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文意 戴着高高的帽子(名作动)
3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长者浓密胡须(名作动)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
指手卷的右端。
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说话
露出。
略微侧转(身子)。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
活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
动 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指雕刻
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直径一寸的木头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
无不、全都 顺着
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大苏:苏轼

泛舟
小苏:苏辙
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 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全都顺着木头原来的 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 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疏通文意
6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
共,总共。 雕刻了五个人。
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
竟然。 满。 原来是。
连词,和。
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挑选。 长而窄。
“矣”和“哉”连用,有 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译: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 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手卷,刻有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 满一寸。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精致美
首尾长约八分 有 奇(曾不盈寸) 高可二黍许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卷底衣褶;珠可历历数也。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这三个核舟人是谁呢? 请在文中划出三人的身 份象征。
提示:可从位置、样貌、造型角 度思考。
靠近。
特别,极。 像。
举。
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
类似。
弯曲。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可数的样子。
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 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 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 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 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 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 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 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 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 清楚楚地数出来。
2.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 3.数量词的用法。
本课介绍物品时,用到了不少数量词。你发现古代汉语中数量 词的使用方法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吗?
古人使用数量词时有时是数词在名词前,直接和名词连用,不 用量词;有时是数词在名词后,也不用量词。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之 径寸之木
助词,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这。
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的。 其 其人视端容寂 那。
文言积累
2、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用箬蓬。 ②石青糁之。 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
②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
③石青糁之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 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文学常识
《核舟记》
选自
小说集,
《虞初新志》 多记真
人真事。
作者:魏学洢(明) 编者:张潮(清)
对比阅读
阅读清代宋起凤的《核工记》,简析其中对核雕的 描写与《核舟记》有何不同。
宋起凤《核工记》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 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 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 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 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 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
那。
平。
它的,指船背。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清楚明白。 意思是黑。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了姓名, 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 细小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 着篆字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27
佛印
东坡
鲁直
“阅”“执”“抚”“指”“语” 等词,刻画了苏、黄两人的动作 和神态,突出了他们神情专注、 关系密切,描绘了他们相互切磋 的情形。
“袒 露”“视”“诎”“支”“挂”“倚” 等一系列动词,活画出一个不拘世俗, 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方位词突出苏东坡的主人 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 的主题。
疏通文意
4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船桨。
撑船的人。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
同“横”。
扳。 如同,像。 大声喊叫。
拿。
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
声然。
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若……然,好像……的样子。
舟尾/横卧/一楫( 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 jì)/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 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 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 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 (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内外勾连,感悟“匠心”
阅读作业本P73的链接材料,重新欣赏核舟,谈谈“大苏泛 赤壁”这一主题是否别具匠心。 1大苏泛赤壁的故事背景;2王叔远赠舟的背景;3赠舟次数之多。
这枚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以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夜游 赤壁的故事为内容,还选取了《赤壁赋》中的句子来突出主题, 别具匠心。王叔远借苏轼面对灾祸时的旷达来劝慰魏学洢,鼓 励他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家庭变故,表现浓浓的情谊。同时,王 叔远不止一次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雕刻核舟,表现他对苏 轼精神品质的高度赞赏。
一( 幅)手卷 一( 条)舟
一( 个)人
篆章一( 枚)
为人五( 个 ) 为窗八( 扇 )
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p70学习任务一。 2.译文一次。 3.背诵第2段。
11核舟记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用原文的一个字来概括出核舟的特点,用“——” 划出你在文中找到的一些相关依据。
观核舟之“奇” 体积小
核 舟 之 内容多 奇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 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 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 寂,若听茶声然。
显示了王叔 远雕刻刀法 的奇巧,也 表明了作者 观察之细腻, 描写之逼真。
动作、神态自然连贯,静态的核雕,表现出动态的美感。
整个核舟统一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副对联中,核 舟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从苏、 黄共阅一手卷可见夜晚月光皎洁明亮,月 光之下,衣褶分明,念珠可数;从舟子仰 面,不必摇桨可见风平浪静。画面是如此 的统一。
疏通文意
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
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高起而宽敞
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打开
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表承接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用颜料等涂上。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1核舟记
第一课时
01
学 习 02 目 标 03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初 步疏通文意。 自主归纳梳理本文文言现 象,积累重点文言文实词 和虚词。
活 动
熟读课文,读准 字音和句读。

观看范读视频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的音
罔( wǎng ) 有奇( jī ) 糁( sǎn ) 褶( zhě ) 楫( jí ) 狭( xiá ) 矫( jiǎo)首
《后赤壁赋》里的 句子。
《赤壁赋》里的句子。 徐,慢慢地。兴,起。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疏通文意
译: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 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 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 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 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 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活 文言积累 动 三
1.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妙。 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
为宫室、器皿、人物 动词,这里指雕刻成。 为
中轩敞者为舱
是。
1.一词多义
虚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

启窗而观
连词,表顺承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
语言特点
三、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 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 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 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 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 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 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 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疏通文意
5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 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 /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 /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 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 黄/不属(s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 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30
赞技艺之“高”
哪些话语是作者对雕刻者赞叹的体现呢?
作者的肯定:
手艺奇妙 精巧
开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作者的赞叹:
结尾:嘻,技亦灵怪矣哉!:
灵是神和鬼;怪是妖和魔。 “灵怪”可谓是鬼斧神工。
质疑之声
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的顺序介 绍“核舟”,而是从中部船舱写起呢?
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 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开闭,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 苏轼的诗句,引发读者的想象苏轼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贻( yí ) 黍( shǔ ) 髯( rán ) 膝( xī ) 篆(zhuàn) 椎髻( chuí)(jì) 倚( yǐ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 (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 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