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鹤 楼(通用1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通用17篇)
黄鹤楼篇1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观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鹤楼篇2
崔颢《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flash在线观赏课件
《黄鹤楼》flash课件2
《黄鹤楼》ppt课件1
《黄鹤楼》ppt课件3
《黄鹤楼》ppt课件4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同步练习
黄鹤楼篇3
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黄鹤楼宏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喜爱山川胜迹和仰
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文章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非常严谨。
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
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娴熟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同学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前预备:
1、同学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的缘由。
3、熟读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4、把不能弄懂的字词和预习中的问题批注到课文旁边,课堂争论。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同学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老师开场白:
朗读崔颢《黄鹤楼》诗导入新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是关于黄鹤楼的一首古诗,今日我们则来学习一篇关于黄鹤楼的古文。
检查预习
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缘由。
整体感知
老师指导语: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的三大名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
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
(同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翻译课文①指导同学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解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
②同学相互质疑提问,遗留问题提出到班级争论。
③检查翻译状况,统计普遍状况和特别状况,订正错误。
3、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或感受。
(同学自由发言,可从外观和建筑的特点等方面来谈。
)
精读评析
老师指导语:同学们已经初步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同时思索以下问题,需要时可以小组争论,写出结论。
1、朗读课文,思索:文章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奇颜色。
)
2、文章最终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侧面写出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
3、你觉得文章在写作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详细的语句加以分析。
(同学争论沟通)
课堂小结
1、同学自主归纳,老师总结,大致如下:课文介绍了黄鹤楼宏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表达了喜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
课后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名:命名。
),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
板书设计
黄鹤楼
地理位置——命名由来——所见所感——地位价值
黄鹤楼篇4
: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点击数:80
国标五班级《黄鹤楼送别》其次课时教学设计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1、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25 黄鹤楼送别
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
(板:依依惜别)
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
(2)配乐范读。
(3)你喜爱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
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关心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依据同学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3)说:谁情愿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依据同学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4)议:相互争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仰慕……,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
b .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c.评读激励,再读。
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
(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情永不绝)
b.体会“依依惜别”。
[(1)、(2)两部分依据同学回答相机引导,挨次不固定]
(3)谁情愿分角色读,请一对好伴侣读。
分角色表演。
(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品读谈体会。
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连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
(1)读:个别读。
(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涯……”
(3)悟:
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注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
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阅历吗?
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同学品读。
[(2)、(3)两部分依据同学回答相机引导,学习挨次不固定]
4、师生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其次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同学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尽快背下来,需要预备一下吗?
3、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长。
1、读:动画协作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
你们情愿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
(配乐)
2、问:(小博士提问):同学们现在谁情愿告知大家今日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练:(小博士挑战):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项以小组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
实践活动,阅读专题(1)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阅读专题(2)大诗人李白写的诗,你预备怎么做呢?
黄鹤楼篇5
一、说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学校语文第九册的课文。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情势,即以一个活泼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同学接洽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心情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说学习目标:
依据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色,以及同学的认知程度,我拟订如下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能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学习重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伴侣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学问”,本课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据本课教材特色和同学身心进展特色,遵守“乐观领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同学自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接洽、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学习此类文章的根本学法。
五、说教学思路:
预习反馈:
1、小组内沟通课外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
2、小组争论思索题,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指名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试着争论诗句的意思。
合作探究:
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等时代背景。
(1)“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习建议:抓住“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等词想象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漂亮春景。
】
(2)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在漂亮的春景中,老伴侣要分别了,或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学习建议:通过“一会儿”仰视,“一会儿”远眺等词感受伴侣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
(4)指导朗读(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
(5)理解几个关于“看”的词语的意思的差别:仰视远眺注视我还能再说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1)练习朗读。
(2)图文对比,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建议: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先在文中画出诗歌中写到的情景,用“文”、“诗“对比来理解诗意。
】
(3)通过学习,我理解了下列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辞:
碧空尽:
唯见:
烟花三月下扬州:
(4)比较句子,体会李白对伴侣的依依惜别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长江边,远眺着远方。
B、李白依旧伫立在长江边,注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涯……
你喜爱哪一句话?为什么?
【学习建议:“伫立”是长时间地站立,“注视”是专注地看,体现出李白对伴侣的万般深情。
省略号则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不尽的思念。
】(5)练习朗读,读出伴侣间的深情厚谊。
当堂检测:
1、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这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李白在黄鹤楼的情景,后两个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抒发了伴侣们之情。
学问积累:关于送别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篇6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
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谊。
3、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力量。
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观赏乐曲《送别》,说说自己听懂了什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
受。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简单相见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意成为一种习俗。
因此很多的送别诗被人们广为传诵。
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互动,沟通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指名拼音较差的同学拼读生字、新词。
2、指名个别读生字,新词。
3、观看要写的生字,重点指导“陵”。
4、同学练习生字的书写,老师巡察指导。
三、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解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
2、引导同学自主选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索古诗的大意再与同桌沟通。
3、全班沟通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老师课件出示课件关心理解。
)
2、图文对比,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绽开想象。
(拓展同学思维,想象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同学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终点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同学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意。
)
(3)争论:滚滚东流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听范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师生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观赏高适的《别董大》。
(理解高适与董大之间的真挚情感。
)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友人的深厚友情。
(依据同学发言相机板书。
如:情深意长。
)
5、你有特殊好的伴侣吗,举一个例子,简洁说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五、总结
在家里,我们享受着亲情的暖和。
走出家门,我们又将感受到友情的欢乐。
愿大家都能查找到一位能够交心的伴侣,我把自己的祝愿借这首《找伴侣》送给在座的每位老师与同学们,愿我们与自己的伴侣友情天长地久。
六、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收集送别诗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名楼送
烟花三月下扬州。
盛景送
孤帆远影碧空尽,目光送
唯见长江天际流。
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学中注意体会一: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漫、繁花似锦。
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间,可好友即将远行,分
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悲伤。
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悲伤形成了剧烈的对比,为后面同学的想象做好铺垫。
在沟通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同学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同学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
借着一喜一忧让同学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同学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教学中注意体会二:“带着伴侣的句句吩咐,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远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同学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同学可以依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索,感悟,从而激活同学的思维,提高了同学的阅读爱好和力量。
当同学提到“孤帆”一词时,我立刻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同学思索,目的是开启同学思维,实现同学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
同学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
最终让同学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同学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在古诗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同学对诗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题时,却忽视了对诗题的理解,使部分同学误认为黄鹤楼为一人名,同样的,对于“之”字的理解也过分依靠于书本上的解释,对于此类难理解的字词,老师没有单独提出,引导同学进行理解、把握。
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同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同学对古诗美丽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同学是学习的仆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的参加性、主动性和乐观性,更注意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爱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同学的心灵深处。
黄鹤楼篇7
来“国培班”前,正好在学校上了一节古诗文阅读教学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前天,听李作芳老师讲了《学校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与策略》,再来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收获多多。
首先,李老师所说的两个误区,我仅走出了一个,在内涵的挖掘上有些过。
其次,古诗词教学的“三项重点”(诵读、积累、感受),我留意了,但重点不够突出。
没有达到我预期的古诗文教学的书声琅琅的境况。
此外,“四种关系”的处理,“四个环节”的落实都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若再上这一课,我确定会演绎的更精彩。
把上次的设计发出来,请大伙指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宏大的诗人是谁吗?
2.假如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当时任工部侍郎的闻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日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
(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特别厉害。
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
(板书:酒仙)
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
但李白还有一样本事,却只能排名其次,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其次。
(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
(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
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留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
指生读。
2.共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
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
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伴侣。
)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日的扬州。
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出名的大都市。
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喧闹的城市。
盛夏季节,他和伴侣“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涯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满意。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
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
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相互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
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孤独。
欢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明显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
(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其次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
(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辞”平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
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终一个字,读一读,你发觉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
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
)范读。
5.齐读。
四、借助解释,理解诗意
1.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
(板书:理解诗意)
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解释。
借助解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
2.请大家借助解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伴侣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知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用词特殊精确。
)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逝了?孤帆指的是?消逝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慢慢消逝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观察浩荡的长江水向天涯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诗意。
五、绽开想象,体验诗情
1.学好古诗,咱们不光要理解诗句,还得体验蕴含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
(板书:体验诗情)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熟悉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
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热的伴侣。
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著名天下。
”这么亲热的伴侣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
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
)读。
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孤独。
没有了好伴侣的亲热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孤独的。
)读。
读出孤独。
(3)尽。
老伴侣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
伴侣看不见了,他看着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愿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