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省上饶市职业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西省上饶市职业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
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
”此社评
A.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B.站在公正立场报道国共间的冲突
C.强烈反对蒋介石的“剿匪”政策
D.对红军的战略运动方向判断正确
参考答案:
D
【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37年,故排除A项;根据“窜往西北”可知《大公报》对共产党是持贬低态度的,并不是站在公正立场,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社评不能体现对蒋介石的“剿匪”政策的不满,故排除C项;根据“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社评对红军的战略运动方向判断准确,故选D项。
2. 在中国古代,铁农具逐渐代替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是在( )
A.商和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朝时期
参考答案:
B
3.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
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参考答案:
D
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符合题干中“1937年”;B项敌后战场己成为主战场说法不符合史实,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国民党积极抗战,进行了四次大会战;C项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表述不符合史实,蒋介石国民军队虽然组织了四次大会战,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D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因此,“新气象”主要是指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故选D。
4.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
A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大生纱厂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
④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①项不符合题意;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②项符合题意;上海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项符合题意;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朱其昂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④项符合题意,因此②③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
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A.蒸汽机
B.电灯
C.飞机
D.人造卫星
参考答案:
A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蒸汽机是可能参展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电灯、飞机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人造卫星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替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故答案选择C项。
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在1953年,A不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故B、D项不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人把一些殷商移民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区域内,以便监督,便于管理,B符合题意。
9.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
A.古代雅典出现道德危机
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C.罗马教会严重贪婪腐化
D.专制王权的日益强大
参考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即知识。
故A项正确。
BCD分别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故排除。
10. 对十四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行具体化的是( )
A.十四届三中全会 B.十五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参考答案:
A
11.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考点:2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丝绸,瓷器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不同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都是手工业制品,说明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但同时也说明中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行根本性突破.所以①③正确;
丝绸之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所以②说法错误,排除;
④出超要有出口和进口的比较,材料中并为体现,所以④排除;
故选C.
12. 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所述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都带有女字偏旁,说明这些姓氏的确立与母系血缘有关,可以看出血缘关系最初是以母系来确定的,故答案为D。
禹传位于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西周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化·姓氏文化
13.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参考答案:
14.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B.井田制
C.自然经济 D.土地私有
参考答案:
A
15. 《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协定关税
参考答案:
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通过协定关税降低了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从而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故D项正确;割香港岛是为了便于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故A项错误;开放通商口岸是为了加大对华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赔款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属于最佳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准确选项和题干的逻辑关系。
本题考查本质意图,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6. 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这表明他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教会控制C.提倡平等权利 D.倡导君主立宪
参考答案:
17.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B.在俄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参考答案:
B
18.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参考答案:
A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故B不正确。
稷下学宫是国君设立的,不能体现私人讲学出现,故D不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C不正确。
稷下学宫是国家设立的饿机构,一般是在天子的都城。
但到战国时期,却设立在诸侯的国都,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选A。
19.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参考答案:
C
考点:井田制。
根据材料“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并简要翻译其大意说明的是多人集体在田地耕种的情形,ABD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
20. 有一首童谣这样唱道:“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
尚书、中书、门下省,下有六部去分工。
分相权,互牵制,君主专制有保障。
”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C.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牵制
D.隋唐以后历朝都完全沿袭这种制度
参考答案:
D
21. 据此表可以合理推论出
B.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D.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参考答案:
C
【详解】从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和“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反映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排除A项;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贫富差距,排除D项。
22. 商代,上帝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周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
参考答案:
C
封建迷信思想是指盛行于封建社会,人们相信星相、占卜、风水、鬼神等的思想和行为,材料仅提及统治者与神的关系,与封建迷信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人伦是封建社会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商周时期统治者借助神的力量维护自身权威,故C项正确;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是宗法制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神的权威性很高”“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从中可以看出王权神权紧密结合。
23. 辛亥年,革命浪潮激荡全国,蚌埠亦受影响
A.成为全国革命中心地区B.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较快
C.近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D.民族工业仍然举步维艰
参考答案:
B
24.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一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参考答案:
B
25.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参考答案:
C
人民代表是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故A错误。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多党制,故B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民主,故D错误。
根据表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代表性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故C正确。
26. 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参考答案:
C
27. 如果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下列人物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同类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张謇 D.康有为
参考答案:
C
28.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参考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明前中期,朝廷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冲击等级秩序,故排除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A。
朝廷对玉制器皿等规定不是传统伦理,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朝廷饮食器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29. 《汉书·韦贤传》中记述当时社会有“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的谚语。
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应主要归因于(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儒学独尊 D.理学创立
参考答案:
C
30. 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B.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D.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A
【详解】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
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商业发展迅速,推动广告业迅速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
B项,题干反映的是上海商业的发展,未体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排除。
C项,题干反映了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并非迎合消费群体的需要,故排除。
D项,题干中未体现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杜鲁门总统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
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材料三
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
﹣﹣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为“领导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尼克松主义在外交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相比,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美国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考点:U3:美苏冷战;FP:中美关系正常化.
分析:
(1)本题实际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来领导世界”.
(2)本题考查尼克松是外交方针.对材料一中①②③进行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领导世界”、“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解答:
(1)第一小问要结合时间信息“1945年”和所学知识,简单概括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结合美国的“冷战”具体表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冷战”的影响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特点进行分析.
(2)对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建议从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军事和对外关系调整等方面加以概括.示例如下: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3)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关键信息:“领导世界”、“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认真对比三段材料,结合背景知识概括作答;示例如下: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两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第二小问:要综观三则材料的内容和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归纳.结合三则材料可知,美国称霸世界目标始终未变,只是表现方式有所变化.具体分析如下:始终以称霸世界为战略目标;称霸策略随实力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答案:
(1)措施:实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世界长期处于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状态.
(2)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不同: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两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特点:始终以称霸世界为战略目标;称霸策略随实力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32. 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
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
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
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
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
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
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
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
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继承: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议政权。
创新: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形成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三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步伐较快;涉及到根本体制的变革;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向学习西方不断学习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3)因素: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
【详解】(1)继承:根据“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
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得出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议政权。
创新:根据“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得出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形成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根据“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得出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根据“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得出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根据“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得出三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特点:根据“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涉及到根本体制的变革;根据“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得出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根据“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向学习西方不断学习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综合材料信息可知,清末中央机构改革范围广、力度大等。
(3)因素:综合材料,可从本国历史传统、时代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33. 共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
回答:
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材料二:“……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
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
材料三: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
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
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
(1)材料一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的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项。
(3)概括该材料三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