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学科综合类试题-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6学科综合类试题
1.(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否反应,测得数据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只能盛放稀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
C.6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D.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反应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后下降,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A、烧杯中放稀氢氧化钠溶液还是稀盐酸,不影响对反应温度的升高,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图2温度升高,能证明反应放热,B错误,不符合题意;
C、60s是反应温度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间,不确定反应是加到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还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
若恰好完全反应就停止滴加,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若是一直滴加注射器中溶液,60s时溶液中除了氯化钠,还有注射器中溶液的溶质;
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实验反应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一定是金刚石
B.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C.D点对应的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D.E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K2CO3
【答案】A
【解析】
A、A点对应的物质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刚石,也可能是石墨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为一氧化碳;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与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C、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是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D、E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碳元素显+4价,对应的物质可以是K2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答案】D
【解析】
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
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
故选D。
4.(2022年安徽省中考)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
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
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时间/h00.56122448
排水法时CO2体积/mL10098.585.5776659
排食盐水法时CO2体积/mL100999390.58988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填“水”或“食盐水”)。
(3)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4)小方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问变化曲线如图2。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活动三】深度探究【活动二】中CO2的溶解情况
(5)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植物油分子用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水
(3)改变海水的pH,危害海洋生物健康
(4)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5)取量筒内的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变为红色,说明
二氧化碳进入水中【解析】
(1)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较慢。
48h 才溶解了41mL ,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度远小于二氧化碳逸出的速度。
②48h 时,水中剩余二氧化碳59mL ,食盐水中剩余二氧化碳88mL ,说明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 2更多的是水。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能带来的危害是改变海水的pH ,危害海洋生物健康。
(4)比较相同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体积,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碳减少的较慢。
结合探究的问题“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 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所以可以得出植物油可以减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5)分子在不断运动,从活动二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会进入水中和油中。
植物油中会有油分子和二氧化碳分
子,水中会有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则图表示为。
②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 2是否会进入水中,则检验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所以可以取量筒内的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如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进入水中。
5.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时,配制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②配制该溶液需要_______g水。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10%。
(填“大于”或“小于”)
(2)向1~5号小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稀盐酸。
①_______中溶液变为红色(填“试管1”或“试管2”)。
②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金属活动性Cu比Zn_______(填“强”或“弱”)。
③试管5中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①甲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判断溶液X是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
②乙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反应过程中_____能量的结论(填“吸收”或“释放”)。
③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其理由是____。
【答案】(1)烧杯搅拌加速溶解
72
大于
(2)试管1弱
223222Cu OH CO +4HCl=2CuCl +3H O+CO
()(3)
稀盐酸
NaCl 、NaOH 释放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解析】【分析】
(1)根据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分析。
(2)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
(1)
①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故填:烧杯。
在配制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②配制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需要NaOH 的质量为:80g×10%=8g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80g-8g=72g ,故填:72。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故填:大于。
(2)
①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试管1中溶液变为红色,故填:试管1。
②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活动性自左向右逐渐减弱,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试管3中产生气泡,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u 的活动性比Zn 弱,故填:弱。
③由质量守恒定律知,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其中的盐是氯化铜,两种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2Cu OH CO +4HCl=2CuCl +3H O+CO ↑(),故填:223222Cu OH CO +4HCl=2CuCl +3H O+CO ↑()。
(3)
①由图像知,开始反应时溶液的pH <7,显酸性,所以三颈烧瓶内溶液X 是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三颈烧瓶内溶液X 是稀盐酸,恒压漏斗内溶液是稀NaOH 溶液,随着NaOH 溶液的滴入,稀盐酸与NaOH 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三颈烧瓶内溶液的pH 逐渐增大,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入NaOH 溶液,则溶液的pH >7,显碱性;实验进行到60s 时,溶液的pH >7,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Cl 和滴加后未反应的NaOH ,故填:NaCl 、NaOH 。
②由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图知,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内温度升高,说明稀盐酸与NaOH 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故填:释放。
③因为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出稀盐酸与NaOH 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故填: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使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
【点睛】
本题考察了溶液的配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及稀NaOH 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6.
(2022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向装有50g 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成下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杂可溶但不参加反应)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为____________℃。
(3)计算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4)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的原因是________;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测定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放热
(2)t3
(3)19.6%
(4)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腐蚀性较强偏小
【解析】
(1)
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
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为t3℃;
(3)
解:设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H SO+2NaOH=Na SO+2H O
24242
9880
x
50g40g20%
9850g =
8040g 20%
x x =19.6%
答: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4)
①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腐蚀性较强,故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7.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用草木灰给农作物施肥。
课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是一种重要的农家肥,碳酸钾含量高。
【提出问题】
如何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查阅资料】1
常见草木灰钾含量(以碳酸钾表示)如下表:
草木灰种类小灌木灰稻草灰小麦杆灰棉壳灰棉秆灰向日葵杆灰K 2CO 3(%)
8.66
2.63
20.26
32.28
16.44
51.97
2
提取碳酸钾主要过程是:秸秆→草木灰→滤液→固体
(1)表格中钾含量最高的草木灰是____________,同学们选用这种秸秆灰提取碳酸钾。
【设计与实验】实验一:提取碳酸钾
第一步:燃烧秸秆,收集草木灰,称取20.00g 。
第二步:用60℃水浸洗草木灰(如图1)并过滤,浸洗滤渣2次,合并滤液。
第三步:蒸发滤液,烘干得到9.90g 固体。
(2)图1实验中,用60℃的温水而不用冷水浸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2,搅拌器转速控制在每分钟____________转,浸取时间为____________分钟,比较适宜。
实验二:测定碳酸钾含量
取实验一中所得固体3.30g进行图3实验。
(4)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与解释】
(6)称量图3中反应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的总质量,增重0.92g。
计算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与表格中数据相比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烧杯中溶液与空气接触
b.固体含有其它钾盐
c.固体含有氯化钠
【反思与评价】
(7)我国秸秆产量巨大,可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还可利用其燃烧发电产生的草木灰提取碳酸钾,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向日葵杆灰相同时间内,水温高碳酸钾溶解得更快更多,提高溶解效率50020有利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43.28bc资源综合利用
【解析】
【详解】
查阅资料
(1)根据表格可知,向日葵杆灰中碳酸钾的含量最高,故表格中钾含量最高的草木灰是向日葵杆灰;设计与实验
(2)碳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相同时间内,水温高碳酸钾溶解得更快更多,可提高溶解效率;
(3)根据图2,比较四条钾浸取率曲线,可知同一时间下,搅拌器转速在500r/min 时,钾浸取率较高,在
20分钟的时候出现平缓的浸取率曲线,
故搅拌器转速控制在每分钟500转,浸取时间为20分钟,比较适宜;(4)实验中需缓慢滴入稀硫酸,控制硫酸与碳酸钾反应速率,有利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而被吸收;
(5)实验测定碳酸钾的含量,碳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装置C 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增重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B 中应该为浓硫酸溶液,用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确保装置C 中增重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6)称量图3中反应前后烧杯和其中溶液的总质量,增重0.92g ,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一中20g 草木灰烘干得到9.9g 固体,则实验二中实验一中烘干固体3.3g ,
设3.3g 固体碳酸钾的的质量为x ,
23
242422K CO +H SO =K SO +H O +CO 138
440.92g
x ↑138440.92g
x =解得 2.885g
x =则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2.885g 100%=43.28%20g 3.3g/9.9g
⨯⨯;a 、烧杯中溶液与空气接触,导致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碳酸钾质量分数偏大;b 、固体含有其它钾盐,与硫酸不反应,导致碳酸钾质量分数偏低;
c 、固体含有氯化钠,与硫酸不反应,导致碳酸钾质量分数偏低;故选bc ;
反思与评价
(7)我国秸秆产量巨大,可作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还可利用其燃烧发电产生的草木灰提取碳酸钾,其优点有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
8.(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CO2,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_______(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
c.KOH溶液
(3)收集CO2并验满。
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的将NaOH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像。
见图。
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说明_______。
(4)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
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
(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溶液的导电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 2+和OH -。
CaCO 3遇到溶有CO 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 3)2,Ca(HCO 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 2+和
-3HCO ;。
①石灰水中通入CO 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3222CaCO +2HCl=CaCl +CO +H O ↑除去HCl 气体b 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锥形瓶口,木条熄灭
CO 2与NaOH 反应,使锥形瓶中CO 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CO 2气体不纯Ca(OH)2与CO 2反应生成CaCO 3沉淀,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导电能
力逐渐下降
生成的CaCO 3未能完全转化为Ca(HCO 3)2OH -导电能力强于-3HCO 【解析】
(1)装置A 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222H O HCl CaCO CaCl CO +=++↑。
(2)①装置B 中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能与挥发出的HCl 发生反应,所以其作用是吸收HCl 气体。
②装置C 是为了吸收水蒸气,则X 应选用的具有极强吸水性的浓硫酸,故选b 。
(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是在锥形瓶口放置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②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减少,锥形瓶内压强降低。
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kPa ,则可说明有其他气体剩余,即为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4)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致使其电导率逐渐下降。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氢氧根离子导电能力强于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未能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