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境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沉極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和谐静说,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开阔苍凉,如“千峰里,长烟落日狐城闭”; •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深远绵逃,如“孤饥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习题
•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
快意。 • B.贺诗“倚楼”黄诗‘倚晴”,黄诗用“倚”字虚实相兼地展现了快阁之上的“晚晴”美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 ③作者的思想感情。 •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诗歌意境用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阖、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 苍茫、辽阁、高远、深远
• C.下阕开头“吞”突出岳阳楼视野开阔,“隘”点明岳阳楼位居险要。"人间好处”两句,意为人世间的一切 好处,都比不上此处的景色。词人直抒胸臆,疑问中不掩赞誉之情。
• D.下阕后部抒发吊古伤今之怀,联想屈原的政治遭遇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同样不被重用的幽愤 之情。"杜若满芳洲"美景写乐情,衬托出词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感谢您的观看
失意之恨;黄诗颔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营造出高远壮阔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投身自然 的喜悦之情。 •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 D."借负菊花之约表达归隐之志"错。贺诗尾联"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即景抒情,写作者自己辜 负了故乡亲友赏菊之约,令人伤怀,秋风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思乡惆怅。据此看出未表达 归隐之情。 • 故选D。
习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 张孝祥 •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
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 樵 子 , 哀 此 写 离 忧 。 回 首 叫 虞 舜 , 杜 若 满 芳 洲 。 【 注 】 ① 11 6 9 年 , 张 孝 祥 在 荆 州 安 抚 使 任 上 辞 官 , 本 诗 作 于 其归隐途中。②沉累:指屈原投江。
习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竹 • 【唐】郑谷 •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1】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2】
微夏荫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 注:【1】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2】莎:莎草,根茎细长,匍匐生长。
习题
• 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未见一个“竹”字,但每联都在写竹,仿佛描绘一幅幅清新典雅的竹画。 • B.诗人生动描写了竹子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凸显竹子守节自持的品格。 • C.以“萧骚”借代竹子,既含有清风吹拂竹叶的声音,又带有疏朗清幽的意趣。 • D.“洗来”暗写竹子青翠之色,“疏净见前峰”则写出竹枝竹叶掩映远山之美。 • 2.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说明诗人是怎样以不同景物为衬托,描绘不同意境特点的“竹画”的。
习题
• 【答案】【小题1】B • 【小题2】①颈联以"侵阶"的苔藓被顶开,衬托破土而出的春笋,画面充满生机活力。以纤细的莎草和蜿蜒的
小径衬托茂密的竹林,描绘了一幅盛夏竹阴浓郁的画面,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 • ②尾联以“数枝”横斜的杏花,衬托春竹的青翠挺拔,画面清新活泼(刚柔相济)。三幅“竹画”都洋溢着诗
三、诗歌意境用语
• 供两两组合的词 • 宏阔 •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 •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整丽、热
烈、高亢、繁华、喧闹 • 清冷 • —晓港、边茫、塞蕊、莲冬、荒凉、途家、荒芜、密朴、清丽(清新明丽)、
恬溢、\遗洁、曲健
三、诗歌意境用语
习题
•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意思是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鸦投 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结合注 释“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的写作背景理解,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斜阳、荒草中融入 萧瑟、凄迷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迟暮之感与怀乡思乡的情绪和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
新高考专题
备战新高考
专题:诗歌鉴赏专题--意境
一、常见题型
• 提问方式 •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
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提问变体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 不可。 •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习题
• 营造的意境不同。本词写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缺 月如钩,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 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 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 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月光澄澈,营造了一 种旷达清朗的意境。
• 2.幽清明净、和谱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 静优美、主谧、膜胧、空寂、寂静、
•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 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 远含蓝
•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习题
•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 A.“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错误,这两句运用的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 B“日落和缺月相映成题,表现了词人对眼前晚景的购醉错误,这里日营
到缺月”是通过时空转换,表现词人凭栏久立的工工计百心月的悲凉。 • 故选C。
习题
景。 • C.贺诗与黄诗都以对美酒的贪恋和青睐来消解愁情,黄诗以典故表达了知音难寻的落寞
无奈。 • D.黄诗尾联以与鸥鸟相伴来表达归隐之志,贺诗的尾联亦如此,借负菊花之约表达归隐
之志。 • 2.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
习题
• 【答案】【小题1】D • 【小题2】贺诗颈联以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透露出诗人的悲凉
• "落木干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意思是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 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描绘的是一幅清朗辽阔、高远壮阔的秋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 喜悦。结合全诗可知,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 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办完公事后的喜悦之情,侧面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 承载的情感不同。本词中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下阕中"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 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过洞庭》里“月”是词人澄澈心灵的代指,“表里俱澄澈” 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 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 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
习题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开头以“倦游客”自称,饱含仕宦不顺而退归的疲倦之情。“西风千里”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 法,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经过漫长旅途,终于到达岳阳楼的感慨之情。
• B.上阕后部描绘词人登楼所见: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湘两岸的草木郁郁葱葱,一弯残月如帘钩般高挂 于天。"日落"和“缺月”相映成趣,表现了词人对眼前晚景的陶醉。
习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 病后登快哉亭① • 贺铸 •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 登快阁 • 黄庭坚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 运用的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缺月挂帘钩”运用比喻手法,如帘钩高挂。《过洞庭》中"素月分辉”, 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运用了拟人手法。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 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 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 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 儿污浊。“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
二、答题步骤及思路切入点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应在描草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 2.作者在《念奴娇 ·过洞庭》中也描写了“月”这一意象。关于“月”两首词在运用的手法、营造的意境、承 载的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习题
• 【答案】【小题1】C • 【小题2】①运用的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运用比喻手法。《过洞庭》中“素月分辉”,
讲明月把自己的光分给洞庭,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 洁。 • ②营造的意境不同。本词中缺月如钩,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过洞庭》中月光澄澈,营造了一种旷达清 朗的意境。 • ③承载的情感不同。本词中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过洞庭》里“月”是词人澄澈心灵的代指, 表现词人的磊落胸 • 怀。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习题
•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
快意。 • B.贺诗“倚楼”黄诗‘倚晴”,黄诗用“倚”字虚实相兼地展现了快阁之上的“晚晴”美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 ③作者的思想感情。 •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诗歌意境用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阖、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 苍茫、辽阁、高远、深远
• C.下阕开头“吞”突出岳阳楼视野开阔,“隘”点明岳阳楼位居险要。"人间好处”两句,意为人世间的一切 好处,都比不上此处的景色。词人直抒胸臆,疑问中不掩赞誉之情。
• D.下阕后部抒发吊古伤今之怀,联想屈原的政治遭遇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同样不被重用的幽愤 之情。"杜若满芳洲"美景写乐情,衬托出词人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感谢您的观看
失意之恨;黄诗颔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营造出高远壮阔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投身自然 的喜悦之情。 •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 D."借负菊花之约表达归隐之志"错。贺诗尾联"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即景抒情,写作者自己辜 负了故乡亲友赏菊之约,令人伤怀,秋风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思乡惆怅。据此看出未表达 归隐之情。 • 故选D。
习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 张孝祥 •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
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 樵 子 , 哀 此 写 离 忧 。 回 首 叫 虞 舜 , 杜 若 满 芳 洲 。 【 注 】 ① 11 6 9 年 , 张 孝 祥 在 荆 州 安 抚 使 任 上 辞 官 , 本 诗 作 于 其归隐途中。②沉累:指屈原投江。
习题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竹 • 【唐】郑谷 •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1】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2】
微夏荫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 注:【1】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2】莎:莎草,根茎细长,匍匐生长。
习题
• 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未见一个“竹”字,但每联都在写竹,仿佛描绘一幅幅清新典雅的竹画。 • B.诗人生动描写了竹子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凸显竹子守节自持的品格。 • C.以“萧骚”借代竹子,既含有清风吹拂竹叶的声音,又带有疏朗清幽的意趣。 • D.“洗来”暗写竹子青翠之色,“疏净见前峰”则写出竹枝竹叶掩映远山之美。 • 2.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说明诗人是怎样以不同景物为衬托,描绘不同意境特点的“竹画”的。
习题
• 【答案】【小题1】B • 【小题2】①颈联以"侵阶"的苔藓被顶开,衬托破土而出的春笋,画面充满生机活力。以纤细的莎草和蜿蜒的
小径衬托茂密的竹林,描绘了一幅盛夏竹阴浓郁的画面,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 • ②尾联以“数枝”横斜的杏花,衬托春竹的青翠挺拔,画面清新活泼(刚柔相济)。三幅“竹画”都洋溢着诗
三、诗歌意境用语
• 供两两组合的词 • 宏阔 •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 •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整丽、热
烈、高亢、繁华、喧闹 • 清冷 • —晓港、边茫、塞蕊、莲冬、荒凉、途家、荒芜、密朴、清丽(清新明丽)、
恬溢、\遗洁、曲健
三、诗歌意境用语
习题
•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意思是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鸦投 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结合注 释“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的写作背景理解,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斜阳、荒草中融入 萧瑟、凄迷的意境,寄托了诗人的迟暮之感与怀乡思乡的情绪和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
新高考专题
备战新高考
专题:诗歌鉴赏专题--意境
一、常见题型
• 提问方式 •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
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提问变体 •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 不可。 •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习题
• 营造的意境不同。本词写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缺 月如钩,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 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 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 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月光澄澈,营造了一 种旷达清朗的意境。
• 2.幽清明净、和谱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 静优美、主谧、膜胧、空寂、寂静、
•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 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 远含蓝
•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习题
•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 A.“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错误,这两句运用的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 B“日落和缺月相映成题,表现了词人对眼前晚景的购醉错误,这里日营
到缺月”是通过时空转换,表现词人凭栏久立的工工计百心月的悲凉。 • 故选C。
习题
景。 • C.贺诗与黄诗都以对美酒的贪恋和青睐来消解愁情,黄诗以典故表达了知音难寻的落寞
无奈。 • D.黄诗尾联以与鸥鸟相伴来表达归隐之志,贺诗的尾联亦如此,借负菊花之约表达归隐
之志。 • 2.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
习题
• 【答案】【小题1】D • 【小题2】贺诗颈联以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透露出诗人的悲凉
• "落木干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意思是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 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描绘的是一幅清朗辽阔、高远壮阔的秋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 喜悦。结合全诗可知,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 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办完公事后的喜悦之情,侧面反映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 承载的情感不同。本词中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下阕中"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 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过洞庭》里“月”是词人澄澈心灵的代指,“表里俱澄澈” 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 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 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
习题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开头以“倦游客”自称,饱含仕宦不顺而退归的疲倦之情。“西风千里”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 法,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经过漫长旅途,终于到达岳阳楼的感慨之情。
• B.上阕后部描绘词人登楼所见: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湘两岸的草木郁郁葱葱,一弯残月如帘钩般高挂 于天。"日落"和“缺月”相映成趣,表现了词人对眼前晚景的陶醉。
习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 病后登快哉亭① • 贺铸 •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 登快阁 • 黄庭坚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 运用的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缺月挂帘钩”运用比喻手法,如帘钩高挂。《过洞庭》中"素月分辉”, 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运用了拟人手法。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 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 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 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 儿污浊。“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洁。
二、答题步骤及思路切入点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应在描草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 2.作者在《念奴娇 ·过洞庭》中也描写了“月”这一意象。关于“月”两首词在运用的手法、营造的意境、承 载的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习题
• 【答案】【小题1】C • 【小题2】①运用的手法不同。本词写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运用比喻手法。《过洞庭》中“素月分辉”,
讲明月把自己的光分给洞庭,运用了拟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运用江水之澄澈映衬月光的皎 洁。 • ②营造的意境不同。本词中缺月如钩,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过洞庭》中月光澄澈,营造了一种旷达清 朗的意境。 • ③承载的情感不同。本词中的“月”为抒发作者的离忧做铺垫。《过洞庭》里“月”是词人澄澈心灵的代指, 表现词人的磊落胸 •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