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讲稿 第一章
第1章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1.1 绪论
所谓电视,是指通过发送端的光一电转换把景物图像变成电 信号,称为电视信号,并通过电磁波或电缆传送到接收端, 再经电一光反变换重显出原来景物的图像。
现代电视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模拟电视技术、数字电视技 术。
1.1.2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1.尼普可夫圆盘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还在中学时代,就对电器非常
1.1.3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状况
数字电视是电视技术从黑白向彩电发展之后的第三代电视, 是电视技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下一代因特网一起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三大骨干网之一。数 字电视的热潮正在兴起,在日本和欧美地区,数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电视已开始普及、传统的模拟电视将推出历史舞台。在美、 欧等技术先进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的推动影响下,我国也 开展了发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研究。 1.什么是数字电视? 日本人最早提出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概念,并在1981 年完成世界第一套高清晰度电视演示系统。高清晰度电视在 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清晰度是现有电视图像清晰度的两倍, 其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常规电视的五倍,显然用原有的电视 节目传输方法传送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是不能胜任的。因此, 日本首先提出使用数字处理技术的模拟传输方案,成为混合 (数字\模拟)传输方式。当数字视频压缩技术能够把图像的 信息量压缩20—50倍时,就出现了数字电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电视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但使人们的休闲 时间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信息传播空 度和信息量,使世界开始变小。如今,电视已成为普及率最 高的家用电器之一,而电视新闻、电视娱乐、电视广告、电 视教育等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电视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 给人类带来了视觉革命。
电视技术发言稿
电视技术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台前幕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电视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也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今天,我将从电视技术的历史发展、现代技术创新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视技术的历史发展。
电视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电子和电磁波的存在。
随着这一认识的推进,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发现来传输图像和声音。
1926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提出了电视的概念,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电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第一个商用电视信号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的,它采用了模拟信号的方式进行传输。
这种模拟信号传输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探索数字信号传输的可能性。
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的提出是电视技术的一次革命,它大大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能力。
此外,数字信号传输还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为电视的高清晰率、多媒体和互动化提供了基础。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电视技术的现代创新。
近年来,高清晰度电视、超高清电视和曲面电视等技术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高清晰度电视可实现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帧率,使观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画面细节。
而超高清电视则进一步提高了分辨率,使观众感受到更加逼真的图像效果。
至于曲面电视,则通过弧形设计增加了观影的沉浸感。
与此同时,智能电视的出现也使电视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终端设备。
智能电视具有操作系统和网络连接功能,可以下载各种应用软件和互联网视频资源,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智能电视更加智能化,观众可以通过语音识别与电视进行交互,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控制和操作。
除了图像和互动方面的创新之外,音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立体声和环绕声技术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享受音乐和电影的音效,增强了观影的沉浸感。
《电视制作技术》讲义
电视摄像技术讲义教育信息技术系梁永慈第一单元电视节目制作概况1.1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对于电视数字化而言,主要是卫星、有线和地面三大媒体。
1.1.1数字化的优点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给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导致信息业务的三大媒体——通信、广播和计算机最终融合。
数字化电视系统的优点:●提高了电视的图像质量和伴音质量;●所需的传输信道带宽减少,可以多路传输;●频谱资源利用率提高;●节省费用。
1.1.2数字电视系统的构成一、演播室数字化设备——源头1、演播室设备是电视台使用的专业设备。
2、各电视台逐步数字化,电视台内部信号交换都是数据流。
二、数字化传输设备——传输1、地面发射广播,这是最常用的方式;2、有线电视,该传输方式信号传输质量高,节目频道多;3、卫星电视广播,该传输方式覆盖面广;一颗数字化的大容量卫星可以开播100~500套节目。
三、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电视数字化对应的电视接收机有三种配置:1.接收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机;2.接收有线电视的机顶盒(STB);3.接收卫星数字电视的综合接收解码器(IRD)。
1.1.3制作环境一、传统概念的节目制作系统二、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节目制作环境1.2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与方式1.2.1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一、实况直播1.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
2.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
3.现场性、即兴性和观众参与性十分强烈。
原理:1.使用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通过设在主控室或转播车里的切换台,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2.也可以仅用单台摄像机,不经切换就把实况图像和声音传送出去。
(一)现场转播在进行现场转播之前,需要考虑一个周密的计划,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估计可能遇到的情况,预先安排应急措施,确立摄制、音响、照明、传送、编导、后勤以及保卫等各工作的岗位职责。
第一节 电视制作技术
第一节电视制作技术一、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1 电影胶片制作20世纪70年代前,采用35mm、16mm电影胶片。
优点:图像像素素多,清晰度高,宽容度大,色彩还原度高。
缺点:不能现场记录声音,缺少时效性和现场感。
2 模拟电视制作20世纪70年代后,录像机技术产生,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得到改善,制作成本减少,节目的时效性提高。
缺点:电视画面长距离传输后,清晰度会下降,且稳定度差,可靠性低,设备多,维修成本高。
3 数字电视制作从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传输与接收的全过程均为数字电视技术。
优点:图像清晰度高,音质好,收视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互动性强,提供增值服务。
4 高清电视制作高清电视节目制作采用1920×1080i,50Hz的高清晰图像格式, 16:9宽屏,分辨率高,画面细腻(为标清的5倍以上),色彩还原度好,表现细节更加丰富。
要求灯光增加,化妆、服装细致,摄像技术水平更高,需要进行画面调色处理。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1 实况直播在摄取图像和声音的时候进行广播。
特点:现场性强。
又分为现场转播和演播室直播两种。
2 电视影片制作有一些大型专题节目采用电视制作方式。
如:《话说长江》、《丝绸之路》等,采用电影胶片拍摄素材,将底片转成磁带后进行后期制作。
3 录像制作绝大部分的电视节目采用此方式。
4 计算机制作完全依靠计算机的制作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及制作,人物、景物全是计算机虚拟制作,如动画片,虚拟主持人等。
三、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1 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使用便携式的摄录设备来现场拍摄电视新闻。
特点:时效性强,制作效率高。
需要进行后期制作。
可用便携式编辑机在现场制作,用通信电缆、微波或卫星传输到电视中心进行播出。
2EFP(Electronic fields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方式`在重大事件或重大活动的现场进行电视制作并播出的方式。
《电视技术》课件
剪辑节奏
合理控制剪辑节奏,使画面流 畅、连贯,符合观众的观看习 惯。
音频录制与编辑技巧
录音设备选择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 录音设备,如麦克风 、录音机等。
环境噪音控制
选择安静的录制环境 ,降低背景噪音,提 高录音质量。
音效运用
合理运用音效,增强 节目的氛围和表现力 。
音频剪辑
对录制的音频进行剪 辑、拼接、降噪等处 理,使音质更加清晰 。
未来电视将与家庭智能设备、物联 网等融合,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一 环,实现家庭娱乐、生活、工作等 多种功能的整合。
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超高清电视(4K/8K ):更高的分辨率, 更细腻的画面效果。
三维电视与立体显示 技术:提供更真实的 观影体验。
智能电视:集成了互 联网功能,支持多种 应用和服务。
02
电视信号的传输原理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如声音、光线等。
数字信号
离散的二进制信号,如计算机中的数据。
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特效处理 、音效添加等后期处理。
视频拍摄与编辑技巧
拍摄角度
根据场景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拍 摄角度,如平拍、俯拍、仰拍 等。
画面构图
注意画面布局和元素排列,突 出主题,增强视觉效果。
镜头选择
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 ,如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等。
光线运用
合理利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 营造出所需的画面效果。
有线传输
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电视信号。
无线传输
通过电磁波传输电视信号,包括地面无线传输和卫星传输。
网络传输
通过网络传输电视信号,可以实现点播、回放等功能。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
电视技术第一章
图像信号及伴音信号在发射机中分别调制到各自的载波上, 图像信号及伴音信号在发射机中分别调制到各自的载波上, 从而形成图像高频信号和伴音高频信号, 从而形成图像高频信号和伴音高频信号,然后用同一发射 天线发送出去。 天线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 在接收端,由电视接收天线将高频图像和伴音信号一起接 收下来,在接收机中对信号进行处理(放大及检波) 收下来,在接收机中对信号进行处理(放大及检波)取出 反映图像内容的视频信号, 反映图像内容的视频信号,并经视频放大后送显像管重现 出图像;同时取出反映伴音内容的音频信号, 出图像;同时取出反映伴音内容的音频信号,在扬声器中 还原出声音。 还原出声音。
上一页 返 回
1.3 摄像与显像
1.3.1 摄像
摄像的实质是基于光与电的转换,由摄像机来完成。 摄像的实质是基于光与电的转换,由摄像机来完成。摄像机 的核心是一只摄像管, 的核心是一只摄像管,它的作用是把图象的光信号变成相应 的电信号,摄像管种类很多, 的电信号,摄像管种类很多,但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大体相 下面以光电导摄像管为列,说明图像摄取的原理。 同。下面以光电导摄像管为列,说明图像摄取的原理。 在摄像管的前方玻璃内壁上,镀有一层透明的、 在摄像管的前方玻璃内壁上,镀有一层透明的、导电性能良 好的金属膜,在金属膜内有一层光电导层,称为光电靶,它 好的金属膜,在金属膜内有一层光电导层,称为光电靶, 由半导体光敏材料制成。被摄景物通过光学镜头正好在光电 由半导体光敏材料制成。 靶面上成像。 靶面上成像。
第1章 彩色电视基础知识 章
1.1 1.2 1.3 1.4 1.5 光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 摄像与显像 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电视参数 电视扫描
1.1 光的基本知识
1.1.1 可见光与彩色三要素 可见光与彩色三要素…
电视技术概论01电视概论
1.3.3 图像的尺寸与几何形状
1.
根据人眼的特性,视觉最清楚的范围约为垂直夹角15°、 水平夹角20°的矩形面积。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电视屏幕都采 用矩形,画面的宽高比为4∶3或5∶4。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 帧型向大屏幕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已出现宽高比为5∶3、 5∶3.3、 16∶9等尺寸。
电视技术概论01电视概论
图1―2 无线电视广播系统原理方框图
电视技术概论01电视概论
1.1.1 像素及其传送
图 1-2 图像顺序传送系统示意图
电视技术概论01电视概论
• 1.1.1 像素的概念
•
像素的传送具有以下两个特
点:
•
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
•
第二是传送要准确。
电视技术概论01电视概论
1.1.2 光电转换原理
1. 图像的摄取
图 1-3 (a) 摄像管的结构; (b) 图像信号产电生视技的术概过论0程1电视概论
2. 图像的重现
图像的重现是依靠电视接收机的显像管来完成的。显像管 的任务是将图像电信号转换为图像光信号,完成电到光的转换。
显像管是利用荧光效应原理制成的。所谓荧光效应是指某些 化合物在受到高速电子轰击时表面能够发光,并且轰击的电子 数量越多速度越高, 则发光越强。
客观景物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称为对比度。 对于重 现的电视图像,其对比度不仅与显像管的最大亮度Bmax和最小 亮度Bmin有关,还与周围的环境亮度BD有关,其对比度K
电视技术概论01电视概论
1.3.2
1. 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与一帧图像的像素个数和每秒扫描 的帧数有关。我国的电视扫描行数为625行,其中正程575行, 逆程50行。因此,一帧图像的显示扫描行数为575行。也就是 说, 一帧图像由575行像素组成。一般电视机屏幕的宽高比为 4∶3, 因此一帧图像的总像素个数约为:
电视技术概论_01电视概论.pptx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2.3 我国广播电视扫描参数 我国广播电视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其主要扫描参数如下:
行周期TH=64 μs; 行频fH=15 625 Hz; 行正程TSH=52 μs; 行逆程TRH=12 μs; 场周期TV=20 ms; 场频fV=50 Hz; 场正程TSV=287TH+20(μs)=18.388 ms≈18.4 ms; 场逆程TRV=25TH+12(μs)=1.612 ms≈1.6 ms; 帧周期TZ=40 ms;每帧行数Z=625行(其中:正程575行,逆程 50行); 帧 频fZ=25 Hz;每场行数312.5行(其中: 正程287.5行)。
•
像素的传送具有以下两个特
点:
•
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
•
第二是传送要准确。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1.2 光电转换原理
1. 图像的摄取
图 1-3 (a) 摄像管的结构; (b) 图像信号产生的过程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2. 图像的重现
图像的重现是依靠电视接收机的显像管来完成。显像管 的任务是将图像电信号转换为图像光信号,完成电到光的转换。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第一讲 电视概论
0.0 电视技术的发展史 0.1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区别 0.2 学习电视技术的基本要求 0.3 学习电视技术的方法和体会 0.4 本学期的基本安排 0.5电视广播的基础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电视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 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电视 电视的发展以器件的发展为基础 黑白电视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三个阶段 彩色电视也一样。 2、电视发展的趋势 3、 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区别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第一章广播电视系统概论第一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电视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83年,德国电器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首次进行了图像发射试验。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电视台。
1962年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讯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这是一颗低轨道卫星。
1963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同步二号。
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一号启用,世界正式进入卫星通信时代。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使用二频道试播黑白电视节目。
第二节电视技术发展方向A高清晰度电视基本特点:①图像清晰、细腻、全屏扫描线数位1125或1250行,像素数使现行彩色电视的5倍②幅型比为16:9,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视野宽,临场感强③图像、声音、色彩之间串扰减小,保证重显图像清晰稳定④利用数字伴音系统,可以传送多种伴音或立体声信号,提高彩色电视机声音质量B图文电视定义:是处于电视信号结构中的一种数字数据广播业务,主要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某几行传送图文和数据信息,接收端是装备有解码器的电视机。
C多媒体电视是一门综合的高新技术,把微电子、通信和数字化声像技术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声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存储与传输。
就是既能显示计算机信息,又能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电视接收系统。
D交互式电视第二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第一节声电转换和电声转换声电转换定义:声电转换就是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和电声转换传声器一、分类:1、指向性(无指向性、双指向性、单指向性和超指向性)2、与音频处理设备连接方式(有线传声器、无线传声器)3、能量转换(动圈式、传声器)二、性能指标:1、灵敏度2、最大输入声压级3、最大输出电平4、频率响应5、输出阻抗6、方向性电声转换定义:声电转换的逆过程,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的过程。
电视技术(张新芝主编)01
。我国规定:视频带宽为6MHz。 第二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 • •
图像信号 复合同步信号 复合消隐信号
1、图像信号:反映所传送的图像信息。 。负极性图像信号: 。正极性图像信号: 。正程期间传送图像信号,逆程不传送。 。图像信号的特点:单极性,相关性,周期性 2、复合消隐信号: 。行消隐信号:在行逆程期间传送。用于消隐行回扫线。 。 场消隐信号:在场逆程期间传送。用于消隐场回扫线。 。消隐电平:75%,相当于图像信号的黑电平。 3、复合同步信号: 。同步:电子束的扫描规律收发同频同相。 。行同步信号:行消隐期间的脉冲信号。用于同步接收端的行扫描规律。 。场同步信号:场消隐期间的脉冲信号。用于同步接收端的场扫描规律。 。同步电平:75%---100%。 。开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4、.黑白全电视信号: 。组成:图1-18。 特点:脉冲性,周期性,单极性。 第三节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一、 光与彩色: 1、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为380—780nm,人眼可以看见,称为可见光。 2、色:光对人眼的视觉反映。波长不同,彩色不同。 二、彩色三要素: 1、亮度:光的明亮程度。 2、色凋:彩色的类别。 3、色饱和度:彩色的深浅程度。色调和色饱和度合称为色度。 三、 三基色原理与混色法: 1、三基色:红(R),绿(G),蓝(B)。 2、相加混色法:R+G=黄,R+B=紫,G+B=青 R+G+B=白 四、亮度公式: Y=0.30R+0.59G+0.11B 第四节 兼容制彩色电视 一、兼容制彩色电视的要求: 1、兼容:黑白电视机能接收彩色电视信号(显示黑白图像)。 2、要求: 二、兼容制彩色电视发送的信号 彩色电视发送的图像信号是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 1、三基色信号的形成:
电视技术第一章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电视技术
2009/09
12
• 2、实践教学内容(技能培训)
• 分两个阶段:
• (1)第一阶段
• 用CY-1429 I2C总线主板改装14-21寸彩电,成功后进 行下面的内容:
• A、对整机正常数据进行检测——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彩 电工作状态数据检测“能力,同时初步了解和接触彩电硬 件电路,使之获得初步认识。同时也建立正常数据表,以 供后面参考。
电视技术
2009/09
7
• (B)I2C总线彩电:除了控制方式外,其 余与普通彩电相似。
• (C)彩电新技术电路:高清数字电视电路、 背投、平板电视电路(下期介绍学习)
电视技术
2009/09
8
• (3)电路类知识 • A、了解、理解: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 B、掌握: • a、整机结构特点、信号流程。 • b、各电路的作用、对信号的处理特点、
节控制。 • 电源电路:整机供电
电视技术
2009/09
34
• (2)、各部分的作用及特点
• 电路特点:
• 信号公共通道:超外差接收电路。作用:选台,放大,变 频,视频检波,输出视频信号,SIF视频伴音信号
• 伴音通道:调频收音机的高频及高频电路。作用:放大 SIF中频,鉴频取出音频,最后输出,由扬声器还原声音。
2、伴音 MIC:声→电信号
音频放大:放大音频信号
调幅器:将伴音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上,成为伴音高频。
电视技术
2009/09
29
• 二、信号产生过程
• 摄像机有二个输入传感器,MIC和摄像头 • 输入有两个:
声波:由MIC转换为电信号 彩色图像:由摄像头转换为三基色信号(RGB) • 输出信号有两个: 伴音高频:fs表示,为调频信号 图像高频:fp表示,为调幅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度信号带宽:0—6MHz 色差信号带宽:0—1.3MHz
2. 色差信号幅度的压缩 目的是为了防止形成的彩色视频信号 幅度过大。 U=0.493UB-Y V=0.877UR-Y
压缩系数
二、频谱间置 (交错)
1. 亮度信号的频谱
几种典型图像的频谱
活动图像的频谱
亮度信号频谱的特点:它是以行频及其各次谐 波为主谱线,场频及其谐波对称地分布在它两侧的 离散频谱群。它虽然占据了0~6MHZ 带宽,但并 没有占满,在各主谱线之间存在着空隙,而且频率 越高,空隙越大。
二、兼容制彩色电视发送的信号
兼容制彩色电视发送一个亮度信号 和两个色差信号 1. 彩色图像的分解与三基色信号 标准彩条图案
2. 亮度信号
3. 色差信号 色差信号就是用基色信号减去亮度信号 。 UR-Y=UR-UY =UR-(0.30UR +0.59UG+0.11UB ) = 0.70 UR - 0.59UG - 0.11UB UG-Y= 0.41UG- 0.30 UR - 0.11UB UB-Y= 0.89UB - 0.30 UR - 0.59UG
二、彩色三要素
1. 亮度 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亮 程度的感觉。它主要取决于光的强度, 还与人眼的光谱响应特性有关。
2. 色调 色调是指彩色的类别。 物体的色调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吸收 特性和透射或反射特性,还与光源的光 谱分布有关。
3. 色饱和度 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深浅程度。它取 决于掺入白光的多少。完全不掺白光的 色饱和度最高,定为100%。
(1)垂直分解力 垂直分解力是指沿图像垂直方向所能 分解的像素数目,用M表示。垂直分解 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扫描行数的多少, 还和图像与扫描线间的相对位置有关。
• 垂直分解力等于或小于帧正程扫描行数 (575行) • 图像与扫描线间的相对位置(见下图)
高电平
中电平
黑
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摄像
显像
M通常在1/2Z′~ Z′ ( Z′为帧扫描 正程行数)之间取值。我国电视标 准规定,M=437线。
第三节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一、光与彩色 二、彩色三要素
三、三基色原理与混色
四、配色方程与亮度公式 退出
一、光与彩色
1. 光 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波长 范围为380~780nm,人眼可以看见它, 所以也称可见光 。
2. 彩色 彩色是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一种视觉反映。不同波长的 光射入人眼,将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
(2)水平分解力 水平分解力是指沿图像水平方向所能分 解的像素数目,用N表示。水平分解力的 高低主要取决于图像信号通道的频带宽 度及扫描电子束横截面积的大小。
图像的水平分解力还受到扫描电子束横截 面积的影响
白
由于扫描电子束存在一定的截面积 而造成电视系统水平分解力下降的现象, 称为孔阑效应。
减小电子束直径可以提高水平分解力, 但电子束直径的大小要适当。 实验证明,水平分解力与垂直分解力 相当时图像质量最佳。 水平分解力:
一、图像的顺序传送 二、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三、电视扫描原理
四、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 退出
一、图像的顺序传送
1. 像素 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称为像素。 按照现代电视技术要求,一幅电视图 像有40多万个像素。 2. 图像的顺序传送
将一幅图像的像素信息,按照一定顺序依 次传送的方法。
顺序传送电视系统示意图
在0~6MHZ范围内,共有384条主谱线。
2. 频谱间置 把亮度信号和调幅后的色差信号相加, 色差信号正好插在亮度信号频谱空隙中, 这叫做频谱间置
• 色副载波频率的选择: NTSC制选择的副载波频率为半行频的 奇数倍,称半行频间置,即 f (n为自然数,取284) f (2n 1)
(2)场扫描 电子束沿垂直方向扫描,称为场扫描 (或帧扫描)。 场扫描参数: TV = 20ms,TVs =18.4ms, TVr =1.6ms。 场扫描频率fV =1/TV = 50HZ
P4有误
2.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1)逐行扫描
行回扫线
光栅
场回扫线 将被消隐 掉
(2)隔行扫描 就是把一帧图像分为两场来扫描。
二、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 图像的摄取 ——光电转换原理
光电转换 器件
{CCD摄像器件
光电导摄像管
亮度不同,阻值不同
光学 系统
负极性图像 信号
光电转换过程: (1)被摄景物通过光学镜头在光电靶面上 成像。 (2)光电靶把“光像”(不同部分亮度不 同)变成“电像”(不同部分电导率不 同)。 (3)电子束在行、场偏转磁场的作用下, 沿靶面扫描,拾取光电靶上各点的信号, 产生回路电流,在负载电阻上形成图像信 号电压。
更超前
超前
2. 行、场同步信号 行、场同步信号是在行、场消隐期间 传送的脉冲信号,用于保证电视机的行、 场扫描与发送端同步。
160µs
3. 开槽脉冲与均衡脉冲 槽脉冲起场同步期间的行同步作用。 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使奇数场和偶数场的 复合同步信号通过积分电路而得到的场 同步信号波形一致,从而保证了隔行扫 描的准确性。
第二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第二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一、图像信号 二、复合消隐信号
三、复合同步信号
四、黑白全电视信号 退出
一、图像信号
图像信号是全电视信号的主体, 是 由光电转换器件把光像中明暗不同的像 素分布转变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电信号。 可分为正极性图像信号和负极性图像 信号。 图像信号的电平范围为10%~75%。
为什么传送UR-Y 、UB-Y两个色差信 号,而不传送UR、UG、UB三基色信号 ?
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的产生
三、编码
对三基色电信号进行组合编排而得到 彩色全电视信号的过程叫做编码。 三种电视制式,NTSC制、PAL制和 SECAM制。
第五节 NTSC制编码原理
第五节 NTSC制编码原理
一、色差信号的压缩 二、频谱间置
• 图像的非线性失真和几何失真 • 图像的非线性失真
行扫描锯齿 波电流非线 性
场扫描锯齿波 电流非线性
• 图像的几何失真 常见的有枕形失真、桶形失真、梯形 失真、平行四边形失真等。
2. 图像清晰度与电视系统分解力 图像清晰度是人们主观感觉到的图像 细节的清晰程度。它与电视系统传送图 像细节的能力有关,这种能力称为电视 系统的分解力。 常用多少“线”表示。
三、编码
退出
•
所谓兼容是指黑白与彩色电视机可 以相互接收对方电视台的信号 。
一、对兼容制彩色电视的要求
(1)传送的电视信号应包含亮度信号和色度信 号。亮度信号包含了彩色图像的全部亮度信息, 色度信号包含了彩色图像的色调与色饱和度信 息。 (2)彩色电视应保留黑白电视原有的各项制度。 (3)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之间的串扰要小。
2. 混色法 相加混色、相减混色
红十绿= 黄 红十蓝= 紫 蓝十绿= 青 红十绿十蓝= 白
红+青=白;绿+紫=白;蓝+黄=白。
互补色
空间混色法 时间混色法
四、配色方程与亮度公式
1. 配色方程 国 际 上 规 定 波 长 700nm 的 红 光 、 546.1nm绿光、435.8nm的蓝光为物理三 基色。 A、B、C、D、E几种标准白色光源
三、正交平衡调幅
四、彩色全电视信号 退出
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 1954年 美国 由于所兼容的黑白电视视频信号带宽不 同,分4.43MHZNTSC制和 3.58MHZNTSC制。
一、色差信号的压缩
1. 色差信号频带的压缩 目的是在0~6MHZ的频带内既传送一 个亮度信号UY,又传送两个色差信号 UB-Y、UR-Y。 大面积着色法。 信号 低频分量——图像大面积部分 高频分量——图像细节部分
偶场最后一个
奇场最后一个
开槽脉冲
四、黑白全电视信号
全电视信号有如下三个特点: (1)脉冲性 (2)周期性 (3)单极性
全电视信号中各辅助脉冲参数如下: 行消隐脉宽:12µ s 行同步脉宽:4.7µ s 场消隐脉宽:1612µ 场同步脉宽:160µ s s 槽脉冲宽:4.7µ s 均衡脉冲宽:2.35µ s
4. 视频图像信号的频带宽度 视频图像信号的频带宽度与一帧图 像的像素个数和每秒扫描的帧数有关。 一帧图像的总像素个数约为 4 575 575 4.4 10 5 3
图像信号的最低频率可认为是0; 最高频率:
4.4 105 f max 25 5.5 MHz 2 我国电视技术标准规定,视频图像信号的频带宽度 为0~6 MHZ。
2. 图像的重现 ——电光转换 器件:显像管
显像管
电子枪
三、电视扫描原理
1. 行扫描和场扫描 (1)行扫描 电子束沿水平方向扫描,称为行扫描 。 行扫描正程、逆程。 行周期、行频。 参数:TH = 64µ s,THs =52µ s, THr =12µ s。 fH = 1/TH = 15625HZ
N 4 4 M 437 583 线 3 3
3. 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等级 亮度是指人眼对光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客观景物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称为对 比度。重放电视图像的对比度,主要取决于图 像中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还与环境亮度 有关。 黑白图像从黑色(最暗)到白色(最亮)之 间的过渡色统称为灰色。灰色所划分的能加以 区分的亮度层次数,称为灰度等级。
白 深黑 白 灰灰 灰 灰 黑
图像信号特点:
(1)单极性
(2)相关性
u
O
t
二、复合消隐信号
• 复合消隐信号包括行消隐和场消隐信号。 行消隐信号出现在行扫描逆程期间,用 来消除行回扫线;场消隐信号出现在场 逆程期间,用来消除场回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