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委婉语应用对比中透析民族文化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汉委婉语应用对比中透析民族文化异同[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和交际手段大量存在于英汉语言中。

任何民族的委婉语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本文通过语言实例对英汉语言中相同交际目的的委婉语进行了尝试性的对比,分析各自的民族文化异同。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应用对比民族文化
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心理在语言上的反映,是人们使用语言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看,它是属于行为禁忌民俗的一种特殊表现。

一、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具有表达内容的禁忌性、表达形式的含蓄性、表达语义的不确定性等特点,能够使语言交际变得顺畅和谐,避免了直白表达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

由于文化差异,英汉委婉语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就其产生的心理基础来说大致相似,基本上可分为避讳心理、礼貌心理和掩饰心理。

1.避讳心理
大量的社会、心理、语言上的禁忌正是委婉语产生的前提。

早期的禁忌语无疑主要针对妖魔鬼怪等可怕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死亡、疾病、性、排泄、生理缺陷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那就是禁忌语。

给人的感觉就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

反之,如果间接表达,给人的印象就是含蓄、中听、有礼。

例如,死。

人的生老病死本来属于自然现象。

但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不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便想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这一切。

由于忌讳“死”这个字,关于“死” 的委婉语就产生了。

《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到了近代,死亡的委婉语越来越多。

如“夭折”“断弦” “玉碎” “牺牲” “捐躯”“殉职”等。

民间把正常的死亡叫做老了、走了、不在了、过世、长眠;把自杀叫寻短见;被枪决而死的叫“吃花生米”。

中国是一个宗教大国,对不同宗教的信仰也让人们创造出不同的“死”的宗教委婉语。

如对道教的信奉,让人们将死亡称作“仙逝”。

而佛教中和尚的死亡被称为“涅磐”“圆寂”或“坐化”。

生前善良的人死后将“升天”“到极乐世界”,而邪恶的人将“下地狱” “见阎王”。

而英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多来自对基督教徒影响
深远的《圣经》。

《圣经》认为,生命源于上帝,死后灵魂都要回到上帝那里。

因此,英语中许多关于“死”的委婉语都和上帝、天堂有关。

例如,a sleep in the arm of God,go to heaven,be with god,going to meet one’s Maker等。

此外,英语在委婉陈述这一事实时还用了比喻的手段。

如pass away,pay one’s debt to nature 等。

人们不仅忌讳说“死”,与“死”有关的事物也同样忌讳,以相应的委婉语来替代。

2.礼貌心理
委婉语产生的另一心理基础是避免交际中的冒昧和无礼,当迫不得已要涉及令人不快的事情时,一般选用比较温和的词语来表达说话人尊重、体贴他人的心理,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以促进交际各方的融洽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G.Leech 的“礼貌原则”( Principle of Politeness)六准则:得体、慷慨、赞扬、谦虚、赞同、同情,为委婉语提供了理论基础。

如在英美国家,人们忌讳言老,年老就意味着青春不在,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下降。

因此,老年人被称为senior citizens、the elderly、the mature。

人们注重自己的身材和长相,对长相欠佳或生理有缺陷者,不愿直说,免得令人难堪。

在西方,职业的高低贵贱十分明显。

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职业的卑微也很敏感,为了减轻职业歧视给从业人员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感情刺激,缩短交际双方的距离,满足人人平等的思想,各种职业美称应运而生:undertaker(承办葬礼者)被称为grief therapist;而garbage collector(垃圾工人)成了solid-waste ecologist(固体废物处理专家)。

3.掩饰心理
委婉语具有模糊意义,其使用常常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因此,它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军事、经济、犯罪等社会领域和吸毒、种族歧视等社会现象,以掩盖事实的真相,淡化社会矛盾。

例如,军事演习中炸弹、炮弹、导弹造成的平民伤亡(civilian casualties)是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伤);美军误击英军是friendly fire(友善开火);明明是对伊拉克动武,却避而不用诸如at war(战争),attack(攻出)等字眼。

(1) 中西方等级观念的差异
汉文化比较注重等级观念,这从汉文化中的避讳艺术可见一斑。

在封建社会中,有国讳、家讳、圣讳、官讳种种。

所谓国讳,主要是避开皇帝本人的名姓及服饰。

比如,与皇帝名姓相同的字音要回避。

家讳指后辈在言行中回避祖先父母的名字,以示敬祖。

现代社会中对于上级、领导,人们谨言慎行,惟恐不敬,大多不敢直呼其名,而冠以职位;对单位的首要领导,出现了像“一把手”、“头儿”、“老板”之类的婉称。

而西方人则喜欢与人平等相处,没有名字禁忌,尤其在美国,不论职位、年龄和性别,大多数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常常听到小孩直呼一个比他大得多的人的名字,并不表示不敬。

此外,在西方家庭里,晚辈可用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来命名,这与中国大相径庭。

(2)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自古讲究谦恭礼让,谦虚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所以用于对方的称呼或相关事物、行为多用敬重的方式,而用于对方的则采取自谦的方式。

比如,贵姓—敝姓,令尊—家父,令堂—家母,令爱—小女,令郎—犬儿,府上—舍间,高见—愚见,贵庚—虚度,等等。

在中国人看来,言谈之中表现出的这种谦虚或恭敬,会给交谈对方一种尊重感,从而乐于倾听和接受,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同时也表现出讲话者的文化涵养。

西方文化突出个体性和主观作用,倡导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被看作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

“Every man for hims elf,and god for US al1.”是西方人的生活信条。

他们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不允许对之进行刺探、干扰和侵犯。

所以,他们对于年龄、个人收人、财产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以及个人所购商品的价格等都是视为自己的绝对隐私。

除非特别熟识,否则千万不要打听他们的隐私问题。

而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的是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熏陶,很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突出人的社会性,不像英美那样忌讳谈论个人问题。

西方人崇尚个体主义价值观,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因此,在这种充满竞争意识的价值观推动下,人人注重自立;自我奋斗,自由进取成为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交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从它一产生起就紧密地和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

因此,方式、社会行为和价值准则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了解委婉语所依托的深层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在异国文化中“人乡随俗”,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