育与文化、体育、旅游相结合,探索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新形式,重点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训,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更好融入社会。

(十)推进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流动管理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形成良好局面。

坚持高端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对外积极吸引教育高层次人才落户;对内搭建教育系统拔尖人才成长平台,加大对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解决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师资短缺问题。

(十一)加快智慧教育建设进程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覆盖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融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推动创新学生数字化、信息化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手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
总体状况,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立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达标制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保障
(一)坚持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建立健全适应教育管理特点的管理制度,统一领导、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强化教育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二)完善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提升教育投入水平,确保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只增不减。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保证各学校硬件设备条件达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强化督导评估。

建立和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县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完整的区域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统筹安排评估检查活动。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强化基于督导结果的问责。

提升教育评估科学化水平,运用数字平台等构建动态评估指标体系,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

(四)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权,落实各级规划、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

严格控制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估和检查事项为学校“减负”。

紧抓学校工程质量,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加强中小学教室照明、营养食堂等后勤管理,优化教育后勤
保障环境。

实施中小学校校内课后延时托管,为“双减”政策做“加法”,优化教育惠民环境。

精心打造优良教育环境,努力形成良好风尚。

(五)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平台打造教育宣传网,积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对重要政策文件、规划方案的解读,增强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加强与媒体协作,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各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引导形成社会各界和广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