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15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双盲法原则指导下平均分为常规组与管理组,前者实施一般护理,后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每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

结果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总满意度超过常规组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可能会出现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一种方法[1]。

针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本院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15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双盲法原则指导下平均分为常规组与管理组,每组75例。

男72例,女78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1岁,平均年龄(61.26±5.39)岁。

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用药指导、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等。

管理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融入风险管理,具体内容:(1)明确风险管理内容,将全科护理人员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中,根据心血管内科风险事件的内涵界定来生成相应的护理方案,主要集中在压疮、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管路脱落等方面。

(2)严格规章制度,对出现风险事件的护理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处理,与奖金挂钩,定时召开护理会议,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给予及时总结,并生成可行性较强的预防方案,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畴。

(3)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护理人员培训教育体系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操作技术考试、护理专业查房等方式来促进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管理组患者管路脱落1例,压疮1例,意外伤害1例,发生率4.00%;对照组给药因素3例,管路脱落2例,压疮3例,意外伤害3例,发生率14.67%。

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管理组护理满意度98.67%,非常满意49例,一般满意25例;常规组护理满意度89.33%,非常满意31例,一般满意36例;管理组总满意度超过常规组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风险管理以风险识别为基础,将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通过事前预防的方式来进行有效识别、科学评估和针对预防,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2]。

老年患者是心脑血管内科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因患者年龄较大且病症程度较为严重,加之某些老年患者无法正常表达交流,无形之中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3]。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将以患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次研究中,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组总满意度超过常规组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响英.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5,8(S1):185.
[2] 崔玉芳,唐桂梅,虞彬.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8):228-229.
[3] 董晓红,李淑珍,黄雅彬.心血管內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6,7(32):2978-2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