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项目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TFT液晶产业链发展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TFT 液晶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该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世界液晶产业集中于东亚,形成日韩台三强,中国大陆奋力追赶的格局。
尤其是最近行业投资明显升温,国内投资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TFT 液晶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和状况,并通过分析日韩台的目前的发展战略,来总结该产业的发展的一些成功因素,并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得出该产业在中国大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具有投资的价值和良好前景。
之后通过分析我国在该产业上的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如投资增长很快但重复分散建设过多,投资主要集中中下游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韩台成功的产业集群战略的关键点并借鉴台湾韩国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结合大陆自身状况通过SWOT 分析,指出我国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要集中资源,目前重点应该发展十分空缺上游原材料行业,并给出一些发展思路的相关建议。
前言
图像显示行业已经成为了未来最具潜力的产业了,而目前的趋势是以TFT-LCD 为产业核心,世界已经形成了以东亚垄断生产的格局,作为电子产品的第一生产国—中国,目前也开始大量投入,力争摆脱目前受制于人的格局,努力壮大液晶显示产业链的实力。
就技术而言,液晶显示的早期的2 大目标,向CRT 挑战以及向纸挑战,前者在显示器方面已经基本打败的CRT 显示器,而电视的应用目前也接近旗鼓相当的局面,随着成本的下降,生活水平的提高,液晶完全击败CRT 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但液晶产业链相对CRT 产业链要复杂很多,尤其是上游原材料复杂,不少具有相当的技术门槛,中国当初在CRT 成功的经验不能够葫芦画瓢,移植到液晶的发展上来,目前国内的电子生产商的液晶面板主要采用进口的方式,而液晶面板所占成本比重极高,造成国内电子厂商的成本难以控制,受制于韩台面板厂,中国在引进 3 条面板生产厂后,发现因为国内的上游原材料基本都无法实现国产化,造成国内面板厂成本偏高,效益上难以韩台同行相互竞争。
伴随着日韩台高世代产线布局的逐步放缓,国内却掀起了又一轮投资热潮,大量产线在筹备以及建设中,未来国内需求的激增,势必造成对上游材料的需求大增,同时也对上游材料的成本控制提出要求,本地化生产和垂直整合
成为必然趋势。
政策导向有原来扶持下游逐渐偏向扶持上游,势必在上游原材料行业中形成良好投资机会,同时不少日韩原材料企业也认识到中国会成为世界液晶面板后段加工的中心,也开始谋划进入国内,投资建厂,期望取得先机。
第1 章TFT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1.1 行业形成及目前状况概述
1.1.1 产业定义
液晶显示器属于光电显示器组件中一种类型,显示组件系指具有显示讯号(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动画)功能之光电装置,它能将电子讯号转变为光学讯号,使人透过视觉收到讯号。
早在1888 年,奥国人Reinitzer 就发现了液晶的现象,随后经过Lehman 及Friendel 等人的努力,液晶的各种特性陆续被开发及研究出来,经归纳为向列型(Nematic)、列型(Smectic)及胆固醇型(Cholesteric)液晶。
液晶(LCD),最早是美国人在上世纪中叶发现并投入实验,因其具有厚度的优势,受到美国军方的关注,并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液晶真正被应用在商业用途是在1968 年,当时由美国RCA 公司成功地将液晶应用在仪器的显示面板上。
1973 年时,日本Sharp 公司移转RCA 的专利,成功地开发出以LCD 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手表、仪表板等商业用品。
之后,日本各厂商陆续加入LCD 的生产行列,如Casio、Epson、Toshiba 等。
从此,LCD 便开始成为全球显示器产业的重要产品。
LCD 产业之所以会如此迅速蓬勃地发展,日本厂商的全力投入应是主要因素。
1970 年代,属于小尺寸(2 英吋以下)LCD 的发展阶段,LCD 被应用在手表、手机、仪表板等产品上,主要用途是以数字及符号之显示为主。
1980 年代,属于中小尺寸(10 吋以下)的发展阶段,液晶的技术也由早期的TN、STN 等简单矩阵式LCD 发展至目前的单晶硅TFT(注:TFT 为ThinFilmTransistor 薄膜晶体管,目前已经成为液晶显示主流技术)主动式LCD。
其应用范围也从早期的单色显示产品发展至全彩显示、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显示器、监视器及电视等产品。
1990 年代则正式进入大尺寸的时代。
1996 年,日本研发出低温多晶硅(Poly-Si)TFT-LCD。
目前日本及韩国正全力在研发低温多晶硅TFT-LCD 的应用。
因为低温多晶硅TFT-LCD 的生产设备及制造技术尚未十分成熟,因此目前单晶硅TFT 技术仍会是TFT-LCD 产业的主流技术。
LCD 产业结构主要分为上游材料制造、中游的LCD 面板制造及LCD 模块、下游的各
类型信息及电子等应用产品。
上游的原材料包括背光源模块、偏光板、玻璃基板、ITO(氧化铟锡)导电玻璃、间隔物、彩色滤光片、液晶材料、配向膜、相位差膜、封胶材料、驱动IC、及设备制造等。
中游的LCD 面板及LCD 模块制造,或两者兼营。
下游依据Standford Resource Inc.的归纳,应用产品可以分成六大领域,主要仍以计算机、通讯、及消费性电子应用为主。
液晶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密集,高资本密集,以及高劳动密集的三高行业,日本相对美国迅速取得了主导权,液晶也逐渐从字段式,发展到STN, CSTN, TFT-LCD,尤其是TFT 的日益完善和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张,液晶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行业,台湾的双兆计划的一大支柱产业就是液晶行业。
到今天,在显示领域液晶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个行业。
1.1.2 行业目前状况概述
目前液晶显示器产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中国大陆地区,涵盖了整个产业链。
随着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市场的高速发展,日本、韩国政府及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将液晶显示器产业视为下一波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
下面我们按照国家来分别描述该产业的情况和动态。
(一) 产业先行者—日本
提及液晶首先就要提一下这个没落的液晶先行者,日本是全世界首先将液晶显示器商业化的国家,因为是该产业的先行者,日本认为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使产业有良好的发展。
在1995 年,日本己经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厂家都很齐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直到今天,日本还是唯一具备完整LCD 产业链的国家。
同时日本在发展的早期推动了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的发展,而设备目前还是部分垄断在日本人手里。
日本早期在液晶领域投资巨大,参与的厂商众多,早期基本所有的著名的家电厂商都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资,但日本企业最大的失误是各自为政,各自开发,从芯片到多种材料上通用性相当的差,一来增加了大量成本,包括研发的生产的,二来对于下游配套厂商来说也很不方便引用,产品通用性太差,造成液晶产品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前期日本企业在不断亏损中,逐渐退出这个产业,将设备和技术大多贱卖给你韩国和台湾,众多液晶厂商,只有影响力不大的夏普还在坚持外,其他企业全部退出了液晶行业。
直到2006年期,在韩国台湾厂商的不断标准化,原材料本地化的努力下,液晶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市场需求爆发性增长的情况下,日本家电企业纷纷调整策略,短期内通过到处联姻,合建生产线的方式,迅速回到这个市场竞争,同时也开始新的战
略规划。
归纳目前日本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策略:(1)低世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向高世代转化,减少早期低代线淘汰的损失;例如夏普和其他日本日本电器厂商近两年投资8 代线量产,并首先进入十代线的建设中,这一点他们领先于韩国和台湾,竞争中高端市场。
(2)发挥强大产能和优秀的家电品牌优势,努力开拓液晶电视市场,避开和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厂家在信息产品应用方面的竞争;(3)积极联合中国台湾地区厂家抵制韩国厂家。
加强与台湾和大陆的合作,一可以遏制韩国进入垄断,又可以将低世代的技术和设备出售给中国,加快日本的技术升级,取得技术主动。
(二) 产业主导力量—韩国及台湾
TFT LCD 面板的生产重心已经基本由日本转移到韩国和台湾,也使得全球主要的TFTLCD 材料及零组件厂商,开始在韩国和台湾建立生产基地,以应对成本下降要求以及物流合理化的要求。
日本是液晶产业的发源地,所以有全球最完整的液晶产业关键材料及零组件的供应链,从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驱动IC、背光模块等关键零组件非常完备,还有韩国及台湾的液晶供应链所最缺乏的关键零组件的上游材料,但是由于液晶产业板块的移动,也迫使关键零组件的上游材料供应厂商不得不加快海外生产据点的规划。
韩国和台湾的液晶产业先重点引进了一些关键原材料的本地化,例如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驱动IC、背光模块等关键零组件,近两年又逐渐进入了如CCFL 灯管、广视角膜、光阻材料、液晶及各种光学膜等等,这些扮演螺丝钉角色的原材料。
产业链日渐完备,虽然在少量
的原材料的品质上尚与日本的厂商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市场份额逐渐成为主导,品质的差距也逐渐缩小,尤其是韩国在材料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已经可以取代大部分日本的原材料供应,而价格上很有优势。
差距缩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LCD 材料厂商为了确保其未来的竞争力,都纷纷在韩国和台湾设生产工厂或在当地寻求合作的厂商共同设厂,展开全球化的布局。
韩国LCD 产业结构是以集团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在关键材料及零组件产业的供应链建置初期,采取以母集团的力量来扶持,典型就是三星,现在的自主性比台湾还要好,未来TFTLCD 面板将由逐渐由技术的竞争,除了与品牌通路策略联盟之外,势必也要走向成本的竞争,当关键材料及零组件的掌握度越高,竞争力就会越强。
台湾为应对韩国液晶行业快速发展的压力,积极的与日本关键材料及零组件厂商合作,一方面让日本厂商能够持续生存与成长,借日本厂商的
研发实力共同成长,台湾结合日本资源深化LCD 产业结构,让日本在建置完整LCD 产业结构的经验,能够在台湾生根。
此外对于欧美的材料供货商,已经有康宁玻璃在台设厂,默克也在台设生产工厂,集合全球的力量来弥补台湾基础研发实力的不足,并引导GE 等在化学上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商进入光电材料领域,以应对未来的竞争。
(三) 行业的未来—中国大陆
提到大陆的液晶行业,需要分成两部分来说,其一,如前文提到,液晶行业是一个三高行业,高资本,高技术,高劳动密集,其中后端模组组装基本是全手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
人力成本很高,所以日韩台虽然各国政府对液晶的技术外流作出很严格的限定和管制,但也不可能完全阻止企业将后段工厂设在大陆以降低成本,加上中国沿海地区本就是液晶下游客户的加工区,再加上中国大陆市场未来的无限潜力,促使日韩台的液晶面板厂在中国大陆都建有后段工厂。
另外一方面,就是大陆自身行业的发展,现在大陆已经将TFT 之前的液晶产品,如STN ,CSTN 大规模国产化,成本有优势,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日韩企业也已经退出了该领域的竞争,对于最薄弱的TFT 液晶的生产,TFT-LCD 生产企业加快与技术先进国家(地区)企业进行合作、合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加快中国大陆TFT--LCD 企业的建设,促进我国LCD 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具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较为先进的生产企业。
当然对比韩台,我们目前还是非常弱小。
1.2 行业产业链状况以及发展特点
1.2.1 产业链构造
液晶显示器产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上游产业主要为基础材料、零部件行业。
包括有背光摸组(背光摸组零组件、光学膜、导光板、冷阴极荧光灯管)、彩色滤光片、控制IC、偏光板、玻璃基板。
主要以基础材料生产为主,需要极高的化工材料、半导体设备工业作为支撑。
因此,上游基础产业基本上由日本企业和少数的美韩企业所垄断。
中游产业主要是指面板的制造以及模组的组装等。
其中面板生产基本由日、韩、中国台湾地区所瓜分,模组生产由于需要的技术含量低,人工需求量大,生产企业正逐步向大陆转移。
下游产业为终端产品的应用产业,应用产品种类众多。
从各式家电、消费性、信息通讯产品等。
其中主要是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手机、监视器、等生产企业。
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或正在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
但这些产品品牌仍以日
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为主。
产业的核心是面板制造,面板制造需要大规模投资制造设备,投资规模最大,并且对上下游的影响力最大。
LCD 产业结构图示如下:
资料来源:奇美电子招股说明书2002
图1 TFT-LCD 产业链关系图
FIGURE 1 The Relationship Of TFT-LCD Industral Chain
1.2.2 行业基本特点
(一) 投资规模巨大,技术门槛很高。
以国内深天马在建和京东方建的4.5 代线为例,项目投资额都在 5 亿美元以上,京东方的 5 代线投资额为12 亿美元,高世代的生产线投资额更大,需30 亿美元左右。
部分原材料同样投资较大,例如,广电电子和日本富士合资建设的上游原材料——彩色滤光片项目,总投资额为2.67 亿美元。
下图为各代线的大致投资。
投资额
5
10
15
20
25
30
35
40
3代4代5代6代7代7.5代10代
投资额
图2 TFT-LCD 一条生产线所需投资规模(亿美元)
FIGURE 2 The Investment Of TFT-LCD Production Line
(二) 需求增长结构性的,新兴行业成长迅速。
TFT-LCD 面板制造业2003 年到2008 年需求将翻两番,预计到2011 年比2008 年还会再增长40%。
行业能迅速成长的原因是需求不断发生结构性增长:需求增长不仅来自于收入增加带来的对原有产品需求增长,而且来自于对其他显示技术的替代,对新应用领域的开拓。
例如,从最初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到大规模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再到大规模应用于电视机,行业需求阶段性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资料来源Display search
图3 2003-2011 液晶面板三大主要应用产品需求(百万台)
FIGURE 3 The There Major Demand Of TFT-LCD Panel 2003-2011
(三)液晶周期的存在。
在需求、供给、技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行业形成了鲜明而且独特的―液晶周期‖ 。
面板企业利润随―液晶周期‖波动而明显波动。
下图描绘了2002 年以来几大面板厂的季度利润率变化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至少有三个完整的波动周期,每个周期内各大面板厂的利润率波动规律一致,在不景气时全行业亏损,景气时全行业赢利。
这个三个周期的长度在6-8 个季度,周期波动的波峰高度和波谷深度各有不同。
资料来源Display search
图4 2002-2007 几大面板厂商各季度利润率
FIGURE 4 The Quarter Profit of Major Panel Produers
(四)行业部分材料集中度很高,其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参见图5,可看到一些细分行
业的集中度比较高,例如在玻璃基板供应中,Corning(美国康宁)独家垄断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总体上看上游原材料供应日本企业占据一定优势,韩国也同样在上下游都有优势。
由于专利限制和技术门槛,上游玻璃基板、光学膜等多种原材料厂商议价能力非常强,在技术门槛较低的背光源、驱动IC 供应中,集中度相对较低,上游议价能力稍弱。
中游五大面板制造商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台湾和韩国厂商。
国内已经量产的3 条五代线一条4.5 代线是面板厂的最后几位。
下游普遍采用ODM/OEM 模式,终端市场品牌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也较强。
其中全球范围来讲主要用途的显示器和电视,中高端基本都为韩系三星和LG,日系众多厂商所占有,在国内市场,国内主要家电品牌凭借渠道优势,依然可以把持半壁江山。
资料来源witview report 2006
图5 中游面板企业对应上下游的主要企业
FIGURE 5 The Major Companys of TFT-LCD chain
1.2.3 行业领先基本条件
TFT-LCD 产业能维持多久的竞争力,取决于取得大尺寸TFT-LCD 技术后,在制程、产品创新能力上,能以多快的速度拥有独立技术之外。
是否对上述下游产品持续保有在大尺寸TFT-LCD 的全球供应地位,有赖于:
(一)持续―低成本‖的经营策略
由于全球分工的产业态势愈益明显,因此,如何掌握优势进而扩大优势为企业首要营运目标。
过去在TFT-LCD 产业的发展上,凭借制程技术创新能力及高科技人才等因素,使低成本成为其主要的竞争优势,在未来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制程良率的提升与生产流程的缩短、材料成本降低与标准化、厂房设施的自动化,建立健全的库存与原物料管理系统,以达到―低成本‖的经营策略。
这一点我们从液晶产品的降价速度就可以看见这个行业的成本下降竞争情况,例如2 年以前一台19 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价格为3000 元左右,到2008 年十月,平均价格已经不足1000 元。
未来市场竞争同样也会在成本竞争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技术性创新造成成本下降以及劳动力成本下降两方面要并举。
(二)生产弹性上创造竞争力
TFT-LCD 企业必须及早因应未来面对的强烈竞争而准备,由于TFT-LCD 面板与基板尺寸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板大小将决定成本与良率,所以如何使各个尺寸面板都有自己的产品领域可以生存,面板淘汰机会才能减至最低,而有效弹性生产,应针对不同需求切割不同尺寸别的产品,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样的发展要求同样要求上游企业就近,以满足生产的弹性。
(三)专业分工与策略联盟
需要上游原物料、关键零组件厂商,以及下游面板应用厂商相互结盟,有效掌握材料供应来源与降低取得成本,共创双赢之商机。
而目前来看,通过韩国三星的实践,一体化合并,整合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四)长期应重视研发及创新的投资未来TFT-LCD 产品的淘汰关键因素,还将会由技术来主导这个趋势。
纵观TFT-LCD 产业,主要技术来自日本的技术转移,面对未来强大的竞争生存竞赛,业界厂商需要更重视研发的规划与投资,例如如何提升面板的性能,如改善LCD 视角、分辨率、反应时间、亮度等方面技术,除了在面板性能提升外,更应加重关键性零组件、材料来源之掌控,并随时掌握
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寻求制程创新,以期提升现阶段之产能与良率,并对未来的发展尽早作规划。
此外,亦可寻求研发合作的方式与国内外专注于研发之学术单位或财团法人,共同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确保未来的技术来源,亦可增加自我的技术竞争力。
第2 章我国TFT 液晶显示行业概述
2.1 我国TFT 液晶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2.1.1 发展历程
目前中国大陆的信息产业发展很快,这十几年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高增长,从产业来说,信
息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从数据上来看,2008 年1 月~2 月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667 亿元,同比增长17.7%。
其中制造业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6745 亿元,同比增长16.3%;软件产业收入已达到923 亿元,同比增长了28.7%。
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48 亿元,同比增长20.2%;利税达到287 亿元,同比增长35.7%。
对于TFT-LCD 平板显示来讲,是信息产业部比较重视的四大产品(TFT-LCD、PDP、OLED、LCoS)之一。
对于低端的液晶。
例如在TN/STN、彩色TN 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在广东地区珠三角是我们
的产业基地,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统治性的地位。
这方面主要是这些年引进日本等地的技术设备,并进行逐步国产化,我们逐渐建立了相对整齐的上下游,依靠低廉的价格,取得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目前虽然其市场不断遭受TFT 成本下降的挤压,但是在一定时间内它们还是很多低端产品的显示实现的第一选择。
在这方面,发展中将会逐步趋于稳定。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商情2008 第3 期
图6 中国TN/STN/CSTN-LCD 及TFT-LCD 市场规模对比
FIGURE 6 The Comparison Of TN/STN/CSTN-LCD & TFT-LCD Market
TFT –LCD 方面:2003 年后随着韩台的的垂直整合战略的成功,TFT 的成本迅速下降,价格大幅下降,促进市场需求的大幅上升,尤其是应用领域的扩大,国内企业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
早在2000 年,吉林电子集团从日本购进了一条2 手的一代TFT-LCD 生产线,量产最大10.4 寸的液晶屏,虽然这条线最终以
失败告终,但这次失败,也为中国的液晶行业培养出一批日后活跃在全国的液晶方面的人才。
2003 年2 月,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成功收购了濒于破产的韩国现代下属的液晶公司,经过一番波折,最终收购了产业和业务,依托其韩国团队,当年10 月,京东方投资12 亿美金建设第5 代生产线。
与此同时,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 成立合资公司,在上海华宁路投资1146 亿日元建设一条5 代线SV A-NEC 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并与2004 年10 月,15 寸显示器用屏的下线,成为国内第一个量产企业。
之后龙腾光电在昆山,深超在深圳建立2 条5 代线,与此同时,还有多条5 代线以下的小尺寸TFT-LCD 在投资建设和量产中。
国内在应对国际竞争,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投资资金要求不高的低世代的生产线,专注于小尺寸的市场,不断追求成本降低,逐渐占据这个市场。
另外的一种思路就是跟随战略,积极向高世代产线发展,争夺 2 个最大的应用领域,电视和显示器。
下面把 2 种发展方向分别来介绍,小尺寸国内以前对吉林彩晶的投资不太成功。
但现在投资如莱宝2.5 代,这些企业做了很多中小尺寸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作。
现在有这种情况,并且现在有大量的台湾团队可以在小尺寸上提供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加上价格的下降,需求的急剧拉升,莱宝在做完新的2.5 代生产线后,已继续扩大规模生产。
这是是肯定要做的——因为技术掌握以后再买设备、扩大产能的话,成本还可以降下来。
4.5 代线方面,其中有上海天马在做,现在已可以量产。
他们没有用现成的生产线,而是找了一些专家、设备制造商等一起做——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京东方利用其优势,通过资本市场圈资金,在成都着手去做4.5 代线,目前已经开工。
因为4.5 代的产品甚至2.5 代、3代的产品,在中国大陆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
从 5 代线来讲,中国大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有上广电、京东方、龙腾光电、深超光电等 4 条生产线,相对比较集中。
但最近多家公司宣布要投资5 代或6 代,有遍地开花的趋势。
京东方的生产比较成功,且生产规模较大,盈利情况最好——随着去年 5 月份整个市场的好转,包括17 英寸、19 英寸宽屏等,今年以来每个月的利润都比较好,好的情况下一个月大概有 1 亿元,这为下一步再搞新的产品、扩大能力建立了基础。
上广电做得也可以,但受限于NEC 的一些限制和合同条款方面的不利问题——包括销售的提成方法(按销售额)也是不利的。
——如果去年有3 亿美元的销售额,就提成3000 万美元。
企业虽然赚了很多,但提成有2 亿多给人家了,结果企业仍会亏损。
当然这里还有汇兑损失、产品开发费较大等因素。
龙腾光电投入的时间比较晚,但立即开始盈利,开了个好头,扩产速度发展很快。
今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