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十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元宵节,⼜称上元节、⼩正⽉、元⼣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之⼀,时间为每年农历正⽉⼗五。

正⽉是农历的元⽉,古⼈称“夜”为“宵”,正⽉⼗五是⼀年中第⼀个⽉圆之夜,所以称正⽉⼗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五⼜称为“上元节”。

欢迎阅读⽆忧考为⼤家精⼼整理的“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篇】”,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
【篇⼀】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作者:杨慎
朝代:魏晋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原⽂:
千点寒梅晓⾓中,⼀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陵⼦,翠斝清尊莫放空。

相关翻译
①落索:冷落萧索。

翦翦:形容风轻微⽽带寒意。

②鱼雁:指书信。

③⾦陵⼦:歌⼥。

④斝(jiǎ):古代酒器。

相关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

“迟迟⽉”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

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明代⽂学家,字⽤修,号升庵,今四川新繁⼈。

官⾄翰林修撰,后谪云南永昌,死于当地。

【篇⼆】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汴京元⼣
作者:李梦阳
朝代:魏晋
汴京元⼣原⽂:
中⼭孺⼦倚新妆,郑⼥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梁桥外⽉如霜。

相关翻译
①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

②中⼭: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以后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定县。

③郑、燕:春秋战国时国名,郑国境在今河南,燕国境在今河北、辽宁。

④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律,是的戏曲家。

⑤⾦梁桥:汴梁桥名。

相关赏析
前⼆句,写来⾃各地的伶⼈粉墨登场,表演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

中⼭少男、郑燕少⼥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

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见义。

朱有炖的杂剧在体制上基本打破了元杂剧四折⼀本加⼀⼈主唱的成法,经常出现合唱、轮唱,甚⾄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对唱等形式,并且他的剧作曲词流畅,⾳律和谐,着重歌舞,便于演出,所以尽管他的戏内容上⽆甚可取,却能⼴为传唱。

少年男⼥争扮周宪王剧中⼈物,使我们对当时剧界的风⽓颇有所领会。

⽽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息⽽恢复⽣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第三句是前⼆句的拓展。

实际上本⽂前⾯说到的表演朱有炖的杂剧,⾄此才正式点出。

春乐府,是指朱⽒杂剧中点缀太平盛世的“庆贺剧”或宣扬⼥⼦守贞的“节义剧”。

⾃宋元以来,乐府常作为词曲的别名,朱有炖的杂剧、散曲集便称《诚斋乐府》。

“齐唱”⼆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的感觉是舞台上伶⼈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起进⾏,场⾯肯定是热闹之极。

最后⼀句笔锋⼀宕,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梁桥外的夜景。

“⽉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这⼀句实际上却是诗⼈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枝词之妙。

“⽉如霜”令⼈想起苏东坡《蝶恋花·密州上元》词“灯⽕钱塘三五夜,明⽉如霜,照见⼈如画”数语,⼆者都写元宵,李诗、苏词中“明⽉如霜”的意象实有相通处。

我们不妨认为:正⽉⼗五的团圞明⽉是喜庆的象征。

“明⽉如霜”的意象,正体现了“但原⼈长久,千⾥共婵娟”,期望⼈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理。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1530)中国明代⽂学家。

字献吉,号空同⼦。

庆阳(今属⽢肃)⼈。

出⾝寒微。

弘治七年(1494)进⼠,历任户部主事、江西提学副使等职。

他嫉恶如仇,曾因草疏奏章弹劾宦官刘瑾⽽⼊狱。

李梦阳鉴于台阁体诗⽂千篇⼀律的弊端,决⼼倡导复古以改变不良⽂风。

他是前七⼦的领袖,主张古诗学魏晋,近体学盛唐,在当时影响颇⼤。

但他过于强调格调、法式,未能很好地从复古中寻求创新。

在他与何景明的辩论中,意⽓⽤事,论点偏激,导致他泥古不化,甚⾄⾛上了抄袭的道路,扼杀了诗歌创作的⽣机。

晚年有所悔悟。

他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其中有些作品寄寓了作者⼒求有所改⾰的政治理想,较有现实意义,如《朝饮马送陈⼦出塞》等诗。

他的乐府、歌⾏在艺术上有⼀定成就,但时露雕凿之痕。

其七律专宗杜甫,多⽓象阔⼤之辞。

著有《空同集》66卷。

【篇三】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查⼦·元⼣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朝代:清朝
⽣查⼦·元⼣戏陈敬叟原⽂:
繁灯夺霁华。

戏⿎侵明发。

物⾊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

⼈散市声收,渐⼊愁时节。

相关翻译
译⽂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的光华,喧闹的戏⿎声⼀直响⾄天亮。

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描眉,⼀起在楼中赏⽉,祈求天长地久。

欢乐的⼈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我的⼼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①陈敬叟:字以庄,号⽉溪,建安⼈。

②霁(jì)华:⽉光皎洁。

③明发:黎明阳光散开。

《诗·⼩雅·宛》:“明发不寐,有怀⼆⼈。

”④浅画镜中眉:⽤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相关赏析
这是⼀⾸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中年⽓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和美夫妻⽣活的羡慕及⾃⼰⽣活的愁苦。

上⽚写元宵夜晚灯⽕通明、锣⿎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则已⼊中年,情味⾃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的孤独。

“繁灯”两句概说元⼣灯光赛过明⽉,概括了元⼣的繁盛,第⼀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句写⼈们彻夜狂欢。

形声兼备,概括⼒极强。

三、四句写“物⾊”依旧,⽽⼈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盼夫早归,⽽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

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夫妻恩爱,反衬⾃⼰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

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头,突出⾃⼰忧愁的⼼绪,昭⽰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

⼀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体验,含蓄有余味。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今属福建)⼈。

嘉定⼆年(1209)以郊恩补将仕郎,次年调靖安主簿。

先后为江淮制置使李珏、⼴西经略安抚使胡槻辟置幕府。

宝庆元年(1225)知建阳县。

以⾔官笺克庄《落梅诗》,
激怒史弥远,卷⼊江湖诗案,经郑清之⼒辩得释。

端平初,真德秀帅闽,辟为帅司参议官。

次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

嘉熙间,历知袁州、⼴东提举,升转运使兼提举市舶使。

淳祐六年(1246),⼊对,⾸论右相史嵩之*,赐同进⼠出⾝,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

迁御史兼崇政殿说书,暂兼中书舍⼈。

因拒为史嵩之除观⽂殿⼤学⼠致仕草制,被劾罢。

⼗⼀年春,⼊朝为起居舍⼈兼侍讲,仅半年⼜被罢。

景定元年(1260),再⼊朝,历除秘书监,起居郎兼权中书舍⼈,权⼯部尚书兼侍读,出知建宁府。

五年,以焕章阁学⼠致仕。

咸淳五年卒,年⼋⼗三。

谥⽂定。

林希逸为撰⾏状,洪天锡为撰墓志铭。

克庄⼀⽣四⽴朝,敷奏剀切,有直声。

诗学晚唐,为江湖派⼤家,有《后村先⽣⼤全集》⼆百卷,内长短句五卷,别出单⾏者有汲古阁本《后村别调》⼀卷,《彊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五卷。

杨慎《词品》卷五:「《后村别调》⼀卷,⼤抵直致近俗,效稼轩⽽不及也。

」陈廷焯《云韶集评》:「潜夫感激豪宕,其词与安国相伯仲,去稼轩虽远,正不必让刘(过)、蒋(捷)。

世⼈多好推刘、蒋,直以为稼轩后劲,何也·」刘熙载《艺概》卷四:「刘后村词,旨正有语有致。

其《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

』⼜云:『我有平⽣离鸾操,颇哀⽽不愠微⽽婉。

』意殆寓其词品耶。

」冯煦《蒿庵论词》:「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三⾜。

其⽣于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

志在有为,不欲以词⼈⾃域,似稼轩。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重要的⾟派词⼈。

词集名《后村长短句》。

刘克庄以独具⼀格的创作,雄踞南宋词坛。

《后村词》表现了作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他在词中表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对北⽅故⼟的怀念,以及个⼈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慨。

如《⽟楼春》中「男⼉西北有神州,莫滴⽔西桥畔泪」等名句,写得爱国情深,苍凉沉郁。

《贺新郎·送陈真州⼦华》⼀词谴责南宋统治者不联合北⽅义军进⾏抗⾦⽃争,只知苟且偷安。

⽽⾃⼰却壮志难酬。

明⼈杨慎《词品》中称其「壮语亦可起懦」。

还有⼀些词表现出关⼼民⽣疾苦,并为民请命。

《后村词》不屑于刻红剪翠,但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

有的词作思想较为消极颓丧。

刘克庄和刘过、刘⾠翁并称⾟派「三刘」。

他继承了⾟词爱国主义的传统和豪放雄浑的艺术风格,在「三刘」中成就。

《后村词》学习⾟弃疾,说理叙事,运⽤⾃如,但有时议论过多。

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全集》,其中有诗5000多⾸,词200多⾸,《诗话》4集及许多散⽂。

作品体裁丰富,题材⼴泛。

他长期闲赋乡居,对莆⽥的社会⽣活、民俗风情有细腻的观察、较深的了解,并将之反映于作品中。

它的不少诗词形象⽣动地描绘了南宋莆⽥地区的杂剧、百戏,具有很⾼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篇四】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正⽉⼗五夜
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朝
正⽉⼗五夜原⽂:
⽕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逐⼈来。

游妓皆秾李,⾏歌尽落梅。

⾦吾不禁夜,⽟漏莫相催。

相关翻译
译⽂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般;由于四处都可通⾏,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潮
汹涌,马蹄下尘⼟飞扬;⽉光洒遍每个⾓落,⼈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当头。

⽉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年只有⼀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树银花:⽐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如宋⾟弃疾《青⽟案·元⼣》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红楼梦》⼗⼋回:“只见庭燎绕空,⾹雪布地,⽕树琪花,⾦窗⽟槛”近⼈柳亚⼦《浣溪沙·五O年国庆观剧》词:“⽕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通⾏。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指年轻⼈像盛开娇艳的桃花李花⼀样华美富丽。

游伎:指街上游舞的艺伎。

落梅:乐曲《梅花落》。

⾦吾:掌管京城戒备,禁⼈夜⾏的官名,汉代置。

《西京杂
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吾晓夜传呼,以禁⽌夜⾏,惟正⽉⼗五敕⾦吾弛禁,前后各⼀⽇,谓之夜放。

”⽟漏:古代⽤⽟做的计时器⽫,即滴漏。

相关赏析
这⾸诗是描写长安城⾥元宵之夜的景⾊。

据《⼤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都要⼤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通宵都在热闹的⽓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样。

从“⽕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的缘故。

王维《终南⼭》“⽩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庄》“绿树村边合”的“合”,⽤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得到启发的。

由于到处任⼈通⾏,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

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锁彻明开。

”可与此相印证。

城关外⾯是城河,这⾥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

这桥平⽇是⿊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的新装,点缀着⽆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

“⽕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的鸟瞰,⾸先从这⼉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说出游⼈之盛,这样,下⾯就很⾃然地过渡到节⽇风光的具体描绘。

⼈潮⼀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也看不清;⽉光照到⼈们活动的每⼀个⾓落,哪⼉都能看到明⽉当头。

原来这灯⽕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的良宵。

在灯影⽉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长安城⾥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

所谓“欢娱苦⽇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们却仍然怀着⽆限留恋的⼼情,希望这⼀年⼀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

“⾦吾不禁”⼆句,⽤⼀种带有普遍性的⼼理描绘,来结束全篇,⾔尽⽽意不尽,读之使⼈有余⾳绕梁,三⽇不绝之感。

这诗于镂⾦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作者介绍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学家。

赵州栾城(今河北⽯家庄市栾城县)⼈,少有才华,20岁举进⼠,累迁咸阳尉。

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

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

与杜审⾔、崔融、李峤并称为⽂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

但《正⽉⼗五夜》(⼀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

原有集,今佚。

《全唐诗》录其诗16⾸。

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留四川眉⼭,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篇五】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青⽟案·元⼣
作者:⾟弃疾
朝代:清朝
青⽟案·元⼣原⽂: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

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相关翻译
译⽂⼊夜⼀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挂满千枝万树,烟⽕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风飘满⼀路。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光在⼈群之中互相交错。

⽟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黄的丝缕,她们⾯带微笑,带着淡淡的⾹⽓从⼈⾯前经过。

在众芳⾥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回⾸,那个⼈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稀稀落落之处。

注释元⼣:夏历正⽉⼗五⽇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星,指焰⽕。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箫的名称。

⽟壶:⽐喻明⽉,故继以“光转”⼆字,亦或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
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锁通宵启⽟京。

”蛾⼉、雪柳、黄⾦缕:皆古代妇⼥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指盛装的妇⼥。

盈盈:声⾳轻盈悦⽿,亦指仪态娇美的样⼦。

暗⾹:本指花⾹,此指⼥性们⾝上散发出来的⾹⽓。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

相关赏析
这⾸词的上半阕写正⽉⼗五的晚上,满城灯⽕,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样散落下来。

⼀开始就把⼈带进“⽕树银花”的节⽇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岑参的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类的吹奏乐器,这⾥泛指⾳乐;“⽟壶”指明⽉;“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华下,灯⽕辉煌,沉浸在节⽇⾥的⼈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的欢乐,且⼀对意中⼈在⼤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下阕写⼀个具体的⼈,通过他⼀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的欢乐⾃然地融进了节⽇的欢乐之中。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这⼀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她们穿着美丽的⾐服,戴着漂亮的⼿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随风飘来。

“雪柳”是⽟簪之类的头饰。

“众⾥寻他千百度”:(这⼈)对着众多⾛过的⼥⼈⼀⼀辨认(但没有⼀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偶⼀回头,却发现⾃⼰的⼼上⼈站⽴在昏⿊的幽暗之处。

“灯⽕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阑珊”虽然是灯⽕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的地⽅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种说法认为:站在灯⽕阑珊处的那个⼈,是对他⾃⼰的⼀种写照。

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韬武略施展不出,⼼中怀着⼀种⽆⽐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旁孤芳⾃赏。

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样,给⼈⼀种清⾼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之风。

作为⼀⾸婉约词,这⾸《青⽟案》与北宋婉约派⼤家晏殊和柳永相⽐,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满街游⼈,⽕树银花,通宵歌舞。

然⽽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是为了反衬“灯⽕阑珊处”的那个⼈的与众不同。

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怜幽独,伤⼼⼈别有怀抱。

”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

上⽚写元⼣之夜灯⽕辉煌,游⼈如云的热闹场⾯,下⽚写不慕荣华,⽢守寂寞的⼀位美⼈形象。

美⼈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格的化⾝。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事业者,⼤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主要运⽤了反衬的表现⼿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

古代词⼈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弃疾的这⼀⾸,却没有⼈认为可有可⽆,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热闹的盛况外,并⽆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写成流动的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的彩星——燃放的烟⽕,先冲上云霄,⽽后⾃空中⽽落,好似陨星⾬。

“花千树”描绘五光⼗⾊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样。

这是化⽤唐朝诗⼈岑参的“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乐、灯⽉交辉的⼈间仙境——“⽟壶”,写那民间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不暇接。

其间
的“宝”也,“雕”也“凤”也,“⽟”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氛来传神来写境,⼤概那境界本⾮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已。

这也是对词中的⼥主⼈公⾔外的赞美。

下阕,专门写⼈。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们,⼀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雪柳,这些盛装的游⼥们,⾏⾛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后,只有⾐⾹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作者意中关切之⼈,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亮,在那⼀⾓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的⼀瞬间,是⼈⽣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悟:那上阕的灯、⽉、烟⽕、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欢腾,那下阕的惹⼈眼花缭乱的⼀队队的丽⼈群⼥,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个意中之⼈⽽设,⽽且,倘若⽆此⼈,那⼀切⼜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价的⼈⽣幸福⽽⼜⾟酸⼀瞬的美好境界。

然⽽画蛇既成,还须添⾜:学⽂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夜”⼆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痴意,所以到了下阕⽽出“灯⽕阑珊”,⽅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之苦,⾄矣尽矣。

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个粗⼈壮⼠之流,岂不是贻误学⼈吗?
王国维《⼈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之成⼤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境界。

此特借词喻事,与⽂学赏析并⽆交涉,王先⽣早已先⾃表明,吾⼈在此⽆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案》⼗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句变成三字⼀断的叠句,跌宕⽣姿。

下阕则⽆此断叠,⼀⽚三个七字排句,可排⽐,可变幻,随词⼈的⼼意,但排句之势是⼀⽓呵成的,单单等到排⽐完了,才逼出煞拍
的警策句。

作者介绍
⾟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东)⼈。

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号⾟党。

绍兴三⼗⼀年(1161),⾦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

弃疾聚众⼆千,⾪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

⾼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

改⼴德军通判。

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论》、《九议》,⼒主抗⾦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

乾道⼋年(1172)知滁州。

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狱,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五年(1178),召为⼤理少卿,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

⼜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为江上诸军之冠,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淳熙⼋年(1181)冬,台⾂王蔺劾弃疾「⽤钱如泥沙,杀⼈如草芥」,落职,⼘居上饶城北之带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轩,⾃号稼轩居⼠,⾃是投闲置散凡⼗年。

绍熙三年(1192),起为提点福建刑狱,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以谏官黄艾、谢深甫论列,丐祠归。

所居带湖雪楼毁于⽕,徙铅⼭期思之⽠⼭下,家居瓢泉长达⼋年。

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于会稽创建秋风亭。

四年,改知镇江府。

开禧元年(1205),复以⾔者论列,奉祠归铅⼭。

开禧三年,年六⼗⼋,葬铅⼭南⼗五⾥阳原⼭中。

德祐元年(1275)追谥忠敏。

平⽣以⽓节⾃负,功业⾃许,谋猷略远,然谗摈销沮,南归四⼗馀年间,⼤半皆废弃不⽤,故陈亮《⾟稼轩画像赞》叹为「真⿏枉⽤,真虎不⽤」。

其胸中古今,⽤资为词,激昂排宕,别开⽣⾯,不可⼀世。

《宋史》有传。

有《稼轩集》,⼜有《稼轩奏议》⼀卷,均佚。

今⼈辑有《稼轩诗⽂钞存》。

词有四卷本《稼轩词》及⼗⼆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

《四库总⽬提要》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宗,迄今不废。

」其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龙吟·登建康赏⼼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产⽣的消极情绪。

【篇六】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及赏析
⽣查⼦·元⼣
作者:欧阳修
朝代:清朝
⽣查⼦·元⼣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上柳梢头,⼈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泪湿春衫袖。

相关翻译
译⽂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昼。

与佳⼈相约在⽉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春衫的袖⼦。

注释元夜:农历正⽉⼗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

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春衫:年少时穿的⾐服,可指代年轻时的⾃⼰。

相关赏析
这是⾸相思词,写去年与情⼈相会的甜蜜与今⽇不见情⼈的痛苦,明⽩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天⼀样亮,不但是观灯赏⽉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以良好的时机,在灯⽕阑珊处秘密相会。

“⽉到柳梢头,⼈约黄昏后”⼆句⾔有尽⽽意⽆穷。

柔情密意溢于⾔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与灯依旧”,虽然只举⽉与灯,实际应包括⼆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样,景物依旧。

下⼀句“不见去年⼈”“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
个“湿”字,将物是⼈⾮,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词与唐朝诗⼈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此门中,⼈⾯桃花相映红。

⼈⾯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天;明⽉,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的伤感。

“今年元夜时”写出主⼈公情思幽幽,喟然⽽叹。

“⽉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对昔⽇恋⼈的⼀往情深,却已物是⼈⾮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的美丽和当⽇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写出了今⽇伊⼈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它采⽤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性⼿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从⽽有效地表达了词⼈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义并列的分⽚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咏三叹,令⼈感慨。

这⾸元夜恋旧的《⽣查⼦·元⼣》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的风⽓,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周围的环境,⽆论是花、灯,还是⽉、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