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小组
执笔:朱美仙
一、课题名称
(一)课题名称: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08JT059)(二)课题界定: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活作文”的
教学。
关于“生活作文”的概念,嘉兴市教科所朱建人先生曾作如下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
”(周一贯、叶松伟《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9第1版)该定义比较全面准确地说明了“生活作文”的对象、手段、目的和实质。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
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习如何写作文,如何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
他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
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2、叶圣陶的生活作文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3、《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作文教学目标及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二、问题的提出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学生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作文训练是纯粹的学业要求,而不是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缺乏必需的生活积累,“为作文而作文”,只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第二,评价方式的异化。
初中作文评价以考试为主流,以高分为追求,过分追求选材典型、立意深刻等,这些高标准、严要求明显违背了作文求真求实的原则,使学生写作时不得不挖尽心思,提炼素材,拔高主题,写一些迎合考试标准的套作,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空话、套话。
同时,这些标准又使教师评
改钻进“选材、立意”的死胡同,以至对学生反映生活、书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视而不见,或给予极低的评价。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明显缺少对学生个体及其真实生活的关注,缺少对学生抒写、反映真实生活的鼓励、引导,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通过写作书写真实的生活,从而根本改变作文的假大空,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这就是“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这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其意义主要有:
1、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改变目前作文现状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传统的作文教学,其模式基本为“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
这种模式以命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以致学生写作时只能冥思苦想,勉强成篇,或者胡编乱造,或者抄袭现成的文章,这样的作文根本无法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反映身边的现实生活。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试图通过研究获得一些可行性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达成生活与作文同步前进、协调发展。
2、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老一辈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生活作文”的思想早已提出,陶行知先
生、叶圣陶先生等教育前辈力倡“生活作文”,但语文教育在相当长时间里并没有认真开展“生活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人大张旗鼓地提出“要写生活作文”的主张。
开展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正是对老一辈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与研究。
3、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开展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正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与探索。
三、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国外,日本“生活作文”思想产生于明治时期,复兴于二战后,其代表人物是卢田惠之助、小沙丘忠义等。
他们依据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多写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事,让作文反映孩子最熟悉的自己的生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就大力推进口语化的写真情实感的的作文运动,称之为“日常生活作文”运动。
它主张由儿童及青年将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受、所作所为,以当地的语言写成作文,由作者本人朗诵,由听众讨论评议。
他们强调的是,要将作文从形式主义训练中解放出来,作文的过程是塑造自我的过程,要把“人”放在作文的核心地位等。
这个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其影响所及,形成了日本生活作文的传统教学特色。
在国内,生活作文的思想早已提出,但语文教育届在相当长时间内并没有认真开展“生活作文”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人大张旗鼓的提出“要写生活作文”的主张。
20世纪80至90年代,北京景山学校的作文教学改革,就是针对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知识领域不够广阔,便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观察和体验生活,注意各种人物和事物的特点,积累写作素材,致力于疏通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四、研究内容
1、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
以语文版教材为依据,开发、建设一批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资源,包括六册教材全部作文教学单元的研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案例)、单元总结、学习记录、学生作文以及相关材料的收集、编辑。
2、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科学地指导学生观察、感知生活,抒写生活、反映生活。
3、初中生活化作文评价的研究。
即摸索一套与生活化作文相适应的作文评价标准(有别于考试作文的标准),科学地评价学生反映生活的作文。
五、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达成生活与作文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育人的目标服务;
2、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认真观察生活,细致感知生活,深入思考生活,“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及时地记录生活,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与思考;
3、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包括:生活作文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生活作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包括作文指导、作文讲评的基本方法、方式)、生活作文的评价方式。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实验班实验前期、后期作文兴趣、作文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
2、测试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各阶段的作文成绩,检验各阶段成果。
3、个案法;通过学生的个案分析,了解学生提高生活写作能力、形成良好写作习惯的成长轨迹,总结学生的成长经验。
4、行动研究法:定期组织专题研讨、阶段总结以及现场上课、听课、评课、讨论等。
七、研究步骤
(一)研究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9月)(1)3月-4月,选题并形成研究框架;(2)5月-6月,初步落实实验学校;(3)7月-9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课题论证设计,提交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09年2月——2009年7月)(1)实验学校确立子课题研究名称,完成子课题设计论证;(2)县总课题组制订实施方案,组织总课题开题报告会,明确实验学校的分工;(3)子课题组开题。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分工,组织问卷调查、作文测试,有序组织理论学习、研读教材(作文教学),完成七年级下册下半学期3-4个单元作文的设计;(4)组织县课题组第1次交流会,研讨内容为:生活化作文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含教与学两个方面)。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1年7月)继续研究生活化作文的资源开发、建设与利用,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
这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以生活化作文资源开发、生活化作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主。
(1)完成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及下册上半学期单元作文生活化教学(3-4个单元)的研究、设计,整理、加工七年级两册生活作文教学的设计、课例、总结、学生作文等。
(2)分别于2009年10、12月、2010年4月组织课题第2、第3次交流。
(3)2010年6月底召开课题第一步骤工作总结会。
第二步骤(2010年9月至2011月7月),继续以生活化作文资源开发、生活化作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主,以生活化作文的评价方式研究为辅。
(1)完成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及下册单元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设计,整理、加工八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设计、课例、总结、学生作文等。
(2)分别于2010年11月、2011年4月组织课题第4、第5次交流。
(3)2011年6月底召开课题第二步骤工作总结会。
第三步骤(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继续以生活化作文资源开发、生活化作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主,以生活化作文的评价方式研究为辅。
(1)完成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及下册单元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设计,整理、加工九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设计、课例、总结、学生作文等。
(2)分别于2011年12月、2011年5月组织课题第6、第7次交流。
(3)2012年6月底召开课题第三步骤工作总结暨课题结题工作布置会。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7月至12月),做好课题结题有关工作,申请结题。
并将语文版教材初中三年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课例等资源文本资料编辑成册,将电子文稿、课件等课题研究成果在当地教研网公布。
八、研究措施及具体运作方式
(一)研究措施:
1、规范管理。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实验学校备课组,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县教育局教育教学行事历,定期接受县教育局教研中心检查;课题经费于每学年初上报县教育局财务结算中心,保障课题经费按时足量拨付。
2、定期组织理论学习。
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专题报告与推荐阅读等方式。
每学期总课题组、学校备课组集中组织理论学习不少于4次,推荐阅读书目2-3本。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与专题研讨活动。
实验学校每学期组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不少于4次。
总课题组、备课组每学期分别开展课题交流1-2次。
4、开展读书活动。
组织师生读书活动,结合生活化作文研究推荐阅读相关书目,并组织师生读书征文等活动。
5、组织专项评选。
包括学生习作评选和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课例(案例)评选等。
计划每学年组织一次。
(二)运作方式
1、研读作文教材,制定生活化作文教学计划。
研究组成员通读全册作文教材,分析其在全套教材中的位置,各备课组形成本册教材的详细教学计划。
计划应全面周详,要明确本学期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及教学安排(含课时安排)。
不仅要让教师对一学期的作文教学有全局的把握,更要让学生对全学期的作文学习心中有数。
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期作文教学计划交流会,各备课组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基本共识。
2、精心设计作文单元教学,实施生活化作文理念。
(1)认真收集作文教学资料。
围绕作文单元教学,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
内容应包括:单元主题相关资料以及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学生作文等,为作文教学服务。
精选收集到的资料,在东源县教育信息网上公布,方便全县各校共享资源。
(2)精心设计作文教学。
各实验学校明确分工,进行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
设计应详细,不仅要有教学流程的具体设想,更要反映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理解。
设计应实用,能适应
我县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有效地实施。
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要拿出一个较成熟的教学设计。
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设计交流会,互相借鉴,互相指正。
3、组织作文课例研讨,探讨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方法。
各位成员在一定范围内执教各种课型的公开课,并进行各种方式的研讨。
可先在校内上,接着到外校借班上,然后在总课组的研讨会上。
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尽可能录像或录音,以供研究和反思用。
每次课例研讨应有集中的主题,有一定的针对性,最好能解决实施生活化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每个学期,总课题组举行一次课例研讨会或专题研讨会。
4、撰写总结反思,及时总结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要求各位成员养成写课后反思的习惯,尤其是重点负责的单元教学必须有比较详细的教学反思。
每一位成员每学期要围绕生活化作文的实践研究写出一篇以上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
各实验学校备课组要举行一次深入的交流讨论,作阶段性总结。
总课题组在每学期结束时举行一次总结会。
5、做好学生的学习记录,整理学生的生活作文。
重点跟踪记录学生学习、写作生活化作文的体会,批改、整理学生的生活化作文(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应整理优、良、中各个层次的学生作文3-5份)。
并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九、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作文能力,培养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
2、形成有效的符合我县教学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3.为我县培养一支初中语文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对我县的初中语文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些教师,在参与一轮课题实验之后,应该能够独立把握作文教学、上示范课,能够指导学校备课组工作,参与当地的教师培训)。
4.积累比较丰富的初中作文课程资源,建立与现行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配套的作文资源库,为一线语文教师服务。
5.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并大面积辐射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高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十、组织管理
1.由县教育局初中语文教研员朱美仙老师牵头,根据我县使用教材的实际情况,组织实验中学、高级中学、仙塘中学、康禾中学、民族中学、三河中学、上莞中学、县城一小初中部等八所学校的语文科组,组成东源县“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研究组,下设8个备课小组和一个专家指导小组。
2、课题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主管教学副局长、教研中心主任、实验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或教导处主任组成。
组长:张曼(县教育局主管教学、教研副局长),负责课题的宏观管理;
副组长:梁伟文(县教研中心副主任),负责课题的定期指导、督查;
负责人(主持人):朱美仙(初中语文教研员),负责课题的设计、实施,具体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
成员:各实验学校校长或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各实验学校备课组研究工作的指导、督查,(具体名单略)。
3、专家指导小组由省、市、县中学语文教研员和八所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
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冯善亮(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何功兴(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朱美仙(县教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
实验学校负责人:李宏胜、刘志华、吴爱勤、曾苑强、欧伟娜、张丹丹、李冬兰、徐敏。
4、各实验学校负责人、子课题名称、及研究内容分工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