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定位、规划及政府角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1)

本文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吉林省精准扶贫研究(长春理工大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伦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SH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沈冠辰,女,1972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区经济、社区治理。苏立影,女,1967年生,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社区治理。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阶段、现在的科学发展阶段,开始逐步以实践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入起跑阶段,科学发展阶段需要更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支持。全国各省份的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城市社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社会民生、政治体制以及基层民主等与经济增长有关的领域产生影响。

一、我国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定位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全面掌握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并总结出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的。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源自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城市制造的产品的需求,二是对城市提供的服务的需求。另外,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要素的供给,这种供给主要是指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这种要素的供给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区域内的要素供给,二是区域外的要素集聚和供给。这些供给被认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来源。对于区域内部要素的供给,就是简单地将区域内的资金、技术以及生产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统筹,从而达到生产的目的。[1]区域外的要素供给,首先要有要素集聚的过程,城市需要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吸引外部要素。这就需要城市在不断扩张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发展动力,吸引区域外的要素向城市中心集聚,将聚集的要素提供给生产部门,从而达到城市社区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瑞典社会学家冈纳·米尔德尔认为,城市最初的一个支柱产业会不断地吸引和聚集外部的要素流入区域内部,从而不断派生出新的产业,不断增强城市内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由于区域外的地区不具备与城市竞争的产业,导致区域要素流向城市。因此,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显得更加困难和缓慢,这样就形成了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需求和供给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构成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需求可以成为短期内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城市社区经济的长期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不断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以保持城市社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2]

对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规划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增长,还应考虑伴随经济增长将出现的社会发展、民生、

城市社区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二、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依据及原则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形势、国情、区情等几方面的现实环境因素。

(一)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依据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是在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争相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城市社区经济要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社区经济发展经验和做法,不局限于眼前的发展或社区内经济的局部发展,要站在全球高度统筹要素资源和生产布局。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制定城市社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对国际形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我国的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多维度、大格局思维的特点。多维度是指城市社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统筹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大格局是指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战略制定者须考虑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社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要通过研究市、县、街道、社区不同层次的战略规划及目标定位,找到社区的基本功能定位和所需要承接和完成的任务,为制定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3]制定社区经济发展规划还需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理化方式,是实现产业和经济活动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集聚,这一过程伴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要素的集聚和相互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过程需要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

(二)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

制定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原则,主要包括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原则和标准尺度。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突出经济的中心地位,同时兼顾社会民生等其他事业发展,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共利益的得失,突出城市社区的现代化、人文化和精细化特征,注重城市文明的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资源的分布差别较大,同时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背景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了应对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破坏严重以及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坚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但是在不同的区域可以优先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开展试点。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就是在这种试点和试验过程中创意性地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效率的提升,一方面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还关注经济发展的效率,注重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力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50%左右,人均资源禀赋全球排名靠后。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在发展中不断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关键问题就是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社区教育可以有效提升科技发展水平,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我国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从政府到社区组织各个层面都要共同投入,政府和社区组织可通过筹集社会捐赠,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4]标准尺度是一套具有可行性的指标体系。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的构建应该考虑时代特征,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构建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现代城市社区功能和发展的定位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因而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指标体系需要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因此,经济发展规划的指标考核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随着人们对发展绩效考核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笔者总结出以下4个指标考核体系:1.经济规模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组织的数量、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数量、社区生产总值、社区经济增长情况及其增长率等。2.经济结构的指数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比例,以及社区人口所从事的行业结构。3.生活质量指

同时,对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可以使用其他相关指标,如资源潜力指标、行业部门指标、综合指标等。资源潜力指标是根据城市社区的资源禀赋情况、区位情况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行业部门指标是根据各个行业部门的不同特征和实际情况,将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对于不同的行业部门可以设定不同的标准和考核体系,通过对任务的分解促使不同的行业部门完成各自目标。这种方法更加具体和细化,往往缺少整体上的统筹,因此也是不完美的。综合指标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各类问题,既包括一些整体性的目标,也包括一些经过细化分解的具体目标。首先,相关单位应确立发展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而后对整体行业目标进行分解,最后通过综合核心目标和行业目标进行具体研判。

指标评价原则坚持评价、监测、预测三种功能并重。评价功能就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衡量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对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衡量,这种评价体系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正向的反馈作用。同时,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在经济运行,特别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监测功能需要不断通过对社区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收集社区经济运行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判,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预测功能是指通过对指标的评价和监测,将前期收集的数据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