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物流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物流金融的研究综述
摘要:
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业的一种创新运营方式,通过物流企业和银行的合作,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息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统一。

本文经过对物流金融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 对现有国内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提炼加工, 并从理论研究角度与实践应用研究角度, 系统地反映了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物流金融融通仓物流银行物流保险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中国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服务产品。

物流金融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对物资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为学术界构建出一个崭新的研究平台。

一、物流金融相关概念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何燕(2010)指出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在供应链业务中的活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1]。

参与物流金融的三方主要是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

三方在物流金融的活动中各自获益。

对于厂商而言,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率。

融通仓最早作为物流企业的创新业务,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动产质押融资的发展, 罗齐,朱道立(2010)提出了融通仓这一概念, 将其定义为“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 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文章阐述了融通仓的两种运作模式———金融机构授信额度模式和信用担保体系模式。

在模式一中, 由于得到了银行的授信额度, 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向相关企业提供质押贷款业务, 简化金融机构审批程序, 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2]。

与此同时, 作者认为融通仓的作用不光是成为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的桥梁———提供优质的监管服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应兼具信用整合与再造的功能。

这一功能通过融通仓直接为中小企业申请质押贷款提供担保, 以及组织中小企业联保、互保等方式, 间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 从而构成作者阐述的融通仓的第二种模式。

邹小芃、唐元琦(2011)从物流产业角度, 提出现代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和结算支持三个方面。

其中融资职能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融资、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
方式实现。

同时, 在实际运作中, 物流企业的责任风险一直伴随业务全过程, 因此急需物流保险提供一种或多种涵盖物流链各环节的配套保险解决方案, 从而为物流企业分散风险,
提高运营稳定性。

在这一过程中, 保险公司应根据物流业务的不同整合各种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保险产品组合。

这种从三项基本职能的角度阐述物流金融内容的方法被普遍使用[3]。

考虑到物流金融在中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足够广泛的社会认识,本文将着重对物流金融在中国的引进极其基本模式、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做出引述。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状况
国外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更多是金融机构,而国内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

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

国内学者关于物流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物资银行、融通仓等方面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传统物流金融服务展开的,未能从供应链、物流发展的角度探讨相应的金融服务问题。

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2010)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4]。

任文超(2010)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5]。

石代伦(2010)表示中国的物流环境变化很大,给物流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6]。

于洋,冯耕中(2010)针对我国物流业界兴起的物流银行业务分析了起源及其重要性,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并分析了物流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及其控制办法[7]。

李蓓(2010)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模式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8]。

巫钢,姚伊娜(2011)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

他们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

他们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化的条款,把期权引入到物流金融中,可以降低物流金融的业务风险,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9]。

赵道致,白马鹏(2011)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的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10]。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宰予东(2011)以融资租赁和物资银行的服务和创新为例,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物流企业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
综合化、个性化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11]。

邹小芃,唐元琦(2011)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

同时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12]。

袁红,王伟(2011)认为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13]。

储雪俭(2012)从经济学方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交易费用等经济学问题[14]。

胡愈,柳思维(2011)指出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并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15]。

三、开展物流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应注意的问题有:1.物流金融参与方之间信用的建立和保持。

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是吸引客户的主要资本之一。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之后,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整合和再造会员企业信用的重要功能。

洪水坤(2010)指出,目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一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合同条款,这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16]。

沈伟光,于理(2012)指出物流公司资质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以防止仓储公司与申请贷款的企业合伙对银行进行欺骗[17]。

耿思宇(2011)指出在质押过程中,仓单标准化的建立,运作模式的流程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8]。

2.物流金融服务风险问题。

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内部管理、运营、技术、市场、环境、法律、安全和信用等风险。

储雪俭,梁虹龙(2011)在其文章指出目前我国物流金融信贷风险防范中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基点建议[19]。

耿思宇(2011)指明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可待进一步研究[20]。

3.物流金融服务的效率问题。

质押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无疑降低了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并且增加了仓单质押的风险,如何使仓单质押变成一种简便、可控性好的融资模式,是物流企业今后开展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张树海(2010)指出通常情况下,企业向银行的质押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这无疑降低了企业资金流的周转速度,也会增加仓单质押的风险[21]。

刘普河(2011)指出如何使仓单
质押变成一种简便、可控性好的融资模式,是物流企业今后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重要的发展方向[22]。

秦晓峰(2012)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如何才能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23]。

解决对策:1.物流企业要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

物流企业要获得金融支持和发展壮大,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开展增值服务的条件;另外要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内部培训,促进现代物流观念的形成。

何黎明(2010)指出对于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量化的方法进行收入-成本收益分析[24]。

张露泽,于庆峰(2010)指出物流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VMI系统中上游供应方的资金压力,保证VMI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25]。

王楠(2012)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26]。

刘磊(2013)指出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

他认为随着支付结算工具的进步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减少运营资本,从而获得收益[27]。

2.物流金融参与方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规范运作。

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基础是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邢文航(2010)表示在经济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信用,同样的信用作为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是吸引客户的主要资本之一[28]。

滕顺祥,彭志忠(2012)用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9]。

唐少麟,乔婷婷(2011)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论证了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可行性,他们指出相应的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有效的控制[30]。

刘政(2011)指出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31]。

3.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在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通过对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

于英耀(2010)指出在物流过程中,对企业和市场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商品的市场价值、
企业的运营状况必须作充分的了解和监控,方可防范物流金融的风险[32]。

任文超(2011)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33]。

陈太阳(2011)指出在实际运作中,物流企业的责任风险一直伴随业务全过程,因此急需物流保险提供一种或多种涵盖物流链各环节的配套保险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为物流企业分散风险,提高运营稳定性[34]。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金融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目前,中国物流金融也在处于方兴未艾、快速增长的时期。

国内学术界已经充分论证了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确立了开展物流金融的主体,提出了以不同主体为核心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多种模式,并且也与实践相结合用于指导相关行业的运作。

但是由于中国存在的特殊经济环境和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国内学术界仍需帮助物流融资的参与主体找到一条共赢的道路。

在现有条件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有效地管理物流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金融工程技术在物流金融服务中的运用;信用评估体系和信息网络的建设问题;物流金融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汇率和利率波动情况下,质押物的质押率折算等等的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成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何燕.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分析 [J].物流平台,2010(9):2.
[2]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
经济, 2010, (2):l1—14 .
[3]邹小芃唐元琦. 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11, (5): 20.
[4]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2010(3):2-3.
[5]任文超.物资银行及其实践[J].科学决策,2010(2):2.
[6] 石代伦.物流银行起源及重要性[J].金融理论,2010(3):3.
[7] 于洋,冯耕中.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J].管理评论,2010(9):5.
[8] 李蓓.物流金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J].金融与经济, 2010(10):4-5.
[9]巫刚,姚伊娜.物流金融与期货交割相结合的价值创造 [J].物流科技,2011(10):1.
[10]赵道致,白马鹏.解析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NRF-LC物流金融模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3):1-2.
[11]宰予东.现代金融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3-4.
[12]邹小芃,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11(5): 2.
[13]袁红,王伟.物流服务的新领域[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2):3-4.
[14]储雪俭.对发展物流金融中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2(2):3.
[15]胡愈,柳思维.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形式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 (1):1.
[16]洪水坤.物流金融问题研究与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18):149-150.
[17]沈伟光,于理.Aberdeen公司供应链金融研究及启示[J].西南金融,2012(4):60-61.
[18]耿思宇.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2011(3):2-3.
[19]储雪俭,梁洪龙.物资银行及其实践[J].科学决策,2011(2):2.
[20]耿思宇.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2011(3):2-3.
[21]张树海.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10(2):3-4.
[22] 刘普河.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J].管理评论,2011(9):5.
[23] 秦晓峰.物流金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J].金融与经济, 2012(10):4-5.
[24]何黎明.物流金融期货交割相结合的价值创造 [J].物流科技,2010(10):1.
[25]张露泽,于庆峰.解析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NRF-LC物流金融模式[J].电子科技大学
学报,2010(3):1-2.
[26]王楠.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12(5): 2.
[27]刘磊.物流服务的新领域[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3(2):3-4.
[28]邢文航.现代金融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6):3-4.
[29]滕顺祥,彭志忠.对发展物流金融中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1(2):3.
[30]唐少麟,乔婷婷.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金融价值增值作用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0(11):1.
[31]刘政.物流金融服务创新与VMI系统中的风险防范[J].研究与探讨,2011(11):3.
[32]于英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0(6):4-5.
[33]任文超.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形式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1.
[34]陈太阳.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J].管理评论,201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