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榧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周晓秋1,吴建章2,邵元龙3
(1.茅台学院,贵州遵义 564500;2.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 325000;3.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香榧作为一种价值极高的经济作物,极具开发价值。
但目前除了香榧果作为炒制食品开发较多外,对香榧假种皮及香榧枝叶的开发利用较少。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关于香榧不同部位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全面充分开发利用香榧提供思路及方向。
关键词:香榧果;香榧假种皮;香榧枝叶;生物活性
香榧(Torreya grandis)为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针叶乔木,生于温暖湿润的黄壤、红壤及黄褐土壤,混生于森林中,分布于中国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和浙江省、贵州省等地。
香榧果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润肺顺气的药用功效及化痰止嗽、杀虫杀菌、通便润肠、治痔疮和小儿遗尿等的药用价值[1]。
1 香榧假种皮提取物及活性研究
香榧假种皮俗称“青皮”,资源丰富。
假种皮中有多种芳香成分,可从中提取芳香精油,香榧假种皮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1]。
1.1 抗氧化活性
研究者从香榧假种皮中提取出的黄酮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提取的假种皮精油均显示与合成抗氧化剂相似或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香榧假种皮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是黄酮、多酚类成分。
SAEED等采用乙醇提取香榧的地上部分中的黄酮,采用DPPH方法检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比抗氧化剂α-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强[2]。
1.2 抑制植物病原菌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记载香榧具有抑菌的功效。
刘冰冰等研究了香榧假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玉米小斑病菌、黄瓜霜霉病菌及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对5种植物源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3]。
1.3 其他活性
研究者对假种皮的提取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假种皮提取物活性的多样性。
段芳芳等[4]采用70%乙醇对香榧假种皮进行提取后采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对不同萃取部分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显示正丁醇萃取部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大剂量给药组抑瘤率与环磷酰胺作用接近,对肝脏无明显损伤,研究认为正丁醇萃取部分是通过增强免疫而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
2 香榧子提取物及活性研究
2.1 不同提取方法对活性影响
香榧子中富含油脂、脂肪酸及挥发油类成分,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抗氧化活性表现不同的效果。
余勇等[5]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香榧子油,理化性质检测结果显示该提取物酸值小,过氧化值达到国家标准,皂化值比一般油脂小。
对香榧子油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显示,与常见抗氧化剂比较,需要在较高浓度下才能表现较明显抗氧化性。
2.2 不同品种香榧子油活性研究
不同品种香榧籽提取物成分有一定的差异,而且活性大小也会受到影响。
SHI 等[6]从香榧的两个不同品种提取种子油,对成分分析及抗氧化能力比较显示,两个品种中脂肪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热压油比冷压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2.3 其他研究
研究者对香榧假种皮具体活性成分从基因方面及活性机理方面进行研究,LIU X等[7]采用线虫菌株对目前使用的驱虫药有抗药性的菌株作为活性筛选体系,从香榧籽中分离出醋酸高良姜(IC50:58.5 μm±8.9 μm)和米戈地尔(IC50:25.1 μm±5.4 μm) 两个具有驱虫效果的化合物。
3 香榧枝叶提取物及活性研究
除了果实、假种皮具有广泛的活性以外,研究者对香榧枝叶进行的研究也显示了香榧枝叶提取物具有丰富的活性,具有体外抗癌活性,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抗疲劳活性及降血糖活性。
4 结语
香榧种植地区有限,仅浙江、贵州的一些地区建设了香榧种植基地,但产品基本为炒制香榧果制品及部分含香榧假种皮精油的化妆品。
香榧假种皮及香榧枝叶的利用价值未完全开发,从近年香榧提取物活性研究可见,香榧果假种皮及枝叶提取物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可考虑掺加到食品中,还可研发香榧假种皮天然生物农药,增加食品安全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可研发假种皮及枝叶中的抗氧化剂,解决食品安全性问题。
可着重提取具有抗癌、降血糖活性的活性物质,作为药物或者功能性食品的主要成分。
基金项目: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黔教合KY字[2018]003;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领域项目,黔教合KY 字[2020]055。
作者简介:周晓秋(1974—),女,汉族,河北永清人,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下转第178页)
汁烹入炸熟的制品中。
因此炸制技法是烹的很重要的一环。
根据原料质地(老嫩)和成菜要求的不同,烹制菜肴炸制方法分清炸和干炸两种。
3.1 清炸
清炸是将原料加工处理后,用调味品码味腌渍,不经挂糊上浆,直接用旺火热油加热使之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4]。
原料用精盐、黄酒、姜、葱等调味腌渍,根据原料成型的大小确定油温高低,一般控制在六成油温(180 ℃左右),投入原料加热至成熟后起锅,待油温升到七成以上(220 ℃左右),复入油锅使原料表面骤然受热浸炸很快现金黄色而变脆。
由于肉类传热较慢,外表炸脆后里面正好刚熟即可捞出沥净油分。
为了使制品入味增加酥感,随将锅中油倒出,把原料再倒入锅中,将预先兑好的调味汁烹在炸脆的原料表面,使炸脆的原料吸收一部分清汁而增加制品发酥之感。
采用先清炸再进行烹制的菜肴,原料在调味腌渍时宜选用黄酒、食盐腌渍为主,慎用酱油,主要是防止原料经油炸酱油上色变黑,破坏菜肴的色泽。
味精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菜肴中加入味精可以增加鲜味。
但清炸原料调味腌渍时不加味精,因为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加热超过120 ℃变成焦谷氨酸钠,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清炸的制品一定要具有色泽金黄、外香脆里鲜嫩的特点。
3.2 干炸
干炸是将原料加工处理后,用调味品码味腌渍,再拍粉(或挂糊),投入热油用旺火加热使之成熟的一种加工技法[5]。
原料经调味品腌渍后拍上粉,六成油锅炸至制品结壳后待油温升到七成复入油锅使之香脆。
拍粉后的原料,由于表面增加了一层保护层,在加热过程中阻碍了原料内部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流失,使原料中各种氨基酸损失减少,确保原料的鲜味和制品内部的鲜嫩。
原料拍粉油炸便于保持原有的形状,还能使制品比清炸质感更酥脆,形体更光润饱满。
原料拍粉时,要注意现拍现炸,间隔时间太长会影响制品质量,拍粉时原料需均匀裹上粉,在投入油锅之前抖去原料表面的多余干粉[5]。
烹制品的炸制火候应掌握好,做到适时投料、恰到好处,切不可油温过高,使制品外焦里生;也不可油温太低使品在油锅内长时间煎炸而变老发韧。
干炸油锅要勤过滤,去尽粉渣等物,防止粉渣焦煳,影响菜肴质量。
炸制的原料刚一出锅,利用原料的高温立即烹调味汁,锅中即有原料吸收清汁,炸脆的原料表面由于有水分的渗入,增加了酥的感觉。
炸好的原料放置时长原料内部的热气向外扩散,炸脆的表皮受到内部向外扩散的水气的侵蚀会变得发软发皮,这时烹汁就达不到酥脆的要求,因此,切不可将炸好的原料搁置时间太久才烹汁。
4 结语
中餐传统烹调技法按传热介质和工艺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几十种,烹制技法只是其中之一,只有了解烹制工艺原理和制作规律,掌握烹制菜肴的制作流程及制作关键,才能烹制出外酥脆里鲜嫩、口味鲜醇、形状饱满、符合菜品要求的菜肴。
参考文献
[1]季鸿昆.烹饪学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戴桂宝,金晓阳.烹饪工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周晓燕.烹调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冯玉珠.烹调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薛党辰.烹饪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参考文献
[1]江学平,陈文煊,郜海燕.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的研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3):54-58.
[2]S A E E D M K,K H A N M N,A H M A D I.e t a l. 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majo1r flavonoids from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Torreya grandis[J].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3,25(5):2459-2464.
[3]刘冰冰,李颖,樊佳祺,等.香榧假种皮醇提物抑制植物病原菌活性及乳油制备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49-354.
[4]段芳芳.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5]余勇,郭磊,吴明晖,等.香榧假种皮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12):23-26.
[6]SHI L K, MAO J H, ZHENG L, et al.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of oils obtained from Torreya grandis Fort.ex.Lindl.and Torreya grandis Fort.var. Merrillii: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chemometrics[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8,115:250-260.
[7]LIU M X,CEDRICK V,LU J G,et al.Bioassay- g uided isolation of active substances from Semen Torreyae identifies two new anthelmintic compounds with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8,224:421-428.
(上接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