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最新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主体”教学模式探讨
传统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普遍采用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受制于教师,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一致认为,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成为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教育必须以人自身为出发点,认识主体、尊重主体、热爱主体,把人的本质还给人,以人的方式教育人,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动物式的训练。

所以,必须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课堂,努力构建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式的民主型课堂,大力倡导主体性教育。

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人把学生主体极端化,宣扬“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放到从属的地位,美其名曰“服务”;或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说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结果,让学生放了“野马”,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实,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双方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主体性教育。

一、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
1、教学系统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课程等形成了“人、人与物”之间的特殊结构,既不同于自然界和机器的“物、物”结构,也不同于政治等社会活动中“人、
人”结构,更不同于生产等社会活动中“人、物”结构。

在万事万物之中,人是最具有变化性的。

作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均是最具有变化性的。

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教学系统中的“双主体”,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应当是教授(教师的活动)最优化与学习(学生的活动)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2、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主体关系。

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觉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

3、从文化生态的观点来看,教育过程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在教育、在学校、在教室这个“文化生态”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立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不师生关系的品质。

而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双向的,并非有任何倾斜的。

4、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从多方面整体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强调师生互动、民主和谐,充分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

5、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
的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实现教师的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双主体”教学模式以为,在教学活动中有三个自变量: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之间互相存在着主客体关系。

教师是主体,学生与课程便是他设计教学活动的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与课程便是他学习发展的客体。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课程是他们发生教学关系的公共客体。

从课堂四十五分钟来看,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在频繁地互换,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即“教师(主体)――教授内容(直接客体)――学生(间接客体)”与“学生(主体)――学习内容(直接客体)――教师(间接客体)”的相互统一与有机耦合,从而实现了一种“主体――主体”之间平等的精神交往与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正是通过互为主体的“视界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视野,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

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引导、相互交流,在教学交往中达到“以人为本”的育人目的,教师教有所长,学生学有所获,每个人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都得到发扬,为教学中双向互动扎下了根基。

这样,一是有利于优化课堂情景,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相互讨论、理解、记忆、反馈,容易形成一个整休;三是可以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际的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信息传递的渠道畅通;四是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切磋琢磨,而且能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培养主体意识;五是克服班级教学不重
“区别”的缺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六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索
1、遵循民主性原则,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建立的基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

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一,既要反对教师中心,也要反对学生中心,提倡民主平等,肯定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民主平等的。

第二,学生要对教师尊敬有礼,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坚决反对压抑学生个性,体罚学生。

第三、呼唤教学相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育人情景,使教师和学生心灵深处相互接触,相互交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突出活动性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大胆创新
开展竞赛、讨论、评议、辩论等学生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使活动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遇和条件,鼓励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和质难问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评价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意见。

设法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发学生挖掘各自的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经常获得创造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贯彻公平性原则,注重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达到全面提高
教学活动中,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相同的参与机会和发展机会,对丰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要从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给予充分肯定和引导,学会宽容和等待,鼓励优生提前发展,允许差生推后进步,通过合作学习、个别指导等方法,实行因材施教,最终实现整体提高。

4、实现教学信息化,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师生互动的新的平台
利用网络支持下的多媒体教室,开展广播教学、语音教学、电子论坛、遥控辅导、消息发送等教学活动,丰富信息资源,拓宽教学空间,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交流反馈优势,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益,开辟主体参与的新天地、新途径。

当然,构建并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关键是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较高层次的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恰当其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的主体发挥提供精当的环境,实现课堂的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