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由于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没有完全履行新课标的要求,普遍存在对地理课堂认识不充分,不到位,不重视的情况,造成教学难于开展,效率非常低。
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有:地理学科的特定特点、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农村学生的学习态度、农村中学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资源想、农村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
对此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认识、创新教法与学法,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创新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达标与教学总结、注重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变如今农村地理课堂低效的状况。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低效成因对策
前言
地理学科是教育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环保意识,训练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辩论地看待人类历史演变和全面认识当今世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说明地理是一个人素质极其重要的方面。
一、农村初中地理课堂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的地理课堂普遍存在不重视地理教学,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相当不重视,而且大部分教学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比较低。
虽然现在地理是中考、高考综合科的必考科目,但由于思想的影响和所占比例有限,地理课堂往往难成“大器”,成为其他主要课程的牺牲品,被主科所代替,教师的教学难于开展,长期都处于应付教学的状态。
二、农村初中地理低效的成因
(一)地理学科特定的特点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
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二)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农村学生的学习态度
许多农村中学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随意减少地理课的课时,为所谓的“主”科让路,以中考科目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更不用说要开设地理选修课、开设乡土课程、增加地理兴趣小组了。
而农村中学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又偏低,且流失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地理课地位的低下。
由于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得不到老师、学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地理教学仍处在应付,被动状态。
在人们的心目中,地理只是讲述山川名胜、物产、交通等知识的学科,学习地理对升学无用。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不够重视,往往只关注所谓的主课成绩,根本不会去过问他的地理成绩如何,存在轻视地理教育的思想,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
学生也存在这种意识,在行动上出现不积极、没兴趣,很大程度上使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出现了种种不应有的思想障碍和工作阻力,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中学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单一。
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只讲文字内容,而不讲解插图;有的教师不会指导学生看图用图;有的教师干脆在课堂上带读课文,将地理课上成了语文课,而不管书上的图像及其它环节,只让学生在书本上画认为的重点内容,学生死记硬背,有的甚至让学生自习;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
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
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资源上,不少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薄弱,教学仪器设备短缺,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农村中学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
教师备课时手头上只有课本和教参,要讲解知识没有挂图,要实物展示没有标本模型。
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就此进行教学。
教师无法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不能不大打折扣了。
(四)农村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1、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
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初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考试即行。
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三、解决农村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认识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应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大力饯行新课改理念。
其中,首要的是从观念上转变。
要转变知识本位、满堂灌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关注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因素的培养,同时,要端正对地理学位地位的认识,摈弃副科等传统应试教学观念下的头衔。
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地理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地理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同为必修基础课程,无高低贵贱之分。
地理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二)创新教法与学法,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1、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地理教学资源紧缺的状况,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大力购置地理教学用具,加大对地理教学资源的投入,把它与其它所谓的“主科”等同起来。
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缺图和模型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甚至地球仪都没有。
这种情况要在短时间解决还比较困难,即使有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这种情况下,迫切要求地理教师具备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一幅地理图表,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相互联系、因果关系、现象等,可以代替教师的大量语言,有助于教师口头讲述,达到简明、醒目、具体形象的特色,还便于记忆。
同时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是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
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具有负载量大,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感知的前提,它作为一种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来说,在教学进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上课开始巧设情境,即为学生创造出最适宜于学生自主寻求知识的情境。
国内许多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的引入法,如: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于疑”;时事引入法——利用当前社会某一热点问题,引发讨论,再转化成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共同研讨新课;游戏引入、实验引入、多媒体引入、激励引入等,关键在于教师的“激趣导学”,既要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里一切“趣”的因素,巧设“趣”的情境,妙施“趣”的教法,适当引导,循循善诱,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体,引导大部分学生成为最积极的学习者。
2、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般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综合提升探究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进行。
其中,开展讨论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
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
一是充分准备。
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是深入讨论。
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之中,他们感到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
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常识性知识错误,教师要明确而恰当地给予指正。
三是适时总结。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及时加以总结,写成书面材料。
撰写成文的过程是思维训练过程、知识升华认识深化过程、讨论结果转化提升过程,不容忽视。
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学生们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思
考、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但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
3、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
地理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广泛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几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因此,教师讲课时应努力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乡土,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发展联系的眼光看世界,让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理环境的存在,发现各种司空见惯的地理现象和事物背后的地理原理。
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也离不开生活。
从生活中发掘经历体验切入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更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与地理知识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探究精神。
地理教学应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生的视野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类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
虽然地理教学中可以紧密联系生活与自身环境,但由于许多地理事物的分布遥远,许多地理景观不能亲自一一感知,许多自然现象的演变难以直接观察等等。
这就需要凭借想象,想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联系,想象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和变化;这就需要地理教师用教学语言、用直观手段、用设计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的想象。
农村中学教学资源有限,往往是简单地使用一些挂图和仪器,所以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地理观察力的培养,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如课堂教学中对教具、仪器的演示,板图、板画的展现,课本插图与地图的阅读;课外日常生活中如天象、气象及物候的变化,月相及其出现日期(农历)、时间、方向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等,以及大量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现象,都可作为观察的内容。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
“创造”出来,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经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学会探究知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地理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我坚信,只要我们对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课程改革必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灌”为主,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学生的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同时,新课改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只要教师及时转变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灵活驾驭教材,课堂教学一定会出现生动朴实、水到渠成、情理交融的新局面。
教材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与科学性,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来夯实学生的基础呢?
首先要备好课,教师备课研究教材通常分三步进走,即通读、细读和精读。
在通读教材上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
在细读教材上要确定“六点、一线”。
“六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重点、难点和热点。
“一线”是教学主线。
在精读教材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组织教材。
只有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才能驾驭课堂。
在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之后,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本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原则,选择学习方法、补充和增减教材。
其次夯实基础,主要应体现在日常每节课的教学中。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落实应定位在“识记”和“理解”这两个层次上,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运
用。
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准确识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其内涵、准确把握其外延,抓住所学知识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才算做到真正理解、真正学会。
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再针对学生实际,落实课堂练习
2、以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方向
《新地理课程标准》有两个基本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为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教材着眼于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
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3、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
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挂图是静止的,不能与学生进行互动,无法反映地理事物的立体特征。
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地图,正好克服这个缺陷,使地图为学习工具被使用地更加淋漓尽致了。
其次,恰当地利用课件各种不同的音像效果会使课堂过程更加完美。
多媒体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快乐学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开放教育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中充分认同,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之间即时的讨论、互助。
”同时可以通过实
验、制作、量度、社会考察等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尝试错误和成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发展个性特长。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培养兴趣,才有可能充分发掘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变为外在的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有所用,会学能用的地理本领。
“小课堂大社会”。
实践证明,地理科学教学只有主动向社会领域的各种变化开放,要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通向社会,把学生引向社会,致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施开放式地理教学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地理成为学生喜欢上的一门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缩小学习上的差距。
(四)重视课堂达标与教学总结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标志又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的是否得当?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的解决,在课后要及时的回顾总结,不断的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不注意的方面。
(五)注重教学评价
完整的教学,除了教学的组织、实施,最关键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当节课所授的内容学生是否都接受,教学目的是否达标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知识、能力、行为)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活动表现等),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
结论
初中地理课堂低效是个历史遗留下的现实问题,对于它的解决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本质上,这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
总之,我们要对广大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大力宣传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改善地理教学的基本条件和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地理教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大来.《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地理课堂》.《地理教学》2008.4
[2]卞鸿翔,李晴.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8
[3]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4]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课程教材教法,2005(8)
[5]赵东凡.“盘点”低效课堂.新课程研究,2005(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