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特点:1、农业社会: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多数人以耕种为生。

2、租借制: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君主,臣民将其出租给诸侯,再让给百姓耕种。

3、荒漠化:当权者将其私自分割,百姓被剥夺土地,导致许多地方出现荒漠化现象。

4、地主赋税:地主直接向百姓征收赋税,这一特点使得贫苦百姓无法脱贫。

二、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古代中国为封建制度,君臣关系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2、户籍制度:古代中国出现了户籍制度,等级划分严格,并歧视某些阶层的权利。

3、刑礼制度:古代中国有严格的刑礼制度,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够处以重刑,而且有诸多宽恕程序。

4、社会等级:古代中国有明确的社会等级,君臣、贵贱之分分明,各有其地位和义务。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作用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 三公九卿制的设置与职能- 郡县制的推行及其意义3. 汉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皇权与宦官、外戚的斗争-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运作- 科举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唐朝的盛世及其政治特点5.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变法与政治改革-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政治结构- 明清两朝的皇权加强与中央集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业与手工业的关系2. 商业经济的兴起- 古代的货币与贸易-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限制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 宗族与家族的社会作用-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机会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1.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经典的编纂与影响- 儒家文化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2. 道家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法制3. 科技发明与创新- 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古代天文学与数学的发展- 医学与药物学的成就四、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 秦朝的统一六国-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2.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过- 唐太宗与武则天的政治智慧- 宋太祖与明太祖的开国功绩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矛盾与历史进程的关系2. 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讨3. 历史教育的意义- 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普及- 历史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上是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历史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1. 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了解历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掌握历史资料的来源和分类- 研究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技巧2. 远古社会与原始文化- 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进步- 掌握远古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研究原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的诞生-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特点- 研究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4.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5.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掌握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6.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7. 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了解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演变- 研究世界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8.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与城市的兴起- 了解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和历史意义- 掌握西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研究西方城市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变革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10. 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2、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颁布秦律、统一法令2、统一货币、度量衡3、统一文字4、修建驰道、灵渠5、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四、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五、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2、内阁的创立。

七、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2、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八、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九、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十、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十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十二、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第1篇示例:高一历史必修一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通史。

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皇五帝、夏、商、周等时期。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如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王朝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

还需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基本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二、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是世界各国古代历史的总称,包括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特别是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

还需要了解世界古代史对中国的影响,如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等重要事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历史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为将来的学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是我国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璀璨成就以及历史中的蜕变和变革。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具有辉煌的成就和独特的特点。

其发展可以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河流域以及西域文明等方面进行探讨,了解每个时期的特点和演变。

二、夏商周三代的演化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发展阶段,分别由夏王朝、商王朝和周王朝统治。

通过了解这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可以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兴衰轨迹。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各国纷争、军阀混战、思想启蒙等事件纷呈不断。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君主制,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封制。

-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郡县之上设立诸侯国,以维护皇权。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宋朝的科举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促进了社会流动。

-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 明清的内阁制度: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但实际权力有限,皇帝专制进一步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手工业的繁荣:丝绸、瓷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在古代中国非常发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贸易路线。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

-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

-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对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天文学和数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研究非常先进,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

- 医学:《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民族融合:古代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融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起源可追溯至约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人类经历了类人猿阶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掌握火的使用,并最终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二、古代文明及其形成与发展1.早期文明早期文明指的是距今约5000年前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这些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2.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主要指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印度文明则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要信仰,形成了种姓制度和寺庙型国家。

3.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

希腊文明注重个人主义和民主政治,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文明则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以法律和军事力量维持统治。

三、中国古代史1.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历史阶段。

传说中的三皇分别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五帝则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这一时期还包括了蚩尤和共工的战争,以及大禹治水的故事。

2.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记录的朝代,传说中的夏启是夏朝的创始人。

夏朝的政治制度比较落后,以家族为基础,没有形成明确的王位世袭制度。

3.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以商汤为创始人。

商朝是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之一,采用了世袭制度。

商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

4.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根据封建等级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时期由周武王创建,东周时期发生了分封制度的改革。

周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周文王、周武王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世界古代史1.大河文明大河文明指的是亚非大陆上的四大文明,分别是尼罗河文明、多瑙河文明、幼发拉底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这些文明都是以河流为基础,拥有灌溉农业和城市文明。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上):一、人类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起源以及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古代文明的起始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交流互鉴文化的概念和多样性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三、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开始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四、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希腊罗马世界的形成古希腊政治制度与文化古罗马政治制度与文化五、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印度教与僧伽罗印度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六、中世纪欧洲文明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变化七、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文化的发展阿拉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以上是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上篇,涵盖了人类起源、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华古代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以及阿拉伯帝国等内容。

接下来将继续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下)。

八、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概念与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文学九、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影响民族国家的兴起十、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启蒙思想与哲学启蒙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十一、工业革命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基本特征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十二、近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现代性多元文化的形成和表现近代文化的现代化和矛盾以上是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下篇,涵盖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近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现代性等内容。

通过上下两篇的总结,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8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2.条件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抗战的伟大胜利1.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成立(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2.中共七大召开(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3)目的: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4)内容:制定了当时的中共的任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5)意义: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战胜利(1)背景:德国战败投降;美苏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2)日本投降:宣布投降.正式签署投降书.4.意义:(1)是中国近代是第一次完全的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3)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_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_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_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_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5.建立:_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三.两党制1.形成_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_世纪50年代中期,_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实质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作用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_及金钱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展特点:A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边疆;B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促进边疆发展.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管辖;D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突厥汗国,统一西北.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2._:隋朝初年,突厥被隋打败,_东西突厥.贞观初期,唐朝大败_,俘获颉利可汗,_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政策,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3.西突厥:太宗时,唐朝先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二.从回纥到回鹘:1.回纥的统一及接受唐朝封号: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②_灭亡后,回纥逐渐南移,归附唐朝.③唐太宗任用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①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②从唐肃宗开始,几次同回纥和亲.③这是以往和亲中少有的.④回纥以畜牧业为主,盛产马.羊和骆驼,通过互市与中原进行贸易.⑤一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逐步定居下来.3.回鹘汗国瓦解及西迁:①8世纪后期,回纥改名回鹘.②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新疆,是今天维吾尔的祖先;有的西迁至今甘肃,是裕固族的祖先;还有的西迁到中亚.三.靺鞨和渤海国:1.靺鞨族的生活:①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以渔猎和放牧为生,也经营原始农业.②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落强大起来.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②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3.渤海国与唐朝关系:①粟末靺鞨在黑水靺鞨南面,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②7世纪,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为王.③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④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并有〝海东盛国〞的美誉.四.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在彝族.白族祖先生活的云南洱海一带,分布六诏,最南边的南诏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其首领叫赞普.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为巩固统治,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农业.手工业.医药技术.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及原因1.主要方式:战争.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2.原因: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控制和影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4【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_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_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_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_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5.建立:_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三.两党制1.形成_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_世纪50年代中期,_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实质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作用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及金钱政治.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5巴黎公社(方法提示:考察政权的性质,主要分析它所采取的措施)1.直接原因: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巴黎公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以说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2.时间:①_71年3月_日,巴黎公社起义发生.②_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③_71年5月28日,巴黎工人失败.3.措施(1)政治上:①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②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熟练工人.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利益.(3)教育上:实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4.性质:人类历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新型的工人政权)5.失败原因:(1)主观:法国工人阶级不成熟,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当的领导,犯了一系列的错误.(2)客观(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不具备_产阶级的实力.6.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仅仅存在60多天,但是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7.经验教训(1)经验: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_产阶级统治.(2)教训:①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 人类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2. 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文化与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二、古典文明的兴衰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的特点- 希腊哲学的发展-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 - 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3. 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作用 -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宗教与商品的传播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2. 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 教会的组织结构- 宗教改革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3. 中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大学的出现与发展- 文艺复兴的起源四、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 - 宗教战争与和平- 宗教多样性的接受3.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 科学与理性的推崇- 民主与法治的理念4.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劳工运动五、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 -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2.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对抗- 核武器竞赛与军备控制-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3. 全球化与当代问题- 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影响-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与社会变迁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设置,例如标题的加粗、段落的缩进、列表的编号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义务,如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是其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了相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但皇帝政务繁多,后来设立了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多山多岛,城邦林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 宗法制的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意义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 法家思想的应用-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3. 汉朝的治理-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 东汉时期的宦官专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均田制)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 唐代市坊制度- 宋代商业的繁荣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门阀士族与科举制度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春秋》- 孟子与仁政思想- 儒家经典的编纂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哲学- 墨家、阴阳家等学派3. 科技与艺术成就- 四大发明- 唐代诗歌与宋代绘画- 古代建筑(如长城、大运河)四、古代中国与世界1. 对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唐朝的国际地位2. 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汉化-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科技的引入五、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 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合并- 三国鼎立与南北朝的分裂- 隋唐统一与五代十国的割据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要,具体编写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充分的解释和例证。

此外,文档应使用规范的字体和字号,清晰的标题层级,以及适当的段落分隔,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笔记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2. 旧石器时代3. 新石器时代4.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5. 文明与政治权力的产生6. 早期国家文明的兴起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演变1. 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2. 夏、商、西周时期3. 东周时期的变革与联盟战争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5. 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与制度建设6. 两汉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三、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1. 希腊古代城邦的形成与特点2. 希腊古代城邦的政治制度3. 希腊哲学的发展4. 古希腊的文化与艺术5. 罗马古代共和国的形成6. 罗马古代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四、古代非洲与亚洲文明的特点1. 埃及文明的形成和特点2. 亚洲文明的早期兴起3.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4. 印度佛教的发展5. 中亚草原文明的兴起6. 波斯帝国的兴衰五、古代亚洲与非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 亚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2. 南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3. 非洲民族的形成与发展4. 亚洲民族的政治变革5. 非洲民族的政治变革6. 汉族的形成与发展六、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与文化1.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制2.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5.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农村6. 中世纪欧洲的贸易与商业七、新航路的开拓与欧洲殖民1. 新航路的开拓与发现者2.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3. 殖民地的开发与殖民地体制4. 欧洲殖民对殖民地的影响5. 北美殖民地的兴起与独立6. 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与变革八、古代东亚文明的特点与演变1.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2. 日本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3. 朝鲜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4. 东亚三国的政治制度5. 东亚文明的经济与文化交流6. 东亚文明的传统与现代化九、中世纪东亚的政治与文化1. 中世纪东亚的政治体制2. 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3.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4.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5. 中世纪东亚的城市与农村6. 中世纪东亚的贸易与商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一、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革命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四、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七、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