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事实论据与事理论据相结合(附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模拟】事实论据与事理论据相结合(附优秀范文)
【原题呈现】
材料一: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及家庭等各方面的责任。

材料二:最近一名校长亲自带领700多名小学生课间跳鬼步舞,视频中同学们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的神情感染了众多网友,一时间,在网络上爆红。

材料三:某明星在节目中公开自己女儿的课外兴趣班的课程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除了学校常规的功课外,课余时间都被各种兴趣班霸占。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作为一名青少年,请你联系个人的生活与感悟,谈谈如何进行青少年的培养。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围绕“如何进行青少年的培养”这个核心问题,此题型适合由果溯因审题:
1、教育部为什么要减负?而且还联合了九部门,可见态度坚决,刻不容缓。

2、小学生课间跳鬼步舞为什么会哪么高兴?比做体育老师教的操要兴奋得多。

3、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报那么多兴趣班?
回答第一个问题:
明确:减负旨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答第二个问题
明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教育不应该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力。

回答第三个问题
明确:盲目攀比,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起跑就领先一步,表现了家庭教育的功利目的。

【拟题示例】
教育之美
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成才与成人
尊重天性,以人为本
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让教育绽放人文之花
陪伴VS兴趣班
【素材积累】
理论素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如下: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诚信友善。

合作担当。

法治信仰。

生态意识。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国家意识。

政治认同。

文化自信。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全球视野。

尊重差异。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崇尚真知。

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感悟鉴赏。

创意表达。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数字学习。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

适性发展。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热爱劳动。

批判质疑。

问题解决。

事实举例
精良的工业制造、美轮美奂的艺术设计、首屈一指的现代医疗,爱因斯坦、伦琴、马克思、黑格尔、尼采、歌德……德国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人多达102人。

在德国人看来,品德、人格、好的习惯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训导的,是从小让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懂得的因,才能收获获得的果。

“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每个德国家庭教育的第一课。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

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重视培养青少年的习惯和品质有:阅读、健全的人格、重视承诺的品质(就是德国文化中的“契约精神”。

对父母、对同伴,对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这成就了全球对德国品牌的信任。

)合作团队精神,应该也是德国足球与德国制造“战无不胜”的原因吧,绿茵场上的德国队,分工明晰的德国工厂,每个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岗位,团队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公德心、同情心。

德国家庭教育的理念: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教育。

德国父母的陪伴并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规则,教孩子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陪伴的一部分。

所以6岁的孩子就已经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

【教师示范】
教育之美
我们为什么走进学校?梁启超如是说:仅有常识和专才并不够,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有根本的判断力,把粗陋的脑筋磨炼细密,使浑浊的思想变得清明。

子曰:君子不器。

器者,工具也。

一把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

培养君子,师之责也。

教育之美,美在传承人类崇高的人文精神。

北师大韩杰梅教授来我校讲学,讲到一个让她记忆深刻的事例。

教授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智商一流,可以阅读纯英文版的《哈利•波特》(二),从外地来京考取了一所超级尖端的国际学校,这所学校有800人参考只录取40人。

可是她与人交往,让人不快。

对亲人冷漠,对同座的成人没有礼貌,用极其自负的口吻与人说话。

我想小女孩沿着目前的教育方式走下去无疑会很顺利地完成学业,会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轻松地拥有高配置的谋生资源。

但是她能成为一个孝顺贴心的女儿,一个贤淑温良的妻子,一个慈祥仁爱的母亲,一个有合作精神的同事,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却很让人怀疑。

最终她是否能感觉到人生的快乐,生活的幸福,也是难以确定的。

这个个性鲜明的女孩身上无疑有着当代教育弊端的烙印。

“教育是为了生活的向上和向好,为了让人拥有更好的走进生活的能力。

”韩教授如是说。

异化教育培养一个孤独求败的高分学生很容易,培养一个毕业时能与老师相拥而泣的有情有义的学生很难得。

这是教育一线的老师发出的悲叹。

分数成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成为评判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那些考试分数高却成为了社会凶器的“高材生”却屡屡
出镜媒体,成为社会焦点:为了出国,为了获得一张绿卡而不择手段;因为嫉妒,给同学下毒,实施慢性谋杀;驾车撞人,为逃避责任,多次辗压受害人致死;出国留学,12年与父母隔绝音信..........令人发指,令人心惊,这些事实竟然是那些高学历、高智商,头上戴了无数光环的天之骄子的“丰功伟绩”。

谋生是人与动物的本能,谋智是人类的专属,人有智力提升,知识精进的需求,但仅此追求,却有沦为工具的危险。

谋道才是人类最高层次的追求。

它指的就是一种价值观,具备了价值判断力,才能保证自己的知识和智力被使用在正确的地方,才可能懂得敬畏生命,不至于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存造成威胁,带来灾难。

当我们在高考的指挥棒的驱赶下,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时候,当各种冷冰冰的评估标准给我们的荣辱作定论的时候,当就业市场以毫无表情的框架接纳或拒绝我们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

是否能坚持用高尚的人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与动物与工具的区别大抵就在此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放眼远观,一个民族要根深叶茂,人文精神才是生命力的源泉。

【优作范例】
顺应天性,遵循规律
强扭的瓜不甜、拔高的稻不能吃、打催化剂的水果有毒。

这是生活常识,人人皆知,却还是一味的追求培养高速度“机械化”的狂潮。

明明都深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图速度不求质量”不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可总是不死心,用传统的“严厉棒子”、用各个优秀学生的培养方法生搬硬套。

可用了这些就一定会有正比的成效吗?答案很清楚,着急会吃亏,这一定会适得其反。

那到底如何培养青少年呢?我有两个建议。

适度放松,懂得劳逸结合。

最近,一名校长亲自带领七百名小学生在课间跳“鬼步舞”,视频中同学们欢呼雀跃、兴高采烈的神情感染了许多的网友,一时间,占领朋友圈迅速爆红。

正确的意识对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事如此,人亦如此。

带着我们羡慕地看着这个可爱的校长与同学们融为一体为学校创造出阳光的气氛。

我相信,在这之后,会有更多的同学喜欢上可爱的老师们,喜欢上欢乐的校园,主动学习的人数还会少吗?他们带着积极带着热爱,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付出的努力是有效的,那的来的结果还会差到哪里去呢?在这个繁忙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学会适度放松,劳逸结合,让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

实事求是,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们应该学会给自己的人生作规划,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人生计划,不对现成的生搬硬套,不强加压力,不机械化训人。

试想这个世界十三亿十四亿的人每家每户都用着同一套想要用高速度培养上名校的孩子,呈现出机械化的“读书工具”,应试读书,对付考试。

那这样的后果又会是什么?地球从绚丽多彩变得黯然失色,每一个人都如同冰冷的机器,没血没肉,没有感情,僵硬的前进。

某明星在节目中公开自己女儿的课程表,一小张纸上密密麻麻,除了学校常规的课程以外,课余时间都会被各种兴趣班所霸占。

这样高效率高速度真的有用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愿望。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父母对孩子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

最终,孩子不高兴,家长也不开心,因为学习,原本良好的亲子关系支离破碎。

正如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样
的世界还能美好几天?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智能越来越多的代替人工,近几年也有着许多人机大赛。

可机器永远战胜不了人类!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意识!人的大脑怎能被程序操控?快乐引领成功,一味的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最后必然一事无成。

适度放松自己,用心培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点评:此文着重从培养举措的角度行文,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最明显的优点是论述能贴近生活实际,语言朴实,道理通俗,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第二个优点是例证合适,且能作理论分析,做到了事实论据与事理论据相结合,第二分论点若能深入分析家长愿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原因,就更有说服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