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成都市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境
周振甫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
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3分)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B.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洛桥》)诗歌抒发了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舞腰”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侧面暗示了当年歌女翩翩起舞的情景。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望主人公时的状态,“蚩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D.“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向子諲《秦楼月》)诗歌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悲凉,“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署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

B.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境”指情意和境界。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主要是说明诗歌要写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B.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都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
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
..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别去。

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

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
..,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

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

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
二万人降赵。

应侯席槀请罪。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
..诛。

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
..告齐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
..诛坐法:犯法判罪。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

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

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

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

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

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36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

②臼:舂米的器具。

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1)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

(2分)
(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相关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呼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相关问题。

鄂州南楼①
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②。

汉树有情横北渚③,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④,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⑤,武昌鱼好便淹留⑥。

【注】①鄂州南楼:鄂州,今武汉市武昌。

南楼,以东晋时镇武昌的征西将军庾亮游此而著名,是当时武昌城的一个谯楼,在湖北鄂城县南。

范成大登临的是黄鹤山上的南楼。

②“黄鹤”句:在南楼附近有黄鹤楼,借用骑鹤仙人的故事。

③“汉树”句:点化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

④三更市:夜市直到深夜。

⑤鲈乡:指作者故乡苏州一带鱼米之乡,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脍之典。

垂钓手:指隐者,用以自喻。

⑥武昌鱼好:化用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1)请翻译本诗。

(4分)
(2)请赏析“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中“横”“抱”的妙处。

(4分)
(3)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了张翰的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范诗的尾联运用了这个典故。

两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4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

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1)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

(4分)
(2)这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表明统治者要推行学校教育和道德教化的两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有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这样两句,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寓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了。

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B.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是这所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关乎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而且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

D.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③⑤①②⑥④
B.③⑤②①④⑥
C.②④⑥③①⑤
D.①④⑥③⑤②
16.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①。

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则叫“镇”。

镇,有重压、安定、抑制、镇服和武力据守等意;所以,险要的地方叫镇。

就两者对政治军事的不同的重
视程度来看,“城”以政治而兼军事,②,故北京市“城”,武汉市“镇”。

“城”讲“文治”,而③,它们都不会把商业和商品生产放在首位。

17.下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并指出其象征意义,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

(5分)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近日媒体报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宏烨,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后却改行做了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

李宏烨在采访中表示,对于相声,自己既有热情,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时脑热之举。

这一“反差萌”,吸引了近9000个网友为其点赞。

有网友评价他是“相声界学历最强,学术界相声最棒”。

也有不少人认为,博士应在所学领域开展学术的研究,进行学术创造;博士转行是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是学术界的损失。

对以上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观点?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文中有“‘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构成意境了”,即诗中的词、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

C项,只描写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2、A(“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指代的内容不明确。

选项中的“没有被学界认可”指代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诗格》署名王昌龄的事,二是《诗格》把诗歌分为三境的事。

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不被认可的是署名问题,不是把诗歌分为三种境界的问题。


3、D(曲解文意。

“首先……然后……”错误。

文中“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的意思是诗人通过观察山水得到美的感受,然后写诗;不是诗人胸中先有这种美,然后观察山水中哪些符合这种美。


4、B(装死。

详,通“佯”,假装)
5、D(应为“纪传体”)
6、D(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


7、(1)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不久),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有倾”,一会儿,不久;“劳”,慰劳,慰问;“得无”,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徒”,只;句意1分。


(2)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把诸侯国所有来使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省略“与”的宾语“之”1分;“坐”,使动1分;“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词“于”1分,“马”,名词作状语,像马一样1分;句意1分)
8、(1)选取“井臼”“荆扉”“隔篱犬吠”“蚕饥待叶”等乡野人家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

(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归耕田园(或归隐)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

颈联中诗人因看透了世态而想归去万里故乡躬耕;尾联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达了英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归耕的无奈与愤懑。

(意思相近即可)
9、(1)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
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2)①“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
远,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②“闲整”“思入”两个动词把词人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

(指出手法1分,分析2分)
10、(1)中秋之夜,是谁吹起悠扬的玉笛?黄鹤山上,触动了思乡的游子。

对岸汉阳的树木,含情历历;脚下的江水环绕流去,悄无声息。

沿江的市面灯火烛天,三更不熄;江上的船只迤逦相连,旌旗摇曳。

可笑啊!我本该是鲈乡垂钓的隐士,如今却逗留武昌,忘记了归期。

(2)“横”是“横卧”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水边树木横卧在江边葱茏、繁茂、含情脉脉的情状;“抱”是“环抱”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江水环绕南楼的依依不舍的情状。

(3)辛诗是说不学为了美味而弃官回乡张翰,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志在国家的情怀;范诗则是说自己本该在家隐居的的人,如今却留恋官场没有弃官回家,确实可笑,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弃官归隐的情怀。

11、(1)触景生情,视听结合。

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

(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2)柳诗写的是贬谪之愁,雍诗写的是羁旅之愁。

柳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诗人被贬边州,听到哀猿啼叫本应泪沾裳肠欲断,可诗人却说泪已尽肠已断,无需猿啼就已愁绝,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更能突显诗人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或答:雍诗所写愁思更浓重。

在霜枫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声猿啼就会惊破游子的旅梦,使人断肠,已无需第三声,从而突出诗人极浓的羁旅愁苦。


12、略
13、A
14、A(B搭配不当,“缓解”与“负担”不可搭配;C语序不当,应将“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效率”互换;D不合逻辑,只有高铁运营里程与前面的内容构成包含关系,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不属于“运营里程”)
15、A(六句话都有“是”字,但可分为两组,③⑤①表达直接目的,并且③⑤的句式相似。

②⑥④语意递进。


16、①这就是“政治”和“军事”。

②“镇”以军事而兼政治。

③“镇”重“武备”
17、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2分)左边的“1”化身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分)“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

(2分)
18、略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

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

须贾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

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

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

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

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

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

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

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

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

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

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

”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

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

”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

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

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

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

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

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山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

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

”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出关外,任命范雎为相国。

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

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

”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

范雎做了秦相国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

”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

范雎又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