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伟大的学者段玉裁(2021·河北中考)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

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

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

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

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

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

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

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

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

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

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

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

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

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

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

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

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

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

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

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

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
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

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己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

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

例如他曾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

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

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

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

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

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

陈奂就住在他家。

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

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

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

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

⑥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

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

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

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

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裁晚年定居苏州。

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

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

周县长对我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

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

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

⑧金坛并不富饶。

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

山景极佳,又盛产名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

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

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

“谁能预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

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2分)
2.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3分)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4.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3分)
5.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4分)
二、舵链(2021·河南中考)
马晓丽
①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

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

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②司令部安排我去石砬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③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

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

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

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

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

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
长,过不过?”“怎么过?”“爬!”“多大把握?”“没有。

”马参谋长认真看了看班长,重重拍了他一下。

④班长立刻转身对兵们吩咐:“我先上。

等会儿你们拉住我腰上的绳,一点点放,不能松,也不能紧……”“班长!我先上!”矮个子兵跳出来大叫。

“你体格差,我先上。

”班长说。

“你是班长,你得在这儿指挥!”矮个子兵喊。

理由似乎很充分,班长愣了一下。

⑤风在肆虐,刀子般割着人们的脸。

⑥突然,班长叫了起来,矮个子兵已绑着绳子,向船头爬去了。

我和马参谋长一个箭步,一起抓住绳子。

⑦空气凝固了,大家紧盯着叉开手脚紧贴舱盖趴着的矮个子兵。

冰太滑,戴手套扒不住,他摸索着摘掉手套,用手抠着蠕动爬行。

留在冰上的手套随船晃动,忽悠一下滑进了海里,立刻被海浪吞没了。

颠簸中,他在舱盖上滑来滑去,好几次都差点儿滑落大海。

不知过了多久,他伸手去够船头那根铁柱,大家都屏住呼吸:差一点儿……还差一点儿……就差一点点儿了……他的手终于抓住了铁柱。

⑧他抢修好了舵链,船又继续航行。

⑨矮个子兵把腰上的绳子解下来,准备系到铁柱上,好攀着绳子往回走。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船体猛烈晃动,矮个子兵脚下一滑,手中的救命绳被甩了出去。

大家呆住了,没了绳子,他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

班长急了,拿起绳子非要送过去。

矮个子兵喊:“班长,别过来!”班长喊:“就你那小体格,一会儿就得冻成冰棍儿!”“班长!”矮个子兵大叫,“你要是过来,我就……我就跳下去!”
⑩班长蹲下呜呜地哭。

“起来!把泪擦掉!”马参谋长喝道,“你跟他喊话,不许停。

”“是!”班长抹把泪,立即与矮个子兵对喊起来。

刚开始,矮个子兵声音还挺正常,过了一会儿,声音就开始发颤了,而且半天回一句。

班长赶紧喊:“咱们唱个歌吧!”说着领头唱起来,“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矮个子兵马上跟着唱。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大家都唱起来。

我们嚎叫着唱了一遍又一遍,早已不知道哪句是头哪句是尾。

我们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下来。

直到马参谋长暴怒地吼叫起来,我们才戛然而止。

矮个子兵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唱歌,头耷拉着。

马参谋长对着他喊:“你抬起头!只抬一下头就行!……请你抬头看着我!看我在干什么?”矮个子兵的头终于慢慢抬了起来。

班长哭喊:“你看呀,参谋长给你敬礼呢!你抬头看看,大家都给你敬礼呢!”一只只手臂举了起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着矮个子兵,向着
前方这面在狂风恶浪中迎风屹立的“人旗
..”。

马参谋长喊道:“你看好了,我在给你敬礼。

按条令要求,你应该向我行注目礼。

首长的手不放下,你的目光就不能离开!你得抬头看着我,
不许低头!”矮个子兵果然一直抬着头,一直看着马参谋长。

两颗泪珠沿着马参谋长僵硬的面颊滚落下来。

一条迎风破浪的船上,一个身材瘦小的士兵双手紧攀铁柱,旗帜般立于船头之上,海
风鼓荡他的衣襟,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眼前这幅高扬着“人旗
..”的画面,永远地刻进了我的脑海。

到了石砬岛,我们抬着矮个子兵直奔医院。

他很快缓了过来,但双手已严重冻伤。

第二天,风停了,我乘艇返航。

结冰的舱盖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矮个子兵正看着舱盖发呆。

我说:“想什么呢?”“我总忍不住想,我要是掉海里了,我妈可咋办?”他声音有些发抖,竟流下泪来。

我轻声问:“那你还要坚持上?”“不上咋办?舵链要是不接上,就得任船在海上漂了,总不能眼瞅着船翻了吧?”
望着他缠满纱布的双手,我的眼睛湿润了……
(有删改) 1.此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3分)
①②③
2.从全文看,马参谋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作者如何来表现矮个子兵去修舵链途中行进的艰难?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文中的“人旗”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怒从黄河来
蒋建伟
①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

在寒
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
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
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

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

A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
③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

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

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
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

我们兴奋地爬上去,看黄河入海。

④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荡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
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

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B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
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
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儿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
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

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
不冷。

⑤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
跑了。

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是一场徒劳。

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
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
⑥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
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
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
秉性!
⑦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

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

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

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

⑧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

⑨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
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
⑩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

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
(选自《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阅读第⑤—⑨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按要求赏析文中AB两个句子。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A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从运用动词的角度赏析B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

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四、重走老山界
彭华强
①文友来访,一起筹划重走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写过《老山界》一文,老山界于是有了名气。

②老山界又名越城岭,它的中段位于湖南省东安县的舜皇山境内。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时,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

③我们一行从永州出发,前往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午9时,我们顶着火辣辣的骄阳到达了舜皇山,此山因舜帝南巡狩猎驻跸于此而得名。

沿着河谷向娥皇溪进发便来到蝴蝶谷,沿石阶而上入悠长峡谷,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忽见小径旁有一块光滑巨石,其上刻有“庄周梦蝶”四字,果见几只彩蝶在绿丛中翩翩起舞。

④峰回路转,前面的山路陡斜起来。

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

抬头偶见石壁上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⑤沿着陡峭的石阶一路上行,便到了《老山界》中的越城岭,是这条景点线路的最高峰。

有陆公亭在此,亭侧有红军长征路线介绍。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老山界》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
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细细品味,真为当年红军的坚强、乐观而感慨、喟叹!如今,火把排成“之”字形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但可以见到的是“之”字形的蜿蜒山路。

这是一条从山脚伸向云端的路,绝壁上开辟的
水泥栈道,宽不盈尺,往上攀登,下面人的嘴几乎触碰到上面人的脚跟。

真像《老山界》里描述的一样:“后面行军人的嘴几乎可以碰到前面行军人的脚跟或屁股。

走了不到半个小时,
我们已气喘吁吁,步履艰难了,走走停停,前面的人走不动了,后面等着的人也不想催。


⑥历尽艰难后,终于登临绝顶,真个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只见群山环绕,苍郁秀美,云拂松涛,雾绕翠岗。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

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陡峭的梯阶是用竹子做的,踏在上面有点滑,好在没有下雨。

“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

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
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

”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⑦下得山来,我们坐于溪流边休憩养神,文友们不时发出感叹:“当年红军负重抬着担架和伤员,又不像现在有水泥栈道,不知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才翻越这座大山。

”今天的老山界,已成为健身疗养的好地方,但当我们走过这段艰险之路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充满
敬仰。

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一行重走老山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描写的蝴蝶谷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下文写越城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第⑤⑥段中引用陆定一《老山界》原文语句,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重走老山界》是一篇写在和平幸福年代,重温老一辈革命者历尽万难、敢于献身精神的文章。

读后,你的内心一定波澜起伏,请你写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表达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①谁是最可爱的人?60多年前魏巍的一部名篇感动了无数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借此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依然亮丽如昔。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答案。

他们是“拼命也要
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的王进喜,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
雷锋,是木里森林火灾中浴火前行的消防员,是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
是穿越生死线的白衣天使。

③他们是不同时期祖国最需要的人,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冲锋在前的人,是在危急时刻担
当中流砥柱的人。

他们虽有不同的外表,但是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那就是扛起责任,忠诚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庚子风寒,祸起冬春。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最前方,在这场直面病毒的较量中,截至2月11日已有3 019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确诊病例1 716名,6人殉职。

不是心里不害怕,而是责任在肩头,明知前路有风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⑤他们中有钟南山、李兰娟等国之栋梁,更有许多普普通通,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医护工
作者。

他们中有经历过SARS的老将,也有许多初入行业的新兵。

⑥今天,我特别想说说其中那些稚嫩的面孔——战“疫”一线的护士群体。

在战“疫”中,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苦最累,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在发热门诊,他们有的每天要进行150人次以上的穿刺,持续几个小时的操作,腰都直不起来。

在重症病房,有的姑娘要把沉重的氧气瓶从一楼拖到十九楼,边拖边落泪。

还有的护士在新冠肺炎患
者身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⑦在送医疗队上前线时,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医院领导湿了眼角,沸腾的热血经
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吗?这群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到底能坚持多久?
⑧有人说他们是勇士,危险面前选择了义无反顾、逆向而行,而他们的回答却简单朴素:“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不上谁上?”“疫情袭来,我们就是底线,我们退了,谁来防守?”护
士这个职业从来就被赋予了神圣使命,从他们入行的那一天起,就庄严宣誓,要秉持爱心,忠
于职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毕生献给护理事业。

这种使命感扎根在护士们的心中,在此次大疫面前,他们充分展现了职业风采和英雄本色。

⑨有人说他们是天使。

但更多的人说,哪有什么天使,只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护士群体的主体是青年,他们很多人是90后,甚
至95后。

他们青春飞扬,朝气蓬勃,他们有个性,有主见,爱游戏喜追星,但也不缺乏责任担当。

大疫袭来,人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过去你们保护我,现在让我保护你”。

年轻护士
群体的崛起,让人倍感欣慰。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护士长为科
室4名最年轻的护士写诗作别,“送别你的那刻,你扑上来拥抱。

我佯装冷静,内心汹涌。

我泪如雨下,却无声。

”“用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
⑩他们是平凡的勇士,是青年的代表。

面对风险,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而只是平静地直视你的双眼: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不是不恐惧,不是没有眼泪,但他们不是哭着
上战场,而是笑着去战斗。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可爱的人会有许多。

在这次大疫面前,医护群体冲在了最前沿,他们为我们抗击病魔,抵御风险。

不同的时代孕育不同的英雄。

我们在这个群
体身上看到的是平凡中的伟大,柔弱中的刚强;是职业的操守,是信念的坚持,是忘我的勇气。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提灯天使”,这就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选自“中国青年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