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洪绶人物画的中国艺术精神浅谈当代中国画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
95
从陈洪绶人物画的中国艺术精神浅谈当代中国画的发展
王鑫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陈洪绶(1599~1652),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其人物画受到鲁迅先生的极力推崇,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主要从其人物画作品中关于人物造型比例、夸张怪诞的人物塑造两个方面,浅析陈洪绶人物画所表达的中国艺术表现精神。

通过分析陈洪绶的人物画造型,简要理解中国艺术精神与西方艺术精神的不同。

关键词:陈洪绶;现代;中国画;人物画
一、基于儒家道德观念的人物造型比例分析陈洪绶人物画造型比例之前,先从西方人物造型比例以及西方艺术造型比例中包含的艺术精神的维度来看一下西方艺术精神。

西方文化以“理性求知”为终极关怀,认识自然界的知识,把握生活现象的客观规律性,求知是人生的意义。

柏拉图的“理式论”提出:世界存在一个‘理式’,把‘理式’看作是世界的第一性、永恒普遍的,感官接触的世界是对“理式”的模仿,在此我浅要理解西方艺术精神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注重科学、严谨地把控美,西方艺术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希腊时期,在波留克列特斯在其编著的《法则》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体各部位的造型比例关系,并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

波留克列特斯认为这个比例符合‘数’的和谐,科学把握美的形式,他的代表作品《荷矛者》便是按照这一比例法则创造的,并成为当时人物造型比例的理想标准。

中国艺术精神则不然,中国艺术精神包含着中华文化从古至今发展过来的儒释道精神,中国文化以儒家“道德”为终极关怀,“士志于道”,在陈洪绶的所绘的人物画中,笔者发现老莲所绘人物的人体比例头身之比大致为1:5,这便是基于普遍大众性的人物比例审美。

画中思想所指从道德上讲,中国艺术所表达的精神不同于西方艺术的个人情感的流露,不仅在于个人的“修身”,更重要的是教化天下,“己欲立而立人”,站在普遍主体的角度视为自己的道德目标而绘画。

在《王羲之像》卷中,王羲之与书童前后呼应,王羲之像相较于书童更显高大,两者却依然遵循这一比例法则,一方面老莲即是站在普遍主体上所表现出对于圣人的尊崇,望习“圣人之伪”,更深层而言,观者亦是站在大众的角度鉴赏,从而产生与老莲共通的情感。

二、入神求意的夸张怪诞造型表现了解老莲所传达出中国绘画造型所表现的精神之前,我们还是先从西方艺术的发展出发,西方在人物造型的发展上同样延续着科学写实的精神,诉之科学,表达理性。

西方艺术发展至明清时期(也就是发展至十七世纪)不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后来走向了古典主义,都在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古典主义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便是追求理性至上。

相反,纵观中国艺术史,中国绘画却是从写实走向写意。

早至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便有记载关于中国绘画写实的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

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意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战国时期,我国艺术已经由彝器花纹所代表的抽象艺术转向追求现世的、写实的艺术了。

然而,我国在之后的艺术道路发展上却没有延续写实的道路前进,而是走向以老庄道家精神为主的艺术之路,艺术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手与心应,指与物化,入“神”求“意”。

“神”便是人与物之间的第二自然,中国画家以己为目,把握对象之形,通过知觉活动与想象力相结合,做到“迁想妙得”。

老莲便是将此“神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人物造型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包含着深刻而富有内涵的精神面貌特征,
以‘怪诞’和‘丑陋’的形式表现他的传神写意精神,刻画出庄子在《德充符》中所假想形残而德全的“真人”,可借爱宾之言:“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在他的作品《华山五老图》中,老者造型瘦削,颧骨高凸,形象古怪,线条勾勒绵绵流畅,铿锵有力。

足以发现他深厚的写实功底,而他在形似的基础上更注重的是对中国画中名士风度的表现,
描绘出一个个与神相融之形。

“高古”,这是自清代以来诸位画家对陈洪绶人物画造型格调的主要概括。

何谓“高古”?《说文解字》有云:“高,崇也”,指崇耸之物。

“古,故也”,指时代久远。

米芾曾谓:“余乃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高古,在中国绘画品评中论画品格高雅脱俗出现颇多的词,也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积淀。

翁万戈曾这样评价陈洪绶:体会唐、宋、元各代韵味、理论、技法而陶冶出来“古”的意趣,以严谨的态度,精妙的笔墨,清简而含蓄的美感以表现“雅”的气象。

三、结语在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中,我们不可避免会受到西方艺术的冲击,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西方文化的冲击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血液,新的观念和形式,但在此过
程中我们不能盲目仿西,简简单单借鉴西方写实道路,而失去中国画的内在文化精神,此次研究陈洪绶人物画创作之路目的在于深谙中国绘画所传输的文化精神,传递中国画所包含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境界,在当下中西艺术碰撞中,取精华,去糟粕。

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寻求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2]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2013.(责任编辑:薛竹影)
作者简介:王鑫,云南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