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
广播电视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节目制作基础电视节目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天然结合。
制作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制作设备的特点、性能、操作等。
才能根据节目内容和要求,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有效的制作方法以及合理的制作流程,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一、常用的制作方式:1、——电子新闻采集()使用便携式摄像、录像设备,以满足新闻采集的运动性、灵活性、时效性。
2、——电子现场制作()使用的设备至少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个视频切换台,一个音频控制台和所需的辅助设备。
特点:“多机拍摄,即时编辑”3、——电子演播室制作()演播室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三、节目制作人员:1、非技术人员:制片人、导演、作家(编剧)、主持人等等。
它们的工作是把一个脚本或事件通过创作转换成有效的电视节目。
2、技术人员:摄像师、音响师、灯光师、编辑人员等等。
通过它们对设备的熟练操作来具体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3、新闻制作人员:四、节目制作流程:1、制作计划和稿本阶段:1)选题:2)稿本准备与定稿:3)制作计划的制定:2、前期的准备阶段:3、实地拍摄阶段:4、后期制作阶段:画面编辑、声音混配、节目审定第二章彩色电视摄像机一、摄像机的类别按质量分类广播级: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最好,性能全面稳定,自动化程度高。
业务级:一般应用于文化宣传、教育、工业、交通和医疗等领域。
图像质量较好。
家用级:家庭文化娱乐用。
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2、按制作方式分类:用:装配有一个大的镜头和一个大的取景器,通过电缆把摄像头和等设备相连。
用:一般为便携式的。
用:便携式。
3、按摄像器件分类:摄像机:摄像机:,英文全称:,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元件。
可以称为图像传感器。
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
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
一块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分解课件
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02
合作与交流
跨国合作与交流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助于推动技术创
新、节目制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03
文化输出与传播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国
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信号传输原理
电磁波传输
广播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进行传 输,包括无线电波和有线电波两
种方式。
调制与解调
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处理, 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方式。
频道划分
广播电视信号按照不同的频率进行 划分,以避免信号干扰和混淆,包 括VHF、UHF等不同的频段。
广播电视设备介绍
节目质量提升
注重节目质量提升,打 造精品节目,提高观众 粘性和满意度,从而提 升品牌影响力。
社交媒体营销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 布节目信息、互动活动 等内容,吸引更多观众 关注,扩大品牌影响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5G技术 5G网络的高速度、低时延和大连接数将为广播电视行业带 来革命性变革,提升节目传输质量和观看体验。
知识产权管理 完善知识产权登记、审查、维权等制度,促进广 播电视产业创新发展。
05 广播电视市场营销策略
受众分析与定位
受众特征分析
研究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域、收入等特征,以便制定更精准 的营销策略。
节目定位
根据受众特征,明确节目的风格、内容、形式等,以满足目标受众 的需求和偏好。
市场细 分
将整个广播电视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针对不同子市场制定差异 化营销策略。
跨屏互动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一、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是一种实现电波传播的收听和观赏的信息媒介,是视听传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渠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形式中的综合媒体。
它是由将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以电子波形的形式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的通信形式,通过演绎、编播等方式传播给接收端,并被拿起的接收器接收,它具有面向全国范围、覆盖面广、实时性强、传输容量大、声音精细、象征性强等特点。
二、广播电视技术的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射的信息,即音频、视频等以信号形式经过复杂的加工和处理,通过电波发射机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其中间的空间传播以特定的速率和频率,因此,它可以被自然和人工制造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
在接收器(接收机)中,收到的信号又经过精密的处理,以达到能够被接收者接受的电子信号质量,从而实现了电视与广播的功能和效果。
三、广播电视的优势
广播电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同时传播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学习知识点.docx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颜色的三要素了解 ENG/SNG/EFP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等能白光源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绝对黑体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基波和谐波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录音棚的隔音方法课件: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用围 20-20000HZ 。
f 表示。
人的频率范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
单位秒(S),用 T 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单位(m ),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m/s 。
V= λ *f15 度下的声速—— 340m/s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 ,软橡皮50m/s频率和波长成反比“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人的听觉器官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输出
场的电荷包逐行转移到水平移
位寄存器中。
19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幀间转移型(FT)
• 优点:
– 电极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 可以将像素做得更密集,有较高的分辨力 – 由于成象区全部进行光电转换,因而灵敏度 比较高
• 缺点:
– 芯片面积大 – “拖尾”现象
20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FT CCD 中的垂直拖影原理
光电靶:光照后,电阻率变小 电子枪任务:发射均匀高速电子束
聚焦线圈的作用:电子束上靶时会聚成细点
偏转线圈的作用:使电子束发生偏转
物
பைடு நூலகம்透镜 光电靶
偏转 聚焦
电子枪
电信号输出
6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光电转换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7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31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电子枪各电极作用 • 灯丝:灯丝加上额定电压后,就会产生电流而发热。 灯丝的作用是烘烤阴极,使阴极发射电子。 • 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 • 栅极:改变栅阴电压就可以控制电子束的强弱,从而 控制荧光屏的发光程度。 • 加速极:工作时它加有100V~400V电压,以对阴极发 射的电子进行加速,使之向荧光屏运动。 • 聚焦极:使电子束聚焦成直径很小的细束。 • 高压阳极:高压阳极上加有1万伏以上直流高压,高压 阳极的作用是使电子束高速轰击荧光屏。
RΦ1 RΦ2 RΦ3
幀
输出 SΦ1 SΦ2 SΦ3
读出寄存区 遮 光 部 分
存储区
光 照 部 分
成象区
单元隔离层
IΦ 1 IΦ 3 IΦ 2
转 移 型 面 阵 CC D 器 件 的 原 理 结 18 构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1.1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电视是用电信号来传送活动图像的,因此首先要把被传送的图像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信号通道的传送后,再经过电视机的显像管将电信号还原成图像。
前一光电转换是图像的分解过程,后一电光转换是图像的复合过程。
1.1.1 光电转换的过程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上刊登的传真照片,就可以发现它们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疏密不同的黑点子组成,而且点子越小、越密,画面就越细腻、清晰。
同样,呈现在电视机屏幕上的图像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配合、亮度相同或不同的小单元组成,这些构成电视图像的基本单元称像素。
实际上,由于人眼视觉分辨力有一定的极限,在正常观看距离下,一幅电视图像大约有40万个像素时就可以使图像具有令人满意的清晰程度。
由于图像是由像素构成的,因此就可以通过传送组成它的像素来实现传送图像的目的。
为了解决像素的传送问题,人们采用一种顺序传送的方法,就是在发送端把图像中各个像素的亮度按一定的顺序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并一个一个地传送出去,而在接收端则按同样地顺序把电信号变成一个一个相应地亮点重现出来。
实践证明,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只要顺序传送的速度够快,就会在主观感觉上觉得所有像素同时发亮一样。
这种顺序传送法实质上就是按时间顺序传送空间分布的像素的亮度。
将图像转变为顺序传送的电信号(图像的分解)或将顺序传送的电信号重新恢复成光图像(图像的复合)的过程称为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像素的传送和恢复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进行的。
由于电视要传送活动图像,即图像上像素的亮度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所以必须在一秒钟内传送很多幅画面,才会在电视荧屏上重现连续活动的图像。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一秒钟传送25幅画面。
这就是说电视系统必须具备每秒约1000万个像素的扫描速度。
这样高的扫描速度,只有采用电子扫描的方法才能实现。
实现光电转换的器件是发送端的摄像管。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它通过电波传播娱乐、信息和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技术是指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播和接收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原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是通过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类型,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波形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数字码。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需要考虑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技术。
2.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音频或视频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电磁波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原始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调频(FM)和调幅(AM)两种方式。
调频广播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调幅广播则是通过改变载波振幅来传输音频信号。
2.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码的过程,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或数字码恢复成原始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在广播电视技术中,常见的编码技术有PCM(脉冲编码调制)和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等。
3. 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3.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用户接收设备的方式。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有同轴电缆传输和光纤传输。
同轴电缆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是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光纤传输则是利用光纤传输介质传送信号。
3.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输信号的方式。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有无线电广播、卫星广播和无线电视传输。
无线电广播通过天线将信号传输到接收器,卫星广播则是通过卫星传输信号,无线电视传输是指将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进行传输。
4. 广播电视调频技术调频技术是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
调频技术具有信号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4.1 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指通过调频技术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讲义
广播电视技术龙念老师:电视技术开篇概论一课程简介: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涉及到的关于技术方面。
涵盖了导演、摄像、音乐、录音、舞美、剪辑、制片各个部门。
是作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都应该知道的技术信息,但是我主要强调的还是内容创意的过程。
希望通过该课程,大家对电视节目制作各个环节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学习目的: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呢?技术与艺术的重要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几十年来,摄影机,镜头,同步录音器材,照明奇才都在不断升级。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制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高科技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制造着一个个影像奇观。
技术的进步,不仅仅为电视创作者带来了很多的技术上的便利,更好的实现导演的策划。
同样也带来了电视美学上的变化。
如果作为一个创作者,不了解数字技术,就会无形削弱自己在这一行业中的竞争力。
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三、电视技术的分工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同的职务和责任分工,然后再研究有效的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
制片人:通常是具体负责整体节目制作的领导,他要面临解决节目制作过程中各种专业问题和意外的事务性问题,因此只有具备充分制作经验和领导才能的人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他是推动整个节目制作的最核心的人物,所以必须具有充分的电视制作知识,独特的节目策划与创意。
良好的领导才能,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使使得节目得意顺利进行。
总导演:导演是节目内容的把关者,声音画面创造者,从节目创意,到实施,到后期制作,都在导演思考的范围之内。
是全场工作人员的核心。
执行导演具体实施、导演组专业、导演助理(艺员联络、音乐编辑、服装造型)策划、撰稿:是电视节目脚本写作,所有的案头工作,除了文化艺术修养之外,丰富的写作经验,也要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特性,对电视传播特性和制作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收视习惯有所了解和研究,写出风格化,视觉化,情景化的脚本。
导播、摄像组:灯光视频:字幕:保障各个视频设备技术指标正常准确,负责维护保养各种机器,同时能完成一些画面特技效果..音频:音乐、音响、麦克风、调音师。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分解课件
介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自律组 织的构成和职责,如中国广播
电视协会等。
自律规范与标准
阐述广播电视行业自律规范和 标准,包括节目制作、播放、 广告等方面的自律要求。
自律监督与惩戒机制
介绍行业自律监督和惩戒机制, 包括投诉处理、违规惩戒等方 面的规定。
行业自律发展
分析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自律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推动行
传输设备
介绍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 基本原理和组成,包括卫 星转发器、光缆、微波等。
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节目策划与创意
节目策划
确定节目的主题、形式、风格、 受众群体等,制定详细的制作计 划和时间表。
创意构思
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颖、有趣、 有吸引力的节目构想,为节目制 作提供灵感和方向。
节目拍摄与编辑
ABCD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规定
详细阐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的相关法律法 规,如内容审查标准、播放时长限制等。
知识产权保护
强调广播电视节目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著作 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广播电视道德规范
真实公正
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真实、 客观,不歪曲事实,不偏袒 任何一方,维护社会公正。
新媒体技术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 多的互动方式,观众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在线评论等方式与广播 电视节目进行互动,提高观众参
与度。
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自动化内容生产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数据,为广播电视节目提供更 加精准和及时的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和效率。
个性化推荐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观众的喜好和行为,为其推荐更加个性化的 广播电视内容,提高观众满意度。
拓展内容展示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广播电视节目提 供更加丰富的展示方式,拓展节目的表现形式和 内容。
讲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项目一: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1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 1.2 电视扫描原理 1.3 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 1.4 全电视信号 1.5 电视信号的发送 习题一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1 图像Βιβλιοθήκη 电转换的基本过程电视广播的基本过程如图1-1所示。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电子枪: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加速 极、聚焦极等组成。
从图1-3(b)可以看出,当电子束射到光电靶上某 点时,便把该点对应的等效电阻R(即图中的R1,R2, R3 ,…)接入由信号电极板、负载电阻RL、电源E和电 子枪阴极构成的回路中,于是回路中便有电流i产生。 电流i的大小与等效电阻R有关,即
帧频:fZ=25Hz ; 每场行数:312.5行(其中:正程287.5行,逆程25行)。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3 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
1.3.1 亮度、对比度和灰度 1.亮度 亮度就是人眼对光的明暗程度的感觉。度量亮度的单
位为尼特(nit)。尼特定义为在一平方米面积内具有一 烛光(cd)的发光强度,即1nit=1cd/m2 。电视屏幕的亮 度就是指在电视屏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垂直于屏面方向 所给出的发光强度。其数学表达式为
送的,它只能是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将各像素的亮度变换 成相应的电信号,并依次传送出去;在接收端则按同样 的顺序把电信号转换成一个一个相应的亮点重现出来。 只要顺序传送速率足够快,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即 视觉惰性)和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人眼就会感觉到是一 幅连续的图像。这种按顺序传送图像像素信息的方法, 是构成现代电视系统的基础,并被称为顺序传送系统, 图1-2是该系统的示意图。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电声技术•电视基础第一部分电声技术•声音1、概念:声音是空气粒子受到一系列震动所引起的扰动;声波从声源通过介质向四面八方扩散。
理论上声音应是无限传播,实际上声音在传播中受到各种障碍的吸收,很快就衰减。
声音是一种波,具有波的共性。
2、声音的几个物理量•音调(f):声波的频率•声速(c):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波长(λ):指声波在周期性变化的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λ=C/f•响度:也称振幅,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音色:声音变化的规律音调•人耳的闻域:20——20000Hz•频响:音频设备可以记录或重放声音的频率范围电话:400——1600调幅广播:100——4000调频广播:40——18000数字音频:10——20000男声:80——5200女声:160——70003、人耳听声音的主观特性:等响度曲线4、语言声音的力度低声减少了高频成分,高声增加了中、高频成分而减少了低频成分5、声与光在接收上的比较长焦容易而超指向很困难光基本上是直线传播,而声波可以绕过物体传播,很容易反射、折射,很难预料传声器“听”到了什么6、混响•混响:各种条件引起的反射声•混响时间:当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消失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语言录音而言,混响时间不可以过长,否则会影响清晰程度,也不可过短,否则会使声音显得干涩无力。
二、电声器件•广播技术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找到一种声和电之间能相互转换的器件。
•声音的主要特性与电流的主要特点可以相互对应:响度——振幅音调——频率音色——波形•声音转换电流:传声器电流转换声音:扬声器1、几种常用传声器的工作原理•电动式(动圈式)主要由振动膜片、音圈、永久磁铁和升压变压器等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就随着声音前后颤动,从而带动音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音频电动势,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技术龙念老师:电视技术开篇概论一课程简介: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涉及到的关于技术方面。
涵盖了导演、摄像、音乐、录音、舞美、剪辑、制片各个部门。
是作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都应该知道的技术信息,但是我主要强调的还是内容创意的过程。
希望通过该课程,大家对电视节目制作各个环节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学习目的:为什么要学习技术呢?技术与艺术的重要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几十年来,摄影机,镜头,同步录音器材,照明奇才都在不断升级。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制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高科技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制造着一个个影像奇观。
技术的进步,不仅仅为电视创作者带来了很多的技术上的便利,更好的实现导演的策划。
同样也带来了电视美学上的变化。
如果作为一个创作者,不了解数字技术,就会无形削弱自己在这一行业中的竞争力。
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三、电视技术的分工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同的职务和责任分工,然后再研究有效的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
制片人:通常是具体负责整体节目制作的领导,他要面临解决节目制作过程中各种专业问题和意外的事务性问题,因此只有具备充分制作经验和领导才能的人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他是推动整个节目制作的最核心的人物,所以必须具有充分的电视制作知识,独特的节目策划与创意。
良好的领导才能,丰富的经管经验,才能使使得节目得意顺利进行。
总导演:导演是节目内容的把关者,声音画面创造者,从节目创意,到实施,到后期制作,都在导演思考的范围之内。
是全场工作人员的核心。
执行导演具体实施、导演组专业、导演助理(艺员联络、音乐编辑、服装造型)策划、撰稿:是电视节目脚本写作,所有的案头工作,除了文化艺术修养之外,丰富的写作经验,也要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特性,对电视传播特性和制作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收视习惯有所了解和研究,写出风格化,视觉化,情景化的脚本。
导播、摄像组:灯光视频:字幕:保障各个视频设备技术指标正常准确,负责维护保养各种机器,同时能完成一些画面特技效果..音频:音乐、音响、麦克风、调音师。
化妆、服装、道具(舞美)制片主任、制片、剧务:负责安排、联络沟通工作,交通食宿、演员嘉宾观众道具都是他们需要负责的具体事物,工作繁琐,是节目中重要的后勤保障。
播出协调、传输宣传、监制、总监制经营者,决策者,最后的把关人,审查整个节目的人。
一般由台领导担任。
四、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基本方式有了创意,各部门配合,实施制作阶段,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有哪些呢?这些方式需要哪些技术支持呢?一、ENG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这种方式,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最简单的采集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
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单击拍摄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
不仅仅是新闻。
因此,ENG制作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二、EFP方式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
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
它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它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
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展同时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录制后,再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
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
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
因此,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又由于EFP须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
EFP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因此,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户外演唱会、体育赛事节目、奥运会的转播制作方式。
三、ESP方式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由于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预先充分考虑到了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它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
因此,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方式。
但是,由于ESP常需要搭景、排练,演播室因此而被占用一定时间,因此,加强对演播室的科学经管,改进电视布景、道具的搭置工艺,提高导播和摄录效率,缩短演播室制作周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四、复合ESP/EFP/ENG多种形式的综合制作方式随着节目创意与制作技术水平的双重提高,现今的电视节目制作中,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
制作手段也往往不再是单一的某种形式,而是复合ESP/EFP/ENG多种形式的综合制作方式.第二节摄像机格式模拟电子影像格式数字电子影像格式高清电子影像格式摄像机构成的主要构件三个部分镜头成像装置寻像器镜头(lens)所有的影像都是通过镜头拍摄得到的,所以镜头是摄像机上非常重要的组件。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镜头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摄像机的好坏。
在高清晰度电视要求清晰品质的要求下,优质的镜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镜头有遮光罩,可以防止光线直射镜头表面,导致不必要的光斑。
成像装置在镜头的光学中心会形成颠倒的影像,然后再聚焦到最初开始形成的电子信号或是光化作用得一个点上。
在胶片摄影机中,聚焦点的位置就是胶片,在电子摄像机中,则是CCD的晶片之上。
焦距大多数摄像机都是配备变焦镜头(zoom lens),更准确得说,是可改变焦距得镜头。
能够在同一位置拍摄到特写,全景或者是两者间所有的画面。
另外一种镜头称为定焦镜头,只能拍摄到一个视角。
变焦镜头可拍摄到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会由一个变焦比值设定,比值越大,变的范围也就越大。
望远镜头或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能够把物体拍摄的较大的镜头叫做望远镜头或长焦镜头。
物体变大,缩小距离深度,使得物体和物体之间感觉上非常接近。
如果是移动的物体感觉上比实际运动的速度要来得慢。
与人视野相等的叫做规范镜头(normal lens)最自然的透视感比人视野更宽的镜头叫做广角镜头(wide-angle lens)广角镜头相反,会使物体看起来变小,和其他物体间较分离,在物体向摄影机接近或者后退的时候,感觉比较快,微距镜头近摄摄影装置(macro)把极其小得物体,排成充斥荧幕的大特写。
摄影特技:1水下摄影即在水中摄影(象)。
摄影(象)者携带有防护罩的摄影(象)机和潜水装备,潜入水中直接拍摄。
水下摄影(象)可真实地反映水下景象摄影人员和摄影机潜入水中拍摄水中景物的方法。
摄影人员身穿潜水衣,脚戴鸭脯,操纵水下摄影机拍摄,也可以将摄影人员和普通摄影机放在潜水设备中通过密封窗拍摄。
较深的水下,须要水下照明灯光。
也可以把水下摄影机潜入水中,摄影师在水面上面,遥控摄影机拍摄。
2空中摄影常用空中摄影来交待某地的地理概貌、大的环境气氛等。
不仅摄影角度高而且能产生平移效果,使观众对景物一览无余,很富艺术特色。
空中摄影一般选在上午或下午,因为上午或下午地面上的景物比较清晰,有足够的照度,容易收到较好的影调效果。
如果地面上有雾,那么拍摄时要使用适当的滤光器,以增强画面的反差。
最好选用机动灵活、飞行速度慢、可作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或小型飞机(如蜜蜂号)进行空中摄影。
3显微摄影教案和科技影片常采用的摄影方法。
即连接显微镜与摄影装置,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记录,从而获得镜头画面的摄影方法。
它是揭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的技术手段。
用显微摄影能记录如细菌繁殖、成长等活动过程,从而使人们能真切地认识各种微观现象。
4高速摄影电影中的高速摄影把动作放慢,从而造成特有的艺术魅力。
具有独特的表现功能,可以显示肉眼看不见的瞬间动作:如子弹飞出膛时的运动状态;足球被射门时的动作过程;还有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一滴乳液落进乳汁里产生的优美的涟漪。
电影中的那些楼房爆破效果,都是采用高速摄影拍摄的,它不仅揭示出人眼难以看到的自然界的现象,还能创造出一种运动的美的形式,或某种寓意和象征。
5低速摄影常可看到这类画面,一朵花几秒钟绽放的过程,时光流逝、桑海沧田,《故宫》表现阳光从早到晚经过宫殿的情形,几秒钟就完成了,太阳在顷刻间跃出海面,极度夸张的艺术效果。
这是低速摄影的极限,用机子逐个画面拍摄,每幅画间隔时间根据需要而定,短则几秒、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小时不等,把长时间逐渐发展变化的景物和运动过程用抽样选点的方式记录,而后以24格/秒的速度放映,渐变过程被高度浓缩,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态势和较强的动感。
摄像机的支撑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摄影机稳定器。
是一套摄影机的避震支撑系统,透过支撑臂可将摄影机安置于操作员身上,并在操作员运动时减少震动,以达到灵活流畅的拍摄效果,增加摄影机的机动性并且保持画面的稳定度,满足您想拍摄运动画面的要求。
STEADICAM摆脱轨道、推车及重型摄影机平台的限制和约束,从而使摄影机能四通八达自由运动,以便完成高难度画面的拍摄。
三角架推轨摇臂第三节摄像拍摄方法一、基本镜头:以成年人在画面所占位置大小来区分景别的。
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1、大远景严格说来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
一般用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
多半是外景,能够显示场景之所在。
大远景也为较近的镜头提供空间的参考架构,因此也被称为建立镜头,如果人物出现在大远景中,他们的身形多半只有斑点大小2、远景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3、全景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被完全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常用景别。
这类景别又被称为“人物全景”。
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