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理学课件血液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友病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腔出血、肌肉出血等。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恶性增殖,症状包括骨痛、肾功能不全、贫血等。
2024/3/26
25
2024/3/26
06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26
实验诊断方法简介
01
02
03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 数和形态学观察,评估血 液系统基本状况。
2024/3/26
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同 时出现异常白细胞,如原 始细胞、幼稚细胞等,提 示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可伴有出血倾向和紫癜 等症状,提示血小板减少 症。
28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辅助疾病诊断
实验诊断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 、准确的检测结果,帮助医生 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鉴
11
微循环结构与功能
微循环结构
微循环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组成的血液循环 系统。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功能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在微循环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周围组织液进行交换 ,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此外,微循环还参与调节组织的血流量和血 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髓系细胞恶性增殖,表现为贫血、发 热、骨痛等。
2024/3/26
23
淋巴瘤类型及临床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2024/3/26
24
其他常见血液疾病概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症状包 括乏力、舌炎、食欲不振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表现为贫血、出 血和感染等。
22
白血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恶性增殖,症状包括发热、 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粒细胞异常增殖,症状有乏力、盗汗 、肝脾肿大等。
18
Rh血型系统特点及分型依据
2024/3/26
Rh血型系统特点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D抗原 ,将血液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 种。
分型依据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膜上 的D抗原和抗体来确定Rh血型。
19
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原则
坚持同型输血,即ABO血型和Rh血型都要相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遵循O型 输给任何血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原则。
淋巴细胞
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参与特 异性免疫应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6
血小板结构与功能
结构
无细胞核,呈双凸圆盘状,直径约24μm。
02
功能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维护血管壁完 整性。
01
03
粘附
血小板能粘附于受损血管壁,形成止 血栓子。
释放
血小板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血小板因子、5-羟色胺等,可参与炎 症反应和血管修复。
05
04
聚集
激活的血小板可聚集形成血小板团块 ,加强止血效果。
2024/3/26
7
2024/3/26
02
血液循环与调节
8
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
2024/3/26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 心缩期和心舒期,构成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引发的凝血 反应。该途径主要通过激活FⅦ而启动,最终形成FⅢa和 FⅩa复合物,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的调控机制
凝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抗凝物质(如抗凝血 酶、蛋白C系统等)、纤溶系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这 些调控机制可以确保凝血反应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发生, 并防止不必要的血栓形成。
2024/3/26
血压形成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即为血压。血 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血液的重力作用及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有关。
影响血压的因素
包括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液容量、血管弹性等。其中, 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心输出量增加 时,收缩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
此外,纤维蛋白溶解还参与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
16
2024/3/26
04
血型与输血原则
17
ABO血型系统特点及分型依据
ABO血型系统特点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 抗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 和O型四种。
分型依据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膜上的抗 原和抗体来确定血型。
2024/3/26
在血管损伤时,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并相互作用,形成一系 列的酶促反应,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 而形成血栓。
凝血因子的调节
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抗凝物质、纤 溶系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
14
凝血过程及调控机制
2024/3/26
01 02 03
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在血管损伤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组 织因子暴露而引发的凝血反应。该途径主要通过激活FⅫ 而启动,最终形成FⅢa和FⅩa复合物,使纤维蛋白原转化 为纤维蛋白。
别诊断。
2024/3/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6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对血液指标的定期检测, 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 整提供依据。
指导临床治疗
实验诊断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推动医学研究
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为血液学领域的医学研究 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医学
15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意义
2024/3/26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白被降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主要由纤溶酶原激活 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将纤溶酶原激活
为纤溶酶,纤溶酶再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溶解的意义
纤维蛋白溶解对于维持血管通畅和防止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凝血和 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确保血液的流动性和止血功能。当血管损伤时,凝血系 统会被激活以形成血栓止血,而纤溶系统则会在适当的时间降解血栓以恢复血管通畅。
可分为左心循环和右心循环。左心循环包括左心室收缩、左心房舒张、二尖瓣开放、主动 脉瓣关闭等步骤,将氧合血泵入主动脉;右心循环包括右心室收缩、右心房舒张、三尖瓣 开放、肺动脉瓣关闭等步骤,将静脉血泵入肺动脉。
心脏泵血机制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心脏泵血的机制。心肌细胞在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通过横 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从而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心肌细胞的同步收缩使得心脏能够产生足 够的压力将血液泵出。
2024/3/26
12
2024/3/26
0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3
凝血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024/3/26
凝血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凝血因子是一类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包括FⅠ、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 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的激活与相互作用
2024/3/26
血液生化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 分,如血糖、血脂、蛋白 质等,以了解机体的代谢 和内分泌状况。
血液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细 胞和免疫分子,评估机体 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相关疾 病。
27
常见血液疾病实验诊断指标解读
贫血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 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低 于正常范围,提示贫血。
2024/3/26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 持机体氧供和酸碱平衡。
血红蛋白
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 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 蛋白,将氧气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
5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2024/3/26
粒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单核细胞
分化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异物,参 与免疫应答。
注意事项
输血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受血者反应,及时处理输血反应;输血后要进行效果评估,确保输血效果。
2024/3/26
20
2024/3/26
05
常见血液疾病及临床表现
21
贫血类型及临床表现
2024/3/26
缺铁性贫血
因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表现为乏 力、头晕、心悸等。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提供能量和合成代谢所需原 料。
水
占血浆总量的90%以上,是血 浆的主要成分。
2024/3/26
电解质
如钠、钾、钙、镁等,维持细 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和神经肌肉 兴奋性。
激素和酶
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
4
红细胞形态与功能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直径约7.5μm。
生理学课件血液ppt
2024/3/26
1
2024/3/26
CONTENTS
• 血液组成与功能 • 血液循环与调节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型与输血原则 • 常见血液疾病及临床表现 •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2
2024/3/26
01
血液组成与功能
3
血浆成分及作用
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 白原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和酸碱平衡。
科学的进步。
29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3/26
30
9
血管类型及特点
弹性血管
如主动脉和大动脉,富含弹性纤 维,可扩张性大,能缓冲动脉血
压。
2024/3/26
肌性血管
如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 肌,收缩能力强,是调节血压的主 要部位。
容量血管
如静脉系统,容量大,可扩张性强 ,能容纳大量血液。静脉的收缩和 舒张可有效调节回心血量和外周阻 力。
10
血压形成与影响因素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腔出血、肌肉出血等。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恶性增殖,症状包括骨痛、肾功能不全、贫血等。
2024/3/26
25
2024/3/26
06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26
实验诊断方法简介
01
02
03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 数和形态学观察,评估血 液系统基本状况。
2024/3/26
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同 时出现异常白细胞,如原 始细胞、幼稚细胞等,提 示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可伴有出血倾向和紫癜 等症状,提示血小板减少 症。
28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辅助疾病诊断
实验诊断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 、准确的检测结果,帮助医生 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鉴
11
微循环结构与功能
微循环结构
微循环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组成的血液循环 系统。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功能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在微循环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周围组织液进行交换 ,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此外,微循环还参与调节组织的血流量和血 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髓系细胞恶性增殖,表现为贫血、发 热、骨痛等。
2024/3/26
23
淋巴瘤类型及临床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2024/3/26
24
其他常见血液疾病概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症状包 括乏力、舌炎、食欲不振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表现为贫血、出 血和感染等。
22
白血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恶性增殖,症状包括发热、 出血、淋巴结肿大等。
粒细胞异常增殖,症状有乏力、盗汗 、肝脾肿大等。
18
Rh血型系统特点及分型依据
2024/3/26
Rh血型系统特点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D抗原 ,将血液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 种。
分型依据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膜上 的D抗原和抗体来确定Rh血型。
19
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原则
坚持同型输血,即ABO血型和Rh血型都要相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遵循O型 输给任何血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原则。
淋巴细胞
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参与特 异性免疫应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6
血小板结构与功能
结构
无细胞核,呈双凸圆盘状,直径约24μm。
02
功能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维护血管壁完 整性。
01
03
粘附
血小板能粘附于受损血管壁,形成止 血栓子。
释放
血小板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血小板因子、5-羟色胺等,可参与炎 症反应和血管修复。
05
04
聚集
激活的血小板可聚集形成血小板团块 ,加强止血效果。
2024/3/26
7
2024/3/26
02
血液循环与调节
8
心脏泵血过程及机制
2024/3/26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 心缩期和心舒期,构成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引发的凝血 反应。该途径主要通过激活FⅦ而启动,最终形成FⅢa和 FⅩa复合物,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的调控机制
凝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抗凝物质(如抗凝血 酶、蛋白C系统等)、纤溶系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这 些调控机制可以确保凝血反应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发生, 并防止不必要的血栓形成。
2024/3/26
血压形成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即为血压。血 压的形成与心脏射血、外周阻力、血液的重力作用及大动脉 的弹性贮器作用有关。
影响血压的因素
包括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液容量、血管弹性等。其中, 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心输出量增加 时,收缩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时,舒张压升高。
此外,纤维蛋白溶解还参与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
16
2024/3/26
04
血型与输血原则
17
ABO血型系统特点及分型依据
ABO血型系统特点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 抗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 和O型四种。
分型依据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膜上的抗 原和抗体来确定血型。
2024/3/26
在血管损伤时,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并相互作用,形成一系 列的酶促反应,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 而形成血栓。
凝血因子的调节
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抗凝物质、纤 溶系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
14
凝血过程及调控机制
2024/3/26
01 02 03
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在血管损伤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组 织因子暴露而引发的凝血反应。该途径主要通过激活FⅫ 而启动,最终形成FⅢa和FⅩa复合物,使纤维蛋白原转化 为纤维蛋白。
别诊断。
2024/3/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6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对血液指标的定期检测, 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 整提供依据。
指导临床治疗
实验诊断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 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推动医学研究
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 善,为血液学领域的医学研究 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医学
15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意义
2024/3/26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白被降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主要由纤溶酶原激活 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将纤溶酶原激活
为纤溶酶,纤溶酶再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溶解的意义
纤维蛋白溶解对于维持血管通畅和防止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正常情况下,凝血和 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确保血液的流动性和止血功能。当血管损伤时,凝血系 统会被激活以形成血栓止血,而纤溶系统则会在适当的时间降解血栓以恢复血管通畅。
可分为左心循环和右心循环。左心循环包括左心室收缩、左心房舒张、二尖瓣开放、主动 脉瓣关闭等步骤,将氧合血泵入主动脉;右心循环包括右心室收缩、右心房舒张、三尖瓣 开放、肺动脉瓣关闭等步骤,将静脉血泵入肺动脉。
心脏泵血机制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心脏泵血的机制。心肌细胞在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通过横 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从而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心肌细胞的同步收缩使得心脏能够产生足 够的压力将血液泵出。
2024/3/26
12
2024/3/26
03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3
凝血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024/3/26
凝血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凝血因子是一类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包括FⅠ、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 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凝血因子的激活与相互作用
2024/3/26
血液生化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 分,如血糖、血脂、蛋白 质等,以了解机体的代谢 和内分泌状况。
血液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细 胞和免疫分子,评估机体 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相关疾 病。
27
常见血液疾病实验诊断指标解读
贫血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 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低 于正常范围,提示贫血。
2024/3/26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 持机体氧供和酸碱平衡。
血红蛋白
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 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 蛋白,将氧气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
5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2024/3/26
粒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单核细胞
分化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异物,参 与免疫应答。
注意事项
输血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受血者反应,及时处理输血反应;输血后要进行效果评估,确保输血效果。
2024/3/26
20
2024/3/26
05
常见血液疾病及临床表现
21
贫血类型及临床表现
2024/3/26
缺铁性贫血
因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表现为乏 力、头晕、心悸等。
营养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提供能量和合成代谢所需原 料。
水
占血浆总量的90%以上,是血 浆的主要成分。
2024/3/26
电解质
如钠、钾、钙、镁等,维持细 胞内外渗透压平衡和神经肌肉 兴奋性。
激素和酶
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
4
红细胞形态与功能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直径约7.5μm。
生理学课件血液ppt
2024/3/26
1
2024/3/26
CONTENTS
• 血液组成与功能 • 血液循环与调节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型与输血原则 • 常见血液疾病及临床表现 •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2
2024/3/26
01
血液组成与功能
3
血浆成分及作用
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 白原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和酸碱平衡。
科学的进步。
29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3/26
30
9
血管类型及特点
弹性血管
如主动脉和大动脉,富含弹性纤 维,可扩张性大,能缓冲动脉血
压。
2024/3/26
肌性血管
如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 肌,收缩能力强,是调节血压的主 要部位。
容量血管
如静脉系统,容量大,可扩张性强 ,能容纳大量血液。静脉的收缩和 舒张可有效调节回心血量和外周阻 力。
10
血压形成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