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的有效性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的有效性探索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并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展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既要注意学生以往习得的方法之巩固,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特点,形式多样地进行批注,并且能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评价。
本文通过首先对批注式教学的概念和作用作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介绍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的批注式阅读笔者的初步探索经验,最后以案例说明了批注式教学的方法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批注;阅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加强课外阅读是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其意义不言而喻。
课外阅读为学生展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是学生认识事物、开阔眼界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这一切应该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之上。
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班中约三分之一的同学称只顾着看文章内容,看完后,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另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称在读书时思想会抛锚,读完后文章内容不深刻,甚至讲不清楚;极少数同学能清楚地讲述文章内容,或较准确地说出文章精彩部分,至于为什么觉得这部分精彩就说不清楚了,因为读书时未作思考。
只有2—3名同学对读过的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还能对文中的人物特点、事物特征等进行简单提炼。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令人担忧,这也正是我们整天在强调要让学生大量阅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千方百计寻求阅读指导策略却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
由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书本读懂了多少的担忧,还是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担忧,更是对学生阅读态度、思维习惯的一种担忧。
一、批注及批注式阅读的概念
1、什么是批注。
“批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加批语和注解;(2)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
在本论题中,取其第一种解释。
批注,就是指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及对文章的评语,也就是指用文字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解释和品评。
2、批注式阅读概念。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实践活动。
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
批注式阅读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谓之评点。
“评点最初始于诗文,唐宋以后,出现小说评点,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贽和叶昼,把评点变成了文学批评的独特形式,明末金圣叹进一步发扬光大。
”李卓吾评点的《水浒》、金圣叹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成了经典评注,长盛不衰。
在现当代,不少人也依旧喜欢使用这种阅读方法。
毛泽东就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代表,他特别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批注。
3、批注式阅读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在文本空白处写出阅读心得、评语等,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
批注式阅读,同时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批注式阅读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符合生本教育的儿童观和教学观。
二、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的有效性探索
1、方法是关键。
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从教学的角度讲,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
因此,想要让学生能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自主地进行有效的学习,就必须先交给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1)“画”,边读书便就把优美的语句画上横线;有的边读书边就把文章的中心句画上了波浪线。
这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思考的过程。
(2)“注”,“注”就是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一些作品的出处、作家的背景……就需要在工具书上去查找,去翻阅一些资料来了解,并把这些内容写在相应位置,这就完成了“注”。
这项技能的掌握及习惯的养成,能为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批”,“批”的内容十分广阔,方法也众多,我认为比较常用又实用的主要有:
有感而发式,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完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如:在《景阳冈》一课中,学生看了“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英雄好汉,不能回去。
”之后,写到:“这武松太好面子!”“武松这是一个英雄好汉,虽有些犹豫,但更多的还是勇往直前
的豪气。
”“武松倔强、固执……”这些虽只是只言片语,但却是学生真实的感受,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2、训练不可少。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批注式阅读的学习也应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这一过程的快乐。
(1)示范,刚开始即便交给了学生方法,但有可能还是不着要点,这时就需要示范,特别是“批”这种方法。
比如:《将相和》一课中,我提出思考题: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他是个顾全大局的人。
我便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便把相关的语句读了出来。
于是我便让学生把这语句画上波浪线,并在旁边写上:顾全大局。
类似这样训练一两次,学生就基本能学会“批。
”
(2)引导,初学者一般不知道到底该在这篇文章的哪些地方进行批注才更有价值,所以这时需要引导。
并不是老师的引导,而是每个单元的导读,每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作为批注的方向,进行批注式阅读。
比如:《彩色的非洲》一课,学生就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式阅读。
(3)交流、评价是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