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跌打药酒骨质增生良方痛风杂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跌打药酒骨质增生良方痛风杂疗
风湿跌打药酒骨质增生良方痛风杂疗
风湿跌打药酒
【处方】丁公藤 2500g 桂枝 75g 麻黄 93.8g 羌活 7.5g 当归7.5g 川芎 7.5g 白芷 7.5g 补骨脂 7.5g 乳香 7.5g 猪牙皂 7.5g 陈皮33.1g 苍术 7.5g 厚朴 7.5g 香附 7.5g 木香 7.5g 枳壳 50g
白术 7.5g 山药 7.5g 黄精 20g 菟丝子 7.5g 小茴香 7.5g 苦杏仁7.5g 泽泻 7.5g 五灵脂 7.5g
蚕砂 16.2g 牡丹皮 7.5g 没药 7.5g
【制法】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灵脂、木香、没药、麻黄、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猪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匀,蒸2小时,取出,放冷,与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内,加入白酒10kg,密闭浸泡30~40天,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气香,味微苦、甘。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
外用,擦于患处;若有肿痛黑
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内服,忌擦腹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骨质增生良方
骨痹汤
[组成] 杭白芍30-60克,生甘草1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5克。
[功能] 滋补肝肾、祛邪止痛。
[主治] 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用法] 水煎用,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二次服用。
[方解] 骨痹汤是由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成。
方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缓筋急、药性守而不走;加入木瓜味之酸温,威灵仙药性之辛温,加强了柔筋缓急止痛作用,同时取其温通走窜的攻效以达到祛寒、除湿、通络的目的。
全方敛而不守、行而不燥、阴阳兼顾。
[加减] 本方多年来用在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病,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病证。
若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30克、姜黄10克;气虚者加生黄芪15-30克;疼痛剧烈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
腰椎骨质增生,加川续断30克,桑寄生30克。
足跟骨质增生,加牛膝15克,淫羊藿10克。
因方中白芍用量较大,脾弱者服药后会出现便溏甚至脾泻,此时可加入白术或苍术10-15克以健脾祛湿。
痛风杂疗单方验方
1.山慈菇30g,水煎服。
本品含有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地缓解痛风发作,用于痛风发作期。
2.土茯苓30g,水煎服。
用于痛风发作期和缓解期,能够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
3.萆薢30~60g,水煎服。
用于痛风发作期和缓解期,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
4.金钱草60~120g,水煎服。
用于痛风缓解期,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防止痛风石形成。
5.威灵仙30~60g,水煎服。
用于痛风发作期和缓解期。
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6.四妙散(《医学正转》):威灵仙15g,羚羊角粉10g,苍耳子6g,白芥子6g。
原为细末,每服5g,黄酒调下,每日2次,治疗痛风游走性疼痛。
7.樟木屑洗方(《证治准绳》):樟木屑1.5~2.5kg,至急流水中煮开,乘热浸洗,每次40分钟,每日1次,连洗7~10次,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8.外用药酒方(《中医杂志》1990(11):41):生川乌、生草乌、全当归、白芷、肉桂各15g,红花10g,白酒500ml,浸泡24小时后去渣取酒,再加入10瓶风油精,装瓶中。
用时涂于痛处,每日数次,10日为1疗程。
主治痛风关节疼痛。
二、外敷外洗方
1.芙黄膏: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等分,共研细末,按4︰6加入凡士林,调和成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适用于湿热痹阻型。
2.回阳玉龙膏:草乌、煨姜各90g,赤芍、白芷、天南星各30g,肉桂15g。
共为细末,加4倍量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患处。
适用于瘀血型。
3.侧柏叶30g,大黄30g,黄柏15g,薄荷15g,泽兰15g。
共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再加水调糊外敷。
适用于湿热蕴结型。
4.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30g,加水2500ml,煎成2000ml,浸洗患处。
适用于瘀血阻络型。
5.柳树花30g,银花30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紫花地丁30g,生大黄30g。
加水适量,煮沸后约30分钟,浸洗患处。
适用于湿热痹阻型。
三、药膳食疗方
1.百合汤:百合20~30g,煎汤或蒸熟食,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
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百合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有防治作用。
2.百前蜜:百合20g,车前子30g,煎水约500ml,加蜜一勺,调匀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肺益气,健脾利尿。
车前促进尿酸排出,可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3.赤豆薏仁粥:赤小豆50g,薏苡仁50g,熬粥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脾胃,利尿渗湿。
有促进尿酸排出作用。
4.土苓粳米粥:土茯苓30g,粳米50g,先将土茯苓煎成药液,再入粳米熬成稀饭,每日1剂,可经常服用。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
5.山慈菇蜜:山慈菇5g,煎水,加蜂蜜一勺,调匀服,每日1剂。
功用:解毒化痰,散结消肿。
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适用
于湿热型急性痛风发作期。
6.桃仁粥:桃仁15g,粳米150g。
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每日1剂。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适用于瘀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7.加味萝卜汤:萝卜250g,柏子仁30g。
萝卜洗净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后,加入柏子仁及清水500ml,同煮至熟,酌加食盐即可。
功用:养心安神,利尿渗湿。
常服可预防痛风发作。
8.防风薏米粥:防风10g,薏苡仁30g。
水煮至米熟,每日1剂,连服1周。
功用:清热祛风行痹。
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9.薯蓣薤白粥:怀山药100g,薤白10g,粳米50g,清半夏30g,黄芪30g,白糖适量。
先将米洗净,加入切细怀山药和洗净半夏、薤白,共煮,加入白糖后食用。
功用:益气通阳,化痰除痹。
适用于脾虚不运,痰浊内生而致气虚痰阻之痛风症。
10.白芥莲子山药糕:白芥子粉5g,莲子粉100g,鲜怀山药200g,陈皮丝5g,红枣肉200g。
先将怀山药去皮切片,再将枣肉捣碎,与莲子粉、白芥子粉、陈皮丝共和,加适量水,调和均匀,蒸糕作早餐用,每次50~100g。
功用:益气化痰通痹,脾胃气虚型痛风。
风湿病的冬病夏治风湿病多因风、寒、湿三气阻滞经脉所致,夏天阳热之气对其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在夏季加强治疗,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风湿性关节炎
此病属于中医痹症范围,致病原因多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犯经脉、关节,阻碍气血运行所致。
1、老寒腿药垫方将川乌50g,艾叶、透骨草各9g,研为细末。
把药末用纸包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
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如两条腿患病,可用双料。
2、风湿性关节炎贴敷方肉桂、干姜各100g,白胡椒、细辛各100g,公丁香50g,把上药研成细末,再将200g蜂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到三伏末日时解开。
用药后患处有湿热感和奇痒,属于正常现象,经过此阶段病情将好转。
3、白花祛风散白花蛇、川乌、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分,研为细末,炼蜜调和成膏。
摊在布上,初伏第一天时贴患处,约在20小时内患处可有奇痒,或出现水疱时即去药,待水疱消失后,二伏时再贴之,三伏时再贴一次。
二、肩关节周围炎
常因感受风寒、拉伤、扭伤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
1、热敷药袋取桂枝10g、透骨草20g,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g,羌活12g。
将上药入砂锅内加水煎煮成汁,再用麦麸皮300~400g放锅中炒黄,趁热将煎好的药汁拌入,加陈醋一汤匙,装入纱布袋内,趁热敷肩关节痛处,每可药袋可用一周。
从初伏起,1日1次,一直敷到三伏末。
2、漏肩风药酒取桂枝100g,当归60g,落地风60g,川牛膝60g,将上药研细与白酒混合,放置阴凉处,每天摇动一次,10天后即可服用。
每日25g,分两次服。
三、风湿性筋骨痛
本病以酸痛为主要症状,好发于腰背、膝、肩关节处肌肉群,疼痛部位较固定,与风湿性关节炎有区别。
夏治方法如下:
1、热瓦灸伏天把瓦块放在阳光下晒至发烫。
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将瓦块贴于筋骨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
也可在疼痛部位作艾柱灸。
2、五加皮药酒用五加皮250g,泡于高粱酒1500毫升中,两星期后服用,每次15毫升,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