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电子教案讲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11.能够测量曲轴飞轮组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维修计划。
1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维修的基本技能。
1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测量、查阅资料、维修、组装等一系列作业的工艺流程。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相关知识
一、气门组检测与维修
1.配气机构的组成及工作
(1)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
(2)配气机构的工作过程
2.气门组
(1)气门
(2)气门座
(3)气门导管
(4)气门弹簧
3.实施与考核
1)拆解气门组
(1)技能学习
(2)任务实施与考核
2)气门组相关零件的检测与维修
(1)技能学习
7.掌握柴油供给系统故障对电控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相关知识
一、空气供给系统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1.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
2.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相关知识
一、机体组的检测与维修
1.曲柄连杆机构
(1)功用及组成
(2)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及受力分析
2.机体组
(1)汽缸体与汽缸套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授课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
二、授课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分类、机体、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转速等参数。
3.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零部件的检查与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现场演示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解决实际故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 教具:发动机模型、零部件样品、维修工具和设备。
3. 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和维修需求。
2. 讲解:详细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 演示: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和维修工具,现场演示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解决实际故障。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授课内容:1. 发动机的性能检测:发动机功率、扭矩、油耗、排放等检测方法。
2. 发动机故障诊断: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诊断方法、故障代码解读等。
3.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发动机故障案例,探讨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性能检测的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发动机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现象的识别和分析故障排除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发动机实物或模型,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2. 准备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3.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材、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发动机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部件的作用。
3. 演示环节: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环节:讲解发动机维修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践,总结发动机维修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构造的理解程度。
2. 演示环节:观察学生对发动机部件和维修操作的认知情况。
3.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和安全性。
4. 作业反馈: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发动机维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维修技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行业经验和技巧。
3. 安排学生参与发动机维修竞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3)熟悉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拆卸和组装发动机主要部件;(2)能够诊断和修复发动机的常见故障;(3)能够制定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计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评价指标。
2. 发动机主要部件:(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曲轴;(3)配气机构;(4)燃油系统;(5)冷却系统;(6)点火系统。
3.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维修操作步骤。
4.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保养与维护的基本要求;(2)保养与维护的操作步骤;(3)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1)发动机拆卸与组装;(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3)发动机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部件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3. 工具和设备;4. 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发动机构造、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介绍发动机概述及主要部件;第9-16课时:讲解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第17-24课时:讲解发动机保养与维护;第25-32课时:实践操作,包括发动机拆卸与组装,故障诊断与维修,保养与维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 汽车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直观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3. 讲解发动机的分类。
4. 讲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5. 讲解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基本结构。
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2. 观察身边的汽车,了解其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发动机机体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熟悉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和作用。
3. 了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 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3. 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发动机机体实物,让学生了解其安装位置。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发动机机体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3.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安装位置与作用。
4. 讲解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5.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1. 复习发动机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汽车发动机,了解其机体的安装位置。
3. 学习发动机机体的维修保养方法。
第三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保养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1.2 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1.3 熟悉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 技能目标2.1 能够熟练操作发动机维修工具。
2.2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与检修。
2.3 能够诊断并解决发动机的一般故障。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2 增强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
3.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 发动机的分类1.2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1 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2 维修操作步骤及技巧3.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1 故障现象的识别3.2 故障原因的分析3.3 故障排除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1.2 发动机维修的操作步骤及技巧。
1.3 发动机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2. 教学难点2.1 发动机内部结构的解析。
2.2 复杂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1.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1.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2. 教学手段2.1 投影仪:展示发动机的结构图和维修操作过程。
2.2 发动机模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工具。
2.3 维修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维修的操作。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介绍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和维修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3. 演示操作:展示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发动机的维护与检修。
5. 故障诊断与排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发动机故障。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2.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3.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4.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2.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3. 介绍发动机的分类4. 展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图5. 小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内部构造2.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 案例分析:常见发动机故障及原因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
2.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外部构造2.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及各个部件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维修实例3. 小组讨论: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4. 实践操作:发动机外部部件的检查与维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冷却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冷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五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教学活动:1. 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2. 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图3. 小组讨论:润滑系统故障及原因4. 实践操作:润滑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六章: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掌握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图片展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1.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重要性。
讲解: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
展示: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分。
1.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图,并简要描述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发动机内部构造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和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工作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工作原理。
图片展示法:展示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零件和示意图。
2.4 教学活动导入:提问学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
讲解:讲解发动机内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介绍其工作原理。
展示:展示发动机内部构造的零件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零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发动机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各个零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发动机内部构造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发动机外部构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和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外部构造的重要零件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工作原理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外部构造的基本组成和重要零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循环2. 发动机的构造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的排列形式和结构特点3. 发动机维修基础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4.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常见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5.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及其维修过程维修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发动机实物和维修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发动机维修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配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2. 实践场地:配备发动机实物和维修工具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
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题,测试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用教材。
2. 课件:制作发动机构造、维修方法等教学课件。
3. 视频资源:收集发动机工作原理、维修操作等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 实践基地:合作汽车维修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机会。
七、教学进程安排1. 发动机概述(2课时)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循环2. 发动机的构造(4课时)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发动机的排列形式和结构特点3. 发动机维修基础(4课时)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4.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6课时)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常见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5. 发动机维修案例分析(2课时)案例分析及其维修过程维修经验和教训的总结6. 实践操作(10课时)发动机的拆装实践发动机维修操作实践7. 期末考试(2课时)理论考试案例分析题八、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分析发动机的构造;(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1)发动机的分类;(2)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
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1)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维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难点:发动机维修操作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发动机模型;2. 维修工具及设备;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了解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结构。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发动机拆解与组装,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2)指导学生使用维修工具及设备,讲解维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学生能熟练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操作步骤。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发动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通过展示发动机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发动机的拆解和组装,提高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发动机维修的技巧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维修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汽车系统的构造与维修,如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会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发动机的构造;(2)通过讲解和示范,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发动机的维修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1)发动机的定义及作用;(2)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2. 发动机的构造(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连杆;(3)曲轴与飞轮;(4)配气机构;(5)燃油供应系统;(6)冷却系统;(7)排气系统。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两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发动机的维修(1)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气缸体与气缸盖的维修;(3)活塞与连杆的维修;(4)曲轴与飞轮的维修;(5)配气机构的维修;(6)燃油供应系统的维修;(7)冷却系统的维修;(8)排气系统的维修。
5.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故障排除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动机的构造;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会发动机的维修技巧;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2. 实物和图片:展示发动机各部件,让学生直观了解;3. 维修工具和设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维修技巧;4. 故障案例: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诊断与排除故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维修技巧的能力;3. 故障诊断与排除:评价学生对故障案例的分析、诊断与排除能力;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1)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2)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2. 发动机的构造(1)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发动机维修基本方法(1)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2)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
4. 发动机常见故障与维修(1)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2)发动机维修注意事项。
5. 发动机保养与维护(1)发动机保养的重要性;(2)发动机维护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2)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发动机实物或模型、图片、视频等;2. 器材: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3. 材料:发动机维修手册、案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装配实践;(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动机的故障现象,并进行排除。
4. 案例分析:(1)分析发动机维修案例,讨论维修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馈:(1)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2)收集学生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自主学习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流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发动机的基本构造;(2)发动机的维修方法。
2. 教学难点:(1)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发动机维修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发动机实物或模型;(2)发动机零部件图片;(3)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维修的意义。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等;(2)展示发动机零部件图片,让学生认识各个部分;(3)演示发动机维修操作,讲解维修方法和技巧;(4)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维修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图;2. 总结发动机维修的注意事项;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发动机维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邀请汽车维修工程师到校授课,分享维修经验和技巧;3. 开展发动机维修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设计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o学生能够识别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如气缸体、曲轴、连杆、活塞等。
o学生能够理解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发动机的基本检查和维护。
o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发动机实际维修中的问题。
o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发动机相关技术文档和维修手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o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o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确保维修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二、教学内容4.重点内容:o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
o发动机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o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5.难点内容:o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工作机制。
o故障诊断中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
6.教学进度和深度:o第一阶段:介绍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1课时)。
o第二阶段:详细讲解发动机主要部件及其功能(2课时)。
o第三阶段:发动机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方法(2课时)。
o第四阶段: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2课时)。
三、教学方法7.讲授法:用于介绍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基本原理。
8.讨论法:针对发动机部件的功能和故障诊断进行小组讨论。
9.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故障诊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部件的拆装和故障诊断实验。
11.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2.教具:发动机模型、拆装工具。
3.实验器材:发动机实验台、故障诊断设备。
4.多媒体资源:、教学视频、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如禁止玩手机、保持安静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策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练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含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功能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车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图片:汽车发动机的图片。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分类和性能指标的了解。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让学生掌握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及其功能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实物: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各个组成部件的理解。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各个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3.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维修知识汽车发动机的保养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知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
实物:汽车发动机。
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知识的掌握。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方法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技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4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2 案例分析法1.3.3 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4.3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4.4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4.5 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5 作业布置1.5.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汽车发动机的特点1.5.2 编写一篇关于汽车发动机发展历程的短文第二章:汽油发动机构造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2.2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3 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2.4 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2.3.2 实物演示法2.3.3 小组讨论法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汽油发动机的应用广泛性2.4.2 讲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4.3 分析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4.4 介绍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4.5 探讨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5 作业布置2.5.1 让学生绘制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2.5.2 编写一篇关于汽油发动机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的短文第三章:柴油发动机构造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构的构造与维修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2)掌握汽车发动机构的工作原理;(3)熟悉汽车发动机构的维修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汽车发动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2)能够操作汽车发动机构进行维修。
三、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构的组成:(1)发动机本体;(2)进排气系统;(3)燃油系统;(4)冷却系统;(5)点火系统。
2. 汽车发动机构的工作原理:(1)吸气过程;(2)压缩过程;(3)做功过程;(4)排气过程。
3. 汽车发动机构的维修方法:(1)发动机本体的维修;(2)进排气系统的维修;(3)燃油系统的维修;(4)冷却系统的维修;(5)点火系统的维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
2. 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进行操作演示。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发动机构的拆装与维修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汽车发动机构维修的熟练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 汽车发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3. 汽车发动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难点:1. 汽车发动机构中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协调。
2. 汽车发动机构复杂部件的维修技巧。
七、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汽车发动机构实验室。
2. 教学设备:汽车发动机构模型、工具、设备。
3. 教学资料:教材、教案、PPT。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汽车发动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名称第1章发动机总论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实践课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知道内燃机的编号规则理解发动机常用术语的基本概念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能力目标掌握发动机的构造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1、明确教学目的:讲述章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播放相关视频,进行总体介绍,引入课堂教学。
3、结合多媒体对个内容进行讲解,并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备注1.1发动机总体构造1.1.1发动机组成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再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及气门传动组组成。
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3、燃料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烧过程不同,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而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混合气的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直喷式两种。
其作用是将一定浓度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出。
4、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有水冷却系统和风冷却系统两种,现代汽车一般都采用水冷却系统。
其作用是将受热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5、润滑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是将润滑油送至各个摩擦表面,以减轻机件的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6、起动系统起动系统的作用是将静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7、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独有的,按控制方式不同又分为传统点火系和电子控制点火系两种。
其作用是按规定时刻向气缸内提供电火花以点燃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
柴油发动机由于其混合气是自行着火燃烧,故没有点火系。
1.1.2发动机分类1.1.3内燃机编号规则1.2发动机工作原理1.2.1发动机基本术语1、上止点TDC上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顶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高位置。
2、下止点BDC下止点是指活塞顶位于其运动的底部时的位置,即活塞的最低位置。
3、活塞行程S活塞行程是指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用S表示,单位:mm(毫米)。
活塞由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一次的过程,称为一个冲程。
4、曲柄半径R曲柄半径是指与连杆大头相连接的曲柄销的中心线到曲轴回转中心线的距离,用R 表示,单位:mm(毫米)。
显然,曲轴每转一周,活塞移动两个冲程,即:5、气缸工作容积Vh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一个止点移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用Vh表示,单位:L(升)。
显然有:式中:Vh——气缸工作容积,L;D——气缸直径,mm;S——活塞行程,mm。
6、燃烧室容积Vc燃烧室容积是指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气缸空间容积,用Vc表示,单位:L(升)。
7、气缸总容积Va气缸总容积是指活塞位于下止点时,活塞顶上方的气缸空间容积,用Va表示,单位:L(升)。
8、发动机排量VL发动机排量是指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用VL表示,单位:L(升)。
对于多缸发动机,显然有:式中:i——发动机气缸数。
发动机排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参数,轿车就是以发动机排量大小来进行分级。
微型:VL≤1.0;普通级:VL>1.0~1.6;中级:VL>1.6~2.5;中高级:VL>2.5~4.0;高级:VL>4.0。
9、压缩比ε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用ε表示。
压缩比用来衡量空气或混合气被压缩的程度,影响发动机的热效率。
一般汽油发动机压缩比为6~10,柴油发动机压缩比较高,为16~22。
10、工作循环发动机完成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1.2.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所组成。
(l)进气行程活塞由曲轴带动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气缸内容积逐渐增大,形成一定真空度,于是空气和燃油的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直至活塞到达下止点时,进气门关闭,停止进气。
由于进气系统存在进气阻力,进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约为0.075MPa~0.09MPa。
由于气缸壁、活塞等高温件及上一循环留下的高温残余废气的加热,气体温度升高到370K~400K。
(2)压缩行程为使可燃混合气迅速燃烧,达到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目的,必须在燃烧前对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以提高可燃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
因此,在进气行程结束时立即进入压缩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由于进、排气门均关闭,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小,可燃混合气压力、温度逐渐升高。
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约为0.6MPa~1.2MPa,温度约为600K~700K。
(3)作功行程在压缩行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并迅速燃烧,使气体的温度、压力迅速升高而膨胀,从而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作功,至活塞到达下止点时作功结束。
在作功行程中,开始阶段气缸内气体压力、温度急剧上升,瞬间压力可达3MPa~5MPa,瞬时温度可达2200K~2800K。
随着活塞下行,气缸容积增大,气缸内压力、温度逐渐下降,作功终了时,压力约为0.3~0.5MPa,温度约为1300K~1600K。
(4)排气行程为使循环能够连续进行,须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在作功行程终了时,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曲轴通过连杆推动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废气在自身剩余压力和活塞推动下,被排出气缸,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门关闭,排气结束。
排气行程终了时,由于燃烧室容积的存在,气缸内还存有少量废气,气体压力也因排气系统存在排气阻力而略高于大气压力。
此时,压力约为0.105MPa~0.115MPa,温度约为900K~1200K。
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组成。
由于所使用燃料的性质不同,在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着火方式上与汽油机有很大区别。
(l)进气行程进气行程不同于汽油机的是进入气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气,而是纯空气。
由于进气阻力比汽油机小,上一行程残留的废气温度也比汽油机低,进气行程终了的压力约为0.075MPa~0.095MPa,温度约为 320K~350K。
(2)压缩行程压缩行程不同于汽油机的是压缩纯空气,由于柴油的压缩比大,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压力可达3MPa~5MPa,温度可达800K~1000K。
(3)作功行程此行程与汽油机有很大差异,压缩行程末,喷油泵将高压柴油经喷油器呈雾状喷入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空气中,被迅速汽化并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由于此时气缸内的温度远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00K左右),柴油混合气便立即自行着火燃烧,且此后一段时间内边喷油边燃烧,气缸内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推动活塞下行作功。
作功行程中,瞬时压力可达5MPa~10MPa,瞬时温度可达 1800K~2200K,作功行程终了时压力约为0.2MPa~0.4MPa,温度约为 1200K~1500K。
(4)排气行程此行程与汽油机基本相同。
排气行程终了时的气缸压力约为0.105MPa~0.125MPa,温度约为800K~1000K。
3、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原理的比较由上述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循环可知,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归纳如下:(1)两种发动机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周(7200),每完成一个行程曲轴转半周(1800),进气行程是进气门开启,排气行程是排气门开启,其余两个行程进、排气门均关闭。
(2)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在四个行程中,只有作功行程产生动力,其余三个行程是为作功行程作准备的辅助行程,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3)两种发动机运转的第一循环,都必须靠外力使曲轴旋转完成进气和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开始后,作功能量储存在飞轮内,以维持循环继续进行。
(4)汽油机的混合气是在气缸外部形成的,进气行程中吸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柴油机的混合气是在气缸内部形成的,进气行程中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
(5)汽油机在压缩终了时,靠火花塞强制点火燃烧,而柴油机则靠混合气自燃着火燃烧。
1.2.3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简介二冲程汽油机在结构上与四冲程汽油机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了进、排气门,取而代之的是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孔。
图1-9为单缸二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1)第一行程活塞由曲轴带动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当活塞上行至关闭换气孔和排气孔时,已进入气缸的新鲜混合气被压缩,直至上止点时,压缩结束;与此同时,随着活塞上行,其下方曲轴箱内形成一定真空度,当活塞上行到进气孔开启时,新鲜混合气被吸入曲轴箱。
(2)第二行程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行作功,当活塞下行到关闭进气孔后,曲轴箱内的混合气被预压缩,活塞继续下行至排气孔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靠自身压力经排气孔排出;紧接着,换气孔开启,曲轴箱内经预压的混合气进入气缸,并排除气缸内残余废气,这一过程称为换气过程,它将一直延续到下一行程活塞再上行关闭换气孔和排气孔时为止。
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第一行程时,活塞上方进行换气、压缩,活塞下方进行进气;第二行程时,活塞上方进行作功、换气,活塞下方预压混合气。
换气过程跨越二个行程。
2、二冲程发动机的特点(l)由于进排气过程几乎是完全重叠进行的,所以在换气过程中有混合气损失和废气难以排净的缺点,经济性较差。
(2)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只转一圈,当与四冲程发动机转速相等时,其作功次数比四冲程多一倍。
因此,运转平稳,与同排量四冲程发动机比较在理论上发出功率应是四冲程发动机的两倍,但由于换气时的混合气损失,实际上只有1.5~1.6倍。
(3)由于没有气门机构,发动机结构较为简单。
作业布置: 1.发动机由那些机构和系统组成?他们各有什么作用?2.叙述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3.说明发动机各常用术语的含义。
4.什么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四冲程汽油机与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有什么不同?教学后记章节名称第2章曲柄连杆机构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6 学时;实践课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知道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主要零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能力目标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主要零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学会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与调整教学方法讲授法、动画直观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主要零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