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武威六中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
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
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到底谁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
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
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
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学一点也不逊色。
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
它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
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
在世界范围来理解中国,中华文明的悠久和传统的深厚,被进一步突出出来。
在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西方媒体可能不会有人注意到中国文学。
纪录片讲述杜甫的故事,它的着眼点不是古代,不是历史,而是现在和当下。
中国经济的腾飞引起世界的关注,这样的经济奇迹必然有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
纪录片是在为中国的现代性寻找它的历史根源,为当代中国的繁荣现象寻根。
在这个过程中,杜甫被凸显出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代表。
纪录片说,当代中国在飞速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中国的文化精神,而这个精神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杜甫,他是中国人“真正情感和道德情操”的化身。
不管观众能否认同这一点,至少纪录片给了我们一个新颖的视角。
(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BC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西方人眼中的杜甫,视角新颖。
B.中国诗歌历史悠久,诗人众多,使得国人很少去思考“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个问题。
C.纪录片对杜甫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作为世界级诗人为当今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
D.纪录片提供了对杜甫的独特理解,为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和繁荣现象寻找历史根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基于中国人的立场,对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展开论述。
B.文章将李白与杜甫进行比较,论证了纪录片与中国学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C.杜甫的时代与《贝奥武甫》几乎同时的事实,证明中国文明进入繁荣时期较早。
D.文章结尾引用纪录片的说法,指出当代中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历史文化缘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纪录片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结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杜甫有着借鉴价值。
B.评价杜甫等文化名人时,如果扩大视野,立足当下,就能挖掘其现实意义,获得认同。
C.中国近年经济腾飞,国际影响力扩大,是这部关于杜甫的纪录片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
D.有篇观后感题为“杜甫:中国的莎士比亚”,由此推知,该文的观点态度和本文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中国正式解锁5G商用后,5G成为“网红”。
进入,5G建设潮不断涌来,各大城市纷纷计划落地5G基站。
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南都记者:您怎么看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
邬贺铨:实际上从3G开始,中国就已经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上有了突破。
4G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移动通信产业,基本上达到和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水平。
进入5G时代,无论是在标准方面,还是在专利方面,又或是在产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南都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5G技术、5G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邬贺铨:从整个系统技术而言,我国的5G技术确实是走在世界前面,尤其在芯片设计技术上面一点都不落后,甚至是领先的。
但也应该看到,5G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我国在基础的芯片生产加工技术上,还是差得比较远。
而且,在移动通信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国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什么市场地位,所以在一些核心的、基础的技术上,我们还是存在差距的。
南都记者:您提到的芯片技术正是一直被热议的“卡脖子”问题,差距在哪儿?
邬贺铨:中国的公司制作出的芯片是14纳米水平的,但国外已经是5纳米的水平,而5G的终端将来还是需要运用5纳米芯片。
从
目前来讲,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生产5纳米芯片的光刻机。
这个技术实际上是工业技术、精密加工和精细化工技术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虽然中国也能做这些化工材料,但在很多化工材料的纯度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我们目前只能做到99.99%的纯度,但芯片加工可能要求99.9999%的纯度。
南都记者:有观点认为,5G基站等新基建不应一哄而上,而应按需建设,您怎么看?
邬贺铨:现在5G基站的建设绝对不存在一哄而上。
首先,建5G 基站是运营商自己出钱,没有动用国家的钱。
其次,目前也没有大规模建设5G基站,今年仅仅是做到地级及其以上城市主城区的覆盖。
中国到今年6月底有560万个4G基站,但是到今年底我们预计才能建成65万个5G基站,而未来需要的5G基站数是4G基站的几倍。
南都记者:那么我们是否应当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
邬贺铨:我认为这不是鼓励的问题。
建5G基站要按需求、按步骤,对于5G技术需求不那么大,或没有需求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建5G基站。
而且,这也是个逐步的过程。
现在看起来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得比较多,比较积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运用5G的需求。
南都记者:您说的需求是指产业方面的需求吗?
邬贺铨:现在5G技术才刚开始,主要还是面向老百姓的应用需求,但最终可能80%的5G收入要靠产业应用获得。
对于很多人来说,5G仅仅意味着网速比较快,那还不是刚需。
用5G一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用一分钟也不是不行,何况现在不少用户4G流量还用不完。
用户选择5G的理由更在于带来新的价值,也就是没有5G就不行。
比如我们想看超清视频,4G可能无法满足这个需求,这时我们就需要5G。
简单来说,就是5G在一些消费应用上创造了价值,才会大规模推广。
(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政府需协调5G发展生态》,《南方都市报》8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邬贺铨认为,从3G时代开始有所突破,到4G时代与世界先
进国家同步发展,再到5G时代领先全球,中国通信技术已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B.在邬贺铨看来,目前我国芯片技术还不能满足5G发展所需,因5G终端会用到5纳米芯片,但现阶段我国芯片生产仅能达到14纳米水平。
C.邬贺铨表示,现在并未大规模建设5G基站,也仅是覆盖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主城区,但未来5G的基站需求量将是4G基站的数倍。
D.当被问及是否应该鼓励各地加快建设5G基站时,邬贺铨认为各地不宜盲目建设,而应该尊重事实,按需求和步骤来推进5G基站的建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方都市报》作为组织者,立足5G建设正快速发展这一现实,期待通过这次访谈,让广大读者对5G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B.南都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既关注5G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等情况,也关注了关于5G基站建设和需求等问题。
C.邬贺铨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对话中既提到有关5G的专业内容,也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数据,这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
D.5G技术的价值在于其带来的新应用能有效地刺激老百姓的需求欲望,并让老百姓形成刚需,这也是5G技术推广的前提。
6.这篇访谈的提问非常有技巧,请就本文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
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
你好好活着。
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
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
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
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
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
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
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
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
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
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
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
“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
”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
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
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
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
然后换身衣服出去。
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
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
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
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
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
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
挂,就是赌。
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
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
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
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
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
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
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
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
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
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
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
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
脑子坏了。
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
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
大伙儿笑了。
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
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
大伙儿又笑了。
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
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
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
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
我们下棋是下棋。
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
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
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C.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请分析“板凳”在文中的作用。
(6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
年十二能文。
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
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
方今小人在位,毒痡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
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恕奇其言,笑而不答。
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
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
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
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
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
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
”帝得疏,颔之。
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
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
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
苟且。
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
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
”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
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
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
”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
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
天启初,追谥忠介。
(选自《明史.邹智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
D.对簿,指受审问。
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
在
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智生性耿直。
他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邹智嫉恶如仇。
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他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刘吉被罢免,所以对邹智怀恨在心。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
但后来被品评过的少保刘吉指使同党魏璋构陷邹智入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2)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
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题。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
杨万里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①棐②几竹籧篨③。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①篸(zān):通“簪”。
②棐(fěi):古通“榧”,香榧,常绿乔木。
③籧篨(qúchú):粗竹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
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竹席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15.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
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地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大肆挥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在纷乱世事中存活,并不汲汲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美是什么?从字源学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
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另一种看法是羊人为美。
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带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同一个字。
这说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
如果把“羊大则美”和“羊人为美”统一起来,就可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由于这种对“美”字来源解释的共同趋向,使得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
对象。
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美”这个词被泛化了。
()就是说,我们常常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
”
17.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B.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C.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D.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对“美”字来源解释的共同趋向,使得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
B.由于这种对“美字来源解释的共同趋向,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
C.由于这种对“美”字来源解释的共同趋向,使得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D.这种对“美”字来源解释的共同趋向,使得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能够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经常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
B.它并不能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经常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
C.它并不能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完全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
D.它能够完全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而经常可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